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复习内容: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总复习第44—49题。复习目的: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求平均数的方法,会解答求平均数的应用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复习过程:1.找一找下面各题的数和相对应的份数。  相似文献   

2.
求比较数和求标准数的百分数应用题复习课,为使学生提高辨别、解题能力,教学可分三步进行。一一题多问,复习“求比较数”问题的解法先出示复习例题的条件: “机床厂第一季度生产机床150台,第一  相似文献   

3.
上学期,鞍山道小学阮端伦老师上了一节小学算术复习实验课。这节课是将相似、易混,有联系和互逆的三类应用题安排在一起进行复习的。课上,教师注意启发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维,引导他们通过自己观察、分析、判断、推理进行解题、编题练习,使他们初步懂得了解这三类应用题的规律。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促进他们智力的发展。现根据听课记录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4.
在复习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时,有位教师设计了这样一节富有新意的复习课: 一、复习分数乘除法的意义1.列式计算: (1) 12是4的几倍? (2) 12是36的几分之几? (3) 15的1(1/3)倍是多少? (4) 15的1/3是多少? 提问:(1)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或几分之几,都用( )法计算。(追问:怎样除?) (2)求一个数的几倍或几分之几是多少,都用( )法计算。(追问:怎样乘?) 2.说出下列式子的意义,并列出求( )里数的算式: ( )×2(1/3)=14 ( )×2/3=8 提问: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或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都用( )法计算。(追问:怎样除?) 二、复习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方法和规律1.列式计算:(要求学生按照分数乘除法的意义说出列式理由) (1)一堆货物120吨,运走40吨,运走几分之几?  相似文献   

5.
较复杂的求平均数应用题是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的重要内容。通过期末复习,应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较复杂的求平均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解题思路和解题规律,并能正确、熟练地解答有关的应用题。一、抓基础,强化数量关系 1.思考:什么叫平均数?要求平均数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怎样求平均数? 2.口头列式,并说出依据的数量关系。①一块8亩的麦田,共收麦子1600千克,平均每亩收多少千克?  相似文献   

6.
教学内容:四省市教材,第六册,第78页。教学目的:(略) 新课导入: 师:今天老师要宣布我班四个组的部分学生的数学测验成绩,请每个同学当一次裁判员,公正地判断出哪个组的成绩最好。小黑板上记着: 第一组:95,87,94,79,86,76,65  相似文献   

7.
第四节是数学课,我走进教室,四十多张疲倦的面孔映入眼帘。心想,学习太紧张了,适当调节一下多好呀。于是灵机一动,报书了《考老师》的课题。 学生们的精神为之一振,疲倦一扫而光,睁着迷惑的眼睛望着我…… “这节课同学们出题考我,范围是求平均数应用题。答对了,请同学们鼓一下掌;错了,罚我唱一支歌。”我认真地思考着本节课的教学思路和重点。  相似文献   

8.
教学内容:五年制小学《数学》第五册第119页。目的要求:1.使学生理解求平均数应用题的结构及数量关系,能正确解答这类应用题。2.在教学中渗透“集合”等现代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过程: 一、通过“移多补少”的实际操作,建立平均数的概念。 1.揭示课题,引起悬念。教师:今天我们开始学习求平均数应用题。什么叫“平均数”?怎样求出平均数?这种问题在你们日常生活学习中经常遇到,希望大家好好学习。 2.实际操作,引出概念。教师把事先准备好的三个玻璃杯放在讲台上,并在三个杯里分别放进2支、3支、7支彩色铅笔,边放边让学生默默数数。放好后,引导学生观察并  相似文献   

9.
古人说:“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温故”就是指旧知识的复习,而这个“新”字,我的理解就是教师要通过复习引导学生系统地整理知识,将已有的知识纵横联系和贯穿起来,将这样串起来的系统知识重新储存到记忆中去,完成“由薄到厚,由厚到薄”获取知识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求平均数应用题的特征,就是有几个不相等的数,要移多补少,使它们完全相等,实质就是在总数不变的条件下,使几个数由不等转化为相等。转化的方法有二:一是对“和”进行再分配;二是对“差”进行再分配。等分除法是解决这种再分配的基础,这是从不等中求相等的两种重要的思考方法。了解这种转化的道  相似文献   

11.
一、目的要求:使学生理解求平均数应用题的特点,并能正确地列式解答。二.教具、学具准备: 1.教具:复习用的幻灯片,小结用的幻灯片。三个杯子,12根小棒。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小棒12根。测量高的测量角具(分小组准备,4人一个小组) 三、学具操作及教学  相似文献   

