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循环经济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提出源自20世纪六七十年代日益凸现的生态环境问题。整体论、系统论思想是循环经济的基本理论,生态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理论是循环经济的实践基础。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核心问题首先是要解决环境问题,而解决环境问题的最重要的方式就是发展循环经济。因此,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2.
简要介绍了黑龙江垦区基本情况,论述了黑龙江垦区开展"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必要性,取得的成果,以及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3.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本质是人类生产生活方式与自然生态系统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主要内涵可从政治理念、经济模式、社会文化等方面来慨括;根本措施就是必须构建以人为本的建设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4.
杜峰 《科教文汇》2008,(3):116-116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五中全会上,中央正式将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确定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一项战略任务。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要。然而现实是似乎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是势不两立的两类事物。由于环境问题的出现越来越制约着经济的发展,因此世界范围内都掀起了一场保护环境的热潮。本文尝试从法理基础和经济基础分析一下生态补偿机制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基于社会结构视角的环境友好型社会评价(Ⅱ):方法与案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燕锋  吴玫玫  林逢春 《资源科学》2010,32(12):2377-2383
在前文建立的基于社会结构视角的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及相应的分级标准基础上,提出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相结合的指标赋权法,以及区域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模糊综合指数评价方法。以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且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实践取得较大进展的上海市闵行区为案例区域,对2000年-2005年时期内该地区的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情况进行回顾评价和动态变化趋势分析。评价结果表明闵行区人对环境友好度呈显著增加趋势,但环境对人友好度变化相对缓慢,环境友好型社会综合指数由"中等"级别提高至"良好"级别。分析了闵行区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环境对人友好和人对环境友好两个维度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为闵行区和长江三角洲地区同类经济快速发展区域加快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吴玫玫  张燕锋  林逢春 《资源科学》2010,32(11):2100-2106
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目前尚处于探索阶段,其科学内涵、框架与相应的评价体系尚待深入探讨。环境友好型社会包括人对环境友好和环境对人友好两个维度,人对环境友好是指人类生产生活应保持在区域环境承载力范围内,而环境对人友好是指环境可以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足够且良好的环境资源和服务。本文基于社会结构视角,对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整体框架进行了系统分析,从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科学内涵出发,将环境视作与人并列的内在因素统筹考虑,尝试引入"人对环境友好度"和"环境对人友好度"作为环境友好型社会评价的一级指标,初步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及相应分级标准,提出采用环境友好型社会综合评价指数表征区域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水平。  相似文献   

7.
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目的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强度和促进可持续发展。通过运用综合措施,使资源从生产到消费的各个环节都能得到合理配置与高效、综合、循环利用,使不可再生资源、能源得到有效保护和替代,使污染物产生量最小化,并使废弃物得到无害化处理,实现发展与环境的双赢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可持续发展理论同中国现实国情相结合的具体体现和客观要求。建设节约型社会面临多方面的障碍,需要采取综合措施,并优先推进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相关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8.
能源效率的七类测度指标及其测度方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能源效率已经成为能源政策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但有关能源效率测度指标及其测度方法的系统比较重视不够.本文对传统的和作者提出的能源效率测度指标做全面总结和系统剖析(包括能源宏观效率、能源实物效率、能源物理效率、能源要素利用效率、能源要素配置效率、能源价值效率、能源经济效率等七大类指标).讨论了各类指标的理论基础或假设条件、相互关系、优缺点或适应范围,以及在使用时需要注意的问题,澄清了当前关于能源效率指标的一些认识或应用误区.  相似文献   

9.
从环境影响总量、环境影响发展和环境保护潜力等3个方面,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使用2011年统计数据,对广东省21个地级市行政区的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和聚类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广东省21个地级市行政区的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状况可以划分为4类;在空间分布上,环境友好型社会程度相对较高的地区大多位于珠三角地区,而环境友好型社会程度相对较弱的地区大多位于粤东、粤西和粤北地区。  相似文献   

