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金融危机对职校就业影响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华尔街金融风暴正席卷全球,逐步侵蚀着世界实体经济,出口放缓使中国沿海外向型企业提前进入“寒冬”——中国沿海一批出口加工型企业纷纷倒闭,导致大批工人被裁、或被迫无限期休假,企业用工出现低潮。这样的形势对职业学校来说将是一次严峻的挑战和考验,对职业学校学生的就业将带来前所未有的困难和影响:  相似文献   

2.
汇添富基金:经济硬着陆风险小由于欧美前景不明朗,在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出口面临一定挑战。但世界经济的主体如美国等国家的自我治愈能力仍在,而中国出口对欧美等发达经济体的依赖正逐步变弱,对东盟、拉美等国家的出口比例在不断提高。因此,欧美经济体对中国出口的影响力有所减弱,出口大幅下滑是小概率事件。  相似文献   

3.
人们已经意识到,低碳经济对汽车产业产生重大影响,汽车产业低碳时代已经来临。发展低碳经济是中国汽车零部件出口企业的必然选择,低碳经济背景下中国汽车零部件出口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从转变出口增长方式、抵制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等方面切实下工夫。  相似文献   

4.
中国出口企业总体上支持出口自我选择效应的结论,但是,中国出口企业的自我选择效应不是很明显,从分行业、分地区和分企业性质的检验结果分析,发现许多不支持出口自我选择效应的情形,说明自我选择效应对中国企业可能不具备普适性。  相似文献   

5.
我国食品对外贸易对食品工业经济增长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大平 《德州学院学报》2011,27(5):44-46,93
运用协整检验结果表明中国食品进口与食品工业经济增长、中国食品出口与食品工业经济增长之间构成了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运用多变量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发现存在食品出口到食品工业经济增长的单向Granger因果关系,食品工业经济增长到食品进口增长的单向Granger因果关系,以及食品进口增长到食品出口增长的双向Granger因果关系;运用误差修正模型得出在短期内,食品进口、出口对食品工业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受美国金融危机及全球经济减缓的影响,中国的出口增速回落,一些中小型出口企业经营面临困难.中国长期以来依靠出口和投资拉动的经济增长方式已经难以为继.如何有效拉动内需,使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的转变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内外需失衡的这一矛盾入手,提出了必须以内需为主,外需为辅来拉动中国的经济增长.并在深入分析当前内外需失衡现状及其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具体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7.
中国是一个出口大国,但以廉价劳动力产品出口不再是我国出口企业的竞争优势,一些出口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不够,增加了国际贸易摩擦等不利因素,导致我国出口企业竞争力日益削弱。为此,认识企业社会责任与中国企业出口竞争力的重要性,增强社会责任,形成压力机制,中国企业才能加快外贸增长方式从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进一步提高出口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越南作为中国的近邻,过去10年间里一直被视为亚洲经济败将,但是在它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发展迅猛,已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从出口规模、出口产品种类、出口竞争力、出口市场等多个角度分析越南出口贸易的发展与演进,并将其与中国进行比较,据此对中国企业开展对越经贸合作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现代企业教育》2006,(8):58-61
中国在过去十年的时间里逐步成长为世界经济强国,其所取得的成就令世人瞩目。 随着中国的继续发展,出口、国际贸易和先进技术的重要性日益凸现。这一更高起点的发展意味着中国企业将要开始与强大的国际企业展开竞争。这也预示着中国企业将要在技术、知识产权、技术标准等问题上与国际企业互动。[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基于国研网数据库的出口质量数据,利用固定效应模型探究数字经济对中国制造业出口质量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中国制造业出口质量提升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这一结论在经过替换变量、更改样本容量等稳健性检验以及进行内生性处理之后依旧成立。此外,这种促进作用呈现出一定的异质性:对于收入水平较高的目的国(地区)的出口,或者我国中部地区的出口,影响较为显著。从作用机制来看,数字经济是通过驱动国内消费升级促进制造业出口质量提升的。  相似文献   

11.
19世纪后期,中国传统出口商品总体上仍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也正是这种优势,不仅延缓了中国以消费性工业品进口和以农矿原料及手工业品出口为主的进出口商品结构的形成过程,同时也使得中国对外贸易的半殖民地化较之社会性质的半殖民地化的步伐大为减慢,中国对外贸易在此时并没有完全跌入低谷。  相似文献   

