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大学生生活目标的顺利实现是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前提,在中国要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必须要有一批受过良好教育的高素质的公民,这只能寄希望于当代青年,而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则无疑是领军力量。大学生在自己生活目标的实现过程中,如果既能体现自身的价值和个性,又能很好地与国家、社会的需要相协调,就能成为建设和谐社会的中坚。本文从当代大学生生活目标的实现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上,提出了大学生生活目标实现的原则、途径。  相似文献   

2.
后现代思维方式是一种尊重生成、尊重差异和主观价值选择的思维方式。在这种思维方式主导下,教育更注重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方知识的不断生成、创造;教师的生活打破了狭隘的单纯追求学科知识的樊篱,追求生活的完整性;从生活认识论的角度出发才能赋予教师完整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  相似文献   

3.
从社会生活内在嬗变的逻辑角度看,高校和谐教育价值目标的提出,根植于当代中国教育实践转型的历史语境,基于对我国高等教育的状况、特征、变化态势的科学判断。彰显着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实现转型的标志和契机,表明对我国高等教育未来发展思路的理性自觉。缘于理论的诉求以及高校教育转型的现实需要,辩证地审视高校和谐教育价值目标的构建路径,具有直接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课堂生活是师生共同构建的一种具有特殊意义的生活,探讨如何将价值教育融入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重要问题.教学过程中价值教育的实施应把价值教育作为教学生活的一部分,这实际上是在探寻一种教学改革的思路,是一种贯穿于所有教学活动过程中、基于人的价值实现与教学意义生成的教育哲学观,是“教学教育性”的表现和深化,也是教学价值实现的基本路径.改进课堂生活,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习共同体的构建,是价值教育与课堂生活的结合点.而教师,是学习共同体中价值教育的引领者.  相似文献   

5.
后现代思维方式是一种尊重生成、尊重差异和主观价值选择的思维方式.在这种思维方式主导下,教育更注重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方知识的不断生成、创造;教师的生活打破了狭隘的单纯追求学科知识的樊篱,追求生活的完整性;从生活认识论的角度出发才能赋予教师完整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  相似文献   

6.
学校教育,从时空的角度,彼此独立;在教育的内容上,需要传承、延续和深化。继上学期我们提出构建大课堂实施大教育的思路之后,这学期我们把主题确定为享受大教育关注小细节。享受不同于实施,实施是自上而下的,站在受教育者的角度是被动的接受,而享受则不然。一所学校,应该把人人享受教育作为最高价值目标和核心价值追求,应该让教师与学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把教  相似文献   

7.
生活是人的生命展现及发展的过程。人对生命意义的追寻和对生命价值的实现是生活的本质和最终之意。教育作为人生活中的一种特殊活动,它是从属于生活的,而在人的生命价值实现上,生活较之教育则更具有原生性的意义。生活本身具有教育价值。生活世界是教育的背景视域,是人最根本的生长家园;生活对生命的新起航也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重视生活的教育意义能促使学校教育更好地联系生活,更好地发挥学校教育人、发展人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尽管新课程极力倡导"过程与方法"的理念,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仍然有相当比例的教师不太重视或者没有完全掌握数学定理的发现过程.原因主要有:教师没有深刻认识到"过程"在学生学习数学中的重要价值,教师自身所具有的教学内容知识不足而导致无法实现过程性目标.从学生发展的角度看,教师仍需进一步深刻认识"过程"在培养学生数学素养方面的重要价值;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看,数学教师应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教学内容知识;从评价制度的改革看,应继续努力构建结果与过程并重的高中数学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9.
回归生活理念为历史教育特别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历史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带来了新的视角和无限生机。本文通过对回归生活世界涵义的解读,阐述教育回归生活的内涵。从知识目标、教学过程和价值维度对历史教育回归生活的内涵进行了文化层面的解读,让历史教育回归生活、引领生活、超越生活、创造生活。在这样理念的指导下,通过对历史教学内容的整体性设计,使历史教育更接近新课程的目标,走向更美好的境界。  相似文献   

