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4移动互联发展大会12日在京举行,全新的人民日报客户端正式上线。会上还发布了《中国媒体移动传播指数报告》,对今年1月至4月我国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四大传统媒体在微博、微信、聚合客户端、媒体自有手机应用(APP)等各移动传播平台的影响力进行评估,呈现我国媒体在移动传播平台上的传播水平及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2.
"全媒体"指不同媒体形式在内容、渠道、功能层面的融合。"校园全媒体"指校园媒体能够互补融合利用的一切媒体协作平台和发声渠道,是涵盖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站、微博、手机报、智能手机客户端等多种形式的集体概念。"文化"是一个宽泛的概念,本文特指人们交流思想、理解世界、建立身份、定义信仰和  相似文献   

3.
报纸、广播、电视是传统意义上的主流媒体。但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单就传播力和影响力而言,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已经当仁不让地占据了"主流"的位置。作为传统媒体的报纸、广播、电视如何生存和发展?主动与新媒体融合是"阳关道"还是"独木桥"?从电视新闻人的视角,从新闻实战的角度探讨了电视的"媒体融合"之路。  相似文献   

4.
《考试周刊》2016,(75):195-196
<正>在媒体飞速发展的时代,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移动网络作为信息传播的平台,它们带来的各种社会思潮、新闻信息铺天盖地,无孔不入,为国家社会治理带来了很大的挑战。面对媒体新格局带来的新挑战,领导干部必须深刻认识到媒体在执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适应媒体新时代的要求,提高自身媒体素养,增强善解、善用媒体的意识和能力,逐步提高"新闻执政"能力和水平。一、提高领导干部的媒体素养是时代的新要求媒体素养是指一个人认识、评判、运用传媒的态度与能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互联网、数字电视、手机电视、博客、播客、手机报等各种媒体涌向受众。每个人在便捷地使用这些媒体的同时,面对这些和传统的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媒体有本质区别的传播形态,人们将以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基础的媒体统称为"新媒体"。何谓"新",何谓"旧",新的总有变旧的一日,而旧的也  相似文献   

6.
随着互联网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大众传媒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出现了有别于传统媒体的新媒体,如网络媒体、移动媒体、触摸媒体、即时交流媒体、博客等。相比较而言,这些新媒体与报纸、电视、广播、户外等传统媒体,在传播速度、传播方式、信息表达形式、所营造的信息空间,  相似文献   

7.
2014年,我们迎来了杂志创刊三十周年。在这三十年里,中国的经济改革不但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企业教育培训事业也从起步走向了蓬勃发展。今天,站在新的历史时刻,对中国企业与教育的三十年发展历程进行回顾和总结,具有现实的价值和深远的意义。杂志1994年创刊,当时刊名为《山东职工教育》,此后几年主要关注职工教育;1999年杂志刊名改为《现代企业教育》,学习型组织、企业管理成为杂志关注的主体内容;2014年,杂志聚焦企业大学,关注企业大学与组织健康,成为CEO的学习顾问,转型为移动互联时代的社交互动媒体和社群平台。文章共分三期刊发,敬请关注。  相似文献   

8.
王欢 《华章》2012,(11)
在这个传播手段异常丰盛的年代里,曾经作为最普及、最大众的媒体先锋——广播,似乎已逐渐失去了往日的风光.在电视、报纸、互联网等新型媒体的冲击下,广播的听众人数逐步下降,效益增幅也在变缓,被视为了弱势媒体.但是,“弱”和“强”从来都是相对的,只有弱势的观念,没有弱势的媒体.那么,广播还有潜力可挖吗?它的发展前景怎样呢?本文通过对中国广播的发展趋势和发展契机来说明广播作为一种非视觉媒体,该充分重视自身独有的声音优势,只有做足了声音的文章,广播才能有它一席之地,发挥自己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报纸自诞生以来,就承担着向受众传达信息的重任.当前,除了作为广播的第二媒体并没有过多涉足"报纸"外,电视媒体、互联网络、移动网络等都在不断蚕食报纸的生存空间,以分享传统报纸的"一杯羹".笔者试通过电视、网络、手机等终端对报纸的影响,来分析当前读者的读报环境.  相似文献   

