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二十世纪英国著名小说家爱德华·摩根·福斯特在《小说面面观》中从七个面分析小说,节奏便是其中之一。本文以福斯特的节奏观为理论视角分析《看得见风景的房间》中贯穿于文章始终的水意象和形成鲜明对比的亲吻场景所构成的典型节奏的运用,为理解和欣赏这部小说的主题提供了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2.
《考试周刊》2015,(78):12-13
《看得见风景的房间》是爱德华·摩根·福斯特优美、清新的自由爱情篇章,同时是女主人公觉醒、成长的故事。本文通过对"房间"和"风景"象征意义的挖掘,解读题目的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3.
《考试周刊》2015,(76):17-18
《看得见风景的房间》是二十世纪英国小说家爱德华·摩根·福斯特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本文通过对小说中两个典型人物的分析,探讨《看得见风景的房间》中"发育不良的心"的主题,并且说明福斯特的本意是拯救英国中产阶级"发育不良的心"。  相似文献   

4.
文蓉 《嘉应学院学报》2010,28(10):64-66
福斯特是20世纪英国最杰出的小说家之一。《看得见风景的房间》被评论家们称为福斯特的"意大利小说"。本文通过对女主人公露西的成长主题分析,力图在新的维度下对这部作品做出深入准确的解读。  相似文献   

5.
在《看得见风景的房间》中,福斯特把小说的女主人公露西置于英国文化与意大利文化的冲突中,直接导致了这个中产阶级女性文化身份的分裂及嬗变:露西在意大利文化的影响下,文化身份分裂为渴望融入意大利世界、享受美好生活的露西与被英国中产阶级男权意识牢牢束缚的露西;最终在爱默生父子的影响下,露西抛弃了她中产阶级的文化身份,与英国下层阶级的男子结合,成为了边缘化的中产阶级。  相似文献   

6.
张雪茹 《英语广场》2021,(10):19-22
英国著名作家福斯特创作的第三部长篇小说《看得见风景的房间》借助象征艺术表达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深受读者喜爱,具有较高的文学鉴赏价值。作品中象征艺术写作手法贯穿整个小说,深入刻画了露西思想情感的变化,能够让读者更清楚地明白作者所表达的思想。象征艺术的运用提升了小说的可读性,加强了哲理内涵的阐述,是作品的精华之处,值得深入分析探究。  相似文献   

7.
陆茵垠 《文教资料》2008,(35):31-33
本文从选题意义、理论基础、研究内容三个方面分析了<看得见风景的房间>中露西内心的双重文化冲突.这样的异质文化冲突为福斯特的这部作品提供了一个较新的文化批评视角.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小说<看得见风景的房间>中乔治和塞西尔与露西的相爱过程及婚姻生活中爱的理由、爱的方式、爱的结果,阐述福斯特这部小说的婚姻观,那为爱而婚,而非为婚而爱,因爱而婚是幸福美满的婚姻.  相似文献   

9.
福斯特的作品风格独特,他不属于任何一个流派,在他的文学作品中,我们看到的不仅是那份清新和淡雅,还有那英国绅士与生俱来的含蓄。通过《看得见风景的房间》这部文学作品来研究福斯特身上所特有的含蓄,在分析中我们能清楚地看到福斯特巧妙的心思和娴熟的写作技巧,也正是这种含蓄的象征手法,使得小说更加的耐人寻味,更加具有可读性。  相似文献   

10.
在文学伦理学批评中,伦理困境与伦理选择往往是两个绕不开的话题。当《看得见风景的房间》中的女主角露西面临伦理困境时,她总会弹起钢琴,指尖流淌出的音乐昭示出她在伦理困境中所做的伦理选择。文章以文学伦理学批评作为理论基础,剖析《看得见风景的房间》中女主角露西的伦理身份、伦理困境以及她借由音乐做出的伦理选择。  相似文献   

11.
文章时福斯特小说《可以看到风景的房间》进行文本层面的分析,从象征主义手法的运用上时生活进行阐释,暴露出当时英国社会迂腐的道德准则与观念,从而揭示出小说中生活与反生活的深刻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哈代在小说《还乡》中大量运用了神话原型,暗示人物的命运发展。本文通过神话原型视角,对《还乡》进行重新解读,重新揭示和发现哈代作品中的深层次意义,使这部经典文学作品焕发出熠熠的时代光芒。  相似文献   

