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课尾”教学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如果“课尾”教学能达到“课业结束趣犹存”的境界,那么这就是堂圆满成功的课,同时也表现出教师高超的教学艺术。下面几个成功的“课尾”教学设计,或多或少地能起到抛砖引玉之效。一、在“课尾”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2.
完美的课堂教学,几乎是每一位教师的不懈追求。教师们都希望自己执教的每一堂课都能够实现教学目标,且教学方法多样、环节顺畅、气氛活跃,从而获得尽善尽美的效果。但是,教师这些面面俱到的努力,有时反而会产生令课堂不堪重负和学生忙于应付的结果。很多时候刻意追求所谓的“完美”,带来的往往会是更多的缺陷。  相似文献   

3.
清人袁枚说过:“凡作人贵直,而作诗文贵曲”。诗歌创作讲究“诗眼”,数学课堂教学也与此同理,课,也有“课眼”。即在课堂教学中,蓄“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势,使学生由情境而生困惑,因困惑而求探索,促使每一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全过程。实践证明,在教学过程中,设活“课眼”,能有效拨动学生的心弦,产生情绪高涨、心境愉悦、智力振奋的活跃状态,从而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产生心理共鸣,获得最佳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课程改革的推行带动了数学各个环节的革新一其中,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知识的探究发现,提高独立获得知识的能力。这一点对我的触动尤大.现就这个问题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5.
当前,"师讲生听"的单一化教学方式仍充斥着数学课堂,一些老师甚至认为,数学是讲出来的.事实上,儿童是数学认知结构的唯一建构者,他们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有效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特性,突破讲数学的狭隘框框,积极改进教学方式,使学生学习数学成为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富有个性的过程.因此,笔者建议:  相似文献   

6.
熊伟 《南昌教育》2004,(2):16-16
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主体,学生是知识的承载器,他是被动的、机械的接受学习,这就严重阻碍了学生在数学上的发展和潜能的释放。而现在课程改革强调“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智力发展程度的差异,尊重学生对问题发表看法的权利。在一年级数学上册中有一道“蚂蚁走迷宫”的题目,问在一布满同样大小方格的迷  相似文献   

7.
8.
怎样的课堂教学才是活?怎样的课堂教学才是乱?这是对课堂教学的评价问题,也正是我们现在共同探讨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10.
所谓教学高潮,是指教师的教学给学生留下最深刻的印象并得到学生最富有情感反应的时刻,这时师生双方的积极性达到最佳配合状态。一般说来,处于教学高潮中,学生对教师教学的反应是敏感而强烈的,学生的意识处于异常“觉醒”和高度兴奋状态,并富有创造的激情和成功的体验,于是,学生便带有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学生在学习中感觉到自己的智慧的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为人的智慧和意识的伟大而感到骄傲。  相似文献   

11.
12.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教师应把着眼点放在发掘教材本身的研究价值、变革教学方法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上。将教学内容前置、开放案例:“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教学。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时,为了使学生获得对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感性认识,我请学生们回家通过自己熟悉的途径了解建筑物面积的大小,并谈谈自己的感受。第二天,平时安静的课堂成了新闻发布会。生:我家的住房面积有90平方米。生:我家的住房面积有210平方米,还是复式房呢。生:我的卧室有15平方米,爸爸妈妈说他们小的时候,根本没有单独的卧室。生:我上网查到万佳百货春风…  相似文献   

13.
14.
复习课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不同于练习课。新授课目标集中,只需攻下知识上的一个或几个“点”,练习课是将某一点或一部分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复习课不是旧知识的简单再现和机械重复,关键是要把平时相对独立的知识,以再现、整理、归纳的方式串起来,进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沟通。那么如何上好复习课呢?  相似文献   

15.
在国家数学新课程标准实施阶段中,我有幸来到广西南宁、福建厦门、湖南长沙等地学习考察.在观察的十几节数学研讨课中,我看到,新课程标准的一些基本理念,正被广大老师所领会,让人深切地感受到课改的滚滚热浪.  相似文献   

16.
17.
18.
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是数学“课程目标”的精髓,“总体目标”至“学段目标”无不得以充分体现。教师必须牢牢把握其中精髓,有效地开展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