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51年美国对印度的紧急粮食援助,具有政治的、经济的和人道主义的多重考虑,服从于美国的全球战略和国家利益,体现了援助进程的复杂性。此次紧急粮食援助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印度的粮食危机,并由此拉开了战后美国对印度经济援助的序幕。  相似文献   

2.
1951—1971年美国对印度援助经历了启动、发展、高潮和跌落的发展阶段。美国对印度的援助,始终以美国国家利益为最高目标,随着世界形势的变化和美国全球战略的调整而不断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3.
对外援助是美国外交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的对外援助政策一直是国内外学术界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新近出版的尤建设博士的著作《美国对印度援助研究(1951-1971)》以解密的美国外交档案为基本史料,旁征博引,对1951-1971年美国对印度的援助进行了深入的考察,客观地勾勒出其援助进程的发展和演变的轮廓,对美国对外援助政策的探讨不乏创新之处。尤著对研究和解读冷战期间美国的外交政策走向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4.
肯尼迪政府时期,第三世界成为美苏争夺的重点,被视为"民主橱窗"的印度成为美国优先援助的对象,战后对印度的开发援助达到高潮。肯尼迪政府对印度的开发援助,更多是从意识形态、全球战略和国家利益的视角来考量。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冷战背景下国际权力斗争博弈的视角,着力剖析上世纪中叶中印关系由蜜月走向冲突的原因。刚刚获得民族独立的印度基于其安全利益及国家发展的考量,需发展对华友好关系。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美国出于美苏对抗的战略考量,着手改善印美关系。特别在1959年西藏叛乱之后,美国加大了对印度的援助,在中印边界问题上偏袒印度,并进而挑动印度与中国对抗,印度在寻求和接受美国援助的过程中,逐步接受了美国人灌输的"中国是印度最大的潜在安全威胁"这一观念。与此同时,伴随中苏关系逐步恶化,苏联稳步发展同印度的关系,加大对印援助,并在中印边界冲突中以"中立"为幌子向印度提供军援。在美、苏的怂恿和偏坦下,印度有恃无恐地发动了对中印边界地区的武装挑衅,并进而升级为边界武装冲突。  相似文献   

6.
1949年尼赫鲁访美的不成功,使之失去了争取美国援助印度的一次机会。在冷战背景下,影响美国援助印度的因素是复杂的、多重的,随着关印关系的亲疏而发展变化的。这一时期,关国外援的重点是西欧,印度并不具有优先性。  相似文献   

7.
1951-1953年切斯特·鲍尔斯就任驻印大使期间,以他为代表的美国自由主义者,主张对印度一五计划做出积极回应,通过扩大对印援助规模来引导印度经济发展的方向,从经济上遏制共产主义。但关国基于安全考虑,以及当时美国南亚政策正在经历从美巴并重到与巴结盟的转变过程中,美国最终采取了对印有限援助的政策。  相似文献   

8.
陈琴  徐辉 《比较教育研究》2022,(6):38-47+74
印度作为世界援助体系中的新兴援助国,经历了从受援国到援助国的角色转变,形成了以伙伴发展关系管理局为顶层协调管理机构、以政府主导的多元教育援助项目为主体、以特定区域为对象的教育援助空间、以多样化教育援助方式为特点的对外教育援助体系。印度通过加强教育合作,提升了对周边区域的政治影响力;通过加大教育交流,传播了印度本国语言和文化;通过建设教育枢纽,提升了印度高等教育国际吸引力。印度对外教育援助取得了一定成效,获得了教育援助角色的国际认可与受援国对其合法性的认可,但也面临对外教育援助缺乏整体设计、长远规划、持续动力和援助层次单一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1962年中印边界冲突与美国的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62年 10月中印边界冲突发生后 ,美国政府立即给予印度紧急军事援助 ,这是美国冷战思维下的本能反应 ,其目标是针对中国。随着中印边界冲突的很快平息 ,美国对此事件的反应也趋于冷静和谨慎 ,对印度的援助问题也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显得举步维艰  相似文献   

10.
1962年中印边界冲突爆发后,尼赫鲁政府向英国和美国紧急寻求军事援助。更为重要的是,印度的国防政策在中印边界冲突后发生了转变,制定出以中国为主要军事防范对手的国防计划,谋求依靠大国援助以加快国家的军事现代化进程。作为英联邦领导国和印度国防装备的主要供应国,英国向印度提供了规模仅次于美国的军事援助,在印度国防建设过程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从英印关系角度来看,麦克米伦政府的对印政策既有拉拢印度、遏制中国的冷战意识和维护英美关系的政治利益考虑,同时亦着眼于以最小的政治和经济代价维系它在南亚次大陆存续的帝国利益。但是,由于财政实力有限以及英联邦的政治束缚,英国无力满足印度日益膨胀的援助要求,逐渐丧失了对印度国防事务的影响力。从更宏观的层面来说,1962年中印边界冲突的历史遗产,绝不只是中印两国持续至今的争论和摩擦那么简单。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1914年8月到1917年4月美国参战之前对比利时的援助为分析个案,分别从与比利时援助相关的三个方面——美国政府对援助比利时的政治支持、美国报界对援助比利时的报道、美国民众对援助比利时的参与为视角,探究了美国援助比利时的相关史实及其意义。文章认为美国政界的政治支持给比利时人带来生存的希望与政治保障;美国报界的广泛宣传使比利时人获得美国人的普遍同情和物质援助;美国民众的物质援助给予比利时人坚持的动力,使他们坚定了胜利的决心;而美国对比利时的援助折射和影响了美国对待战争的态度,其对交战双方的态度经历了一个逐渐偏离中立的过程;从美国政府、美国报界到美国民众在感情与思想上偏离中立的态度加快了美国走向战争的步伐,美国对援助比利时的大力宣传也为美国走向战争做了舆论动员。  相似文献   

