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高等师范院校的环境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等师范院校环境教育是全面提高我国国民环境意识的关键,本文针对当前我国高等师范院校环境教育薄弱的现状,提出了高等师范院校环境教育实施的具体途径,并对高等师范院校的环境教育知识体系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教育是社会关系总和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它的发展始终与社会政治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是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必然要求,也是世界各国教育改革和经济发展的普遍经验。以系统的观点,历史的、全面的研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环境,有助于我们把握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特质,改善和优化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社会经济环境、心理环境、法制环境、科技环境以及高职教育在教育系统内部的运行环境。  相似文献   

3.
环境教育在我国基础教育之中主要采取渗透模式,而在有关环境教育渗透的各个学科里,地理与环境教育关系密切。本文就地理教育中进行环境教育的优势及在地理教育中进行环境教育的途径作了探讨,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4.
实施环境教育的必要性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余菁 《教育探索》2002,(5):101-103
环境教育是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也是全民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是环境教育的主要阵地。我国环境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其主要表现是:环境教育观念薄弱,环境科学、环境保护知识匮乏,环境教育师资及资源缺乏,环境教育的途径狭窄。实施环境教育的基本策略是:更新观念,增强环境教育意识;确立法规,保护环境教育的实施;加强培训,提高师资水平;确立科目,开设环境教育课程;教学渗透,丰富学生环境教育的知识;拓宽途径,增强环境教育的实效性;注重宣传,发挥公众的参与作用。  相似文献   

5.
一、环境道德教育的内容比重不足 当前,许多学校通过相关课程的设立、环保讲座、辩论赛、征文等形式传授环境和环保知识,同时学校注重校园的绿色环境和绿色文化建设,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较好的接受绿色教育的氛围,并通过组织学生野外参观考察及在地球日、爱鸟周、世界环境日等特殊日子里参加校内外环保宣传和环保行动等方式开展环境教育。但从许多开展环境教育的学校情况看,他们的教育方式多集中在较为单一的环境知识教育和环境危机教育上。  相似文献   

6.
环境问题是当前各国面临的一大问题,本从环境意识的培养和环境教育的角度出发,阐述了环境教育是提高全民族环境意识,解决环境问题的最根本,最有效的手段和途径,从而提出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加强环境教育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环境教育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特点和新变化。在新形势下以可持续发展观为指导,对我国中小学环境教育重新定向,检视环境教育目标,反思环境教育原则,探索环境教育的方法和途径,发现环境教育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于更好地指导中小学环境教育实践,最终促进中小学生环境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文化与环境关系十分密切,环境影响文化的形成,文化影响环境的变化。抓住文化对环境教育的干预机理,把环境教育置于文化视野中来讨论,不只具有拓展环境教育视界的意义,更是人类文化的觉醒。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视角研究环境教育,实现文化与环境的视界融合是本文要义所在。  相似文献   

9.
在学校德育中,隐性教育是一种潜移默化、自主、和谐的德育教育方式,特别是在当今市场环境、文化环境、家庭环境等教育环境下,隐性教育更具显性教育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李钊珍 《广西教育》2007,(10B):16-16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在中小学开展环境教育是贯彻这一基本国策的一项战略任务,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利用地理课向学生渗透环境知识,进行环保教育有很直接、很现实的效应。因此,提高中学生的环保意识,地理教师负有相当重要的责任。学校教育以课堂教育为主,要在学校中进行环境教育,就应该立足课堂,依靠教科书,利用课堂教育这个主渠道,适时、适量、适度地渗透环境教育。  相似文献   

11.
基于网络的环境教育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教育的目标不仅要培养受教育者的环境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受教育者的环境道德和形成有利于环境的行为。基于此,结合环境教学实践,构建了基于网络的环境教育模式——“实践—交互—参与”教学模式,从基本结构、教学评价、教学特点等方面进行了描述。该模式的核心就是通过实践来内化受教育者的环境品质,通过网络交互来实现教师的指导,它对环境教育的实践性需求和网络教学的交互性特色进行了充分的融合。该教学模式包括“走近自然——环境认知教育”、“感受自然——态度和情感教育”、“保护自然——环境行为教育”三个部分组成。  相似文献   

12.
刘小龙 《教学研究(河北)》2005,28(5):377-380,388
目的性是教育的本质特征,也是教育对人的影响作用优于环境的根本保证。在现代社会,环境的影响日益强化,开放环境、竞争环境、传媒环境、多样环境从各个方面构成了对教育目的的极大冲击和挑战。发展主体性教育,实现教育的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是教育应对环境挑战的对策和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3.
中小学环境教育发展现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境教育,实质上就是对民众所进行的旨在保护环境、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教育。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中小学阶段的环境教育也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文章借鉴了国外环境教育的一些成功经验,结合我国中小学环境教育发展现状进行了探讨,希望对我国中小学环境教育的开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4.
从军校教育的特点出发,分析了环境教育与课堂教育的关系,探讨了军校教育环境对学员素质教育的作用,并提出了如何发挥这些作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环境教育理论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境教育是改变人类传统价值观、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的关键。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理念是环境教育的核心和理论起点。环境教育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时刻以环境与人类的关系为核心、以后代对环境的永续利用为己任。环境教育是可持续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教育与社会的经济发展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6.
当代艺术教育理念的新拓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从当代艺术教育的新理念入手,介绍了当代艺术教育关注人历史、强调环境教育、在社会中学习以及自主学习的观念。提出在我国建设小康社会的背号下,作为人艺术修养的社会化艺术教育的实施方法,如重视直觉体验、涉及人知识、关注多元化的教育、营造除学校教育以外的丰富的社会化艺术教育环境等,力图通过艺术架构新的教育环境,在国际化环境下提升我国民众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7.
环境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它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环境问题的解决,关键在于通过环境教育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在地理教学中,可以通过环境课程、学科渗透、第二课堂、专题讲座等形式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  相似文献   

18.
《广西教育》2006,(9B):11-11
日本的环境教育要求教师对环境和环境问题具有很强的意识,自主开发环境教育教材,加强指导方法,提高指导能力,要求教师间互相协作,反复讨论,达成共识。教材开发是环境教育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教师起主导体作用。在环境教育中教师要结合所在地区环境的实际情况,从具体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挖掘环境教育教材,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环境,解决问题的能力。要适当地安排能让学生对环境问题综合思考、判断,能进行高明的选择和决策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主进行环境保护和环境改善的能力与态度。  相似文献   

19.
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加强环境教育是贯彻执行基本国策的基础工程,是一项长期的、全民的重要任务。为了孩子、为了地球,为了未来,请每一个教师主动担负起环境教育这一神圣使命,阐述了在化学教育中加强可持续发展教育,以及化学与环境教育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发展我国环境教育的关键是抓好高等师范院校的环境教育。环境意识从浅层次向深层次发展的过程,赋予环境教育以新的内容,对环境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推进高等师范院校的环境教育工作是适应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