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历史课本的注释,可谓“螺丝钉”,是历史教学内容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恰如其分地引用注释,对完成历史教学任务是大有好处的。 (1)解疑释难,便于学习。在历史课本中,有不少反语引语,如“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窃钩者诛,窃国者侯”等。在历史课本中,还有不少古官职名、古地名、古书名,如“章京”、“总督”、“夏阳”、“隆中”、“上书”、“春秋”等。除此以外,课本内还有不胜枚举  相似文献   

2.
<正>在我们的印象中,考古就是在地里不停地“挖呀挖呀挖”,其实挖出文物只不过是“万里长征迈出了第一步”。要读懂文物蕴藏的历史密码,听懂它们发出的呢喃细语,还需要繁复的科学研究和论证。无机文物考古无机文物是按照材质对文物进行分类的两大类之一。具体来说,就是指瓷器、金属器、陶器、玉器,以及玻璃器等由无机物质构成的文物。它们具有无机化学性质,是最不易受外界环境影响的文物。  相似文献   

3.
<正>“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文物作为中华历史文化的记忆和重要见证,也是最好的教科书。将文物资源运用到中学历史教学中,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本文将以文物“何尊”为例,对文物在历史教学中的价值进行深入剖析。  相似文献   

4.
近十多年来,围绕着南京的历史文化,举办过多次评选活动;这些评选活动,显示了媒体、学会、市民、专家、政府重视、保持甚至打造“特色南京”的意识与追求,促进了南京历史文化研究全面、系统、立体与经世致用地展开。而历史文献的整理、通俗读物与学术著作的出版、考古文物研究的推进,以及全社会对历史传统与地域文化的重视,既是南京历史文化研究与普及方面的重要成果;以这些成果为基础,汇编《南京古旧地图集》乃至编绘《南京历史地图集》,也越来越具有了现实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主编寄语     
赵麟斌 《闽江学院学报》2009,30(4):F0002-F0002
“三坊七巷”是阈都文化积淀幽深的一片古老街区,被誉为中国“城市里坊制度的活化石”、“明清古建筑博物馆”。不久前,又被评为全国首届十大历史文化名街区之首。其实,“三坊七巷”并非单纯的文物建筑遗迹,而是一个彰显着城市人文、城市性格的文化名片,是福州这座历史名城的标志性文化遗产之一,  相似文献   

6.
《历史深处的记忆:永州馆藏文物随笔》是一部散文随笔合集,作者首先将“文学”与“科学”结合在一起,一方面“以谦卑的姿态审视文物,把自己的情感投射到文物身上”,突出了文学的情感性;另一方面又“为读者揭开文物的神秘面纱,复活历史深处那些沉睡的记忆”,深度发掘文物的科学性。因此,文学与科学融会贯通,是该书的第一层次的创作特色。其次,作者以“文物”作见证,揭示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及其所蕴含的力量,是作者写作此书的深度缘由,也是第二层次的特色所在。再次,作者借助于“女立俑”等文物进行深度“再创造”,从而揭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命脉,让文学意象在陶俑“科技”中得到了升华;也正是这种“升华”,使得该书不仅具备了独特的文学价值,更是兼具了科技价值和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7.
我国是个文明古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文物最能说明祖国悠久的历史,也最容易与祖国紧密地联系在一块,从而体现出祖国的伟大。利用文物进行热爱祖国的教育,能够收到使幼儿从认识文物发展到爱祖国的效果。去年我曾利用文物先后对大班和学前班幼儿进行爱祖国的教育。最初,我拿出事先剪好的广西古代铜鼓图片和几种厂西出土的文物图片,一一展示在小朋友的眼前,让他们自己观察、欣赏、议论,以引起他们对文物的兴趣。接着,我就给小朋友讲述“什么叫做文物,铜鼓的产地和作用是什么,它是哪个民族制造和使用的”等常识。在讲述过程中,我还把一些文物与我国的历史故事有机地穿插  相似文献   

8.
笔者是一名从业三十多年的美术教师,对“美术课的素材资源宝库就在博物馆”的体验尤为深刻。2015年,我荣幸地成为山西博物院的一名志愿者,主要职责是向游客讲解以“晋文化”为主的七个历史展厅中的典型文物。在每一次的讲解中,我对这些有着深厚历史积淀的各类文物的认识与理解都不断刷新,越来越认识到这些文物对于一名美术教师教学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潮州是国务院批准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据近年来考古发掘的文物推断,距今五六千年以前,在今澄海、潮州、揭阳等地已经生活着一批居民。隋开皇十一年(591)年始有潮州之名,距今也有1400多年了。在这里,与先民们乃以生存和发展相适应的方式——文化现象,随处可见。被称为“十七古”之一的“古井”是潮汕文化现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探究潮州古井的建构方式,具有深厚的文化意蕴。 一、潮州古井的分布及其建构  相似文献   

