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梁辰鱼的《浣纱记》存的明刊本有7种,富春堂本《浣纱记》是刊刻时间较早的一种本子,带有浓厚的民间演出本色彩;《六十种曲》本则刊于较晚的明末,是《浣纱记》的定本,体现着文人的审美趣味。富春堂本与《六十种曲》本的《浣纱记》在整体的故事情节上并无出入,两版本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语言文字、体例及曲词内容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梁辰鱼的传奇《浣纱记》是昆剧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对于粱氏生卒年及《浣纱记》的创作时间,学界存在争论。经考证,梁生于正德十五年庚辰(公元1520年1月-1521年2月),卒于万历二十年壬辰(公元1592年2月~公元1593年2月);《浣纱记》创作于嘉靖末年,约公元1562-1566年间。  相似文献   

3.
梁辰鱼的《浣纱记》下场诗可分为四类:引用或化用唐诗的下场诗,引用宋诗或宋词的下场诗,引用俚语的下场诗,作者完全自创的下场诗。与《香囊记》《牡丹亭》的下场诗相比,《浣纱记》的下场诗形式不够整饬,俗语较《香囊记》少、较《牡丹亭》多,取材倾向于盛唐诗,尤其是李杜诗。这主要是因为传奇体制的规范化、传奇语言典雅绮丽化以及当时诗坛兴起宗盛唐诗、李杜诗的复古思潮。《浣纱记》下场诗在剧中起到了概括剧情、表现人物感情、评论人物或剧情、表现人物行动、预示情节等作用。  相似文献   

4.
明代散曲家梁辰鱼创作了著名的传奇《浣纱记》。在结构上,它以吴越历史兴亡为主线,以范施爱情为支线;在人物塑造上,它以塑造历史群象为目的,几位主要人物的用力较为平均;在语言风格上,它兼有多种风格特征,决不仅仅是“雪艳词”。探讨以上问题,可以进一步发掘《浣纱记》的艺术内涵,纠正前人对该剧的一些误读,也可藉此对该剧在文学史、戏剧史上的地位作出新评价。  相似文献   

5.
谢超韫 《文教资料》2011,(24):12-14
本文用比较的态度,阐述了《浣纱记》与《桃花扇》爱情模式的相关性、延续性,以及两者爱情模式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6.
梁辰鱼《浣纱记》用韵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辰鱼是明代嘉靖年间重要的戏曲家,其作品《浣纱记》相传是昆剧的奠基之作。明代及近代曲论家对《浣纱记》用韵有不同的看法。运用韵脚字归纳法对《浣纱记》45出、341支曲子的用韵情况做详尽的考察后,共得出21韵部:东钟、江阳、寒山、桓欢、先天、庚青、真文、侵寻、支思、齐微、鱼模、歌戈、车遮、家麻、皆来、萧豪、尤侯、敌国、独曲、列接、落索。分析这21韵部韵脚字,可见梁氏作曲时是尽量遵照《中原音韵》的,一些出韵的地方是作者方音的自然流露。  相似文献   

7.
梁辰鱼作为推动昆腔大变革的关键曲家,其散曲集《江东白苎》的曲唱方式继承魏良辅以字声行腔的方法,使昆腔舒缓缅邈的风格得到进一步发展,这为《浣纱记》积累了丰富的作曲经验。《浣纱记》发扬昆腔新曲曲风、开创“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的手法,第一次真正为昆剧演出打开了新局面。总之,梁辰鱼的昆曲创作为昆剧最终风靡于明清两代奠定了坚实的基石。  相似文献   

8.
《浣纱记》质疑关于作者,梁辰鱼以曲名,然亦能诗,与当时诗人多有往还。就他自己的作品与别人赠答的诗看,他实是一个慷慨激昂、关心国家安危而又不得志的人。当胡宗宪开府浙江时,他曾为幕宾。晚年致力创作。《浣纱记》第一出【红林擒近】下片:“骥足悲伏枥……负薪关  相似文献   

9.
《浣纱记》是明代中叶著名传奇作家梁辰鱼的代表作品,剧作表现了西施牺牲个人幸福以求复国昭雪的爱国精神,独具匠心地赋予她崇高的政治情操,使之成为着力表现女性政治情结、通过男女爱情串联国家政治较早的最具代表性的传奇作品。同时,《浣纱记》"以生旦爱情寄兴亡之感"的创作手法,影响到清代《长生殿》和《桃花扇》等剧作的创作模式,作为戏曲史上一部重要的作品对之后的明清戏曲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竹林早识青云器,茂苑争传白苎词——梁辰鱼散曲试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浣纱记》的作梁辰鱼,其实也是一位很有影响的散曲作家。其艳词多寄寓不平之叹,曲唱方式继承魏良辅的依字声行腔的方法,使昆腔新声声韵谐和优美,长于抒情的风格得到进一步发展,以词为曲的语言风格提高了戏曲体的地位,但过于绮丽也是其不足之处。总之,梁辰鱼的散曲创作为《浣纱记》积累了丰富的作曲经验,起了一个先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宝剑记》、《浣纱记》和《鸣凤记》都描写了忠义之士“烈烈轰轰做一场”的反权奸的斗争,反映明中叶士大夫恃道抗势的心态。忠臣抗争的方式有三种:批评、反叛和远离。在传奇中出现对这类行为的描写,原因在于明中叶思想统治的放松和作者主体意识的强化。  相似文献   

