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理课程标准指出“地理课程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生存能力”。“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这次地理课程改革中最强调的理念之一。它表明地理课程改革将从纯粹的“科学世界”重新回到学生的“生活世界”。我们培养的学生每时每刻都处在一个社会生活的环境之中,他们将来无论从事何种工作,都不可避免地面对现实生活,都要增强生存能力。这就要求我们的地理教学要面向学生生活,帮助学生认识现代社会中各种生活现象的地理原因,理解不同生活方式的地理背景,正确鉴赏各具特色的人文景观,增强提高生活质量的意识,从而学会与创新健康向上的生活。  相似文献   

2.
教育到底应如何面对生活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理念的出现给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带来了新的视角与活力,但同时也造成了一些认识的模糊、理论的混乱与实践的困惑,甚至还会导致教育自我的理想丧失和功能错位。教育有着自己的特殊使命,不应简单回归生活,而应当追逐理想、引领生活并最终超越生活。这种超越是引领学生在对现实生活的审视、批判与反思基础上去辨识并趋向真、善、美,以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相似文献   

3.
陈建荣 《宁夏教育》2007,(10):25-25
思想品德教育只有扎根于学生的生活进行教学,才会成为学生喜欢的一门课程,才会提高教育针对性、实效性。笔者认为,思想品德教育要源于生活,就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创设教学情境,使思想品德  相似文献   

4.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要“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必须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应成为重要的课程资源。由此,教师应转变观念,深刻认识到基础知识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整个学生的生活世界都可以调动起来利用,成为基础知识的载体,以使学生在课堂上能找到自己熟悉喜爱的事物,或说,我们应让学生自己喜爱的东西永远具有与课程的联系性。[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儿童艺术教育存在着远离儿童生活、脱离儿童生活世界的现象。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儿童的艺术潜力,儿童艺术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都应从儿童世界的特点入手,回归儿童的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6.
7.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是其教育理论中的精髓,而作为生活教育整个理论体系之一的“生活即教育”则又占据本体论和核心的位置。它是生活教育的根源、始基或共同基础,是生活教育的主体、精华和本质特征。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新解读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对于我们正在实施的基础教育课程中关于课程内容方面的改革有着重大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8.
关于学校艺术教育中几个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
谢慧颖 《宁夏教育》2003,(12):49-49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启动以后,我体会最深的是新课程的实施必将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法。作为一名艺术课教师,我感到责任重于泰山,现就如何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谈谈我的几点思考。一、走进新课程,必须紧扣儿童的思维和心理特点发展心理学认为,儿童智慧发展的每个阶段,在客观世界的不同事物及其呈现形式的影响下,有他们自己观察世界和解释世界的方式。因此,儿童虽然具有创造语言的本能,但只有在外界的激发下,潜在的智能才会萌发,所以艺术教育要尊重儿童的自我表现活动,把教学活动放在儿童自主、主动的基础上来进行。音乐与美术…  相似文献   

10.
新媒介的出现,不仅创造了新的社会环境。而且对人们的心理必然产生影响。无论哪一种课程论,都不能不关注社会与儿童这两大要点,只是侧重点不同而已。由于新媒介的不断出现,社会环境及学生心理也不薪变化。在这种变革面前,我们应有面向世界的情怀,面向未来的态度,面向现代化的不断变革的精神,理解并积极投身于教育及课程改革之中。  相似文献   

11.
郑青岳 《物理教师》2003,24(4):30-32
目前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已经陆续出版 .不同版本的《科学》(包括合科的和分科的 )教材的共同特点是 ,十分贴近生活 ,有着浓浓的生活气息 .它一下子将教师和学生跟生活拉得很近 .笔者参加《科学》教科书 (浙江教育出版社版 )的编写 ,在编写过程中 ,对科学教育联系生活的若干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反复的探索 ,现借此文谈谈自己的一些理解 ,供同行参考 .1 科学教育为什么要强调联系生活1 .1 建构主义学习观的必然要求根据建构主义知识观 ,人类的学习是主体的内部结构与外部刺激相互作用的过程 ,知识既不是客观的东西 ,也不是主…  相似文献   

12.
课程改革必须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审视当前的中小学课程,其困境和误区就在于把学生定格在“科学世界”里,缺乏对学生“生活世界”的关照,难以体现全部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胡塞尔的“生活世界”理念给予我们新的启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回归学生生活世界,要从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学习方式等方面重建学生生活,全面提升学生的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13.
14.
教育面向生活世界的理论旨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存在是理解教育面向生活世界的思想方式,它包含着三层意思,即作为教育活动,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作为教育思想方式的转变,强调人的存在是理解教育的思想路线;作为教育价值取向,它是一种心态、一种意向。这三方面的阐释,回应了关于教育面向生活世界观点的误读。  相似文献   

15.
16.
面向基础教育的高师公共教育学课程内容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和教师的专业发展,对高师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公共教育学课程作为体现“师范性”的基础课程,在课程定位、课程内容和教学形式等方面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进行全面系统的改革。本文以课程内容改革为突破口,提出了公共教育学课程内容的改革应面向基础教育和教师专业发展,以教学活动和德育问题为重点,以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为核心,提供能促进学生思考的学习情景素材,提高课程内容的逻辑性和探究性。  相似文献   

17.
地理课程标准指出地理课程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生存能力。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这次地理课程改革中最强调的理念之一。它表明地理课程改革将从纯粹的科学世界重新回到学生的生活世界。我们培养的学生每时  相似文献   

18.
论教育与生活世界的关系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教育与生活关系十分密切。起初,人类社会生产与生活中有教育,教育融入社会生产与生活之中。后来随着专门教育机构——学校的出现,教育与生活开始了分离,并且越来越表现为一种隔离。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斯宾塞提出了“教育为未来生活做准备”的观点,杜威提出了“教育即生活”的主张,当代哲学大师胡塞尔与哈贝马斯则从现象学的角度论述了“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这些都为当今理解“生活世界”与“教育世界”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生活世界是人的精神家园,为科学教育提供了意义基础和价值源泉,但它也是"无真理的现实",有待超越。科学教育对生活世界的抽象化内隐着遗忘生活世界的可能。把生活世界提到首位不仅是走出科学危机的哲学观念,也是科学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为此,科学教育的改革应该走向学生的生活场景,探究生活中存在的真实问题,越出科学的边界,探究非科学的问题,还原科学家的人性。  相似文献   

20.
面向人的全面发展的高职教育课程改革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王浪  凌云 《职教论坛》2003,(20):8-10
目前许多学校高职教育课程仍属于普通本科压缩型或普通专科移植型,不能适应高职教育对象的全面发展,因此必须进行改革。本文在分析社会发展对入的全面发展的要求的基础上,提出了高职教育课程改革应重视体育课程和心理健康指导课程、坚持文化课的基础性地位、突出专业课的实用性、适当开设综合课程、加强课程的开放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