13.
蒋曼贞 《高教论坛》2013,(8):115-117,121
小说《看得见风景的房间》细致、精准、入木三分地刻画了主人公露西的内心世界。本文从意大利、音乐、房间与风景三个方面对小说中象征技巧的运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孙影 《海外英语》2014,(18):193-194
在舍伍德·安德森的著名短篇小说集《小镇畸人》中,每一篇中都有一些举止怪异的人,他们表面的平静隐藏着内心的汹涌澎湃。《纸团》是《小镇畸人》中的第二篇,描述着一个沉默的爱把写满思想的纸片放在口袋,然后变成纸团的医生,与一位富有但早逝的小姐短暂而真诚的爱情。该文旨在从神话原型批评的角度重新解读《纸团》中的人物和故事情节,用不同的视角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在舍伍德·安德森的著名短篇小说集《小镇畸人》中,每一篇中都有一些举止怪异的人,他们表面的平静隐藏着内心的汹涌澎湃。《纸团》是《小镇畸人》中的第二篇,描述着一个沉默的爱把写满思想的纸片放在口袋,然后变成纸团的医生,与一位富有但早逝的小姐短暂而真诚的爱情。该文旨在从神话原型批评的角度重新解读《纸团》中的人物和故事情节,用不同的视角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郑赟 《文教资料》2012,(24):17-20
露西·莫德·蒙哥玛利是加拿大著名的女作家,因其作品安妮系列小说尤其是第一部作品《绿山墙的安妮》而一举成名,成为世界范围内具有很高知名度的加拿大作家之一。近一百年来,尤其是近几十年中,很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研究,分析和解读过《绿山墙的安妮》。这部具有经久魅力的作品,追寻其原型,属于"灰姑娘"系列。若对该作品从"灰姑娘"原型批评角度进行研究,探讨作品中与之相对应的原型情节和人物关系,可以帮助读者从一个新的视角解读与鉴赏这部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17.
英国作家艾丽丝·默多克在其小说<独角兽>的创作中融入了大量的神话元素,她是用原型说话的艺术家.她在其文本中构建出"失乐园"、"替罪羊"、"死亡--再生"、"情爱复仇"、"出埃及"、"启示录"等众多神话原型,把我们个人的命运转变为全人类的命运,从而牵动了读者的集体无意识,引起了读者的共鸣,使小说具有了永恒的主题.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民俗学、社会学及人类文化学角度,运用荣格的原型批评方法深入剖析《诗经》作品中的商、周部族起源神话,分析了母系氏族公社时期的婚姻形态,《诗经》时代的社会性质、婚姻形态及人们图腾崇拜的思想特征。通过分析指出,《诗经》作品中的商及周人的始祖神话传说,与原始母系氏族的婚姻形式及先民的图腾信仰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19.
英国当代小说家威廉·戈尔丁的经典之作《蝇王》虽然情节简单,但戈尔丁在其中巧妙地嵌入了丰富的古希腊神话与圣经原型,这为从原型批评的角度解读《蝇王》提供了天然条件。本文把《蝇王》纳入了原型批评的视野,以小说中的原型意象伊甸园、光明与黑暗的对比为切入点,阐释了原型赋予该小说的无限张力。  相似文献   

20.
托尼·莫里森是当代美国著名的文学作家,也是有史以来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黑人女性,她创作的文学作品中有着丰富的神话原型,其代表作《宠儿》中就包含着各种神话原型。《宠儿》这部小说通过讲述美国黑人女性的生活,向世人展示了一个非同寻常的奴隶制社会,让世人对黑人世界有了更加充分的认识,在展现美国黑人寻求自由的描绘中,莫里森运用了传统的希腊神话、非洲神话、伊甸园神话原型,借以展现出了美国黑人女性在奴隶制社会中的艰难困苦的生活环境和巨大的精神压力。通过这部小说,一直被忽视的黑人女性受到美国文化的重视,对美国历史有着重要的补充性作用,小说中也展示了人们对自由和母性的推崇,揭露了奴隶制的丑恶,托尼·莫里森的《宠儿》对现代人的认识和了解美国文化与历史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主要从神话原型的角度,对该部小说进行系统的分析与解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