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装台》是戏剧家陈彦的第二部小说,从这部作品中,能够看到作者从戏剧艺术到小说艺术的继承与突破。比起小说《西京故事》,作品有更紧凑的戏剧冲突,以装台为叙述基础,以刁顺子作为矛盾冲突的核心,构筑冲突迭生的戏剧结构;同时,作者通过刁顺子"如戏"人生的演绎,真实呈现了装台人的生存现状,在叙写小人物卑微的存在现实的同时,注入了强烈的社会批判意识。  相似文献   

2.
<正>【专题解释】《茶馆》是现当代戏剧作品的典范之作,在教学时,需要从戏剧的特征入手,与《雷雨》《日出》等作品片段结合起来,通过对人物对话的赏读、戏剧冲突的分析,感受"以小见大"的结构特征与表现手法。【预习任务】1.《茶馆》中人物繁多,通读课文,利用表格梳理人物社会身份和形象特点。2.《茶馆》将不同人物、不同事件巧妙地通过裕泰茶馆连缀起来,利用表格梳理第一幕中的主要事件。  相似文献   

3.
田永生 《现代语文》2008,(12):60-61
戏剧冲突是戏剧的基础和核心元素,戏剧就是通过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表现人物个性,推动情节发展,揭示作品主题,曹禺大师的《雷雨》在这方面堪称经典,四幕话剧在方寸舞台上,通过周鲁两个家庭、八个人物前后三十年之间的矛盾冲突,表现了旧家庭的悲剧和罪恶。现以教材中节选的第二幕为例,让我们体会中国的“莎士比亚”——曹禺先生是如何层层刻画人物之间矛盾冲突的。  相似文献   

4.
阅读戏剧文学作品 ,首先要了解戏剧冲突。在诸多冲突构成的一部戏剧中 ,必有一个占主导地位 ,正是这主要冲突决定着作品的主题。纵观《雷雨》全剧 ,我们认为自由平等的恋爱观念同封建专制的婚姻传统的矛盾是该剧主要的戏剧冲突 ,它表现出作品“反封建”的主题。作者曾说 :“在日常的接触中 ,周朴园感到侍萍很懂事 ,能听懂他讲的话 ,服侍很周到 ,于是 ,对侍萍产生了感情 ,犹如《红楼梦》中贾宝玉对晴雯、袭人那样。”作者一语道破《雷雨》或多或少受了《红楼梦》的影响 ,就连作者的笔名也有以曹翁自喻之嫌。《红楼梦》有“晴雯病补雀金裘” ,…  相似文献   

5.
几米说过:"没有阻力的世界,少了感人的戏剧张力。"在中国戏剧理论和批评中流行一种说法: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戏剧冲突是戏剧中矛盾的体现,它包括人与环境的冲突、人与他人的冲突以及人自身的冲突,具有尖锐激烈、高度集中的特点。《孔雀东南飞》作为中国古代汉民族最长的叙事诗.  相似文献   

6.
"现实"和"真实"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强调客观"存在性",后者注重"内在性质"。作为20世纪现代派文学重要组成部分的荒诞派戏剧突破了传统戏剧的艺术表现手法,以平庸的故事情节、分解的语言和破碎的人物取代传统戏剧中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突出尖锐的戏剧冲突和完整的人物形象。总而言之,是以一种荒诞的手法表现荒诞的世界。对于荒诞派戏剧是否能体现现实世界,以及它所体现的现实是否具有真实性,一直存在着争议。尤奈斯库是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人物,其三部作品《秃头歌女》、《椅子》、《犀牛》在表现生活、表现人物方面的确能以一种反传统的方式折射出当时社会环境和人的内心世界,较好地诠释了荒诞派戏剧真实观及具体表达手法,强调通过人物的言语动作表达作者自身对世界的看法,并让读者慢慢体会,力图进而将作者心中的真实转化为读者的真实理解。  相似文献   

7.
阅读戏剧文学作品,首先要了解戏剧冲突。在诸多冲突构成的一部戏剧中,必有一个占主导地位,正是这主要冲突决定着作品的主题。纵观《雷雨》全剧,我们认为自由平等的恋爱观念同封建专制的婚姻传统的矛盾是该剧主要的戏剧冲突,它表现出作品“反封建”的主题。  相似文献   