10.
论生态文明与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生态文明的背景下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十分必要.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就是要把可持续发展理念付渚实践,就是要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提供制度支撑,推进建设生态文明的社会,推进人类社会的协调、和谐发展.我们可以从思想观念层面,物质与生产层面和社会制度层面三个层面去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类社会与自然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根据虚拟价值链中的RS模型中创建价值的方式,将在线拍卖综合评价指标划分为网站产品、拍卖规则、安全与支付、技术指标,然后再细分,建立合适的评价体系及权重,运用AHP层次分析法对易趣网和巴豆妖两个在线拍卖网站进行了综合比较,结果表明,建立的综合评价模型是比较合理可靠的。  相似文献   

12.
在全球金融危机与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双重压力下,绿色增长作为一种追求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的新型增长方式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并已逐渐成为学术界的研究热点。本文以OECD绿色增长评价框架为基础,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自然资产、生活质量与政策支持5个方面选取指标,建立绿色增长影响因素指标集。针对主观筛选法的缺点,利用相关分析(CA)与变精度粗糙集(VPRS)对影响因素指标进行客观筛选,删掉同一准则层内信息重复性大且对评价结果没有显著影响的指标。基于CA-VPRS方法的实证分析,既证实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又为我国经济实现绿色增长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3.
创新型企业作为创新的主体,对其创新能力的评价会影响到企业的发展,影响到企业创新能力的提高,因此如何对其进行科学的评价非常重要。首先对创新型企业的内涵进行科学界定,分析影响创新型企业创新能力的因素,对企业创新能力评价体系进行科学分析,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创新型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4.
区域创新能力评估的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47,自引:0,他引:47  
朱海就 《科研管理》2004,25(3):30-35
本文认为区域创新能力是由网络的创新能力、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环境三个部分组成的。区域创新能力实际上就是网络的创新能力 ,但网络的创新能力最终又是作用于企业的 ,创新环境是支撑条件。本文指出了构造区域创新能力评估指标体系的依据和原则 ,突出了非R&D指标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信息化制造技术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信息化制造技术的内涵及特征出发,阐述了企业信息化制造技术实施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立原则,通过对典型制造企业的分析,明确了基本评价指标,并通过主成分分析法确定上层指标集,最终确立了完整的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6.
国家创新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创新系统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梳理国内外有关创新环境研究的基础上,基于创新系统理论从宏观层面深入探讨创新环境的评价指标体系。本文认为创新环境是支撑创新活动的重要条件,不仅包含各个行为主体之间形成的网络关系,也包含制度环境、基础设施、政策法规、教育环境、国际环境等要素条件,可分为软性环境与硬性环境。创新环境对于创新系统运转具有重要作用,既影响创新主体之间的关系,也影响创新过程的绩效。本文提出创新环境评价的基本分析框架,以系统性、合理性、全面性为基本原则,从人才环境、资金环境、市场环境、创业环境、竞争与合作环境5个维度构建国家创新环境评价指标体系,为全面、科学地评价创新环境提供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17.
国家创新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创新系统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梳理国内外有关创新环境研究的基础上,基于创新系统理论从宏观层面深入探讨创新环境的评价指标体系。本文认为创新环境是支撑创新活动的重要条件,不仅包含各个行为主体之间形成的网络关系,也包含制度环境、基础设施、政策法规、教育环境、国际环境等要素条件,可分为软性环境与硬性环境。创新环境对于创新系统运转具有重要作用,既影响创新主体之间的关系,也影响创新过程的绩效。本文提出创新环境评价的基本分析框架,以系统性、合理性、全面性为基本原则,从人才环境、资金环境、市场环境、创业环境、竞争与合作环境5个维度构建国家创新环境评价指标体系,为全面、科学地评价创新环境提供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18.
跨学科团队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上一流的研究型大学都把发展"交叉学科"和促进"学科交叉"放在重要位置,各种形式的跨学科团队已经成为研究型大学的重要研究力量。通过分析优秀跨学科团队的关键因素,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和模糊评价理论构建跨学科团队评价指标体系,可以促进高校跨学科团队的建设。  相似文献   

19.
高等教育资源利用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对高教资源利用效率内涵界定的基础上,对高教资源利用效率评价指标的设置原则与权重分配进行了探讨,分析了高校教育资源利用过程,进而构建了高教资源利用效率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20.
高等学校发展性教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颖  吴洪波 《科技与管理》2006,8(5):144-146
分析了目前教师评价制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实行发展性教师评价体系的改革方向,并采用工作行为特征分析的方法构建了发展性教师评价的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