12.
国际合作:印度理工学院的一流大学之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考察了印度理工学院各分校通过国际合作,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前苏联、德国、美国等援助和帮助下,大力提升教学和科研水平,迅速成为印度和世界一流理工大学的过程,从而揭示出借助世界最先进的高等教育的经验和支持,走国际合作的道路是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捷径之一.本文还就印度经验对中国的启示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美国在南亚之所以奉行均势政策,原因在于印度和巴基斯坦都有重要的价值。印度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成熟稳定的政党制度和国家机构,使得印度拥有"天然"的南亚领导者优势;而巴基斯坦背靠苏联,临近波斯湾,占据着重要的战略地位,印巴各自的重要性使得美国难舍其一。除此之外,冷战的大背景使美国担心偏颇政策将会导致苏联趁机而入。因此,美国企图双管齐下,将二者纳入囊中。但是,巴基斯坦和印度不仅是两个独立的个体而且彼此还有不可调和的矛盾,南亚印度教徒与穆斯林之间存在尖锐的宗教、民族、政治和经济冲突。因此,美国很难通过均势政策进行居中调停,把双方都拉进自己的阵营,反而陷入南亚困境。同时,也正由于美国均势政策不符合印巴各自目的,印巴便不断向外寻求援助,从而加快美国均势政策的破产。  相似文献   

14.
本文运用新闻框架理论比较2015—2020年间中国、美国、印度及斯里兰卡四国媒体对中国援建斯里兰卡科伦坡港、汉班托塔港口项目的相关新闻报道所呈现出的特点。经分析发现,受不同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及意识形态等因素的影响,美国、印度两国媒体报道中的中国援建形象较消极。针对西方国家对中国援建形象的污名化行为,中国要提升在国际对外援助领域的影响力与话语权,建构"负责任大国"形象。  相似文献   

15.
1962年的中印边界冲突给美印关系与印度的国防政策带来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就印度而言,中印边界冲突促使其开始将中国视为其国家安全的主要威胁,并开始调整国家发展战略,制定出以对抗中国为主要特点的国防计划。就美国而言,在冲突期间及其后,肯尼迪政府向印度提供了大规模的军事援助,为印度巩固北部边界的国防提供了大力支持。美国的军事援助政策,既是为了实现遏制中国的冷战战略目标,同时也受到了巴基斯坦和英国的掣肘。在此期间,肯尼迪政府曾试图以军援为筹码,推动印巴解决克什米尔争端,但却以失败告终。这一结果表明,对外援助在美国实现对第三世界的战略目标进程中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  相似文献   

16.
教育援助是提高受援国教育发展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援助国扩大本国国际影响、提升国家文化辐射力的重要方式.作为国际社会重要受援国的印度,其接受教育援助经历了从工具理性到人文理性、援助资金分配由经济领域逐步向社会部门流动、基础教育超越职业教育跃升为援助重点、援助方式由分散到聚焦等方面的变革.印度的变革对于我国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实施国际教育援助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战后初期,美国政府制定对国民党政府援助政策,提供了大规模的经济、军事援助,最终援助失败。美国对国民党政府援助政策的失败,是美国以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确定其外交政策的冷战思维的失败。  相似文献   

18.
在全球化时代,包括教育援助在内的国际援助,是美国作为超级大国参与全球治理的重要路径之一。为了完成教育可持续发展目标、出于对增强国家“软实力”的考虑以及响应发展中国家的需求,2018年美国国际开发署颁布了美国第一部国家层面的基础教育援助战略——《美国政府国际基础教育战略(2019—2023财年)》。文章通过对该战略进行分析,发现美国国际基础教育援助战略体现出以满足基本学习需要为目标、以关注受援国需求为原则、以共同应对教育挑战为方法的特点。未来五年美国国际基础教育援助将呈现出始终服务于美国国家利益,注重受援国的发展有效性,倡导全纳教育和关注弱势群体的基本动向。作为相对成熟的国际教育援助实践,美国国际基础教育援助的经验对我国开展教育援助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由于美国和以色列的特殊关系,以色列是二战后累计得到美国援助最多的国家.美国对以色列不惜血本的、无条件的援助与它对其他中东国家附加条件的援助形成了鲜明对比.由此可以预见,只要美国继续执行其单边主义政策和双重标准,包括在援助上使用双重标准,美国就难以在阿以冲突中充当公正的仲裁人.只要以色列继续站在美国一边,以色列也不可能摆脱其在阿拉伯世界的孤立地位.  相似文献   

20.
国际     
《教育》2008,(8):15-15
中国灾区学生赴俄疗养;法国为青少年开启“时光之门”;新加坡未成年人自杀率上升;印度中小学教师严重短缺;巴基斯坦举行国际学校安全会议;贫困国家儿童需援助;洪都拉斯儿童受伤害;美国拨款加强学校应急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