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积极探索农村"小班化"办学模式,正确处理好教师与学生关系、教学区与生活区关系、课内与课外关系,进一步培养学生兴趣爱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自主学习性,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近年来,随着农村向城镇集中发展,农村学校学生人数越来越少,农村小学小班化逐步形成。如何搞好农村小规模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农村寄宿制小学已经成为农村办学的主流,在"集中生源,解决学生上学距离远""优化管理,提高农村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率"等方面成效显著。但是,许多研究显示,寄宿制对小学寄宿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有诸多不利影响。因此,寄宿学校的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得不提上议事议程。一、外在因素对寄宿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由于目前多数寄宿制学校教育理念落后,教育目的仅停留在"抓成绩、保平安"的低要求上,而忽视了学生的情感和心  相似文献   

3.
寄宿制学校较为广泛的覆盖范围和相对集中的教育资源为农村地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但在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中也存在着资金不足、缺少生活教师、学生膳食营养状况堪忧、学生心理健康亟待关注等问题。只有立足于甘肃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切实处理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和发展过程的问题,才能保证寄宿制学校这一办学方式更好的为农村教育这一大课题服务。  相似文献   

4.
福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占全省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的80%以上,而农村义务教育目标定位单一,"离农教育"、"升学教育"仍占主要地位,学校的办学模式不能满足农村学生发展的需要。在保证农村学校基本达到国家规定的办学要求的基础上,农村义务教育办学模式需要整体规划。追求农村学生"毕业升学有奔头、回乡务农有技术、出外谋生有出路"的办学目标和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5.
农村寄宿制小学是我国在调整中小学布局、整合办学资源的形势下产生的新型办学组织形式。就目前我国农村寄宿制小学的办学情况而言,存在着如下困难与问题:学校在学生生活、安全、心理健康等方面责任重大,办学管理难度增加;教学内容单一、学习时间增加等问题,挑战着农村寄宿制小学的教学管理;产生了诸如办学设施与经费不足、教师工作负担沉重等学校外部管理体制方面的新问题。这些问题已突出地摆在几乎所有农村寄宿制小学面前,并严重困扰和制约着学校的发展。对于农村寄宿制小学这一新生事物,政府部门和教育界极有必要在学校管理、课程教材教法、基础设施建设、教师工作职责、政策法规等多方面进行全面审视、科学谋划,改革其中不适应的内容,激发农村寄宿制小学的办学优势,弥补或遏制其发展中的种种缺失,以期获得农村寄宿制小学办学水平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农村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在发展过程中仍面临不少困境,如"一乡一校"、"空巢学生"、辍学现象、教育质量等。破解这些难题,需要用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发展观回答了新世纪新阶段中国面临的"为什么发展"、"为谁发展"、"靠谁发展"和"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揭示了农村贫困地区义务教育的优先发展、为学生全面发展、教师的主体地位和自我价值以及发展模式等问题,能够为我国农村贫困地区义务教育的未来走向在现代化要求、培养目标、发展机制、经费保障、资源配置等方面提供对策支撑。  相似文献   

7.
福建省农村义务教育整体办学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占全省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的80%以上,而农村义务教育目标定位单一,"离农教育"、"升学教育"仍占主要地位,学校的办学模式不能满足农村学生发展的需要.在保证农村学校基本达到国家规定的办学要求的基础上,农村义务教育办学模式需要整体规划.追求农村学生"毕业升学有奔头、回乡务农有技术、出外谋生有出路"的办学目标和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8.
教育均衡发展,应是城镇教育与农村教育的均衡发展.在农村尤其是偏远山区,又存在着乡镇中心地区与偏远山村之间教育的均衡发展问题.湘西自治州进行了"一乡一校"寄宿制学校试点工作,在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师能力、增强学生素质、解放农村劳动力等方面显现出一定的优越性,为实现农村教育的均衡发展探索出一条新的途径,并积累了可资借鉴的经验.由于城镇化建设、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及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一乡一校"寄宿制学校办学模式应该成为农村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美国改变了当时农村贫困落后的局面并转变为现代化农业强国,农村职业教育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调研走访和文献阅读发现,我国农村职业教育还存在许多薄弱之处,主要表现为办学模式普教化、办学经费不足、办学主体单一、师资力量薄弱等。美国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和改革的成功经验主要有教育经费充足、办学主体多元、师资供给较充裕、教学质量高以及产研能力强等。美国农村职业教育改革经验启发我国可从创新农村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形成经费长效投入机制、促进农村职业教育多元参与、保障“双师型”教师供给以及推进课程教学改革等方面来推动农村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0.
目前困扰农村职业高中发展的问题有:政府和有关部门对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的意义认识不足;有关决策层“重普轻职”的教育指导思想;望子成龙和“学而优则仕”的观念仍占支配地位;学校办学条件简陋和专业教师匮乏;办学沿用普教模式,专业单一和专业不适应市场等问题。致使现在农村职业教育面临招不进、留不住学生,学生就业前景不好等严重问题。招生困难,为保证数量势必会降低招生门槛,这样又会进一步加重学生流失。  相似文献   

