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中国新闻网消息,在2013年11月举办的“两岸汉字使用情况学术研讨会”上,60多位内地及港澳台学者就汉字使用展开讨论,简繁并存、共同繁荣成为与会学者重要共识。主办方代表、澳门语言学会会长程祥徽表示,半个多世纪以来,两岸及香港、澳门使用的汉字存在繁简之分,形成“繁简并存”、“一字两体”局面。与会学者认为,繁简字体并存是现实,没有必要情绪化争论孰优孰劣,谁取代准。两岸四地应共同致力于繁简字体的发展完善,  相似文献   

2.
国家语委副主任、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李宁明表示,根据学术界反复讨论的结果,教育部决定汉字原则上不恢复繁体字,这一表态终结了一段时间以来汉字简繁之争.同日,教育部就刚刚研制出的<通用规范汉字表>(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瞬间引起另一轮争论:在征求意见的<通用规范汉字表>中不仅恢复了51个异体字,还拟对44个汉字"动刀整形",调整其写法.  相似文献   

3.
70年代末80年代初,一股“人道主义热”携带着思想解放运动的凌厉声势,以“伤痕”文学为契机,在中国勃然兴起。这次争论,借用西方文艺复兴以来的人道主义话语,通过特定的方式完成了对社会主义“异化”的批判,突破了“左”倾思想禁锢,一个“大写人”经过长期的人为摧残终于又凸现在人们面前。这股关于人道主义争论的思潮,成为现实主义文学复兴的一面旗帜。随着时代的发展,这次争论对文学实践的意义越来越彰显出来。因此,有必要对新时期人道主义的实质内容和现实意义作出科学的认识和评价,也有必要对这次争论再进行一次回顾,澄清一些认识,对其所具有的深层意义再作一次梳理。  相似文献   

4.
教育聚焦     
<正>北京国家语委汉字简繁文本智能转换系统成果居国际领先水平近日,《汉字简繁文本智能转换系统》第二期成果在京通过专家鉴定。该项目是教育部、国家语委为落实《第五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共同建议》设立的专项项目,是两岸语言文字交流合作的又一重要成果。项目由厦门大学、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联合  相似文献   

5.
刘蓉 《教师》2010,(3):1-1
近年来,与汉字有关的呼声、争论不绝于耳。近日,政协吉林省第十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来自民进吉林省委的政协委员向大会提交了一份提案,呼吁要重视当前存在的“汉字书写文化没落”现象。另一则消息是,“中国书法“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审议并批准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相似文献   

6.
<正>【原题呈现】材料一在由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商务印书馆和人民网联合举办的"汉语盘点2014"活动中,"法"字荣膺中国年度汉字,反映出全社会对法治建设的高度关注。材料二汉字发展总是在形体简化与理据保留这两种力量共同作用下,去寻求简繁适度的造型。  相似文献   

7.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字本位”思想与“词本位”思想一直都是争论的焦点。汉字是汉语言学习的基础,本文从对外汉字教学的角度受“字本位”思想启发分析汉字教学中的问题及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8.
汉字笔顺教学向来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对正确书写汉字起到终身受用的作用。教师对此都十分重视,甚至把它作为阶段考查的内容。然而,部分通用字的笔顺常有见仁见智的争论。1997年4月,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新闻出版署联合发布的《现代汉语通用字笔顺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对此作了明确的剖析。它指出,1988年公布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中的规范笔顺是隐性的(如只规定了“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先中间后两边”等汉字笔顺规则),  相似文献   

9.
2004年10月22-23日,CKC杯学生纵横码汉字输入法大奖赛在常州隆重举行。香港苏浙同乡会主席周忠继先生发明的纵横汉字输入法,是一种运用0-9十个数字,采用单手操作的快捷汉字输入法,较为科学地解决了计算机汉字输入和汉字信息处理问题。它简单易学,简繁通用,词组丰富,功能强大,受到  相似文献   

