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资料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第一本刊物是《劳动界》周刊。它是上海共产主义小组于1920年8月出版的一份通俗性工人刊物。到1921年1月停刊时共出版了24期。《劳动界》主要创办人是李汉俊、陈独秀。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第一份机关刊物是《先驱》半月刊。1921年1月创刊于北京,原为北京地区青年团主办。  相似文献   

2.
1920年8月,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即以陈独秀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成立。小组创办了以工人为对象的刊物《劳动界》,并将《新青年》(8卷1号起)改为小组机关刊物,秘密编辑与出版《共产党》月刊,同时,着重出版翻译和介绍马克思主义的著作。这项工作是由党的上海发起组肩负的重任,以便对各地共产主义小组成员学习革命理论和传播马克思主义起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1920年4月,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成员非常渴望看到马克思主义的原著。陈望道通过日文译本和英译本,翻译了《共产党宣言》。当时,为了使这本书尽早与中国读者见面,由陈独秀出面与维经斯基商量,维经斯基拿出一笔经费,在上海建立了一个小小的印刷所,承印的第一本书,即是《共产党宣言》。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共产党宣言》,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员沈玄庐通过另一位共产主义小组成员、《民国日报》经理兼总编、《觉悟》副刊主编邵力子,在1920年9月30曰《觉悟》副刊上发表了一篇  相似文献   

4.
《劳动界》周刊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份”指导工人运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刊物.该刊传播和阐释马克思主义,启发工人的阶级觉悟,推动工人运动的发展,探索社会革命的路径,从理论上引导、在实践上指导广大工人,为党在创立初期奠定了阶级基础,同时也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小资料     
我堂创办的最早的报刊 《新青年》;《新青年》是我党最早的中央机关报。自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立后,《新青年》就成为该小组的机关刊物。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一度成为党的机关报。主编为陈独秀。 《向导》:我党公开创办的第一份机关报是《向导》周刊。1922年9月13日在上海创刊。主编为蔡和森。 《热血日报》。我党最早创办的日报是《热血日报》,1925年6月4日在上海创刊,是我党创办的第一张日报。主编为瞿秋白。 《妇女声》:我党最早创办的妇女刊物是《妇女志》。1921年12月13日创刊于上海。该刊是中国共…  相似文献   

6.
1915年,从日本归国的陈独秀在上海创办了《青年杂志》,这一刊物成为了新文化运动的发端。  相似文献   

7.
《新闻界》2016,(5):71-72
<正>1921年8月20日,《劳动周刊》在上海创刊,编辑部设在上海公共租界新闸路北成路口19号(今成都北路899号)。该刊是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的最早的公开领导工人运动的总机关)的机关报,是在党直接领导下创办的第一份全国性工人报刊。《劳动周刊》真正做到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工人运动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报纸,积极参与到工人运动中去的报纸。  相似文献   

8.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起始,是以《新青年》杂 志的创刊为标志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最早的传 播,就是与《新青年》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本 刊物的创办具有这样的意义,在中国的革命史上 是绝无仅有的。 《新青年》是陈独秀于1915年9月15日在 上海创办的。第一卷名《青年杂志》,第二卷起 改名为《新青年》。这个刊物是五四新文化运动 的最主要阵地。十月革命后,在陈独秀、李大钊  相似文献   

9.
严峰 《编辑学刊》2021,(4):31-32
2021年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也是《共产党宣言》的第一位中文翻译者、复旦大学老校长陈望道先生诞辰130周年.复旦大学拟于2021年七一前夕编撰、出版《陈望道文存全编》,全书400万字,分12卷,由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焦扬担任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 陈望道先生1891年出生于浙江义乌,是重要的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者,也是著名学者、教育家、语言学家和社会活动家.1920年,陈望道与陈独秀等在上海组织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并参与社会主义青年团筹建工作.同年春,翻译、出版了《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1920年8月,陈望道先生加入上海共产主义小组.  相似文献   

10.
王澄 《陕西档案》2002,(5):12-12
在马列主义的鼓舞推动下,在苏联十月革命的影响下,在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李大钊、陈独秀的倡导下,1920年3月李大钊、邓中夏等在北京秘密建立马克思学说研究会。5月,陈独秀在上海成立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为建党作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8月,在中国工业和工人运动中心的上海,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负责人陈独秀。接着北京、武汉、长沙、济南、广州等地相继成立共产主义小组,在日本和法国的中国留学生和侨民中也建立了党的组织,为举行中共“一大”会议做好了准备。  相似文献   

11.
黄伶  蔚曼曼 《传媒》2018,(5):74-76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的《青年杂志》(第二卷改为《新青年》),是20世纪中国最具有影响力的综合刊物之一.它在中国新文化运动史上占有着极为重要的位置,为"五四"新文学的发生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和丰厚的土壤.它刊载了大量的文学理论和文学作品,推动着新文学的发展,成为新文学运动的重镇.  相似文献   

