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我国城市化推进过程中,土地征用所致的农村土地价值显性化激发了农民的机会主义行为倾向,而农村土地承包权划分不清和农村"合法权威"的缺位则使得农村土地产权制度难以有效约束农民的机会主义行为。在机会主义行为盛行之下,村民间为争夺土地附加价值而产生的"界畔纠纷"有其必然性。应继续做好农村土地的确权工作,建立划分明确、易于执行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并通过建立惩罚和约束农民机会主义行为的法律法规、树立政府管理部门的廉政形象以及提高农村居民的法律文化素质,将农村土地产权制度规则在农民内心进行内化,实现法律秩序的经验效力,树立农村社会"权威",才能有效控制当前我国农村的"界畔纠纷"。  相似文献   

2.
农村土地所有权本质上是关于农村土地财产权的问题。我国现阶段农村土地所有权性质模糊不清、所有权主体虚无化、多元化,在法经济学上表现为"产权失灵"。农村集体土地全部实行土地国有化有利于农村土地所有权的完备、清晰、和稳定。在农村土地国有化的基础上。建立新型的永佃权制度,保护农民的权益。  相似文献   

3.
作为信息技术与传统金融结合的新兴业态,互联网金融以其快速发展、潜在风险和对传统金融业的冲击备受社会各界关注.互联网金融不是简单的"互联网+金融",而是在互联网时代金融市场的重构和广义资产证券化过程,它重新定义了货币资本这一生产要素的配置方式,深刻地改变着社会的生产组织方式和经济运行模式,将促使现实经济不断向无摩擦一般均衡市场状态演化.因此,不仅要关注互联网金融运营机构自身的风险情况,而且要着眼于互联网金融市场的长远发展,建立有利于维护市场公平公正、促进市场主体交易活动效率提升的制度体系,鼓励有利于完善市场机制的互联网金融创新,建立基于市场功能的监管制度,并完善信息披露和交易规则.  相似文献   

4.
重庆市户籍制度改革在农民自愿的前提下进行土地处置,但是通过调查研究发现,"转户农民"①自愿退出土地的比率较低。影响"转户农民"退地积极性的主要原因有:配套政策未及时跟上、历史遗留问题、现行政策欠完善、土地利用未明确、改革资金周转困难等。"转户农民"退出土地,利于农村、农业更好地发展,利于其在城市获得更好的发展空间,也利于缓解改革财政压力;而农民转户不退地,可能形成"城乡三元"人口结构,使农村、农业发展陷入僵局,也会阻碍下一阶段户籍制度改革的推进。应加强户籍制度改革的宣传,尽快落实户改配套政策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完善现行户改政策和退出土地利用政策,拓展改革资金来源,为户籍制度改革提供法律保障,并允许"转户农民"退回农村,消除其后顾之忧。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通过土地流转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现实中,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着制度缺位导致土地争端、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虚置等问题,需要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条件应当严格法定;取消现行法律对土地承包经营权主体的限制性规定;构建科学、完善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方式体系;完善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加强相关的配套制度改革,尽快出台相关法律,从国家立法上给予农村土地市场化以规范管理,以期促进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现阶段,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有其必要性、紧迫性和可行性.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应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和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法律规定,明确政府财政政策目标,完善农村社会保障机制,建立和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体系,健全农村市场和农业服务体系,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和转移农村劳动力,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政策、法律宣传,建立切合地方实际和对农民实用的具体流转办法.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在进行土地使用制度的市场化改革,但进展缓慢.同期,WTO中主要市场经济成员,从土地的流转、收益等各个环节,已经建立和完善了土地税制,达到了优化配置土地、调节社会分配、维护国土安全的作用.与WTO运行规则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相比,我国现行的土地收益分配体系,存在不小的差距,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重组土地收益分配体系,对土地价税费体系进行制度改革和体制创新,对于集约利用土地、保护耕地、有效运营国有土地资产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深入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不断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赋予农民更多的财产权,是当前农村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而农村土地合理有序流转的关键在于创新土地流转方式,比较土地流转方式,探究土地流转方式的发展方向非常具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三权分置"是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变革的产物,其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在"三权分置"政策推动下农村土地流转规模扩大,既有利于农村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又能增加农民收入。但是在农村土地流转中也并存一些问题,不解决好现存的诸多问题,就会制约土地流转的快速发展。文章主要针对我国"三权分置"背景下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合理的建议和对策,以实现我国农村土地规范流转和有效利用。  相似文献   

10.
农村产权抵押物变现的现实困境与破解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产权抵押融资是盘活农村“沉睡资产”的重要渠道,也是增加农民财产收入的重要途径,而产权抵押物变现难是目前制约我国农村产权抵押融资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由于我国农村产权流转存在刚性制度约束、农村产权的有效市场需求和流动性不足及其确权成本高且操作难,导致农村产权抵押物的收储与管理难、价值发现难、价值评估难和价值变现难。应完善农村产权抵押物变现的法律支撑体系,优化政府主导的宏观调控机制,构建包括资产管理中心、信息中心、交易中心、价值评估中心的农村产权交易市场体系,并完善农村产权确权颁证制度和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等相关配套措施,以有效破解农村产权抵押物变现难困境,推动农村产权抵押融资发展。  相似文献   