12.
卢和民 《丽水学院学报》2006,28(3):10-12,19
我国是农产品生产和出口大国,近年来由于国际社会对食品安全的日益关注和贸易保护主义的新发展,绿色壁垒已成为制约我国农产品出口的重要因素。全文从叙述绿色壁垒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入手,在分析绿色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的基础上,进一步得出面对绿色贸易壁垒应采取的对策与措施,从而有效突破绿色贸易壁垒,进一步发展和扩大农产品出口。  相似文献   

13.
品牌缺失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外贸出口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为了推动我国出口贸易的进一步发展,增强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有必要加大出口品牌战略的实施力度,进一步加强出口品牌创建工作。通过分析我国外贸出口品牌存在的问题,从政府和企业两个方面提出品牌建设对策,对出口品牌战略的实施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Melitz(2003)提出从企业异质性角度研究国际贸易的理论后,出口与生产率的内在关系受到了很大的关注,针对中国数据的实证模型检验产生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其一是出口提升企业的生产率,其二是"生产率悖论"即出口对生产率具有消极阻碍作用。安徽省在中部崛起的总体战略机遇下,经济增长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出口的规模越来越大,所以研究出口对安徽省的企业生产率的影响也就显得很必要。本文主要根据安徽省制造业2008年1 124家企业的经营数据实证分析出口对全要素生产率(TFP)以及对企业劳动生产率(LTFP)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近年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出口占我国出口比重越来越大,而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出现了显著下降,同期我国出口也出现了下降。鉴于我国宏观经济逐年增大的出口依存度,有必要从理论和实证角度考察我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对出口的长期影响,并为我国近期吸引外资提供政策建议。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内部化理论等许多经典理论以及已有的实证研究都说明了吸收直接投资对一国出口可能具有促进作用。在其基础上,一个改进的基于外部市场容量和外部占有率框架的出口决定实证模型表明,1985年至2008年我国吸收直接投资对出口确实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但其对我国出口的促进作用存在2-3年的时滞。政府应当充分重视近期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减少对我国出口的消极作用,在注重其结构优化的前提下继续吸引外资流入。  相似文献   

16.
中国纺织品出口地理结构与出口不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地理集中化指标、出口多样化指数等为研究变量,实证分析中国纺织品出口地理结构与其出口不稳定性的相互关系,结果显示:中国纺织品出口主要集中在亚洲地区,亚洲市场的波动决定了中国纺织品出口不稳定性的大部分,而来自亚洲市场的冲击可由其他几大洲市场部分地平抑;不断扩大的欧美市场由于其自身的不稳定性及波动的趋势相关性,对亚洲市场的平抑作用十分有限;通过出口地理结构调整,开拓新的市场尤其是非洲市场可以降低总体出口的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加入WTO特别是进入后WTO时代的现实下,作为我国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的纺织工业面临诸多来自国际和国内的困难和挑战:国家货币政策趋于从紧、人民币汇率的上升、企业自身生产成本和科研投资的增加以及税收政策的压力。形成上述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世界经济低迷的原因,又有国内政策、体制以及企业内在方面的因素。对这些困难和挑战,分析了四方面的成因即:企业规模经济不明显、资本专用性太强、产品品牌作用不够强及产品外向依赖度太高。为解决上述问题,结合山东愉悦家纺的成功经验,认为应着力从四个方面进行探索:第一,实施贴牌战略,不断开拓市场;第二,实施自主创新,不断完善自我;第三,实施科技攻关,不断提升素质;第四,实施开放战略,不断提升水平。通过对这些路径的科学分析、归纳、综合,试图为我国棉纺织企业找到一条可行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8.
国内最新一项研究成果表明,中国企业平均寿命只有6.5-7岁,而民营企业只有2.9岁。民营企业要摆脱"短寿"的命运,除需要外部环境不断优化外,更需民企自身进行理性的战略规划和准确的战略定位,以促使民企逐步由投机、逐利型向战略、长寿型转变。本文通过分析太原市民营经济的现状,提出了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可供选择的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9.
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本文从我国出口产品的整体结构,出口区域结构,内外资企业产品出口比例的状况等方面分析我国出口产品存在的结构不够合理问题,并从改善产品出口结构,调整出口政策,加强政策监管等方面提出对策,以期更好地促进我国产品出口,拉动我国经济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20.
在规模经济理论的影响下,我国的高等教育规模近年来快速扩张。范围经济理论的优点在于能够制约单纯依靠规模扩张带来的负面影响。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国的高等教育规模发展将受到限制,同时也迎来了由注重规模向注重质量转变的良好契机。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应在稳定规模的同时,通过优化高等学校结构、合理配置资源等措施,努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