12.
这是一本距今106年的刊物:16开本,封面题头有法文刊名:"LA JEUNESSE"(青年),左侧的雄鸡图标隐喻着承继法国启蒙思想,一唱雄鸡天下白之意.它是中国新文化运动旗帜,马克思主义启蒙的摇篮,《新青年》杂志的前身《青年杂志》,于1915年9月15日由陈独秀在上海创办.  相似文献   

13.
《青年周刊》是广东社会主义青年团出版的第一个刊物.它和《先驱》(北京—上海)、《少年》(巴黎)、《人声》(四川)一起,是我国最早一批青年团刊物之一种.一九二○年八月,广州开始建立青年团组织.但由于内部思想分歧,于次年三、四月间停止活动.一九二一年十二月,由谭平山着手重建青年团组织.一九二二年二月末,在三月十四日举行该团成立大会前夕,在广州创办了这个周刊.这个刊物,刊有大量有关广东社会主义青年团活动情况、有关广东工人运动历史和我国早期工人运动情况、有关广东马克思主义者和无政府主义者斗争情况以及有关湖南劳工会的情况等等方面重要材料.特别是,它对广东青年团的历史、早期广东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研究,具有  相似文献   

14.
新青年社于0920年9月在上海成立,为党的早期出版发行机构之一。社址在上海法大马路大自鸣钟对面(见该社1920年11月出版的《到自由之路》一书版权页)。新青年社除出版《新青年》杂志外,还编译出版了许多马克思列宁主义著作,同时还出版《劳动界》、《伙友》等通俗工人刊物。它宣传了党在革命迅速开展时期中的路线和策略,贯彻了统一战线的方针,并大力  相似文献   

15.
1920年7月,袁振英来到上海,与老师陈独秀相遇,并接受陈独秀邀请出任《新青年》“俄罗斯研究”专栏主编.他由此步入中共创始人行列,由“五四运动急先锋”转变为“共产主义马前卒”.  相似文献   

16.
90年前的1921年,中华大地,开天辟地,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昭示着中国革命的蓬勃生机和光辉前景。从她诞生起,中国共产党在各个历史时期创办多种党刊,中共中央主办的党刊就达18种之多。在党的创建时期,曾高举科学和民主大旗的《新青年》改组成为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的机关刊物,并于1921年7月正式成为党中央的理论刊物。而早在1920年11月,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正式创办了第一份党刊——《共产党》月刊。是党在创建时期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进行党的知识教育的一个重要理论刊物。它的出现对建党第一个有重大意义的实际步骤,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理论上正式的准备,它指导全国各地的建党工作,成为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必读刊物之一。  相似文献   

17.
杨明斋是我党早期革命活动家。在五四运动中,大批爱国青年走上了街头,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共产主义,杨明斋在协助陈独秀创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后,就迅速开展建立中国共青年团的工作,为我国共青团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18.
新青年社于 1920年 9月在上海成立,为党的早期出版发行机构之一。社址在上海法大马路大自鸣钟对面。   新青年社除出版《新青年》、《劳动界》、《伙友》等杂志外,还编译出版了许多马克思列宁主义著作。新青年社与《新青年》杂志的关系及变迁情况是这样的:《新青年》月刊于 1915年 9月 15日在上海创刊, 1922年 7月休刊,共出了九卷。第一卷名《青年杂志》,第二卷始改称《新青年》,由群益书店出版。   《新青年》是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织的机关刊物。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该刊一度为党中央的机关刊物。)当出版到第八卷第六…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为了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扩大革命书刊的传播,立即着手建立了无产阶级的出版发行机构,作为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有力武器。   (1)党组织最早创建的出版机构——新青年社   新青年社成立于 1920年 9月。它是因出版《新青年》杂志而命名的。《新青年》从第八卷第一号起,脱离群益书社而独立出版,成立了新青年社,成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出版机构。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是中国共产党的发起组,它担负着筹备和组织统一的中国共产党的任务。这是我国第一个共产主义的早期组织。因此,作为上海共产主义…  相似文献   

20.
黄绿蓝 《青年记者》2017,(23):126-127
《每周评论》于1918年12月22日在北京创刊,于1919年8月30日停刊.《每周评论》的创刊宗旨是“主张公理,反对强权”.主要撰稿人是陈独秀、李大钊、胡适、周作人和高一涵等,与《新青年》是同入主持,亦可视为《新青年》的姊妹刊物.《每周评论》和《新青年》互为补充,互相配合,猛烈抨击封建社会的旧思想,积极宣传新思想和新文化,对当时人民的思想起到陶熔鼓铸的作用,成为五四时期传播启蒙思想、启迪民智、动员中国人民改造旧社会的重要刊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