11.
论合作理性与西部农村金融安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农村处于土地问题、政权结构与金融安排的制度松弛态,金融变迁的选择准则是既定目标收益条件下的成本最小化.合作金融具备信息收集、产权与非正式制度约束等优势,符合成本最小化和风险控制原则.在我国西部农村地区采取合作金融的产权与组织安排有充分的理论与现实依据.目前农村金融改革有背离服务"三农"的倾向,在关于农信社内部管理、风险形成机制的认识上存在误区,对农信社实施中央与地方双层管理潜在有地方财政风险和道德风险.政府应及时推出相关政策支持内生化合作金融的发展,重新认识合作金融的集体所有制性质,采取措施增强农信社的资金聚集能力与竞争潜能.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阐述了吉林省梨树县农村土地规模经营的现状,分析了实施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必要性之后,指出了影响该县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因素,如土地经营规模过小、经营收入低等,提出了明确土地产权、加快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健全农村的配套社会保障制度等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不变的土地制度已越来越暴露出规模小、土地流动性不足等深层次的矛盾。完善土地流转制度成为破解这一矛盾的重要举措。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有大量关于农业的精辟论述,这些论述对中国土地流转制度建设具有启迪作用:一是土地产权应进一步明晰,土地流转利益分割应有利于农民;二是土地公有化应是土地流转制度建设坚持的方向;三是按照马克思"合理农业"思想促进劳动者与土地的和谐关系;四是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为扩大土地流转规模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4.
随着农村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农村经济发展步伐的加快,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矛盾日趋凸显,充分认识和准确把握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妥善解决农村土地流转,促进土地集约化经营,是确保农民利益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以"保障被征地农民现有生活水平"为政策基调的"保障式"土地征收模式,在快速推进中国城镇化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也由于利益分配矛盾凸显而带来相应的社会风险和社会矛盾,进而引发了一些群体性冲突."保障式"土地征收模式,在制度设计上存在《土地管理法》与《宪法》及《物权法》之间的衔接矛盾以及土地征收政策效果与城镇化目标之间的政策悖论,在运行机制上则体现为政府(开发商)与农民之间只有"自上而下"的单向对话机制以及对土地征收"行政强制"的约束和监管不足.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国家有经济能力对土地征收实施更高水平的社会赔偿,土地征收模式应在马克思主义社会公正理论指导下向以"保护被征地农民长远发展权益"为目标的"保护式"土地征收模式转型升级."保护式"土地征收模式的建构,关键在于利益分配的公正和对话机制的公平,需要修订征地补偿政策,构建多元化的土地征收社会赔偿政策体系,并建立和完善"公示—反馈—公告"的民主决策机制以及"农民—政府—开发商"合作的平等协商机制.  相似文献   

16.
农村金融体系由正规金融和民间金融两部分组成,其中民间金融在农村金融体系中占有主导地位。本文采用交易费用理论比较了农村正规金融和民间金融,指出农村民间金融产生的原因,进而提出我们对农村民间金融应采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重庆地票制度是我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的重要实践,以"先补后占"代替"先征后补",建成了城乡统一的土地要素市场,显化了农村土地价值,优化了农用地、建设用地的空间布局,对推进我国城乡统筹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重庆地票制度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运行情况良好而稳健;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应鼓励农民参与复垦,规范复垦验收环节,动态调控地票价格,扩大地票适用范围,完善地票价款收益分配机制,以深化统筹城乡土地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和农村土地适度规模化经营,在农村实行土地流转,更符合广大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1]),也是化解"三农"问题的有效方法和途径。本文主要结合尉犁县农村土地流转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做好"醒脑式"培训、就业培训、开源节流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9.
我国当下的农村土地征地补偿实践存在征地补偿主体权责错位、补偿主体混乱、公共利益界定不明、村民会议虚置、法律救济渠道狭窄、补偿分配和管理缺乏制度支撑的困境,其根源在于农村土地发展权缺失、农民权益保障不足、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缺位等长期存在的难题。农村征地的动态性和复杂性决定了需从理论上对该领域的司法实务作进一步探讨。在征收补偿的过程中,国家应以积极主动的态度监督和介入,着力纠正各级政府在政策执行中的偏差,不应缺位和失语。未来的征地补偿司法实践,需彰显征地补偿的财产价值取向,保障民众的土地权益,贯彻市场补偿原则,完善征地纠纷解决机制,构建分类、多元的权利救济机制,在制度设计、程序执行上切实保障农民发展权。  相似文献   

20.
作为保障单位的家庭和作为保障资源的土地对农民养老的保障功能正在不断弱化,而"新农保"保障水平较低,我国农村养老的"家庭养老""土地养老""社保养老"三种基本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农村居民的多元化养老需求;新农村建设和新型城镇化推动了农村社区,尤其是农转居社区的形成和发展,也为探索和发展农村社区综合养老模式提供了基础和条件。一方面,要充分发挥社区作为服务平台和粘合剂的作用,调动整合家庭和社区资源;另一方面,要从社会、行政和市场这三个逻辑面向出发,实现保障主体、筹资机制的多元化。目前,应重点完善家庭支持福利政策和社区统筹支持福利政策,建设和完善农转居社区综合服务和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并建立以生存、生活公平为底线的一体化的社保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