10.
人类进入信息化社会以来,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一直都是发布信息的主要渠道。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受众审美需求的提升,在利用传统媒介传播商品服务信息的同时,企业和广告公司也在努力寻找新型媒体,达到广告创意与精准传播的有效结合。直邮传媒作为承载和传递信息的一种渠道,是将相关信息以邮寄的形式传递给目标受众的一种精准媒介形式。直邮传媒在日本广告界由来已久,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中国,直邮传媒发展刚起步,潜力无限;中国邮政结合自身优势,利用直邮的平台,实现了低成本高效率的传播。文章结合直邮传媒自身特点以及它在日本和中国的发展趋势,就它的广阔发展前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人类进入信息化社会以来,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一直都是发布信息的主要渠道。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受众审美需求的提升,在利用传统媒介传播商品服务信息的同时,企业和广告公司也在努力寻找新型媒体,达到广告创意与精准传播的有效结合。直邮传媒作为承载和传递信息的一种渠道,是将相关信息以邮寄的形式传递给目标受众的一种精准媒介形式。直邮传媒在日本广告界由来已久,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中国,直邮传媒发展刚起步,潜力无限;中国邮政结合自身优势,利用直邮的平台,实现了低成本高效率的传播。文章结合直邮传媒自身特点以及它在日本和中国的发展趋势,就它的广阔发展前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新型的传媒形式令人眼花缭乱,如:ipad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移动电视、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媒体成了家庭、伙伴之外对未成年人影响的最大因素。儿童小时候的家庭生活,对他的将来有很大影响。家庭对于儿童来说,其重要性不仅仅体现与"现在",更关系到"将来"。  相似文献   

13.
<正>一、新媒体的涵义及其在高校图书馆服务中的作用(一)新媒体简介新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1]新媒体既可以传播文字,也可以传播声音和图像,具有个性突出、表现形式多样、信息发布实时的优势。新媒体在图书馆服务中的广泛应用,将有效改进服务方式、拓展服  相似文献   

14.
网络广告以其交互直接、反馈及时、覆盖面广、无时空差异、针对性强、便于统计、费用低廉等优势使广告主对其越发青昧.乘着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东风.如今网络广告已成为传统四大媒体(电视、广播、报纸、杂志)和户外广告之后的又一强势媒体.  相似文献   

15.
城市形象是城市对外宣传的名片,代表城市发展最鲜明的特征,找到最具特色的城市形象能够使城市在发展竞争过程中脱颖而出。重庆作为中国最年轻的直辖市,经济文化发展程度在全国遥遥领先,一直有着"山水之城、魅力之都"的美誉。近年来,重庆一直致力于旅游发展,旅游城市形象的传播也成为城市发展新软实力。本文研究主流媒体《人民日报》客户端一年内对重庆旅游相关的内容,明晰重庆在官方舆论场合主流媒体话语中的旅游城市形象,探寻近年来重庆在旅游领域所产生的变革,寻找到对今后重庆旅游城市形象的传播与建构具有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智能手机普及的当下,各类基于移动平台的社交媒体客户端如潮水般涌现,当今社会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是一个媒体无所不在、传播空前便捷的"微传播"时代。新媒体使用低龄化,包括青少年在内的每个人既是媒体信息的受众,又可能轻而易举地成为传播者,媒介素养自然成为现代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在玉石与泥沙俱下的"微传播"环境中,如何提升青少年学生对媒体的认知、识读、应用能力,是学校、家庭、社会都必须重视的问题,也是在新形势下,中小学生素质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本文试图通过对在新媒体环境下的中小学生媒体使用及媒介素养教育的现状和问题的分析,探讨在基础教育阶段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的相关路径。  相似文献   

17.
大学校园内存在着报纸、网络、电视、广播等多种媒体.作为传递信息的主要媒体之一,高校校报要成为大学校园的强势主流媒体,要在多种媒体的夹缝中求发展,就必须关注传播效果,实现有效传播.随着传播学的发展,传者、受众和媒介三者的互动关系已成为传播效果问题的核心,要实现校报有效传播的内涵,校报编辑与读者都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报纸作为纽带和桥梁,也要促进双方的互动交流.  相似文献   

18.
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是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助推器。移动优先是国家深入推进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战略和必然选择。随着受众群体向移动终端的转移,移动优先与"中央厨房"深度结合成为实现媒体融合的重要模式。实施移动优先战略,打造移动化"中央厨房",重构采编发流程,探讨平台构建、用户至上、产品至上等方面的对策,将新闻生产、传播优势转移到移动端,进一步推进媒体向纵深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9.
文化是一个民族发展和前进的动力,对人类的组织生活具有强大的导向作用,可以使人类在社会生活中维持良好的秩序。而文化则依赖于传播所存在,文化传播从广义上讲是文化迁移的过程,通过不同的方式使文化散布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出现很多新的媒体形态,比如网络、数字电视、手机杂志等,继之前的报纸、杂志、广播和电视这四大媒体之后,被成为“第五媒体”。与传统的媒体相比,新媒体对文化传播方式的影响很大。从新媒体的内涵和基本特征出发,阐述在新媒体语境下文化传播方式的现状和发展的瓶颈,并探讨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大连大学学报》2015,(5):98-104
推进文化大发展,"全国百强报纸"(大报)当奉《通用语言文字法》和《人民日报》的有关社论为圭臬,为优化汉语、美丽中文多献力。大报是高端、权威媒体,它是读者的中文课本、教师,其文字应精准,文章当有文采;大报必须文字合范、文章优美,以范导读者,助社会"绿色"发展。所以,报人应始终致力于完善报纸的字、词、句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逐步圆"中国梦",大报要基于规范地汉语向社会输送"正能量",助力全面提升社会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