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回顾了华侨大学在学籍管理上对境内生和境外生实行分类管理所取得的成绩,并通过现状分析,旨在提出两类学生并存的高等学校开展学分制学籍管理的困惑和思考,寻求解决问题之对策。  相似文献   

2.
对高校学生管理规定中"开除学籍"处分的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的《普通高等学校管理规定》取消了“勒令退学”,保留了“开除学籍”。文章结合这二类处分的概念与内涵,从处分情形、人权维护、遵守法律和学校管理权限以及现代管理要求等几个方面分析认为,对原有学生管理规定进行相应调整是必要的,但应取消的学生处分应是“开除学籍”而非“勒令退学”。“开除学籍”剥夺了人的受教育权,侵害了人的基本人权,超越了学校的管理权限。  相似文献   

3.
学籍管理是高等学校学生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黎明职业大学针对学籍管理工作制定了《学籍管理实施细则》,对学生的学习年限等5个方面的细则重新规定。分析学籍管理工作中存在学分制优势不能得到充分发挥,学年制、计划性制约了学分制实施等5个问题。提出实施导师制、完善学籍管理规章制度等方面的对策,达到改善存在问题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学分制学籍管理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学分制学籍管理,既要根据学分制的要求改革传统的学籍管理模式,又要以国家的教育法规为依据来规范高等学校的学籍管理制度;既要从本质上理解学分制的实质,尊重学生的选择自由,又不能放松对学生的管理;既要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又要保持管理队伍的相对稳定;既要考虑学生的可塑性和受教育的身份,又要严肃学籍问题的处理。  相似文献   

5.
针对教育部新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结合本校实际,修订并出台了《西南政法大学函授学生学籍管理办法(试行)》,并将修订过程中关于成教学生学籍管理中的几个问题逐一剖析。  相似文献   

6.
创建有益创新人才培养的学籍管理制度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学籍管理是高等学校教育管理和学生管理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高等学校学籍管理制度的好坏、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创新人才培养的成败。近年来,重庆大学以教育创新的思想为指导,积极探索学籍管理制度的创新,初步形成了一个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育人环境。一、以教育创新思想为指导,创新学籍管理制度学籍管理是大学生从入学注册取得学籍到毕业资格审查认定获得毕业证书的全过程管理,它既是学生管理,又是教学管理。学校学籍管理规定是指导学生在校学习的法规性文件。随着高等教育改革步伐的加快,特别是《高等教育法》的实施,赋予了高校极…  相似文献   

7.
在学籍管理中体现"人本"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连京 《文教资料》2008,(23):128-130
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科学发展观,为我国高等学校的管理和发展提出了新的理念.面对新的形势,作为高等学校管理中重要一环的学籍管理如何坚持"以人为本",实现科学发展,是摆在各高校学籍管理部门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8.
新形势下高校学籍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形势下高校学籍管理,应严格按照《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的要求,提高对学籍管理的认识,树立新理念,规范制度建设,加强学籍管理队伍建设,优化高校学籍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9.
学籍管理的科学化与学生素质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籍管理部门是高等学校在教育管理方面的重要窗口和职能部门,其服务的对象是在校学生。学籍管理即指对取得正式学籍的学生从入校到毕业的整个学习过程的管理。特别在高校扩招和全面推行学分制的今天,学籍管理的科学化更加表现出了它在学生素质培养方面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学籍管理是高等学校教学管理的重要内容和方面,在维护正常教学秩序,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籍管理实践为例,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学籍管理的重要意义及含义;学籍管理工作应该遵循的原则;我校落实学籍管理原则的做法;我校学籍管理上的其他特色之处。通过对我校学籍管理上的做法、措施以及效果的梳理,以期推动学籍管理工作上水平、上台阶,更好地培养人才。  相似文献   

