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吴俊宏 《黑河教育》2014,(11):80-80
正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14页~16页,练习二1~4题教材分析:《1~5的认识》这部分教材是数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在这一阶段通过让学生初步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借助于生活中的实物和学生的操作活动进行教学,为学生了解数学的用处和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打下扎实的基础。教学目标:能够借助具体物体正确数出5以内物体的个数,理解5以内数的具体含义,知道1~5的顺序,知道5以内数的组成,会读写5以内各数。  相似文献   

2.
教学目标 :1.经历从熟悉的事物和情境中抽象出 1— 5各数的过程。2 .能认读写 1— 5各数 ,会用 1— 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3.通过生动有趣的情境 ,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选用教材 :义务教育小学《数学》实验教材 (冀教版 )一年级上册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评价要点 一、观察情境图 ,在交流情境图的内容中抽象出1~ 5。  1.谈话引入  ( 1)你喜欢小动物吗 ?你最喜欢什么动物 ?  ( 2 )看来同学们非常喜欢小动物 ,老师就带大家到动物乐园去看一看。 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动物。 用师生谈话的形式 ,把学生引入情境 ,使学…  相似文献   

3.
在我校小学数学校本教研活动中,一位青年教师执教了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找规律》一课,本节课让学生找的是简单图形覆盖的规律。教材的意图是让学生通过用方框框出一列数中的两个数或几个数,引导学生根据图形平移的次数得出基本数据,用列表的方法整理数据,进而理清思路,发现并概括规律。这位教师也是按照教材的编排素材来组织的,例题也讲得比较清楚,可是学生在运用规律时却出现了这样一段"小插曲":  相似文献   

4.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2~3页。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感受100以内各数的大小;使学生能独立地数100个物体,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知道10个一是10,10个十是100;使学生对计数单位“一(个)”、十”、百”有一个感性认识,知道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2.能力目标:体会数数方法的多样性;能运用认识的数描述、交流现实生活中的事物;初步感受一列数蕴含的规律。3.情感目标:让学生在数数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感受100以内各数就在身边。教学重点:数100以…  相似文献   

5.
正在我校小学数学校本教研活动中,一位青年教师执教了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找规律》一课,本节课让学生找的是简单图形覆盖的规律。教材的意图是让学生通过用方框框出一列数中的两个数或几个数,引导学生根据图形平移的次数得出基本数据,用列表的方法整理数据,进而理清思路,发现并概括规律。这位教师也是按照教材的编排素材来组织的,例题也讲得比较清楚,可是学生在运用规律时却出现了这样一段"小插曲":  相似文献   

6.
数是出于生产生活的实际需要而产生的,并随着生产生活的发展和计算的需要而发展。最初人们从比较事物中所含个数的多少逐渐抽象出自然数,这个数的概念,小学数学是用描述方法定义的,即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叫做自然数。自然数有两个主要特性,或者说具有两重意义,  相似文献   

7.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实验教材第二册生活中的数第二课时数扣子教学目标:1.能读写百以内的数,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2.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3.结合现实素材感受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算,初步建立数感。4.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教学重点、难点:初步建立估算意识,认识数位及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教具:多媒体课件、计数器。学具:扣子、花生、计数器等。教学过程设计意图教师要鼓励学生猜想,培养学生敢想的勇气。让学生明确要求,掌握10个扣子有多少,为下一个环节抓一把扣子进行估算作准…  相似文献   

8.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第一册第74页。教学目的: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到20之间的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能够正确地读出11到20各数。  相似文献   

9.
教学内容:五年制数学第一册(统编教材第24页,义务教材第34—35页)。 教学目的: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是8的物体的个数,了解8以内数的顺序,会读写数字8,熟记8的组成。 教具准备:主题画(图中的人物可移动),一张长方形餐桌、8个小孩、8套餐具、8瓶饮料的示意图,磁性软件,尺子图,计数器。  相似文献   

10.
<正>本节课《用数对确定位置》是苏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的一个教学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在一年级学习了用"第几"来描述物体在直线上的位置,二年级的时候又学习了用类似"第几排第几个"的方式来表示物体在平面上的位置,初步具备了用有序数来表示物体位置的经验。本课时的教学正是基于前面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引导学生学会用抽象的数对来表示物体在平面上的位置,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同时也为学生在第三学段认识平面直角坐标系奠定基础。基于学生的认知起点、生活实际,综合教育教学这几方面,整节课我以学生的各种  相似文献   

11.
教学内容: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56—57页。 教材简析:这部分内容是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用“第几排第几个”以及类似的表达方式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教材充分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熟悉和喜爱的现实场景为题材,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在猜一猜、说一说、找一找、摆一摆等丰富的学习活动中,理解和掌握确定位置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正认数,是学习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新课标实施后,教材淡化了"形式化"的认数形式,强调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深入感受、体会,领悟数的意义,培养数感。在摒弃了以往教学仅仅是认识"数"后,如何更好地把握教材,丰富数的内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呢?通过实践教学,我的体会和思考如下。一、依托生活——把握一百以内的数的概念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一百以内数的认、读、写并不困难,但对数的概念只有模糊的表象。只有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体验,在实际场景中收集真实的数字信息,才能真正地帮助他们把握数的概念。  相似文献   

13.
程玲 《新课程研究》2010,(5):134-135,137
《11~20各数的认识》是人教版课标教材《数学》一年级上册的内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的物体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能够正确、迅速的读11~20各数。在本节课的教学中,笔者尝试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试图从评价这个角度对课堂的教学进行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4.
教学内容:人教版课标教材一年级上册第84页-第85页. 教学目标: 1.能正确地数出11~20个物体的个数,认识11—20各数,并能正确地读数;2.初步了解十是计数单位.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  相似文献   

15.
数0教学安排     
小学数学一册数0的认识,包括三个内容:①认识数0;②得数是0的减法;③一个数加0或减0.根据教学实践经验,我们认为这三部分内容,应以认识数0,弄清其意义为重点.因为有关0的加减运算,是以数0意义为基础的,同时,0的意义对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影响也很大.为抓住这一重点,让学生弄清数0的意义,教学可按以下几步安排.第一步:直观演示,引出意义.根据教材要求,数0的教学只讲两个方面的意义,但这两个意义都很抽象.因此,教学时应  相似文献   

16.
数形结合是数学中的重要思想方法。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处理好数与形的结合;要以形助数,让数学概念、性质等更直观,同时通过数形结合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促进学生发现数学之美,不断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17.
韩姝 《当代教育论坛》2005,(11X):114-114
一、结合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建立“数感” 由于数学知识本身来源于现实生活,因此培养“数感”要把数学教学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人手,挖掘生活中的素材,使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生活中充满了数学。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认识周围的事物,在生活中体会数的含义,建立良好的数感。  相似文献   

18.
一、结合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建立“数感”由于数学知识本身来源于现实生活,因此培养“数感”要把数学教学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挖掘生活中的素材,使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生活中充满了数学。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认识周围的事物,在  相似文献   

19.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31—33页。教学目标:1.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能运用不同的方法正确数出100以内的数,知道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100。2.能根据提供的素材,估计数量在100以内物体的个数。3.与生活实际联系,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动画片,百羊图。教学设计:一、情境引入师:同学们喜欢看动画片吗?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部很好看的动画片,你们想看吗?(播放动画片。)师:谁能跟大家说一说小姑娘遇到了什么麻烦?其他同学注…  相似文献   

20.
教材解读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已有的体积计算知识去测量生活中的具体物体,旨在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