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泉州方言的人称代词在用法上与普通话的代词有相似之处,但也有一些区别.文章对泉州方言人称代词的用法做了全面的考察,并将之与普通话及其他方言的人称代词进行对比,从而找出泉州方言人称代词的特殊用法.  相似文献   

2.
昌乐方言的人称代词和指示代词的构成形式及功能有其特殊性,文章在分类描写其具体用法的基础上,得出昌乐方言人称代词和指示代词具有合音词较多、沿袭古近代汉语某些用法、任指虚指的用法以及一致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3.
上高方言属于赣语宜浏片。上高方言的人称代词常用的共有19个。三身代词单数形式有单音节和复音节两套,它们在语法功能上没区别。单数复音节人称代词的“侬”尾有舒缓语气的作用。第一人称复数“我仂”是排除式,“我人”是包括式。三身代词修饰亲属、社会关系、处所等名词时一般用复数形式表达单数概念,并且不需要添加定语标记“个”。非三身人称代词在句法、语用功能和语义色彩等方面也有一定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浑源方言(老城区话)人称代词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田野调查法收集方言原始语料,对浑源方言人称代词作了分类描写,对其表现形式和语法功能作了充分探讨,展现了浑源方言人称代词的真实面貌。  相似文献   

5.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原因,孝感话的人称代词与普通话既有相同之处,也有明显的差异。本从形式和功能两个方面分别讨论孝感话的人称代词,还从语用的角度对人称代词的活用作了细致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人称代词是方言语法研究中重要的一部分,各地人称代词的语音特征、构词形式、意义及其语法功能很大程度上能反映一种方言的面貌。与普通话相比较,昔阳方言的第一、第二、第三人称代词,除了有与普通话相同或相似的形式外,还具有普通话所没有的其他人称代词,这些人称代词除具有一般的指代作用外还具有一定的心理情感因素。  相似文献   

7.
台前方言人称代词与普通话有相同的一面,也存在一些差异,这些差异表现出台前方言的一些特点,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台前社会文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词汇在方言的研究中始终都是一个重要的部分,而安定区方言在词汇方面的研究还是一个未开垦的荒地。人称代词是一个重要而封闭的汉语系统,也是体现语言面貌最基础的部分,而且,该地区的方言也较多的保留了古音和古汉语的词,在语用方面也有其独特性,很有探究意义。希望通过对人称代词的研究引起对该地区词汇系统的重视。文章就该地区的现有人称代词作以介绍,分别从概述、溯源、语用几个层面论述。  相似文献   

9.
词汇在方言的研究中始终都是一个重要的部分,而安定区方言在词汇方面的研究还是一个未开垦的荒地。人称代词是一个重要而封闭的汉语系统,也是体现语言面貌最基础的部分,而且,该地区的方言也较多的保留了古音和古汉语的词,在语用方面也有其独特性,很有探究意义。希望通过对人称代词的研究引起对该地区词汇系统的重视。文章就该地区的现有人称代词作以介绍,分别从概述、溯源、语用几个层面论述。  相似文献   

10.
人称代词是语法研究中重要的一部分.与普通话相比较.大城县方言的第二人称代词并没有太大的不同.但第一、第三人称代词是极富有地域性特色的。这些人称代词除具有一般的指代作用外.还可以做主语.宾语和定语。但选择用哪一个人称代词来说话.完全取决于说话者想向听话者传达的感情.本身有很强的语义色彩。  相似文献   

11.
合肥方言代词共有三组: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三组代词与普通话代词相近,但又有本方言特点。其中指示代词当中时间代词“章(子/个)”、“囊(子/个)”,疑问代词当中间原因、方式代词“桨”、“桨搞(的)”的意义和用法独特。  相似文献   

12.
合江音系中存在的鼻辅音有"m、n、捱、耷"四种,其中可以作为声母的有"m、n、捱、耷",可作为韵尾的有"n、耷"。文章通过与中古音的对比,对合江音系中的鼻音声母和鼻音韵尾进行分析,探求鼻辅音在合江方言中的分布以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对过去学者提出的部分战国时期楚方言的阳声韵部的语音特征如东冬合韵、东阳合韵等提出质疑。根据((楚辞》、《老子》等传世文献以及上博楚简、郭店楚简以及部分两周时期青铜器等出土文物的韵文部分并参考西汉辞赋的用韵情况对楚方言的阳声韵部合韵状况进行综合考察,认为元真合韵,耕真合韵,.m尾韵具有相当的独立性是楚方言特有的音韵现象。  相似文献   

14.
文章在较为详细地描写应县方言中代词的语音形式和词形的基础上,通过与普通话的比较分析了应县方言的语法特征,并指出方言代词发展的历史轨迹,以期还原一个比较完整的应县方言代词面貌。  相似文献   

15.
九江方言的指示代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九江方言中的指示代词有近指、中指和远指。三分的依据是空间距离。三个系列在分布、功能等方面是基本平行状态。但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由于空间距离会投射到时间、心理、话题等方面,中指与远指可以换用或混用。从这个意义上讲,九江方言中的指示代词是一个弱化的三分系统。本文将在详细的分布描写基础上,对换用与混用的机制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16.
闽方言群和侗台语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方言,各方言点的鼻音及塞音韵尾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呈现出某些相同之处,它们或合并,或弱化,或消失,是个渐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方言本字考,就是从音韵史和词汇史的角度在古代献中寻找与现代汉语方言词语相对应的词语,从而追溯古今词语的渊源关系。本分为两大部分:一是简述前人关于汉语方言本字的研究成果及其研究方法;二是近代漳州三种十五音方言本字考源举例。  相似文献   

18.
采用科学的计量统计方法,对《红楼梦》(前80回)、《儿女英雄传》及《正红旗下》第三人称代词进行定性定量考察,从而得出1750—1950年这两百年间第三人称代词的发展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19.
史书中所透露出的方言痕迹是非常宝贵的,如果把这些线索整理出来,就能为某一个时期的语音研究提供很有价值的参考。但是史书语料的方言成分往往和共同语交织在一起,其韵语的性质较为复杂,因此如何把方言从共同语中搜寻出来,是我们在研究史书韵语时需要考察的一个重要问题。笔者认为,可以通过选取典型作家的作品以及合韵这两种方法来鉴别史书中的方言。  相似文献   

20.
蔡国妹 《闽江学院学报》2007,28(4):39-41,74
处于闽东和闽南交界地界的莆仙话是闽东话对闽南话长期影响和渗透的产物,但往往体现出其自身独立发展演变的特征。入声舒化现象是莆仙方言最具有研究价值的特征之一,即部分白读的入声已舒声化,阳入白读混入阳平,阴入白读混入阳去。这种分化以文白读和古韵摄为条件。其产生于一百多年前,产生原理是喉塞韵尾-弱化消失,音节延长,单独成调,在语言系统的经济性原则的作用下,并入调值和调类相近的舒声类。这种入声调的演变过程在闽语的其他方言点及南部吴语和徽语中也同样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