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我国快速城镇化过程中,失地农民的就业是其市民化的关键。对天津4个“宅基地换房”试点镇的调研表明,“换房农民”换房后虽然平均收入有所增加,但支出的增长更快,净收入有减少的趋势;而其就业状况也不容乐观,2012年有50.67%的劳动力没有工作,有36.44%的家庭依靠政府补贴生活。对政府行为与“换房农民”就业的博弈分析表明,一次性货币补偿过多或提供的失业保障过多,都会降低“换房农民”的就业意愿,而政府提供有效的就业服务则可促进“换房农民”的就业。因此,政府应完善征地补偿制度,构建失地农民多渠道安置体系;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实施适度的失业保障;提供有效的就业服务,提高失地农民实现就业的概率,并降低其找工作的成本。  相似文献   

2.
苏州市工业园区淞泽社区是一个典型的宅基地置换后农民动迁安置小区.根据该社区居民收支结构的调查数据,进行相关统计分析后发现:社区居民人均年收入略高于苏州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基本形成橄榄型分配格局,政府在宅基地置换后,对农民的就业、增收、社会保障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但问题也不少,主要有:贫富差距较大与中低收入者增收乏力、消费习惯和行为与城市生活不相适应、社会保障基本处于广覆盖低保障阶段等,仍需要政府的扶持与自身能力的提升,以不断提高宅基地置换后农民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在农村土地中,农村宅基地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许多与农民生存相关的根本权益,对农民的重要性可想而知.闲置宅基地的退出不仅是收回农民所属宅基地的产权,更会对农民的生产和生活造成重大影响.目前,在农村闲置宅基地退出工作中,普遍存在农民主体地位没有体现、补偿标准低、补偿方式单一、退宅后农民长远生活没有保障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文章对农村宅基地所承载的农民权益及当前我国闲置宅基地退出过程中农民权益受损情况以及受损的原因进行了研究,对农村闲置宅基地退出中如何保障农民权益提出相关建议,促使宅基地退出工作能够有效合理开展.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农民自身增收能力较弱,收入增长缺乏稳定性,根本原因在于低水平人力资本投资约束下的低水平就业能力限制了其收入增长的空间。根据在重庆市的调研资料分析表明:农民收入的增长来源于农民就业能力的增强,尤其是就业岗位胜任能力的提高;农民的就业能力受制于其人力资本投资水平,特别是教育投资水平;农民收入水平的高低又影响到其人力资本投资水平;就业能力对人力资本投资影响农民非农收入具有完全中介作用,对人力资本投资影响农民农业收入具有部分中介作用,“教育—就业岗位胜任能力—收入”是人力资本投资影响农民收入路径中的核心传导机制。通过提高人力资本投资水平提升农民就业能力,是农民稳定增收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5.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占70%以上,农民问题尤其是农民的收入问题成为理论界研究的焦点问题,如何增加农民的收入便成了重中之重。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不仅影响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影响粮食生产和国家粮食安全,而且制约整个国民经济增长,甚至会影响到农村社会的稳定,所以增加农民收入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国家也高度重视"三农"问题,财政政策与农民收入关联极大,实现农民增收的首要条件就是财政政策的支持,财政政策的支持是实现农民增收的物质保障,财政政策的支持是实现农民增收的内在稳定器。  相似文献   

6.
当前,在应对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形势下,保持农民增收对于"扩内需、保增长"尤为关键.烟台农民增收面临诸多困难,必须采取多种举措:加大投入,推进发展优质高效农业;大力开拓国内外市场,着力扶持农民就业创业;加大政府服务力度,扎实推进农村配套改革;加强农民负担监管,提高低收入户的收入等.  相似文献   

7.
三化联动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其切入点在于以城郊社区为依托,以工业园区为支撑,以农业产业区为基础,实现三者统筹发展。为此,可以通过宅基地换房、创新农村社区建设投融资机制和扶持农业、工业园区龙头企业发展等一系列措施实现三化联动模式的最大效用。  相似文献   

8.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重大战略问题。农民是实现粮食安全的经济主体,“谁来种粮”和“如何种粮”的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是影响粮食安全战略的根本问题,关乎国民经济全局、粮食生产稳定和农村社会和谐稳定。重视、研究和解决农民问题,是一个贯穿于我国整个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时代性课题。土地问题、收入问题、权力问题、发展问题和职业培育问题是新时期正确认识农民问题的五个价值维度;以法的形式还地权于农民、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构建全方位的农民权利体系、全面提升农民发展能力和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解决农民问题的根本举措。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正处于中等收入国家序列当中,"中等收入陷阱"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国民经济转型形成了巨大屏障。能否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是关系到我国接下来经济能否平稳运行的重要问题。我国更处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时期。本文试图从提高农民财产性收入着手来解决农民的增收问题,从而解决城乡收入差距问题,最终完成"中等收入陷阱"的成功跨越。  相似文献   