11.
新时代农村职业教育存在办学定位"模糊化"、功能发挥"单一化"、教学模式"普通化"、经费投入"随意化"、招生对象"弱势化"、职业培训"形式化"等诸多问题。要适应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升级和产业发展需求,必须改革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改善办学条件,建设稳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办好全日制职业教育的同时,灵活机动地开展农村职业培训,有效服务于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发展,为新时代农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12.
农村寄宿制小学已经成为农村办学的主流,在“集中生源,解决学生上学距离远”“优化管理,提高农村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率”等方面成效显著.但是,许多研究显示,寄宿制对小学寄宿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有诸多不利影响.因此,寄宿学校的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得不提上议事议程.  相似文献   

13.
"美丽乡村"建设的构想与实践针对农村问题而提出,又直面农村空心现象严重、发展后劲不足,文明素养不高、人居环境堪忧,娱乐活动单一、文化生活异化,乡土文化式微、精神家园沦落等现实困境,因而需要农村成人教育在留住人建设乡村、发展人提升乡村、吸引人安居乡村等方面为美丽乡村建设做出贡献。只有通过转变办学理念、提升办学定位、转换办学模式等措施实现转型升级,农村成人教育才能在建设乡村美丽中实现自己的使命。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的持续开展,其在西北农村地区的作用逐渐凸显。寄宿制学校较为广泛的覆盖范围和相对集中的教育资源为农村地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但是,通过调查发现,在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中也存在着资金不足、缺少生活教师、学生膳食营养状况堪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亟待关注等问题。只有立足于西北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切实处理好农村寄宿制学校在建设与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才能保证这一办学方式更好地为农村教育服务。  相似文献   

15.
农村职业教育是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是一种在培养目标、办学模式等方面提供多种选择,满足多种学习和发展需要的教育。本文对农村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培养目标和办学模式作了一些探究。  相似文献   

16.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村职业教育的目标定位是促进"新市民"、"新型职业农民"等的培育。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是办学体制、投资体制以及办学方式和办学内容的规范化形态,文章从办学体制、办学内容、办学方式、保障制度四个方面分别探讨了培育"新市民"的农村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创新和培育"留守农民"(包括"新型职业农民")的农村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创新。  相似文献   

17.
面对高速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如何促进农村职业教育的转型是当下迫切需要解决的理论与现实问题。当前,我国高速城镇化、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和工业化对技术型人才的需求对农村职业教育的专业结构、培养目标、办学模式、对象范围、发展模式、发展战略、统筹水平等多个方面带来了挑战,在这一背景下,我国农村从"属于农村"转为"面向农村"、从"立足农村"转为"城乡统筹"和建立面向城乡一体化的农村职教体系三个方面的转型路径,为加快发展农村的职业教育、广泛培养农村实用人才、推进城镇化战略的实施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8.
农村寄宿制小学是适应基础教育发展、合理调整学校布局、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等"一乡一校"的办学格局和模式而建立起来的。针对寄宿制小学的特殊性,小学语文教师要在作文教学中结合家校联动,并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法,激发学生写作文的兴趣和积极性。因此,提高教师对学生作文评价的效率,提升学生写作文的能力与水平,是农村寄宿制小学作文教学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村教育的萎缩,农村义务教育尤其是农村初中教育面临艰难抉择。目前农村初中教育存在着学生大量转学、生源急剧减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不高和教学经费紧缺等问题。政府可以通过集中办学、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以及加强农村中学师资队伍建设等措施,促进农村初中教育的城镇化。  相似文献   

20.
海南省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对提高办学效益、推动均衡发展、提升教育质量等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布局调整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学生上学路途遥远,存在较多安全隐患;学校发展缺乏后续配套资金;班额不合理问题突出;学生上学成本增加,家长教育负担加重;城乡、校际之间教育差距仍然较大。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应从学校办学规模、服务人口和服务范围三个方面出发,确立"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的整体目标,制订中小学合理布局的具体标准,形成重心由"撤点并校"转移到"后续建设"上,硬件、软件双管齐下的布局调整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