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云南汉语方言语法作较为系统的介绍,反映它的主要特点。全文分四个部分:词的结构和变化、常用句式中的特殊词语、句子结构、语音手段在表义中的运用。在第一部分中,通过对比分析,提出云南方言的形容词具有类似“级”的语法范畴这一观点,并列举了各种“级”的结构形态及其用途,还对动词的时态作了描述;在第二部分,介绍了一批反映云南方言特色的实词和虚词,如通行的疑问语气助词“(?)、(?)”和介词“挨”等;第三部分重点介绍特殊补语和疑问句,并与普通话进行对比;第四部分则选择与语法、修辞关系较为密切的语音变化现象作了说明。  相似文献   

2.
《方言》中所见的一些晋南方言词琐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言>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方言词汇比较专书,其中所收的许多词语在今晋南方言中仍在不同程度地使用着,但读音、词义、用法已经发生了变化.本文从<方言>中摘录了14条词,逐个分析了它们发展变化的原因和途径,并以晋南方言为例讨论了一些前贤时修的观点,澄清了其中的一些语言事实.通过<方言>中所收的当时晋地的词语数量以及这些词语在当今汉语中的使用情况,说明晋南方言对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山西平遥方言作为"晋语"的典型代表,其中许多词语保留了古音、古义,在汉语词汇研究史上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对平遥方言中的典型词语进行考释,有助于加深人们对方言词语本字、本义的了解,有利于方言词汇的研究,也能对平遥方言的整理工作有所帮助和促进。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部分四川方言词语的民俗语源作了分析,并认为要全面深入地探究方言词语的语源,我们不应该只拘泥于语言的内容研究.还应该结合其产生的一些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5.
方言研究中总有许多词语因有音无字或本字待考,而让研究者在记录和释义时颇费踌躇.我们可以通过邻近地区方言之间相同或相关词语的对比分析,对这些疑难词语进行解证.以甘肃山丹方言作为参证,对<扶风方言>一书中一些词语的语音、语义及书写形式进行探讨,推究语源,考求本字,准确释义,对西北方言研究及汉语史研究有借荐作用.  相似文献   

6.
每个词都有它的源流和命名角度。本文从古语、移民方言、外来语、少数民族语,探求云南方言词语的源流;从习俗、传说、特征、时间、处所、形状、颜色、气味、声音等方面,考察云南方言事物名称的由来,从中看出汉语方言词汇差异。  相似文献   

7.
小序一、固原为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固原地区之首县,其方言为中原官话秦陇片下之一支。本文所释均为固原方言中的常用词语。二、既曰“考释”就应该作一些审音辨义的探求和说明,而并非仅将摘录于古字书中之某字比附于后所能奏功。依愚所见,本字与方言词语之关系约有以下数种:1.本字之义与方言词语之义全合;本字之音(取中古音),其声韵调与方言词语之今声韵调对应全合。2.本字之义与方言词语之义虽不全合,却有孳生引伸之联系;本字之音与方言词语之今音虽不全合,却有演变转化之线  相似文献   

8.
新化方言里有许多词语,别的方言较少用,但这些词语在古籍中都有记载,本选录一些常用的略作考释,以供从事汉语方言研究和古籍整理的学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考释了营口方言中"拢梳"这一词语,阐明了这个词语的来源,变化及流向。通过这个词的研究,揭示了营口方言词汇中中的某些特点,以及移民对营口方言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记录方言的原则和确定方言本字的条件,对《黔阳县志·方言卷》所录湘西方言词语(hāi)的本字提出异议。作者通过字形、字义和古音演变几方面的分析,确定这一方言词语的本字应为“娭”。  相似文献   

11.
温美姬 《现代语文》2013,(3):43-46,161
客赣方言关系密切,两大方言有差异性也有共性。本文对客赣方言人体类词语进行了比较研究,并据此分析了这两大方言人体类词语的异同,同时分析出各自内部的差异性和一致性。  相似文献   

12.
词语的重叠是汉语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构形形态变化,是汉语区别于印欧系语言的显著特点之一,理应受到人们的重视.北方方言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的基础方言,光山方言是北方方言的一种地域方言.本文主要以光山方言词语的重叠为具体材料,探索其词语重叠的类别、方式和表达的语法意义,提供了汉语词语重叠的一些感性材料,同时也期望对汉语语法研究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3.
在云南方言中,"非"是作为程度副词来使用的,其语义与句法结构形式都跟普通话有较大差异."非"以单音节形式作程度副词使用既不是从古汉语发展而来的,又与现代汉语的用法相差甚远.大理洱海沿岸地区白族话中用[φε44]作程度副词,它是白族话固有的词语,随着民族的融合及文化的交流,[φε44]这一白族话中的程度副词被汉族吸收、借鉴,成为云南方言中特有的表程度的副词.  相似文献   

14.
叶紫是20世纪30年代著名的湖南籍乡土作家,他的大部分小说反映了湖南农村的阶级斗争,具有强烈的地方色彩,而方言在反映地方色彩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主要研究叶紫小说中方言词语的运用,重点分析方言名词性词语、方言动词性词语、方言形容词以及方言句式。  相似文献   

15.
通渭方言古词语释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方言古词语,对于语言学和文化史的研究都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甘肃通渭方言中保留至今的部分古词语结合文献资料进行了整理和简略的考释。  相似文献   

16.
在云南方言中,"非"是作为程度副词来使用的,其语义与句法结构形式都跟普通话有较大差异。"非"以单音节形式作程度副词使用既不是从古汉语发展而来的,又与现代汉语的用法相差甚远。大理洱海沿岸地区白族话中用[φ44]作程度副词,它是白族话固有的词语,随着民族的融合及文化的交流,[φ44]这一白族话中的程度副词被汉族吸收、借鉴,成为云南方言中特有的表程度的副词。  相似文献   

17.
对贺州市沙田镇芳林长乐声、狮中河婆声、秉塘本地话进行调查统计。以它们在202个词语中的异同现象作比较分析,结果证明:文化认同和语言的稳固性决定了词语传承的一致性;在强势方言包围下的弱势方言,吸收强势方言词语要多于输出的词语。  相似文献   

18.
漳州方言也叫“漳州话”、“漳州腔”、“漳州音”,是汉语闽方言闽南次方言的一个大支系。本文以漳州市区话为主体,将漳州话和普通话的词语作简要比较,从构词方式、词的来源、词义范围等方面找出漳州方言与普通话在词语上的主要差异,进而分析二者各自的词语特点。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就明杂剧中17个与今陕西方言大致相合的词语作了诠释。  相似文献   

20.
莫滥用方言     
有人好在普通话中夹用许多方言,如同夹用外国文字一样,似乎颇为时髦,其实,是自误误人。乡土文学中常用点方言词语,用得恰到好处的能增添乡土气息,利于表达特殊的乡情和作品的主旨。但是用方言词语过多就不利于作品流传,用得不妥当就更显得不伦不类了。《暴风骤雨》是部著名长篇小说,用了许多方言。节选作初中语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