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大联盟     
有人说21世纪是网络世纪。现在,中国的网络人在做什么?他们赚钱了吗?面对即将到来的网络革命,他们做好准备了吗?  相似文献   

2.
英国。伦敦。1976年10月12日晨。英国《每日电讯报》的订户们照例收到了报纸。当他们在早餐桌上开始翻看这份标号为第37752期的厚厚的报纸时,他们被一条新闻吸引住了,惊讶?震惊?好奇?抑或是兴奋?不管怎样,对他们来说,无疑这是一条重大新闻:《每日电讯报》在头  相似文献   

3.
“小新疆”在尘土飞扬的背景里突然拿着枪闯进了他的视线,他走上去和对方说话得到了回答:他拿出烟对方欣然接受:他举起机器对方仍然自顾自地玩着手里的枪……他们是谁?家乡在哪里?他们为什么流浪?  相似文献   

4.
新闻人物常常被人们、特别是被记者们评说,然而,却很少听到他们如何评论新闻这个行当和记者们。他们有没有想过,新闻媒介对他们所在之领域的发展有何作用?他们有没有想过,他们希望接触什么样的记者?他们认为新闻工作及记者的采访还有什么可商榷和可改进之处? 80年代,提倡理解。在记者们努力去理解新闻人物,挖掘其经验、思想等等的同时,他们是否感到了被理解?他们理解新闻工作与记者吗? 本刊记者分头到各地采访了几位著名的新闻人物和新闻“热点”单位的负责人,也许,他们的话值得我们作深长思之……  相似文献   

5.
他们的岗位、工资和性别歧视状况妇女在美国图书出版业中的地位如何?他们的职业人口状况怎样?做哪些类型的工作?掌握哪些权力岗位?他们在出版社担任主要领导责任吗?女性和男性的工资相同吗?他们有没有遇到任何歧视?这些都是很多人关心和想知道的。发表这些问题的研究报告较为缺乏,另一种特别是纵的研究也是需要的,然而,有些容易得到的数据表明,女性一般从事出版较低和中级的管理工作,可得到相应等级的工资。商业出版社中的妇女1994年卡纳斯研究所进行一项研究,随机挑选2000名“美国出版商周刊”的读者,他们都在出版社工作,总计543人退回他们…  相似文献   

6.
天际游丝     
一辆破旧的汽车临时停在路旁.它不知来自何方?它积了一身厚厚的尘埃.一车的人,神情憔悴而漠然地望着前方. 他们去哪儿?归家还是远行?然而不管是归家还是远行,都基于同一事实:他们正在路上.归家,说明他们在此之前,曾有离家之举.而远行,则是正在进行的离家.  相似文献   

7.
9条鲜活的生命,丢在了黑暗幽深的矿井之中。而夺去他们性命的,是一群来自云南大山深处古寨中的村民。这些为了金钱而频频杀人的村民,究竟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之中?而他们的家庭又会给予他们什么样的成长经历?  相似文献   

8.
什么是记者?就像我们曾经问大学生是如何变成记者的?记者是如何变成好记者的?他们之间有什么样的特征?首先,他们一定是理想主义者,尽管他们中的一些人是用诙谐的语言讲述他们的故事,或者用沉默或微笑回答你尖锐的提问。他们带着作出贡献的理想走进这个行业,能够从事这样的工作,  相似文献   

9.
新春将至,新闻人怎么看待和将怎样度过这个春节,他们在春节期间的媒体接触打算如何?他们的过年心态和对来年的期望是什么?本刊进行了一个小型调查.  相似文献   

10.
1901年至1902年间,章太炎、梁启超对中国史学潜心探究,拟具"史目",写出《新史学》.为什么他们在这个时候关心史学?他们准备对史学怎样改造?他们的政治态度不同,反映在学术上有何异同?对他们学术上的异同和政治上的关系如何评价?这是本文准备讨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阿昆 《北京档案》2007,(10):43-43
开场白:对档案演讲比赛中的阴盛阳衰现象,不少男性愤愤不平.他们摆出各种客观理由,力图说明"军功章上至少有他们的一半".原因是他们在幕后做了大量工作,包括讲稿都是他们执笔的.女性不过是在他们的指挥和导演下,上台表演而已.这怎么能算阴盛阳衰呢?你,特别是女性的你,同意男性的这种观点吗?如不同意,请赐稿,不然他们会讥讽你们只会说,不善写,甚至不敢写呢!  相似文献   