10.
日常教育生活是指教育一学习者在教育活动过程和领域中维持与满足自身教育需要的日常生活过程。日常教育生活较之非日常教育生活更具有“批判性”。日常教育生活批判的目标在于“日常教育生活非日常化”和“非日常教育生活日常化”。这一批判目标的提出.对于人们正确认识日常教育生活与非日常教育生活的关系,对于人们关注与研究日常教育生活,对于教育现代化的推进具有重要意义与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1.
在各种"教育"满天飞的时候,哪怕身为学校管理者,我们也往往搞不清楚学校到底为何存在,应该朝什么方向发展。近读杜威的《我的教育信条》,发现他对学校定位和功能有着发人深思的论述。问题是,教育中人有多少知道杜威,知道杜威的这些观点?学校必须呈现现在的生活。教育应当关注当下,立足今天,"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从"教育是生活"的角度看,生活是连续的,是持续发生的,而我们能把握的生活显然  相似文献   

12.
一、德育要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 德育在于培养人的德性,而德性本身就是来自于社会生活规范,学生要学习和掌握社会生活规范,就必须参与社会生活,只有在社会生活中反复摔打,经受生活的磨练,才能学会生活、体验生活、认识生活和感悟生活。所以,德育应该把人引向人的生活世界,引导人去积极构建个人完整的生活经验,追求生活的完整性,在完整生活的建构过程中获得德性的完满,实现德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陈勇 《中国教师》2023,(1):41-45
以生活为中心的美术“同心圆教学”是实现学科育人的重要途径,是以美育人的新思路。从基础的美术知识和技能教学到对意义的探寻不仅是操作上的转变,更是教育观念上的更新。从学生基础开始,建立知识和生活的联通,在理念上形成同心圆思维;从价值入手,梳理美术知识、美术技能和学习内容之间的关系,在教学上建立同心圆结构;以体验为中心,勾画价值和学科知识的交叉圆,在方法上形成同心圆教学策略,从而达成为生活而艺术的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14.
站在生活的角度看教育和站在教育的角度看生活,是两种不同的视界。其共同点是围绕教育与生活的关系,解决教育本身面临的问题。教育与生活相互关系、相互作用,教育必须把所握住教育与生活的互动关系,充分发挥教育与生活的互动意义,实现教育向生活的理性回归。  相似文献   

15.
徐志辉 《中国教师》2011,(23):29-32
<正>当人们谈起生活教育的时候,往往关注的是其当代价值;而谈起其当代价值时,又往往将它与教育改革联系起来,谈它对教育改革的指导意义等等,对到底什么是生活教育、为什么要实行生活教育、生活教育何以会有价值、其价值究竟何在等问题,反倒缺乏更深入的思考。本文拟从教育救国和公民教育的视角来探讨生活教育及其本质并以此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6.
根据对735名大学生生活目标量表和死亡态度问卷的分析表明:部分大学生没有明确的生命目标,对死亡没有正确的认识;本专科学生在生活目标上存在显著性差异,而在死亡态度上则不存在;文理科学生在生活目标和死亡态度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一年级的学生在生活目标和死亡态度上得分均为最高。在教育过程中,需针对不同的对象进行不同内容的生命观教育。  相似文献   

17.
从教育的角度看,班级是学生彰显个性、实现发展的重要基地,是培育学生成长的一方沃土。在我担任班主任期间,我一直把培育班级文化作为学生发展的重点,学生会在多彩的班级特色文化中看到自己的价值,从而激发他们的自主性、自尊心和自豪感,树立一个真实、完整、积极的自我意象,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学习态度。下面,就如何培育班级文化,构建美丽班级提出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8.
从心理学角度看,良好自我价值感是健全人格的基础,它对个体行为、认知、情感具有重大的弥散作用。针对部分高职学生自我价值感不高,生活没有目标和动力,空虚、茫然,得过且过的情况,应充分发挥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教育功能,共同促进学生自我价值感的增强。  相似文献   

19.
任何教育理论,大致有三个最基本的要素,一是它的本体论,二是它的价值论,三是它的方法论。本体论,反映人们对教育的理解和认识。从本体论来说,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生活,即所谓的教育生活。价值论反映人们关于教育的功能与意义的认识。从价值论来说,我们所追求的教育生活,它应该是幸福而完整的。方法论,反映人们对于如何实现教育的价值的对策。从方法论来说,我们新教育实验是主张通过营造书香校园等六大行动,以及通过新公民新生命等项目,来实现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相似文献   

20.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要求学生从数学的角度看问题,并在日后的生活、工作中,能够自主、自觉地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和数学思维进行理性思考、逻辑推理,以解决实际问题。那么想达到该目标,就需要教师采用合理恰当的设计,将教学方案设计得更加细致,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在数学问题探讨过程中自主的构建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