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反排木鼓舞是苗族文化的载体之一,源于苗族人民牯藏节仪式祭祀祖先时仪式,以鼓来导舞是它独特的艺术表现模式,节奏轻快、热烈豪迈的鼓点敲击就是其舞蹈的音乐,在表演过程中动作节奏以缓、快、紧逐步发展,彰显出舞蹈动作节奏的速度、力度、能量,实现舞蹈情感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2.
杨秀玉 《课外阅读》2011,(2):248-248,110
牯脏节,作为苗族祭祀祖先的节日,是苗家最隆重、最独特的节日。说它隆重,是因为它是苗族祭祀本宗支祖宗神灵的最大盛典。说它独特,一是因为时间跨度很长(每十三过一次);二是因其狭窄的过节区域,苗族是一个世界性的民族,但苗族中过牯脏节的,却只有雷山西江、丹江、黄里、大沟和榕江八开、台江九摆等几个不大的区域。三是因为具有特定的过节程序、仪式和专门的“牯脏语言”。  相似文献   

3.
"椎牛"仪式是湘西苗族三大传统祭祀仪式之一.它产生于原始的采集狞猎时代,受到"万物有灵"思想的影响,其原始的功能主要有三:祭祀大地、祭祀远古祖先、酬神还愿.  相似文献   

4.
说"淫祀"     
从民俗学、社会学、文化学诸视角深入考查了"淫祀"的历史文化内涵,笔者认为"淫祀"是楚人以模拟男女性交的"淫舞"为特征的祭祀礼俗,是生殖崇拜、性崇拜、祖先和神灵崇拜的有机结合,最终形成了独特的巫文化.  相似文献   

5.
《河西学院学报》2016,(1):57-62
"鼓藏节"是贵州黔东南苗族节日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其"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有机组合。"鼓藏节"不仅作为一种既具有神圣性,又具有娱乐性功能的节日文化存在于苗族社区社会,而且它还是当地苗族族群认同和群落认同的重要判据。长期以来,"鼓藏节"对于苗族社区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样,在现代化强势布控的今天,深入挖掘和研究苗族"鼓藏节"的文化内涵及功能,对于建构苗族和谐社区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柳州师专学报》2016,(5):18-22
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和实地考察法等研究方法,对苗族拉鼓节仪式过程及其所展示出的文化特质进行了研究和探讨。研究认为,肃穆、庄重、神圣的拉鼓节仪式体现了苗族人民对祖先的虔诚信仰与敬畏,凸显了以祖先为核心的社会权利秩序,表达了村民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对苗族拉鼓节仪式这种独特的原生态文化现象的探索和记录,对于保护和传承苗族传统文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鼓藏节”是苗族的大型祭祖活动,气氛隆重,历史悠久,包含着很多大大小小的仪式,是苗族最主要的宗教活动。“鼓藏节”蕴含着当地人独特的情感,充分体现着苗族人民对祖宗天地崇拜的思想。本文通过田野调查,力图挖掘苗族人民古朴而隆重的祭祀活动中体现出的难能可贵的精神品质,浅析“鼓藏节”的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8.
湘西土家族苗族祭祀与《九歌》有紧密的文化渊源,甚至可以说《九歌》直接影响着湘西土家族苗族祭祀。通过考察不难发现,湘西祭祀不仅是服饰、祭祀展演程式、祭祀对象对《九歌》有继承,而且祭歌在内容和语言上也对《九歌》有继承。  相似文献   

9.
祭祀是中国一项传统的文化活动,祖先祭祀是其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现存的祭祀诗中,祖先崇拜的思想随处可见。后世人们主要通过歌颂祖先功德和神化祖先来表达他们对祖先的崇拜,在宗教上达到祈福禳灾的目的,在政治上起到教化民众的作用。祭祀诗颂扬祖先之德、强调孝的重要性,这都受祖先崇拜的影响。祖先崇拜不仅能维护宗族团结,更重要的是能维持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10.
盘瓠是苗、瑶、畲等族共同敬奉的民族图腾,盘瓠文化是一种古老而又充满神秘色彩的文化现象,遍及湘西以及渝、鄂交界的苗族和瑶、畲族聚居区。湘西境内的麻阳苗族自治县,聚居着十多个民族,其中一半以上为苗族,每年农历五月都会举行大规模的盘瓠祭祀活动。在为期十多天的盘瓠祭祀活动中,传统祭祀音乐一直贯穿始终,反映了苗族人民的生活习俗和民族心理。论文着重介绍了湘西麻阳苗族盘瓠祭祀音乐中的龙歌和舞蹈。  相似文献   