12.
他们是当今活跃在新闻采编第一线的生力军:二十多岁,风华正茂,思想敏锐,已有三年左右工作经历,正在从青涩走向成熟……本刊曾于2006年第3期关注过他们新闻职业生涯的开端,那时他们初出茅庐,满怀职业理想。近来,在与一些地市报老总的交流中,听到他们坦陈:最挂心的问题还是人才培养、队伍建设,因为媒体竞争终究是人才之争。他们道出了对当今青年新闻工作者,特别是80后青年人的殷殷期望。老总们认为,这些年轻人学历高、英文好、反应快、知识面广,但也存在自我意识强、懒散、韧性不足、不够踏实,骄娇二气等问题。基于此,本刊再次讨论青年记者尤其是80后新闻工作者的成长。他们在实践中收获了怎样的经历?遇到了什么困惑与困难?对于年轻的他们,如何在实践中学习、积累并克服自身不足?如何在实践中感悟对他人、单位、家庭以至社会、国家的责任?如何逐步培养政治意识、大局意识?  相似文献   

13.
企业科技人员的情报需求在当前处于一种什么状况?他们最喜欢使用哪些科技资料?最欢迎哪些情报服务方式?他们在利用科技信息中存在哪些困难与障碍?在当前以及今后迎接新的技术革命挑战中,对科技情报工作有什么要求和意见?围绕这些问题,我们做了一些调查。这次调查的对象是北京市某电子器件工业公司。发出调查表550份,收回160份。  相似文献   

14.
刚刚从事新闻事业的青年记者往往朝气有余,经验不足,他们经常有这样的苦恼:在学校里学了这么多东西,怎么一参加工作用上的这么少啊?社会上每天发生这么多事,到底哪些是新闻啊?一旦碰到新闻该从哪个角度切入?采访时遇到阻力怎么办?怎样才能迅速成长为一名优秀的青年记者?……一个个问号整天在他们的脑子里打转.  相似文献   

15.
在美国 ,科技编辑是一个逐渐被认可的领域。美国的科技编辑们在什么环境下工作 ?他们做什么 ?有什么样的教育背景 ?用什么样的体例手册和其他资源 ?有什么组织为他们服务 ?他们对哪些话题和事件有职业兴趣 ?文章描述了美国科技编辑的概况 ,着重说明上面这些问题。本文的写作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我为科技编辑委员会的期刊《科技编辑》做编辑的经验。本文中 ,“科学”具有广泛的含义 ,包括医学及其相关领域。的确 ,在美国许多科技编辑是医学编辑。   工作环境和工作类型在美国 ,有各种各样的媒体雇佣科技编辑 ,这些媒体包括杂志、图书、大众…  相似文献   

16.
一家位于西北地区的数码印刷企业,在筹备了近一年后即将正式开业。是什么原因使他们筹备了这么长的时间?西部快印市场的发展有什么特点?请您随记者一起走近快乐印,与他们一起感受快印的乐趣。  相似文献   

17.
在食堂吃饭,到图书馆学习,上操场踢球,在学校网吧上网……他们早已不是学生,但仍过着和学生一样的生活。这是生活在高校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大学生”对于他们来说已是有名无分,因为他们已经毕业,只是各种原因促使他们继续留驻在高校周围。他们的生活重心在学校,利用学校资源而生存,所以被称为“校漂族”。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校漂族”也日渐壮大,漂泊在学校与社会之间的这个边缘群体引起了高校以及有关专家的关注。他们的生存状态如何?他们为何要“校漂”?到底,他们该不该选择“校漂”?在学校与社会之间漂泊今年26岁的陈安3年前毕业于暨南…  相似文献   

18.
樊星 《新闻前哨》2013,(5):18-18
湖北已是文学大省。当代湖北作家为什么能够成就这样的事业?一批又一批优秀的作家为什么能够在湖北不断涌现?这些问题值得研讨。而对于广大读者来说,在读过那些文学件作以后,都更想了解作品背后的作家——他们是怎么成长起来的?他们有什么成功的秘诀?他们有怎样的个性,还有哪些趣闻?……《湖北日  相似文献   

19.
“高露洁牙膏可能致癌”的报道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波澜。高露洁公司一定不相信他们的牙膏有问题,一定认为这是个别媒体在炒作负面新闻。要么就是有人故意把矛头指向他们。不少读者在疑虑:高露洁牙膏到底有没有问题?我们要不要选择其他品牌的牙膏?其他品牌的牙膏是不是也有类似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编者按:六一儿童节快到了,这是全世界儿童的节日,设立这个节日就是要提醒成人们要保护好儿童的合法权益,他们的生存权、保健权和受教育权.他们快乐吗?健康吗?幸福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