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陈久发 《湖南教育》2005,(16):39-39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领悟数学的运用,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自觉性。因为,有些数学知识的教学,完全可以走出教室,让学生在运用中学习。如,我在教长方形面积时,就让学生到篮球场,量篮球场的长和宽,算出它的面积;让学生量乒乓球台算面积、量国旗算面积。又如,我在教土地面积单位公顷时,就先让学生到操场量教师先画好的边长为10米的正方形,让学生算出它的面积。然后,告诉学生100个这么大的正方形就是1公顷。再让学生讨论1公顷应该等于多少平方米,应该是怎样的一个正方形。然后,学生用测绳量出100米,体会边长100米的正方形的大小。最后…  相似文献   

2.
魏芳  施建洪 《江苏教育》2008,(18):41-42
1公顷有多大?教材中只有一句话:“边长1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是1公顷。”100米有多长?以100米为边长的正方形又有多大?学生如果不亲自经历测量、观察、实验、想象、推算等活动,很难建立l公顷的正确表象。为此,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片段。  相似文献   

3.
一、教学内容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七册第五单元,平方干米及其与公顷的简单换算。二、教学目标1.在认识常用土地面积单位“公顷’的基础上,认识土地面积单位“平方千米”;2.掌握土地面积单位公顷与平方千米之间的进率和简单换算方法。三、教具准备幻灯片、小黑板。四、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1.填空(用投影出示)。(1)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土地,它的面积是()平方米,也就是()公顷。(板书:1公顷=10000平方米).(2)边长是1000米的正方形立地,它的面积是()平方米。(3)4公顷=()平方米20000平方米。()公顷(4)常用的面积…  相似文献   

4.
1紧扣“目标”施教孟福兰(科左后旗实验小学)数学教学应引导学生参与概念的形成,法则的归纳和应用题的分析过程。在进行小学数学“目标教学”实验中,紧扣教学目标,调控教学进程,使学生了解知识形成过程,是非常重要的。下面,结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内容,谈谈应注...  相似文献   

5.
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动口,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形成鲜明的表象,是促进学生对数学概念理解的一种教学手段,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一、小学数学教学要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动口1、引导学生在数学教学中动手、动脑、动口是学生认知规律对数学教学的客观要求。现代认识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从根本上来讲是一个对数学的认知过程,即把教材中的知识结构转化为他们对数学的认知过程。这个转化过程通常经过“动作(感知)──表象──概念──符号”的发展阶段才能完成,其中,“动作”或“…  相似文献   

6.
概念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内容。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要采取"探究式"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在猜想验证中、在数学思考中形成概念。  相似文献   

7.
正方形和长方形周长的教学(人教版九年制小学数学义务教材第五册)包含着周长概念的建立和正方形、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两方面的内容。周长的意义、图形的特征是学生理解周长算法算理的基础。一、引导操作抽象概念操作能使学生得到直接的感知,形成鲜明的表象,所以例题的教学要注意指导学生操作。先指导学生照样子在钉子板上用橡皮筋围成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再指导学生用尺  相似文献   

8.
在一次数学活动课上,我出了这样一道准备题:一个正方形花园的边长为4米,现在要扩建花园,使边长都增加2米。扩建后的花园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学生很轻松地得出:(4+2)2=62=36平方米。出于习惯,我接着问大家:“你是怎么想的呢?”小王说:“原来的正方形边长是4米,现在边长增加2米,变成边长6米,所以,面积为62=36平方米。”“很好。”“钱老师,我不是这样想的,可结果也是36。”“噢?那你是怎么想的呢?”“我把扩大以后的正方形分成四个部分(图1),再把四个部分加起来,得到42+4×2+22+4×2…  相似文献   

9.
宋明珠 《小学生》2022,(11):28-30
“动手操作”是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亲身体验,以“试一试”“做一做”“说一说”等具体形式,开展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的活动。本文以小学数学具体教学为例,从兴趣导入、情境创设、师生互动、加强引导四个方面,帮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增强数学认知、培养数学能力、发展数学思维、促进数学应用。  相似文献   