12.
不少青少年对记忆历史年代,既感枯燥乏味,又易混易忘,这里介绍几种巧记方法。一、理解记忆法。即根据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记忆历史年代。如《攻克冬宫》、《火烧赵家楼》、《开天辟地的大事》三课所述历史事件似不相干,实则有其内在的因果关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对邓析是被子产所杀抑或是被驷歂所杀这一有争议的历史疑案作考究分析.指出诸子所记子产杀邓析这事,其过程周详,因果明朗,而且众说同辞,值得相信.而《左传》所记驷歂杀邓析事,就甚为简略,因果不明,又是孤说,不可不疑.并将两种不同的讲法互辨互补,揭示《左传》虽说驷歂杀邓析,但这驷歂实际上是代表着子产的;从而指出杀邓析的人应该是驷歂和子产两者,只不过前者是抛头露面的实际办事人,而后者则是发号施令的指使者罢了.  相似文献   

14.
贵刊2006年第10期吴双喜老师《巧记历史年代》一文谈了一些记忆年代的方法,读后颇有收获。但个人以为,除了硬记、巧记之外,绝大部分历史知识的记忆还是要以理解为基础。只有理解了,才能记得快,记得牢,记得轻松。因此,教师应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相似文献   

15.
戏曲文学吸收了诗歌的意境理论,并将意境论融入其创作中,为其艺术增添殊彩。梁辰鱼《浣纱记》将意境被成功运用于人物、情节、结尾,成为其艺术上的亮点。  相似文献   

16.
明代的戏曲分为唱南曲的传奇和唱北曲的杂剧,沈璟和梁辰鱼分别是今苏州地区的吴江派和昆山派的代表作家,他们以传奇创作为主,沈璟的戏曲有剧本《义侠记》、《红蕖记》、《坠钗记》等,梁辰鱼的作品主要是《浣纱记》。他们的作品中表现了吴地佛教文化,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宣传积德行善、远离诸恶的佛教思想;主张淡漠世俗、保持本真的人生态度;同情民众苦难、慈悲为怀的创作动机。  相似文献   

17.
《西施》是根据梁辰鱼《浣纱记》改编的新编昆剧。剧中西施的性格经历了由单纯到复杂的演变,人物心理变化是人物性格发展的核心。人物心理转变存在以下几个关键节点:1.被伍子胥揭破真实的身份时;2.收到范蠡来信,让其设计杀伍子胥时;3.吴国灭亡,夫差自刎时。西施的存在不只是个人的悲剧,更是历史与时代的悲剧。  相似文献   

18.
梁辰鱼考订元剧,可以视为他效仿魏良辅再度改良昆腔的工作之一,这为他自翻新调作了准备,也是新昆腔得以运用于传奇创作并被搬上戏剧舞台的重要保证。梁氏考订元剧的主要成果表现在杂剧《红线女》的创作上,此剧为《浣纱记》的创作奠定了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9.
十部传奇九相思,通过运用叙事学方法对《浣纱记》进行不同的视角分析,我们看到:郎才女貌的外在形象,忠贞执着的爱情行为,反讽、对比的情节设置依然围绕着传统爱情主题而展开,叙事平衡的维护没有脱离对传统道德的宣扬。《浣纱记》对传统对立元素的解构扩大了爱情的内涵和悲剧意蕴,突破了传统剧目才子佳人以婚姻为目的的爱情模式。抨击假丑恶讴歌真善美,仍然是爱情叙事的本质内容。但由于发送者“行动元”的转移,丰富了情节发展的叙事张力,对塑造人物性格完善人物形象有着重要意义。把充满特色的矛盾冲突寓于普通的叙事结构中,使人物性格、心理的发展在合理的叙事中更加丰富而真实。  相似文献   

20.
梁辰鱼的《浣纱记》突破了一般才子佳人、英雄美人悲欢离合的爱情俗套,将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放置在了广阔的历史环境与政治斗争之中,令西施与范蠡的爱情命运与家国兴亡始终紧紧地连在了一起,从而赋予了这个本就颇具传奇色彩的爱情故事以浓郁的政治色彩和深沉的历史兴亡之感.它的审美张力正在于作家让人物在江山与美人间做出痛苦抉择的同时,对个人与家国责任间的关系做出深刻的思考,突出了人物处于两难困境中的心理和性格,并对女性命运做出了自己的思考,体现出进步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