11.
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具有一定意义的、在特定的时间举行庆祝或祭祀仪式的日子.以苗族民间传统节日“赶秋节”作为桥梁,通过研究苗族民间传统节日“赶秋节”中的认同主体,剖析节日文化中神话传说、传统习俗、语言、服饰等民族认同的构建要素,进而探讨民族节日对民族认同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红河彝族传统节日文化研究》将红河彝族传统节日文化置于当地彝族文化背景下进行审视,从多个角度进行研究。从其研究看,当地彝族传统节日虽在时间的推移之中因社会生活的发展变迁而内容越来越丰富,但祭祀仍是节日的核心。祭祀是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的重要文化活动,至今表现出极强的文化力。彝族盛行自然宗教,所祭祀的对象多元化,但对祖先的祭祀最为突出,蕴含了"祭之以礼"的孝道。  相似文献   

13.
欧艳君 《教师》2013,(13):27-28
在苗族雄厚璀璨的文化中,苗族鼓舞是极具民族特色的文化艺术形式,是苗族祖先在无文字的文化环境中,通过口传心授留传给子民的一种蕴含着苗族同胞几千年生产劳动、生活习俗、审美情感的艺术瑰宝。苗族花鼓舞又叫打花鼓,是苗族人民最喜爱的民族民间舞蹈。2006年5月20日,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苗族鼓舞被国务院列为第  相似文献   

14.
袁光 《华章》2011,(23)
中日学界对<桃太郎>这一日本民间故事的研究中,芦村芦谷先生指出桃太郎故事与湘西苗族文化有关,柳田国男先生认为本故事是多种民间故事的重组等观点是本文的研究基础.本文以湘西少数民族祭祀文化为视角,重新解读狗、鸡、后和泰团子的关系.意在明确湘西祭祀文化对桃太郎故事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蝴蝶纹作为湘西苗族童帽中的纹饰常与苗族创世神话中的女性始祖"蝴蝶妈妈"联系在一起,包含了丰富的女性文化色彩。但从苗族文化历史有关的资料中推测,蝴蝶纹中的女性色彩或许只是其文化内涵中的一个层面,它更有可能随着历史的后延逐步被父系氏族时期的苗族蚩尤文化所覆盖,演变成一种对祖先蚩尤崇拜的符号,因而其男性意味会逐渐显现,而"蝴蝶妈妈"随着蝴蝶纹的流传或许已成为一种称呼上的沿用,就此观点以湘西苗族文化为基础对童帽上的蝴蝶纹展开性别归属上的探究。  相似文献   

16.
鼓藏节是苗族独具代表性的节日,具有其独特的仪式与文化价值。现在世界上只有极少部分地区仍然保留着鼓藏节的传统。苗族鼓藏节具有鲜明的民族传统文化内涵,是苗族人生价值观的展现。本文以高排村的鼓藏节为研究对象,对其起源、仪式过程和它的文化内涵进行探讨,希望能对苗族历史与文化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祭祀祖先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种民间风俗。江西乐安流坑村是江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聚族而居的封建宗族组织,保存了较为完整的祠堂祭祀习俗和历史文化遗迹。流坑的祠堂祭祖分为季祭、节祭和生辰忌日祭等。这些祭祀活动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敬宗收族的宗法思想以及政权与族权相结合的宗法特征,对巩固家族组织和宗族制度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古老的苗族有着悠久的龙文化,苗人对龙的崇拜源自祖先崇拜。龙的身影常常出现在苗族日常生活和节日庆典里,是苗族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龙带给苗人源自祖先的护佑,苗人在龙的身上寄予幸福生活的希望。苗族龙文化的传承与传播丰富了整个中国龙的内涵,增强了中国龙文化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9.
汉代的《安世房中歌》是汉初天子用于祭祀祖先的乐章。同为祭祀宗庙的乐曲,与《诗经》的颂诗相比,它通篇没有歌颂祖先的内容。这首诗,突出宣扬的是儒家的"孝"和"德"的思想,代表着汉高祖刘邦的治国理念由法家到儒家的转变。  相似文献   

20.
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素来就有"百节之乡"的美称,在众多的节庆中芒哥坡会更是具有独特的魅力。芒哥是当地苗族同胞们的祖先神和保护神,举办芒哥坡会对苗民来说具有重要意义。芒哥坡会的文化内涵以"民族性与原生性"为整体特征,其中包括芒哥崇拜、自然崇拜、祖先崇拜、生殖崇拜和傩文化,并赋予了芒哥坡会深刻而重要的文化价值与功能。当地苗民对生活的态度以及民族审美、代代相传的生存智慧都在芒哥坡会中得到展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