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视角一:在生活中渗透数学知识。儿童是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了解周围世界的,他们每天接触的各种事物都与数、量、形有关,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教育资源,引导学生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懂得数学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如吃饭时可让学生说说有几个人,几双筷子,几只碗,是人多还是餐具多,几时吃饭,吃完饭是几时刚过,等等,学生便在自然的生活情景中获得了数学知识和经验。  相似文献   

2.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数学评价主要形式的考试,如何淡化其选拔和甄别功能,保护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建立数学学习自信心,是值得当前广大数学教师探索的新课题。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新课程理念下数学评价应体现的几个原则,与各位同行商榷。一、评价要体现生活性原则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说过:“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必须根植于生活。”由此可见,数学评价要紧密结合学生的发展水平和实际需要,从现实生活出发,让学生在经历、体验中切实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  相似文献   

3.
正对儿童来说,数学是今后了解世界、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一种工具。但儿童并不是生来具有这种理念,他们最初是为了了解周围的世界,以自己的眼光来学数学的。可以这样说,儿童一生下来就生活在数学的氛围中,以前我们的教学似乎轻视这一点了,儿童因为生活而了解数学,而不是因为数学而生活。因此,教师要从儿童的生活中提炼数学,从儿童的世界里寻找数学的共鸣点。数学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是要使学生学会"数学地思维"。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学校应当  相似文献   

4.
正众所周知,数学是以生活为起点的,是生活的延伸。在新课程标准中,对于数学学习的定义是这样说的:"数学学习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的活动。"由此可见,学生的数学学习应该是鲜活的,不应该局限在课本知识之中。教师要多从学生的生活中选取材料,将数学问题融合在材料之中,结合学生自身的思维特点与生活经验,以吸引学生的兴趣  相似文献   

5.
正一、让学生在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新标准要求"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在教学中,可以从下面几方面理解。  相似文献   

6.
数学知识学习、研究的最终目的就是解决人们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解释人们现实生活中出现的一些现象,所以说数学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多提倡学生参与数学实践活动,从身边生活中接触数学、学习数学,能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数学知识学习、研究的最终目的就是解决人们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解释人们现实生活中出现的一些现象,所以说数学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多提倡学生参与数学实践活动,从身边生活中接触数学、学习数学,能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生参与数学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我认为自主、合作、探究是学习数学的三个基本原则。让学生在实践中自主、自悟  相似文献   

8.
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说过:“数学来源于现实,也必须扎根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生活是数学发生,发展的沃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把数学学习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从而使学生深刻地理解数学,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效率和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和谐,持续地发展,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本人对数学学习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9.
数学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密不可分。可以说,现实生活既是学习数学的起点,又是数学学习的归宿。教学时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我们在教学中要多挖掘教材内容中的生活素材,寻找教材中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有联系的结合点。引用生活化的数学内容实施课堂教学,学生既能感受到现实生活是数学知识的来源,又能体会到学习数学是现实生活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正>在实际生活中,随机事件随处可见。"统计与可能性"一课教学在《数学课程标准》中的整体要求是使学生能运用生活经验了解不确定事件;能进行简单的实验,以了解概率的初步概念;对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进行预测,并能阐述其中的理由。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四个方面谈谈自己的收获与感悟。一、在现实需求中学习著名数学家弗赖登塔尔说过:"数学是现实的,学生要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再把学到的数学应用到现实中去。"《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并明确指出":学生学习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将教材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从学生平时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想得到的事物入手,积极挖掘生活中的数学进行教学。特别  相似文献   

11.
现实世界是数学的丰富源泉,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数学家华罗庚曾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而新颁布的《数学课程标准》也十分强调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新教材的内容突出了数学应用而淡化了数学原理,教师为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而教,学生则为“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能力”而学,二者突出体现了“应用性”和“发展性”。因此,在教学中建立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是实现新课程标准的主要手段之一,为此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尝试。  相似文献   

12.
数学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密不可分。可以说,现实生活既是学习数学的起点.又是数学学习的归宿。教学时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我们在教学中要多挖掘教材内容中的生活素材,  相似文献   

13.
初中数学的应用题不仅体现了数学理论知识,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与实际生活接轨,因此,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应当从生活实际出发,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对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进行优化,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基于此,提出了几点优化策略,初中数学教师应当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从实际生活出发开展应用题教学,进而提高学生的应用题解题能力。  相似文献   

14.
华罗庚先生说:“人们对数学早就产生了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成因之一便是脱离实际。”关注学生整体的生命活动状况,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生活实际中引出数学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价值,体验到数学的鬼盎力,并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基于以上的认识,在教学实践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学生写日记,历来是语文学科的一个重要内容,其实在数学教学中,也可以让学生把自己在生活中发现的数学问题、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事例、数学课上有趣的事、想对数学老师说的话等有关数学的内容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这就是数学日记.数学日记不仅能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更重要的是它能客观地再现教与学的互动过程,从而让教师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学生尝试写数学日记,可以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  相似文献   

16.
<正>教育家陶行知认为"生活即教育"。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通过了解学生的生活背景,以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掌握的知识为基础,缔造符合实际的数学环境,使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让学生了解学习数学的作用并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问题,从而提高他们应用数学的意识和积极性。一、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生活问题(一)现实数学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相脱节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将所学知识与生  相似文献   

17.
梅建伟 《江西教育》2006,(12):34-35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日记已成为广大数学教师指导学生数学学习的一种方式。然而现在许多学生、家长,甚至老师都缺乏对数学日记的理解,不知道数学日记该写什么。笔者经过两年的实践,有了几点想法,愿与同行们共享。1.写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数学与生活是密切联系的。可以这么说,所有的数学知识都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数学原型。数学日记正是一座架起生活与数学的桥梁。学生把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的感兴趣的数学知识和有亲身体验并解决了的数学问题写在日记里,读给老师、同学听,让大家一起分享他的发现、…  相似文献   

18.
在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的过程中,“去了解学生,去研究学生”的观点和理念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接受。教师如何看待学生的学习,如何去发现学生、研究学生?数学日记无疑成了一种很好的方式。通过日记,学生可以对他所学的数学内容进行总结,还可以写出他们自己的情感态度与遇到的困难或感兴趣之处。教师通过数学日记可进一步了解学生,学生也可以在教师的评语中了解教师对自己的评价,进一步肯定自己或改进自己的学习行为,从而获得更有价值的综合素养。一、数学日记,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问题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教学…  相似文献   

19.
<正>新课标强调指出,学生的学习能力要与活动相结合。因此,数学的学习不能只停留在过去记公式,背结论的阶段,而应该使数学学习贴近生活,使其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与之相应的,数学的教学也应该与生活密切联系,从而充分体现数学教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特征。那么,怎样做到数学教学生活化呢?下面是我的几点尝试:一、设计贴近生活的数学情境学生对一节课投入多大的热情,凝聚多高的注意力,与教学活动的切入点密切  相似文献   

20.
陈应文 《小学生》2013,(3):53-53
新课程改革倡导数学教学生活化,生活中处处充满了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最终回归于生活。怎样的数学教学,才能让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生活处处有数学呢?现就如何实现小学数学生活化谈谈几点看法。一、教学语言生活化前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曾说过: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在课堂教学师生互动中,主要是通过语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