8.
不同于传统的语文课,在现当代文学课的教学中,戏剧可以说占了很大一块比重,《雷雨》《茶馆》《一只马蜂》《日出》等话剧以其特殊的感染力为现当代文坛带来了勃勃生机。此次新教师汇报课,我选择了被誉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茶馆》作为我的汇报课题,想借此提高学生对话剧这一文学体裁的认识,并鼓励学生走进戏院,感受戏剧的无限魅力。课前,我为同学们播放了由北京人艺排演的话剧《茶馆》,让他们对该话剧产生感性认识。在第一次试讲中,我企图把自己知道的所有(情节、人物性格、戏剧冲突、戏剧主题)一股脑地灌输给学生,结果可想而知。学生一知半解的表情告诉我这堂课有多失败,沉闷的课堂气氛也让我失去了信心。正当苦闷之际,我的教学师父郝晓霞老师给我指点了迷津,她认为传统的教学往往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的知识灌输的形式,这种教学形式不仅枯燥,学生参与性不高,主体性发挥不足,同时在学习的效果上,也令人担忧。一堂课必须有重点,教师也应该有目的地进行教学。师父的一席话让我豁然开朗,我为何一定要面面俱到呢?我大可以截取一个方面作为重点,以此展开,层层深入。以这种思想为出发点,我将《茶馆》的教学重点确定为"分析人物语言,把握人物形象",并通过分析人物的悲剧命运,得出戏剧冲突,再从戏剧冲突中自然地过渡到戏剧主题。这样整堂课就连成了一条锁链,一环扣一环,思路清晰而完整。重点和思路都有了,如何活跃课堂气氛呢?这又是摆在我面前的一个难题。转念一想,话剧是舞台的艺术,是语言的艺术,我何不让学生参与进来,亲自演一演《茶馆》中的某一片段呢?于是我挑选了戏剧冲突比较强烈的一个片段让学生去琢磨体会,最后在课堂上为我们呈现一场话剧盛宴。  相似文献   

9.
《穿上戏装》对于戏剧男高音来说是一首具有强烈戏剧冲突,考验演唱者功力的一个咏叹调作品,甚至可以说是戏剧男高音演唱实力的"试金石"之一。本文从作品的演唱特点,演唱情绪及演唱技巧进行全面的探析,希望笔者的看法能为演唱者在演唱本作品时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0.
《风萧瑟》是中国著名作曲家施光南先生创作的首部抒情歌剧《伤逝》中的片段。作曲家巧妙地将歌剧《伤逝》分为四个戏剧部分,而《风萧瑟》恰如其名的在四季中位于"秋"的位置,充满了强烈的戏剧冲突以及人物心理刻画,情感饱满激烈,堪称经典之作。本论文通过对《风萧瑟》这首作品背景以及人物特点的分析,试论述情感在其演唱中重要性及意义。  相似文献   

11.
选择《雷雨》第一幕一片断,运用礼貌原则,从话轮抢断、闻者转换、言语行为和次选回应等方面对偏离礼貌常规的话语加以分析,完成了戏剧冲突的语言学解释。从而说明,礼貌原则可以有效地阐释戏剧冲突;会话分析可以帮助我们对戏剧做出有依据的语言学阐释,使戏剧批评建立在相对客观和可复制的基础上;英语会话学说同样可用于中国戏剧作品批评。  相似文献   

12.
在教学参与中回归学习主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二下学期有一戏剧单元 ,包含《雷雨》《屈原》《窦娥冤》《茶馆》等四篇课文 ,安排约 1 0课时的教学时间。这是高中阶段仅有的一个戏剧单元。我结合课本的知识短文《戏剧语言主导戏剧冲突》 ,拟定了这样一个教学主旨 :以《雷雨》的教学为核心 ,通过学生的教学参与 ,了解戏剧语言的个性化与动作性之特征。我采取了下列做法 :先组织学生学习单元知识短文《戏剧冲突和戏剧语言》 ,着重突出和强调了 :戏剧语言的个性化与动作性。并补充说明了戏剧对白中的情感交流。而后根据课本出现的角色让每位学生自由选择角色 ,怕羞的学生可以选择只有一句…  相似文献   