11.
苏华 《承德师专学报》2005,25(4):56-56,68
自由是对客观必然性的认识以及对必然性的利用,是主客观统一的过程;而实践也是同样包含着主客观统一的主客体的统一,即人们利用、改造客观必然性的活动:主体性也是在对客观必然性的认识、克服、改造中得以确立起来.自由、实践、主体性三者为同一概念的不同表述形态,各有侧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体性是从自由和实践引发开来的,作为自由和实践的主体在对客观对象的认识、作用和改造中达到的与客体世界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
《围城》通过方鸿渐的漂泊,借助看似"开放"实则"封闭"的空间转移对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及中国知识分子作了入木三分的描绘,多侧面地对所谓文明社会的各种弊端作了无情揭露和嘲讽,使方鸿渐们在不同的世情背景下,呈现出既复杂又真实的人性、人情和人生。  相似文献   

13.
虽然有效教学反思已倡导多时,但并不能无条件地接受它,要在对它本身有深刻理解的基础上才能真正指导自己的教学。因此,对其概念的梳理和思考是必需的。本文认为有效教学反思是有着多方面涵义的实实在在的概念,其"有效"所言传的是一种"发展"和"进步"的意义,体现了对一种理想状态的追求。具体来说,有效教学反思体现为一种教学反思形态、思维形式、理想和境界以及多指向的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14.
“时代”、“地区”和“民族”性类目常常并列列出,归类时可以从有关相近相邻类目的内容划分中找出划分标准;分析主表中注释隐含的划分标准;分析类目包含的主要内容成分判断或参考一些相关类目规定的划分标准,来寻找到合理的归类方法。  相似文献   

15.
由沃尔夫冈·彼得森执导的电影《特洛伊》取材于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它以直观的音像形式重现了古希腊的一场战争,同时也融入了现代的商业因素.影片在故事的基本情节、人物的塑造及文化的内涵上,对原作既遵从、又疏离,使得作品从一部反映部落英雄战争的史诗,转向更为深邃的人性拷问,更契合现代人的审美趋向;但如果仅凭影片去理解史诗,则会有失偏颇.  相似文献   

16.
原始的雅、俗都和“礼”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否遵循礼的规范,是区分雅俗的重要标准。礼最初是俗的一种体现.经过贵族加工和发展后.礼更加规范。约束力更强。雅依从于这种规范后的礼.最早在音乐领域诞生,借以和未经规范的、不能体现礼的精神的“俗乐”相区分。雅的观念产生以后。雅俗之间才开始有了区分。  相似文献   

17.
《西游记》中的“游”作为希望的载体,对于游者本身的意义,主要在于为师徒们提供了新生的机会,由此引起了师徒们身份的重构,并使他们融为一体。游的“流动性”与“滞”的因素相对举,以及作者对结局的淡化处理,揭示了“游”这个行动所产生的永恒意义。  相似文献   

18.
《颜氏家训·音辞》中"败"、"好"、"恶"三个字的语音在汉语史中有一个演变的过程,其词性、语义也有着相应的变化。经过考察,可以发现"败"、"好"、"恶"语音声、韵、调的发展和更替具有规律性;词性、词义的演变和发展具有不平衡性;上古到中古和从中古到现代,语音演变趋势呈现不一致性。  相似文献   

19.
<到灯塔去>(To the Light house)是一部经典的意识流小说,它以完美与和谐的艺术形式充分展示了弗吉尼亚·伍尔夫(Virginia Woolf)非凡的艺术功力.本文以<到灯塔去>为文本,提出了对"非个人化"手法在两个层次上的理解并探讨了伍尔夫如何娴熟的使用这一手法来揭示人物变化多端的内心世界,揭示人的本质.  相似文献   

20.
一直以来,许多研究者忽视了鲁迅写作《阿Q正传》时的思想观点和文艺观点,仅仅一般地根据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中关于农民问题的正确思想来解释阿Q的“革命”问题。事实上,阿Q的“革命”,不过是他的“精神胜利法”在客观环境发生变化后的另一种表现的形式而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