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央电视三套《电视诗歌散文》栏目是一档电视文学栏目,8年来,它不断探索,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制作理念、播出形式、栏目结构形态。但多方面的因素使电视文学栏目的发展受到制约,这需要电视文学工作者把握品牌要素,强化品牌意识,进行品牌战略的策划,努力坚守,让电视文学长久地发展下去。  相似文献   

2.
电视文学是一种新兴的优美的电视表现形式。电视艺术家创作出能引起观众审美再创造的文学作品。审美创造和审美欣赏都需要想象;“虚”与“实”共同创造了电视文学的美感,形成了电视文学特有的意境;电视作品的美感是通过审美主体和审美对象之间的情感交流来完成的。电视文学的审美就是感受体验这种情感的精神活动。  相似文献   

3.
电视散文的繁荣为文学散文和电视文学这一艺术形式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土壤.本文分析了电视散文的创作情况,探讨了其文本艺术的再造技巧和叙述形式的转化技巧.为电视艺术提升精神实力以及艺术样式的发展有非凡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随着电视事业的飞速发展 ,电视文学作为一种新的文化形态已经日渐深入人心 ,并已成为一种国际共有的文化现象。而对电视文学的意境美的探讨与研究 ,就成为电视工作者们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电视文学经历了孕育诞生、发展成长、兴旺繁荣三个阶段。电视文学作品的创作理念、作品形态、题材来源等都发生了改变,电视文学不仅要适应外部环境的需要,同时也要根据自身的特点,不断调整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本文展现了当代文坛与荧屏互动的种种表现,对文学传播方式由静态到动态的变化,文学主客体知识结构由阅读向观看的转化等问题进行了分析。从英美文化研究学者霍尔和菲斯克的电视理论视角,就如何协调当前文学与电视联姻的不和谐因素进行探讨,阐述了视像对传统文学理念的消解,新的文学审美范畴的建构。  相似文献   

7.
电视作为文学作品创意呈现的一种重要的现代化传播方式,其创作过程以文学作品为基础,通过改编创作和衍生加工将文学作品以一种全新的方式进行呈现。文学作品作为电视题材的创作来源,对电视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同时,电视通过声音与画面的无缝配合对文学创意的传播起到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围绕电视纪录片的自身特点,剖析了电视纪录片与其它新闻类电视节目最突出的不同之处——强烈的文学属性,从观念、风格、语言、结构、题材、创作方法等方面,阐述了电视纪录片是如何表现其文学属性的,以及电视纪录片与真正的文学作品之间的异同。  相似文献   

9.
历史题材影视剧一直是我国影视创作的主题之一,90年代以前的电视历史剧以正说为主,但进入90年代,戏说类电视历史剧开始盛行。这一现象的背后,反映出的是历史文学观念的变迁。文章从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关系的问题以及历史观两个方面阐明了对待历史文学态度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电视文学的代表电视散文停播了,主要原因有:收视率低,难以参与电视节目的竞争;缺乏学理依据,创作上缺乏合理规范的理论指导;题材选择、创作风格的单一带来的审美疲劳、古典高雅情结与大众娱乐意趣产生的疏离、电子画面对文学语言的消解等一系列电视散文自身的问题使电视散文走向式微并最终被淘汰成为必然。  相似文献   

11.
90年代文学文本传播的衰落,从媒介发展的角度分析,在很大程度上与电子媒介传播——主要是电视文艺传播的兴起有相当的关系。电子媒介——电视在主动性、易解性、娱乐性、快捷性方面都占有很多的传播优势,抢走了文学文本传播中的受众。文学文本传播的衰落带来很多负面影响,如图像传播的扩张、受众个性的被销蚀及其自由选择权的丧失、文本传播本身依赖的社会经济支持的被夺走等。  相似文献   

12.
电视,以其图像的生动可见性和画外空间的拓展力,催生了在镜头前出现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当代文化虽已从语言主因转变为视觉主因,但不可否认文学仍是一切艺术创造中的基石。文学修养对电视节目主持人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吸取文化的精华,提升人格气质和力量;有助于学习丰富的语言,增强表达的文采;有助于提高理解、掌握采访对象和观众个性心理的能力,是启动智慧和想像力的有力的翅膀。  相似文献   

