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以内因与外因相互作用的观点提出了儿童认知发展学说。皮亚杰认为:儿童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皮亚杰在此基础上创立了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能简单地通过教师传授得到,学习总是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  相似文献   

2.
林玫琼 《教育导刊》2004,(20):15-17
幼儿是怎样进行学习呢?什么样的刺激才能激起幼儿的主动学习欲望,并促使幼儿积极地自我建构呢?个人建构主义的最早提出皮亚杰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通过同化与顺应两种方式,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的。在皮亚杰的理论基础上,科尔伯格在认知结构的性质与认知结构的发展条件等方面作了进一步的研究,强调了个体的主动性在建构认知结构过程中的关键作用。由此可见,  相似文献   

3.
正一建构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建构主义理论的兴起是在近一二十年,是学习理论中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建构主义理论源于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发生认知论",皮亚杰通过观察和研究儿童的认知和发展后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构建起关于外部世界的认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形成与发展。这种认知结构是通过"同化"(即把外部环境中的有关信息吸收进来并结合到儿童已有的认知  相似文献   

4.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是建构主义的鼻祖,他坚持从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观点来研究儿童的认知发展,认为认知个体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的认知结构得到发展。认知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涉及两个基本过程:“同化”与“顺应”。认知个体就是通过同化与顺应这两种形式来达到与周围环境的平衡,  相似文献   

5.
建构主义又称为结构主义,是认知理论的一个分支,是学习理论中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最早由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他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认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在我们大力提倡教育改革、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作为西方教育心理学中流行的教学理论,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有着深刻的启示意义,对英语教学实践有着积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一、科技活动中为什么要进行问题研究(一)幼儿学习特点的自我建构性决定了问题研究的重要性幼儿是怎样进行学习呢?什么样的刺激才能激起幼儿的主动学习欲望,并促使幼儿积极地自我建构呢?个人建构主义的最早提出者皮亚杰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通过同化与顺应两种方式,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的。在皮亚杰的理论基础上,科尔伯格在认知结构的性质与认知结构的发展条件等方面作了进一步的研究,强调了个体的主动性在建构认知结构过程中的关键作用。由此可见,并不是所有的刺激都能够促使幼儿…  相似文献   

7.
建构主义(constractivism)也译作结构主义,最早是由瑞士的心理学家皮亚杰(J.pipet)提出的。他认为儿童是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关于外部世界的认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8.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也可称为结构主义,作为一种新的认知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兴起是在上世纪的八九十年代。瑞士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因为其创立了有关儿童认知发展理论,被看做是当代建构主义理论的最早提出者。他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构建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的认知结构得到发展。建构主义理论的贡献在于强调了人的发展的一个最主要的方面就是认识主体的能动作用。建构主义的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它对认识个体的主体性给予前所未有的关注,  相似文献   

9.
正一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也被称为结构主义,瑞士的认知心理学家让·皮亚杰是这一理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坚持从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观点来研究个体的认知发展,认为个体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这种建构是以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周围环境"同化"(assimilation)和"顺应"(accommodation)这两个基本过程来建构新的理解的。当个体能  相似文献   

10.
指向学生发展的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学习的现实起点上。教师借助预习单、问卷调查、学生访谈等形式,可以做到对学生的现实学习起点心中有数。皮亚杰建构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认为:儿童的认知结构是通过同化与顺应过程逐步建构起来的。如何基于学生的现实学习起点,引导学生实现认知建构,需要教师尊重学生的现实起点,  相似文献   

11.
一、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基本内容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最早提出建构主义。他提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儿童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涉及两个基本过程:“同化”与“顺应”。同化是指把外部环境中的有关信息吸收进来并结合到儿童已有的认知结构(也称“图式”)中,即个体把外界刺激所提供的信息整合到自己原有认知结构内(即理解)的过程;顺应是指外部  相似文献   

