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雎>的主旨都离不开婚恋这个主题.<关雎>全景描述了"君子"与"淑女"的婚恋过程,树立了一种"中国式"的婚恋理想.这种婚恋理想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应运而生,满足了人们对于完美婚姻的愿望.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周南·关雎>)的作者辨正从<关雎>所产生时代社会中的各个社会阶层、<关雎>诗中抒情主人公的思想、<关雎>诗中作者所使用的语言、<关雎>中所反映的奴隶社会的社会风貌四个方面来研究,其作者不可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只能是奴隶主贵族青年.  相似文献   

3.
未读<诗经>,已闻其名.当学生真的有一天面对<诗经>时,他们想得到些什么?我们又能帮助做些什么?何以引导他们走进这一文学世界,触摸这一中国文学的源头?现结合<关雎><蒹葭>的教学谈几点粗浅的想法.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典籍浩如烟海,经典辈出,而<诗经>是这些经典中的经典,因而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关雎>作为<诗经>首篇,更不为人们所忽略.因此,自其诞生之日起,历代文人就开始了对<关雎>的种种阐释,但因为时代政治、文化及各方面的原因,对其主旨的阐释又不尽相同,这正像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中所说的那样"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本文就各家对<关雎>的阐释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学固然离不开深度解读,但过犹不及.如奉劝愚公与其移山不如移民,谴责"父亲"爬月台是违反交通规则等,这些都是对文本的误读.而朱熹将<关雎>定为讴歌后妃之德,更是过度解读的千古笑柄.  相似文献   

6.
人教版初三<语文>第六单元的教学开始了. 按常规要先学前四课文言文,再学诗歌.但现状是学生在长期的超负荷的运转中,已经非常疲惫,再学习文言文会让学生感到厌烦.为了调节学生的情绪,放松一下,我决定先让学生学习第30课<诗经三首>.这三首是诗经中的名篇,<君子于役>是老教材,而<关雎><蒹葭>是以前高中或大学才学习的,是诗经中表达爱情的名篇.之所以编入初三教材,我想编者也是随着时代的变化来调整的.因为现在的学生的确比以前的学生要早熟,而初三又是一个青春萌动的时节.  相似文献   

7.
闫滨 《现代语文》2006,(1):125-126
"窈窕"一词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诗经>首篇<周南·关雎>之"窈窕淑女"已是家喻户晓,而"窈窕"究为何意,不见得人人皆明达于心.笔者学浅,这里也只是参见各家之说,对"窈窕"词义的源流关系做一个明晰其条例的工作,略陈管见,浅探之.  相似文献   

8.
<唐雎不辱使命>一文为文学史上的名篇,人们在欣赏其奇思妙语,推崇其文学价值的时候,却忽视其诸多可疑之处.本文从"挺剑而起"之疑说起,再结合其它几处疑点进行分析后认为:<唐雎不辱使命>一文并非唐雎言行之实录,而是后人之伪托;对<唐雎不辱使命>一文应有正确的认识和客观公允的评价.  相似文献   

9.
<诗经·周南·关雎>中的"寤寐"一词,历来被解释为"醒和睡".通过分析"寤"与"寐"的字形及字义间的联系,并结合整篇文意,认为"寤寐"一词在诗中应解释为"梦寐及梦呓"之意.  相似文献   

10.
<诗>是礼乐文化的载体,隐含着潜在的教化功能.儒家以孔子肇始,至汉代<毛诗序>形成了系统的<诗>教理论体系.<孔子诗论>是目前已知的第一部<诗>论专著,"以色喻礼"是其提出的重要<诗>教观点,它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诗>教理论,并且与子思学派的"性"、"情"思想有直接的关系,成为连接孔子"礼乐"教化与汉代<诗>教理论的中间环节.通过系统梳理汉以前儒家对<关雎>题旨的解读,可以反推儒家<诗>教思想的发展和演进.  相似文献   

11.
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很大程度上不在于文本本身是否具有经典所要求的内容,而在于后世阐释者为适应经典的要求而作的阐释.<诗经>本质为诗,是文学的典型,而后代经学家为了自己学说的体系,强加<诗三百>以经学色彩.要理解<诗经>不同时代所作不同阐释,必须填补背景,才能理解各种诗论的意义.本文以<关雎>为例,加上教学实践,运用阐释学理论,解析经典的启发式教学.  相似文献   

12.
在历代对<关雎>篇的解读中,可以发现<诗经>的阐释和接受有着较明晰的发展过程.其阐释过程经历着由世俗化到经典化再到世俗化,这个过程不过是脱去儒教政治道德教化的重重外衣,重新找回自身本来面目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3.
以丰、镐为中心的八百里秦川是<诗经>发祥地,因为<诗经>大部分歌诗在这里产生和最初编集,而且使用这里通行的雅言和正乐;东部的洽川是<周南>的早先采诗之地,产生在这里的<关雎>是中国爱情诗之源,<诗经>中不少作品与这里有关.洽川保存着众多的<诗经>文化遗迹,诸如古迹、民间传说、建筑、地方乐舞等等,处处散发着<诗经>的乡土气息.应加强对文物的保护和<诗经>文化资源的开发,对"二南"的时代、地域,对古序注以及有关诗篇也应再作研讨.  相似文献   

14.
<正>如何在初一阶段激发农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下面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几点感悟。一、整合教材,激活动机,培养兴趣作为农村教学,受诸多因素制约导致小学阶段即使开设了英语学科,但师资缺乏,英语教师不专业;更有甚者,有的班主任竟然把英语课给"包"了,不用英语老师去班级。导致初一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认识到:要想学好英语必须过两关——语音关和单词关。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通过介绍<关雎>的教学实践,将传统的讲解和多媒体课件相结合,使学生比较直观地了解古代的爱情观、爱情表达方式,在感受古代爱情诗艺术美的同时,加深对爱情的理解,这对今天的青年大学生树立健康良好的爱情观、人生观将深有启发.  相似文献   

16.
一天,我和孩子们一起学习五年级下册的<回顾·拓展三>,和以往一样,我让他们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让他们讨论交流、质疑问难,让他们有感情朗读、积累运用,很快,"交流平台"和"日积月累"搞定.可在"展示台"这一内容上他们又冒出新花样了.  相似文献   

17.
初出茅庐时,她给了我信心;逐渐入门后,她给了我胆识;小有名气后,她教会我思考.--这就是我与<中学语文教学>的故事.上世纪70年代,只读完初二的我做了小学民办教师.我这个只有"半桶水"的"初中生"怎么能够教初中呢?自学提高!在函授学习中我得到一本<中学语文教学>,从此,我和这位权威"老师"结下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18.
2010年7月的<语文学习>载有<了解历史,尊重历史--课本译注商榷二则>一文.作者引录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的<唐雎不辱使命>课本注,"秦灭韩亡魏:秦灭韩国在始皇十七年(前230),灭魏国在始皇二十二年(前225)."  相似文献   

19.
文学翻译中创造性叛逆问题一直以来是翻译界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文章重点阐述创造性叛逆的内涵,通过分析比较<关雎>两种英译的表层结构,指出文学翻译中译者的创造性叛逆主要体现在内容和风格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节奏紧凑,对仗工整,韵律和谐是中国古诗的形式上最重要的特点.由于英汉语言系统的差异,在翻译过程中,要完美地再现原诗意美音美形美有很大的难度.本文以<诗经>的开篇之作<关雎>的散体译文和诗体译文进行比较探讨了在中国古诗英译中,韵脚的运用是弥补汉诗英译时由于语言形式差异造成的形美和音美的缺损一种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