10.
寂寞中成长     
一个17岁的中国小女孩站在惠灵顿一所女校的教室前,满脸委屈,她用蹩脚的英语反复和身边的老师争论着。“我不能参加这次考试,我刚来一个月,是插班的,这个星期还患有感冒,我实在不想参加这次考试。”她一次又一次向老师说明她不想参加这次考试的原因。“你应该参加这次考试,亲爱的,你会很好的。”金发碧眼的女老师和蔼却似乎有些不近人情,她用手势鼓舞着这个中国孩子。“可是我感冒了,我不希望我的成绩出现在成绩单上。”“亲爱的,我向你保证这个成绩仅供参考,不会出现在成绩单上。”“但是老师,同学会取笑我的。”“亲爱的,他们只会因为你努…  相似文献   

11.
当前有人提出简化字弊大于利,有损"六书"体制,违背文字发展规律,应该废弃,并全面恢复使用繁体字的观点.其实简化字有利无弊,符合汉字发展规律,应该坚持推行使用.目前多数人不识繁体字,是各级学校识字教学单轨制所致.对此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希望引起国家有关部门的注意.  相似文献   

12.
古典文献研究与繁简字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高校古典文献学、古代文学的教学与研究中,不少教师对于繁简体汉字作了诸多考察,认为现行的繁简汉字存在着形制上的重大矛盾,派生出种种原本不应有的弊端,务必对之进行深刻全面的反思,特别是关于文字发展规律的反思,关于汉字运用实践的反思,以及对违逆规律、悖碍实践的汉字体式矛盾现象如何"修正"的反思.此类思考涉及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千秋大业,应当引起人文社会科学界(尤其是古文献与古文字研究领域)的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3.
从传统汉字研究存在的缺失出发,探讨关于汉字美学方面的一些问题,试图为汉字教学与未来发展提供一点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汉字繁体字和简体字,从不同的角度看,各有优缺点.我们应了解和掌握繁简字的利弊优劣,着眼于汉字使用的现状,不应偏执一方,而要寻求沟通,使繁简体各臻其美,各尽其用.  相似文献   

15.
参考汉字学、心理学等学科核心期刊或报纸的有关研究成果,讨论了近三十年的汉字认知方面的研究情况。这些成果大致分为汉字本体与汉字认知研究、汉字教学与汉字认知研究、汉字认知生理因素研究、汉字认知心理特点研究、汉字认知与信息处理研究等。其中研究汉字结构认知和研究认知心理因素的论文偏多,特别是汉字认知的大脑效应研究,这些大多是通过提出假说、设计实验进行研究的,得出的结论比较有说服力。  相似文献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对汉字进行了两次重大的改革:第一次在1956年,成绩很大,问题不少;第二次在1978年,彻底失败,被迫废止.对汉字的简化究竟应该做出怎样的评价,回溯与思考,有利于人们对汉字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更科学的方案.  相似文献   

17.
中日两国虽然都在使用汉字,但由于两同国情,民族传统,生活习惯等诸多方面的不同,在汉字的简化结果方面出现了很大的差异,给我们两国文化交流带来了诸多不便。本文详细分析了中日简化字在字形上的异同,希望能给我国的日语学习者带来方便。  相似文献   

18.
规范汉字书写课中要渗透汉字字源学的相关理论。就字形和偏旁关系,以字源学理论进行渗透,举例说明了五种关系:同字源、同位置;同字源、异位置;同字源、异字形;异字源、同偏旁;异字源,同简化。  相似文献   

19.
中日两国虽然都在使用汉字,但由于两国国情,民族传统,生活习惯等诸多方面的不同.在汉字的简化结果方面出现了很大的差异,给我们两国文化交流带来了诸多不便.本文详细分析了中日简化字在字形上的异同,希望能给我国的日语学习者带来方便.  相似文献   

20.
简化汉字具有权威性、合法性、群众性,已成为全球使用汉字的人的通用汉字。简化字不能废除,必须坚持使用简化汉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