13.
曹禺的戏剧继承了"五四"以来戏剧反封建的启蒙精神,擅长通过家庭矛盾来折射社会现实。本文通过曹禺的重要作品《雷雨》,从家庭伦理角度来阐述曹禺戏剧中的伦理冲突问题,探析伦理冲突表达的悲剧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歌剧《卡门》是法国作曲家比才最经典的一部作品,经过一个多世纪的考验,仍然是世界上上演率最高的一部作品,这部作品如此有生命力,当然与歌剧中主要人物的成功塑造,堪称经典的音乐旋律密不可分。比才成功的刻画了卡门直率、热情、善变等多面性的性格,塑造出卡门、米卡艾拉、唐!霍塞等多个个性鲜明,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营造出对比冲突十分强烈的戏剧氛围,达到了震撼人心的戏剧效果。优美如歌、直入人心、过耳不忘的歌唱性旋律永远都是歌剧艺术征服观众的法宝,也是歌剧能够得以传承、流行的基本条件,在歌剧《卡门》中让人过耳不忘的旋律比比皆是,经过一个多世纪的考验,仍然让后人念念不忘啊!  相似文献   

15.
一.农村初中戏剧教学为何没有"戏"戏剧教学在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长期受到冷落,一直处于被轻视的状态,甚至在很多学校是一种摆设。其原因主要有:1、比重太少。戏剧作品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比重偏少,一般一套教材只有一个戏剧单元。现行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所选的戏剧作品不多,仅有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威尼斯商人(节选)》、《变脸(节选)》、《枣儿》和《音乐之声(节选)》等四篇。苏教版、语文版等所选戏剧作品的数量和篇目都差别不大,也是三四篇,只不过换成《茶馆(节选)》《陈毅市长(选场)》《一厘米》等罢了。也许是基于这样的入选数量,现在农村初中语文戏剧教学远远不够,甚至在很多学校尤其是农村初中学校几乎是空白。  相似文献   

16.
让作品富有戏剧性,无疑是动画孜孜以求的目标。许多动画片由于具有了某些戏剧性元素(如我国动画片《哪吒闹海》、美国动画片《花木兰》等具有的戏剧性叙事方式)而倍受观众亲睐。可动画怎样才能具有戏剧性元素?可不可以直接向戏剧艺术汲取?本文对这种可行性进行了深入探讨,认为从戏剧的矛盾冲突构置法、舞台动作演示法、独特语言体现法及虚拟动作表现法等方面着手,并注重四种关系的处理,是个较为可行和有效的办法。  相似文献   

17.
统编教材中的《哈姆莱特(节选)》是一个经典戏剧片段。借助这一片段,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认识戏剧的创作原理,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引发戏剧冲突、戏剧冲突重塑人物形象的内部机制,了解戏剧人物与戏剧冲突的双向建构意义,让学生从戏剧本质上把握悲剧内蕴。  相似文献   

18.
<正>一、问题的提出(一)戏剧单元教学实际戏剧,是一种在舞台上表演的综合艺术。它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来塑造人物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社会生活。高中课本中有两个单元的戏剧。这个分类虽以"戏剧"为目录,但其呈现给学生的只是戏剧文本。戏剧与戏剧文本是有着极大的区别的。如何让语文教学的特性在"戏剧"中体现?如何使学生的审美意识与情趣在"戏剧"中融注贯通?如何让生活冲突与"戏剧"的矛盾冲突得到一个统一的辩识?如何让学生在学习中把握  相似文献   

19.
冲突是戏剧的灵魂,没有冲突便就没有了戏剧。《神医喜来乐》通过纵横交织、彼消此起的戏剧冲突,编织出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呈现了广阔复杂的社会生活背景,凸显出鲜活的人物个性,展示了让人回肠荡气的人生况味。  相似文献   

20.
梅琳 《林区教学》2013,(1):66-67
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艺术巨匠。在文学创作中,他最擅长的是戏剧创作。《哈姆雷特》、《奥瑟罗》、《李尔王》和《麦克白》是他戏剧作品中艺术成就最高的四部,有"四大悲剧"之美誉。选取其中的一部戏剧——《哈姆雷特》,对其主人公哈姆雷特进行形象分析,并具体阐述这部作品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