10.
一、旅游资源总体评介 苏州,地处长江三角洲的太湖之滨,全市共有国家级文物19处,省级文物61处,市级文物79处。苏州又处水乡泽国之中,境内湖泊众多,西南群峰列峙,拥有融湖光山色和名胜古迹为一体的江南水乡风光。城内集山水楼阁和诗情画意于一体的古典园林,以古、秀、精、雅、多而获“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之誉。具有2500多年悠久历史的古城,仍保持了“水陆平行、河街相邻”的格局和“小桥、流水、人家”的水城风貌。大街小巷深藏着风格别致的园林、寺观、庙堂、古塔、古桥等古建筑。在古老的城市中还孕育了灿烂的吴  相似文献   

11.
桂林是一座享有盛名的国际旅游城市,有着大量富有文化历史积淀的古桥、古道、古渡口等交通文物,对这些文物资料开展翻译及研究有助于帮助外国人士了解中国历史文化。文章将以纽马克的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为视角,以桂林古代交通文物为语料,探究桂林古代交通文物资料的英译,以期推动桂林旅游业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识今通古”首先是老师预设的一个个情境,是老师在“今”与“古”之间架设的一座座桥梁,通过这些桥梁.老师把学生从“生活的世界”带入历史的风景中。其次.要从学生的“生活的世界”中设置情境。而不是脱离现实,让学生将现实与历史相联系.在现实中谈历史,在体验中寻规律,在生活中悟理想。再次,设置情境时,老师一是要熟悉学生的现状.在创设情境时,能够与学生的认知同构:二是要对教材有所研究,以新课标的解读为指导,删繁就简;三是“今”与“古”要有相似的地方;四是设置的情境要与当今时政热点相关。  相似文献   

13.
中华民族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有些历史距离我们非常遥远,学生在学习这些历史时缺乏直观感和认同感,往往会产生这样的疑问:“学习这些历史有什么用?”在这样的思想支配下,学生很难有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将“古”和“今”联系起来,由“今”及“古”,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学生会觉得历史就在我们身边,近得触手可及,从而激起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那么,历史教学过程中,应当如何将“古”和“今”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14.
<正>文物是历史的重要见证,包含着丰富的历史内容与文化内涵,也是历史生活和过去人民情感的缩影。习总书记反复强调“让文物真正活起来,成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成为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重要名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利用好文物这一资源,挖掘文物中蕴含的教育价值,引领学生探索中华文化之魂,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认同感。  相似文献   

15.
初中历史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新课标规定:“学生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时空概念,识别和使用历史图表等基本技能,以及用图表等形式陈述历史问题的表达能力。”我们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历史图册“借图发挥”,培养学生依图叙史、读图识史、探古论今,最大限度地贯彻了新课程新标准的课程目标,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6.
闫丽 《家教指南》2023,(1):149-158
1943—1945年,夏鼐受“中央研究院”委派参加西北科学考察团历史考古组。他在考古发掘、田野记载和文物保存方面利用科学的方法,是中国学者在西北地区的首次科学考古发掘活动。考察期间,面对严酷的自然环境和复杂的地方民情,夏鼐屡次有效解决,极大地推动考察团顺利进行。考察所获汉简、碑刻、随葬品等文物为研究提供了新材料,至今仍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山东曲阜是我国著名的文化古城,旧称“少昊之墟”,古奄国故址,是西周以来普国的故都,也是我国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故乡。后世在这里陆续修建了一些纪念孔子等人的建筑,解放前后在地上地下又发现大量珍贵文物,因而誉满中外。解放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曲阜文物的保护工作。“孔庙与孔府”、“孔林”、“鲁国故城遗址”三处在1961年被国务院公  相似文献   

18.
从古至今,在许许多多古文物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无数著名的工匠都在其精心制造的产品上刻上某种标记或自己的名字。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商标。 《唐律疏议》中有这样一段记载:“物勒工名,以考其诚,功有不当,必行其罪。”文物和史料记载都说明,古人早已懂得,在商品上署名,是为了对商品的质量负责,也是为了防止与他人生产的产品混淆。在古人眼里,商品的信誉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静乐宫是武当山古建筑的起点“宫”,按照“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无论在规模、法式、材质还是工艺方面,都尽力作了“保持原貌”的复建,较好地保持和再现了它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及其承载的原有丰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0.
<正>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中华文明灿烂辉煌。如何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是中学历史教师肩负的一项神圣使命。文物是一部无声的史书,是一座精神的宝库,它蕴含着民族丰富的文化基因。教师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应充分挖掘文物的价值,利用文物这一重要的教学资源,引领学生寻找蕴藏其中的中华文明之“根”,铸就民族之魂。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让文物真正活起来,成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