10.
肖红 《青海教育》2003,(5):37-38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指出:“小学数学教学要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智慧。”思维是智力的核心,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我注意做到了以下几点:一、在概念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数学概念是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方面的本质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由于数学概念是从一类具有共同本质属性的对象中抽象概括出来的,所以,在教学中,应注意借助直观教具和实物操作,来帮助学生建立起事物的表象,形象地概括初步形成的概念。如学习“角”的概念时,教材上对角的概…  相似文献   

11.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的教学体会是:一“让”,二“听”,三“动手”。让,就是教师让学生把自己想说的话说完;听,就是教师引导学生认真地、耐心地倾听同伴发言;动手。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悟数学知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2.
“长方形、方形和平行。边形。是小学数学第五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它包括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周长的含义和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教学重点是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教学难点是建立周长的概念。教学这一部分内容要让学生主动参与,通过动手操作,动脑想来感知概念,学习新知。要结合学生熟悉的物体,如书本面、墨水金面等,通过数、量、比,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各自的特征。教学周长时,首先使学生弄清周长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自己推导出计算公式。教学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时,同样要通过学生拼、摆…  相似文献   

13.
长时间以来,有相当多的教师对数概念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计算教学中重算法轻算理,使数概念教学与计算教学相脱节,严重制约了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小学数学教学心理》第四讲“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一开始就提出:“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是与数学概念的掌握紧密联系的。计算以理解数学概念为基础,而很多数学概念又要通过计算实践才能获得巩固和发展。”又指出:“任何一种算法,都是在一定算理的基础上推导出来的,而算理又以正确概念为依据。”因此,在数概念的教学中要为计算教学作好准备,在计算教学中要充分利…  相似文献   

14.
小学数学第四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的教学,既要帮助学生建立“倍”的概念,又要启发学生分析这类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解答的方法。首先要把教学重点放在建立“倍”的概念上。我在讲授第10页例8时,开始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图,先  相似文献   

15.
(一)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第七册第3单元“乘法、除法的知识”的应用题小节中,例7“一个篮球场的长是28米,面积是420平方米。篮球场的宽是多少米?”和该单元练习17的第四题“新星小学修建了一个长方形体育场,面积是4200平方米,长是100米,宽是多少米?”都是安排在该册第5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内容之前的逆用面积公式的题。从内容上讲,未学习长、正方形的面积及计算,要学生去解决,本身不合乎认知规律,而还要逆运用就更人为地加大了练习难度。从编排结构上讲,也不妥,未掌握概念却去判断,不合乎常规逻辑…  相似文献   

16.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五册“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探索性”学习过程中初步感受并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能准确作出判断。 2.初步经历“观察——猜测——实验——验证”的探究过程,形成相关的数学活动经验,体验数学发现与创造的乐趣。 3.在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与数  相似文献   

17.
小学数学第七册“土地面积单位”这一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的一些知识以及它们的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教学,主要使学生认识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平方千米,并通过实际测量和观察,了解1公顷有多大,使学生掌握土地面积单位间的进...  相似文献   

18.
郎宏坤 《江西教育》2022,(39):30-33
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对概念进行多元表征和准确表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在概念形成过程中引导学生把自然语言“数学化”为数学语言,在概念辨析过程中引导学生把数学语言“通俗化”为自然语言,在概念巩固阶段引导学生实现数学语言内部的不同语言形式之间的相互转换,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转换能力。  相似文献   

19.
秦艳 《新课程研究》2009,(11):26-27
所谓数学概念,是指抽象化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数学概念一般包括四个方面:概念的名称,概念的例证,概念的属性,概念的定义。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无论引导学生通过概念形成,还是概念同化方式来学习数学概念,大致都需要经历四个基本步骤。笔者根据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从以下四个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初步探讨,以与同仁们商榷。  相似文献   

20.
田春花 《考试周刊》2013,(36):70-70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从操作中感知数学知识和概念的形成,培养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