12.
互动理论最早由认知发展领域最有影响的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get)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皮亚杰认为,儿童是在和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认识,在内因和外因的相互作用下,通过同化(assinlilation)和顺应(accommodation)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从而建立起自己的认知结构即图式(schema),并在平衡——打破平衡——新的平衡的循环中得到不断的提高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正>建构主义最早是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get)提出的,他认为个体获得知识不是被动的,而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通过"同化"和"顺应"两个基本过程来达到与周围环境的平衡,从而建构知识,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探究式教学是美国著名的  相似文献   

14.
运用建构主义理论设计专业课教学的尝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主义理论被认为是目前最具有前景的学习理论之一.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也译作结构主义,其最早提出者可追溯至瑞士的皮亚杰(J.Piaget).他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在此理论的基础上,科尔伯格在认知结构的性质与认知结构的发展条件等方面作了进一步的研究;斯腾柏格和卡茨等人则强调了个体的主动性在建构认知结构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并对认知过程中如何发挥个体的主动性作了认真的探索;维果斯基创立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则强调认知过程中学习者所处社会文化历史背景的作用,在此基础上以维果斯基为首的维列鲁学派深入地研究了"活动"和"社会交往"在人的高级心理机能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所有这些研究都使建构主义理论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完善,为实际应用于教学过程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5.
现代的一项研究认为数学是拟经验的,它与人的主动建构以及社会的建构有关。本文探讨这一理论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1.建构主义(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皮亚杰认为,知识既不是客观的,也不是主观的,而是个体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建构的结果。相应的,认识既不起源于主体,也不起于客体,而是起源于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认知个体(儿童)是通过“同化”与“顺应”这两种形式来达到与周围环境的平衡。当个体能用原有认知结构(图式)去同化新信息时,是处于一种平衡  相似文献   

16.
信息技术与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创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源自皮亚杰(J.Piaget)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理论的建构主义,能够较好地说明人类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在建构主义思想指导下,已经形成了一套全新有效的认知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建构主义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认为知识的获取不是通过教师的传授获得,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人际间的协作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由于多媒体计算机和基于In-ternet的网络通信技术所具有的多种特性特别适合实现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可以作为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理想认知工具,从而有效地促进学习者的认知发展,因此说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愈来愈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信息技术与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创设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7.
认知学习论对当代建构主义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知学习理论是认知心理学派的主要理论之一。它开始于 2 0世纪 5 0年代中期 ,60年代之后迅速发展并形成了系统完整的理论体系。该理论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皮亚杰、维果斯基和布鲁纳。他们的学习理论和教学思想对当代建构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强烈而深远的影响。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论及其影响皮亚杰是瑞士著名的心理学家。他吸取了格式塔学派的学习认知和学习组织观点 ,提出了认知发展论。他认为 ,发展就是个体在与环境相互作用中的一种建构过程 ,也是个体通过同化 (有机体利用已有的认知结构把新刺激整合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去的过程叫…  相似文献   

18.
一、建构主义的理论基础建构主义是学习理论由行为主义发展到认识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该理论的先驱皮亚杰认为,知识既不是客观也不是主观的,而是个体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建构的结果。认识既不起源于主体,也不起源于客体,而是起源于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认识个体(儿童)是通过“同化”与“顺应”这两种形式来达到周围环境的平衡。  相似文献   

19.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认知过程,是新的学习内容与原有的相应认知结构相互作用,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学生是认知的主体,学生的学习是建构性的,教师不是为学生提  相似文献   

20.
1 建构主义的由来与发展  建构主义 (constructivism )也译作结构主义 ,其先驱当属瑞士教育家皮亚杰 :他认为知识既非来自主体 ,也非来自客体 ,而是在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建构起来的。一方面 ,新经验的获得要以原来的经验为基础 ,从而融到原来的经验结构中 ,即同化 ;另一方面 ,新经验的进入又会使原有的经验发生一定的改变 ,使它得到丰富、调整或改造 ,即原有经验发生顺应。可见 ,同化是认知结构数量的扩充 (图式扩充 ) ,而顺应则是认知结构性质的改变 (图式改变 )。认知个体 (儿童 )就是通过同化与顺应来达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