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新闻"是一种短小精悍、思想性强的新闻模式。它不是一种固定的新闻体裁,而是小通讯、小故事、小消息、小言论等具有一定新闻价值、文章篇幅短小的新闻集合体。这类"小新闻",或在大的新闻背景中选择夺人眼球的小情节,在较少的字里行间展现时代特色;或用简洁明快的语言,对某种现象进行分析,明确提出观点,引导舆论;或一事一议,揭示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并促使其解决。  相似文献   

2.
“小新闻”是一种短小精悍、思想性强的新闻模式。它不是一种固定的新闻体裁,而是小通讯、小故事、小消息、小言论等具有一定新闻价值、文章篇幅短小的新闻集合体。“小新闻”着重突出一个问题,代表着一个方向、一种方法、一种新风尚。“小新闻”所反映的内容,有的是展现时代特色的正面意义的新闻,有的是关注群众生活中急需解决的热点、难题,...  相似文献   

3.
社会新闻,是相对于政治新闻、经济新闻、科技新闻、文教新闻而言的新闻.社会新闻侧重于报道社会上或自然界中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能激起读者某种情感、而且富有情趣的人和事或某些现象.新闻媒体很注重社会新闻,有的报纸在刊发此类新闻时,特意标明“社会新闻”字样,以引起读者的关注.《湖北农民报》的“社会文化·大观园”专版,除安排法制建设方面的稿子外,就刊发为数不少的社会新闻稿件.  相似文献   

4.
鲍晶 《新闻传播》2015,(2):82-83
新闻战线"走转改"活动开展以来,与一线、基层紧密相连的、有着平民化视角的小人物报道越来越被媒体注重。本文明辨了"小人物"报道常见的采写误区,探究这一疑难化解的路径,从新闻价值判断、主题提炼、细节刻画等方面提出改进"小人物"的采写。  相似文献   

5.
调查性新闻的采写周胜林一、什么是调查性新闻调查性新闻,是记者通过深入调查、自己发掘出来的、某些个人或集团力图掩盖的内情和问题的报道。调查性新闻的采写,记者独立自主性强,他们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开展调查研究,不依赖政府部门提供现成材料和结论,而是自己...  相似文献   

6.
报社每天收到许多读者来信,揭露当前阻碍四化建设和危害人民利益的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正确与否,需要调查核实,然后写成一个“调查附记”与来信一起在来信版上发表。它往往能引起全社会和有关部门的注意,从而促进了问题的顺利解决。 《读者来信》版的“调查附记”,虽也属于调查报告范畴,但内容比较单一,仅是就一件事、一个问题进行核实、了解。如今年3月报社接到读者反映:本市商校宿舍楼前(南站西路)的人行道被大棚档、水果摊占领,不但妨碍交通,也污染了环境,严重影响了市容。记者对此作了实地调查、证实情况确实,随即在3月21日宁波日报读者来信专版刊登了一则记者调查《这个市场谁来管》,此文一见报,有关部门立即研究着手解决。随后我们又登出一篇《南站西路还了本来面目》,反映整顿结果,当地群众和有关部门都  相似文献   

7.
当前,各家企业纷纷开辟了新闻专栏,少则几个,多则十几个。笔所在的攀钢日报,仅在二版上专门开设的专栏就有十个,实行滚动式报道。企业报新闻专栏的专题报道要起到警醒、激励作用,需要采编人员付出很大努力,才能使所采编的报道真正起到入眼、入脑、入心。但也有不少做得不是很成功,所采编的报道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笔认为专稿采写水平不高是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作为应用型学科,新闻学专业有很强的实践性,但是目前高等学校新闻学教学依然是过多地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对新闻实践教学缺乏足够的认识。虽然各学校新闻专业都有实习期,但实习的思路和深度大为不同,所取得的收获也迥然不同。  相似文献   

9.
调查报告与消息、通讯、言论等都是新闻传媒和新闻报道经常运用的新闻体裁。这些不同的新闻体裁各有自身的特点和作用,它们既不能取代,也不可或缺。就如同枪刀剑我斧销钩叉十八般兵器各有自身的性能和威力一样。从日常工作和生活来看,调查报告有广泛的实用性。工农商学兵,各行各业几乎都离不开搞调查写报告。有的函授学员由于没有重视学习写调查报告,结果,事到临头,弄得抓耳挠腮狼狈不堪后悔不迭。从实施和强化舆准的指导性来看,调查报告更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毛泽东同志曾亲笔撰写过许多不朽的调查报告(例如,著名的《湖南农民…  相似文献   