13.
电视,以其图像的生动可见性和画外空间的拓展力,催生了在镜头前出现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当代文化虽已从语言主因转变为视觉主因,但不可否认文学仍是一切艺术创造中的基石.文学修养对电视节目主持人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吸取文化的精华,提升人格气质和力量;有助于学习丰富的语言,增强表达的文采;有助于提高理解、掌握采访对象和观众个性心理的能力,是启动智慧和想像力的有力的翅膀.  相似文献   

14.
全球视觉文化、图像文化语境中的文学传播形态——电视文学是电视与文学的结合,是电视艺术对文学艺术的阐释和再创造。电视散文是电视文学的一种形式,也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电视节目形式,它充分运用电视技术和电视制作手段,将多种艺术形式综合在一起,通过多姿多彩的电视画面、声情并茂的朗诵艺术、丰富蕴藉的文字字幕,立体、多元、动态地阐释文字散文文本,形成其独特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5.
电视散文作为电视与文学的联姻,有着极大的艺术魅力和发掘潜力.但是,电视散文艺术毕竟是一门年轻的艺术,在发展中面临着诸多困境,如:有声语言的固定风格,音乐的创作与配置的不足,电视散文文本创作的不足等.只有发现这些问题,扬长避短,才能真正实现电视散文的繁荣.  相似文献   

16.
电视散文的特征研究有二种基本分歧:一种认为应从为文字散文服务(或利用文字散文“二度创作”)出发来归纳其特征;一种认为应从电视艺术(影像为主)出发来归纳其特征。本文认为这二种观点都有偏颇。电视文学应是一种新型文学,它实际上与网络文学才是一家。电视散文具有影像的意境独立性、声音的交错综合性、文字的中断跳跃性、主题的交集弥散性四大特征,电视散文特征的研究应从电视散文的自我本质“数字文学”出发。  相似文献   

17.
电视散文是散文艺术与现代传播媒介——电视相结合而形成的新艺术样式,是将特定的散文艺术进行直观化、形象化地处理,并以电视载体来表现散文抒情写意的一种影视文学。它一般都采用超文本或复合文本的方式,即把散文中的场景拍摄成电视片,配上散文文本的朗诵,读者的视听仿佛身临其境,从而感受到深层次的情感,领略其丰富多彩、意蕴深沉的意境,达到散文美的最高享受。电视散文进入课堂,学生学习散文的兴趣得到明显改善,对散文的感受也能有更深刻的体会,可以说,电视散文是中学生感受散文美感的最佳形式之一。  相似文献   

18.
《仰阿莎》是流传在贵州黔东南地区一部苗族古歌,21世纪初被改编为电视文学剧本,从苗族地区的民间传唱成为流向全国的文学剧本。改编者将祖先传承的具有独特民族语言与文化的口传文学通过文学的手段进行改编、重组,不仅对本民族的生命意识进行热情的颂扬,同时通过对很多苗族文化“碎片”进行重新整合,重建自己的群族意识,并在现代社会构建起自己的族群文化体系.  相似文献   

19.
“文学与电视”课程作为江苏电大现代传播学院品牌专业的品牌课程 ,侧重跨学科的横向比较 ,进而纵向深入到文学与影视的内在规律和相互转换的关系研究。几年来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 ,注意贯彻自主学习、开放学习和互动学习原则 ;在课程的教学模式设计上 ,逐步确定了开放性教学模式为主、传统型教学模式辅助的双重模式 ;同时采用轻松的课堂学习和紧张的课后延伸学习的双重风格 ,以及研究和写作、讨论和练习结合的双重学习情景来综合实施。这些都在不断探索中进行着尝试。在经过连续 5轮的教学探索之后 ,有必要对该课程的教学实践进行一次回顾和总结  相似文献   

20.
电视散文产生初期,受到很多赞誉。许多人认为它为文学散文提供了新的阅读方式,张扬了散文的美学特征,强化了散文的意境美和抒情性,使散文更具魅力。电视散文为散文这一古老的文体带来了生机与活力。在电视散文的诸要素中,画面与音响是其与文字散文相比最显著的两个特点。那么如何看待这两个方面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