10.
促进农民增收是缓解"三农"问题,缩小城乡差别的核心。农民转移性收入是农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广西南宁市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农民转移性收入总体呈增长趋势。文章根据实际,提出了提高重要性认识,加大财政支农力度,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加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等一系列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学术界一直十分关注迁移人口(国内为流动人口)的就业、收入问题,许多有关迁移人口的研究都从不同侧面反映出他们在就业、收入时处于弱势的地位,也有较多文献试图从不同角度解释这种弱势地位的影响因素和机制。就业是指一定年龄阶段内的人们所从事的为获取报酬或经营收入所进行的活动。就业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反映:就业条件、就业收入和就业时间。从就业可以获得收入的角度来说,就业和收入是人类得以生存的基本条件,也是保障人类向上发展的重要手段。而就业和收入问题也是各国政府和学术界一直关注的焦点,其中移民或流动人口的就业和收入问题更是国际学术研究的重点,因此目前也已有较多文献值得我们参考。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七大将分配领域的方针从“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转变成“效率与公平并重”,提高了“公平”的地位。为了践行“效率与公平并重”的收入分配方针,为了解决农民在失去土地后的权益保障问题,本文从法理学角度分对象探讨了失去农用地农民和失去宅基地农民的权益受损状况。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的推进,大量在城镇务工的农民工逐渐购房定居下来,农民"一户多宅"现象日渐突出,宅基地闲置浪费问题亟待解决.宅基地退出探索在取得一定进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农民退出宅基地的积极性不高、补偿资金不足以及农民的社会保障机制不完善等.应以"三权分置"为架构,尽快在法律上将宅基地的资格权和使用权明确化,探索多元化退出机制,并加强农村社会保障配套制度建设,我国宅基地退出机制改革才能取得最终成功.  相似文献   

14.
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高校毕业人数不断增加,"就业难"问题不断凸显。提升高职学生就业能力对解决其就业问题起到积极作用。本研究通过对高职学生就业能力探索,提出高职学生就业能力五维模型,即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由专业技能、积极心理特质、人际交往能力、学习能力、职业道德构成;同时提出职业道德、积极心理特质等对提升高职学生就业能力有重要意义、高职学生学习能力相对专业技能更加重要等结论。  相似文献   

15.
当前受经济下行压力影响,导致城镇非私营单位从业人员就业和收入压力不断增大。本文根据对2016年上半年河北省承德市城镇非私营单位从业人员的调查,分析了从业人员就业和收入的现状,以及值得关注的问题,同时提出了做好就业和收入工作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在如何提高农民的收入,而影响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是体制性障碍。因此,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增收问题,实现农村全面小康,必须实施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  相似文献   

17.
高职学生就业形势虽整体较为理想但仍伴随着高就业、高失业、高跳槽率等问题。学生的盲目就业是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要解决这一问题,根本途径是让学生在校期间通过产学互动,将抽象化的职场形象化具体化,全面正确地认识自身所学专业及合理规划人生发展目标。从问题解决的视角来看,校企合作不仅是高职院校培养具有大学文化层次的"能工巧匠"的必需,也是帮助高职院校学生零距离就业的有效途径。文章探讨了校企合作对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的意义及其在实践中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18.
按照中国目前的现状,解决工业问题要从农业着手.扩大内需,无论如何,八、九亿农民是个巨大的市场.要让农民消费,要提高农民的收入,改善农业的状况.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目标的提出和落实,非通用语种毕业生就业面临诸多机遇与挑战。本文通过对非通用语种专业就业现状的分析,从社会、学校和毕业生三个维度,由现象到本质,得出规律性认识,为毕业生就业问题提出可能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20.
现阶段我国面临的最大问题依然是农民问题,而农民问题的焦点已由过去的失地问题演变为当今的就业问题。安徽省是农业大省,也是劳动力资源大省,所以研究安徽省农村劳动力就业就显得格外重要。本文首先分析安徽农村劳动力就业的现状,继而通过数据分析影响劳动力就业的因素,最后得出提高劳动力就业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