10.
采写通讯,很重要的一环在于对材料的深度开掘。选好材料后如果停留于材料的表象反映,而不重视开掘其深层意义,通讯是很难写好的。采写中,首先需要考虑的是,要报道的典型“好得怎么样”,接着就须进一步深思:这一典型“为什么好”?一些通讯之所以缺乏深度,其通病往往是“概念加例子”,或“姓名加事迹”,就是由于作者只了解这个典型“好得怎样”,而忽视了对  相似文献   

11.
樊高斌 《新闻窗》2007,(4):63-63
深度报道是从历史渊源、因果关系、矛盾演变、影响作用、发展趋势等方面报道新闻的形式。深度报道不满足于向受众提供简单的新闻事实,而是使新闻要素进一步深化,突破“一人一地一事”的模式,要求对新闻事实进行跨时空的、由里到外的综合反映。[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旅游业起步虽晚,但发展却很快,新闻界已开始关注如何写好旅游新闻的问题。作为记者,我曾跟旅游界合作多年,也曾游览过全国大多数省区的一些著名的景区景点,下面谈谈采写旅游新闻的一些个人心得。 我这里说的旅游新闻,主要是指消息和通讯,包括采访札记、调查研究等,不包括游记和资料介绍性文章。笔者以为,就旅游新闻本身而论,记者(包括作者)在采写过程中,重要的是要抓住这类新闻的内在质量——审美价值。也就是说,我们要站在一定的审美高度而不是纯娱乐的角度,通过新闻报道来揭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审美价值,表述各个景观美的个性,展现旅游从业人员的美的心灵,报告管理部门或旅游企业为人工修饰美而采取的新的举措。如开辟新的景观、美化景区环境、增添旅游设施等等。  相似文献   

13.
新闻中的背景材料,常被称为“新闻背后的新闻”。它是新闻事件发生的环境和原因的说明,是与新闻主要事实有密切关系的历史情况、自然情况、人物简介、地理背景、知识资料的介绍和解释。一条脍炙人口的新闻的构成,新闻背景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大家知道,新闻的六要素(通常说的五个W和一个H)中,“何事”和“怎么样”这两个要素,常常要通过背景材料表达出来并表达明了。  相似文献   

14.
重视和改进档案工作决策周长岱一档案作为社会的一个子系统,不仅其自身有着复杂的内在结构和多维层面,而且还时刻与社会其他系统相互作用、彼此影响。我们发现,在分析寻求档案工作中问题的根源及其解决办法时,人们常常得到这样的结论,即只有对档案工作及社会诸方面进...  相似文献   

15.
王学明 《青年记者》2006,(18):30-30
随着现代媒体竞争的日趋激烈,媒体报道方式逐渐得以细化,近年来,调查性报道越来越成为媒体常用的一种报道方式。由此关于调查性报道方法的探索也成为了广大记关注的话题。  相似文献   

16.
调查性报道是一种以监督批评和剖析问题为核心的报道,是采访者针对某些人或组织故意掩盖的损害公共利益的事实或公众关心的问题,通过独立、系统、科学、有针对性的调查完成的报道方式.由此可见,采写好这样的报道,不是一项轻而易举的工作.要采写好调查性报道,笔者以为,应从如下方面多下功夫: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计划经济模式逐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换,经济报道成为新闻报道的重点和中心。但现实则往往与我们的愿望相违背:对编辑们隆重推出的“重头文章”、“头条稿子”,受众却提不起阅读的兴趣,这就影响了宣传的效果。 如何让经济报道真正充当好“重点”和“中心”的角色?改变教条式、概念化的老面孔,把握新闻改革的发展趋势,探索新的、富有创造性的领域,拥有读者,赢得读者,从受众角度去采写我们的经济报道,这无  相似文献   

18.
舆论监督是主持正义、惩恶扬善的有效途径.但是,现有的舆论监督报道仍存在错位、缺位、越位等现象,监督失度、失当,因此引发一系列问题.对舆论监督究竟应该怎样认识、评判和把握,有必要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9.
杭为民 《青年记者》2009,(22):70-70
舆论监督是主持正义、惩恶扬善的有效途径。但是,现有的舆论监督报道仍存在错位、缺位、越位等现象,监督失度、失当,因此引发一系列问题。对舆论监督究竟应该怎样认识、评判和把握,有必要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20.
近来,在同一些基层台站的同志攀谈中发现,他们对批评报道顾虑很多。一是怕搞批评报道麻烦多;二是怕触到“正面宣传”这根高压线,因而批评报道在平常的广播宣传中少到惊人的程度。笔者所在的淮阴市,去年抽查九月份的一周新闻稿件,发现在十二个肥市级台站的一千多篇用稿中,没有一篇批评报道,在年终的广播宣传检查中也发现很少有批评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