12.
工程问题的新授课接近尾声,教者出示了一道思考题: 某市要兴建一座商业大厦,工程实行公开招标,有三个工程队参与竞争,已知甲队15天能完成这项工程的3/8;乙队20天能完成这项工程的4/(13);丙队25天能完成这项工程的5/(12)。为加快工程进度,工程指挥部决定由两个工程队联合承包,问哪个工程队有希望中标?工期最短需要多少天?  相似文献   

13.
一位教师在教学六年制第九册(五年制第七册)求平均数应用题的最后,设计了这样一道练习题。某校学雷锋小组,他们学雷锋做好事,积极主动帮助采茶专业组采集茶叶:┏━━━━━━┳━━━━━┳━━━━━━━┓┃小组┃人数┃总重量(千克) ┃┣━━━━━━╋━━━━━╋━━━━━━━┫┃第一小组┃ 18 ┃ 135 ┃┣━━━━━━╋━━━━━╋━━━━━━━┫┃第二小组┃ 21 ┃ 177 ┃┣━━━━━━╋━━━━━╋━━━━━━━┫┃第三小组┃ 18 ┃ 142 ┃┗━━━━━━┻━━━━━┻━━━━━━━┛这道题的练习,她采用如下三个教学层次: 一、(1)根据上表,把下列问题与相应的算式用  相似文献   

14.
平均数问题在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和广泛应用,教学应紧扣学生生活实际,引导他们参与求平均数的实践活动,亲自感知,从生活实例中发现数学问题,经过分析、思考,逐步抽象、找到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并初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认识求平均数应用题的特征,初步掌握求平均数的基本方法。一、实物演示,形成表象平均数是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已知几个数,在总量不变的情况下,移多补少,使它们成为相等的几份,求一份是多少。要让学生明白这个要让学生明白这个概念有别于除法中的等分。例题教学,要从生活实例入手,通过实物演示,直观感…  相似文献   

15.
求平均数应用题的特点是,已知几个不相等的数,要移多补少,使它们完全相等而总数不变,求所得的一份数是多少。其基本数量关系是“总数÷总份数=平均数”。教材按两个层次分别安排了简单的和较复杂的求平均数应用题。教学简单类型时,应注意下面几点。一、依靠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理解新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发展他们的思维  相似文献   

16.
17.
一、基本性练习目的在于帮助学生理解求平均数的意义,掌握基本数量关系,概括解题规律。 1.小兰有故事书17本,小华有故事书11本,小兰给小华____本,两人故事书的本数就一样多了。这时平均每人有____本故事书。 2.一辆汽车第一小时行31公里,第二小时行39公里,第三小时行37公里,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公里? 列式:______________ 数量关系:________ 解题规律:________ 二、突破性练习在总数与总份数之间建立严格的对应关系,是解答较复杂的求平均数应用题的关键。安排突破性练习的目的就是为了帮助学生突破这一解题关键,以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数量关系及解题规律。  相似文献   

18.
一、复习旧知,以旧带新求平均数应用题是在学生掌握了等分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教学之前,先复习关于总数、份数和每份数关系的基本应用题。例如:一台碾米机4小时碾米9600斤,平均每小时碾米多少斤?要求每份数,即平均每小时碾米多少斤,就是要把总数9600斤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一份,即9600÷4=2400(斤),让学生明确:每份数二总数。份数。为了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这一数量关系,接着要求学生补充条件和问题:1、少先队员一人植树,一共植40棵,平均每人值多少棵?人王明小朋友3天做数学题,平均每天做多少道题?3、东在生产队有7亩早…  相似文献   

19.
在一次下乡教学调研中 ,笔者听了杉城学区南会小学余老师上的“质数和合数”一节课 ,其课堂板书独具匠心 ,颇有新意 ,现抄录于后 ,与同仁共赏。自然数质数 :一个数 ,只有 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   (或叫素数 )。 [只有两个约数 (1和  它本身 )如 ,2、3、5、7、11…… ]○和合数 :一个数 ,除了 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约  数。 [有两个以上约数 (除 1和它本身  外 )如 ,4、6、8、9、10、12…… ]1:不是质数 ,也不是合数。 [只有一个约数 ]观其板书 ,有如下特点 :1 将课题“质数和合数”融入板书之中。上课伊始 ,在复习约数的概念、自然数可划…  相似文献   

20.
在解答求平均应用题时,常出现下述的错误思路。例三台村有两片水田,一片35亩,平均亩产稻谷980斤,另一片25亩,平均亩产稻谷860斤。这两片水田平均亩产稻谷多少斤? .解:(980 860)÷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