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代大学生诚信的缺失与矫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谓“诚信”?从字面解释:言成为诚,人言即信。诚,形声字,从言,成声。本义即是诚实无欺,真实无妄。信,会意字,从人,从言。本义即是信守诺言,言行相符。许慎在《说文》中说:“诚,信也”,“信,诚也”,由此可见诚信互义。诚与信在本义上是相通的,但二者的含义又不完全相同,这主要表现在:“诚”更多地指“内诚于心”,侧重于主体的自我修养;“信”则偏重于“外信于人”,强调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诚信,就词面意义上讲,就是诚实守信,它要求一个人首先要有诚实的品德和境界,尊重事实,表里如一,既不自欺也不欺人。其次,要求人们在与人交往时履行自己应承担的责任,信守诺言,言行一致。  相似文献   

2.
当代大学生诚信的缺失与矫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诚信的内涵及其现实意义何谓“诚信”?从字面解释:言成为诚,人言即信。诚,形声字,从言,成声。本义即是诚实无欺,真实无妄。信,会意字,从人,从言。本义即是信守诺言,言行相符。许慎在《说文》中说:“诚,信也”,“信,诚也”,由此可见诚信互义。诚与信在本义上是相通的,但二者的含义又不完全相同,这主要表现在:“诚”更多地指“内诚于心”,侧重于主体的自我修养;“信”则偏重于“外信于人”,强调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诚信,就词面意义上讲,就是诚实守信,它要求一个人首先要有诚实的品德和境界,尊重事实,表里如一,既不自欺也不欺人。其次,…  相似文献   

3.
一、诚信是法治的道德基础 《说文解字》云:“诚,信也。”“信,诚也。”诚的本义是真实、真切,信的本义是讲信用、重信誉、不欺不骗。诚信要求人们信守承诺,笃守约定,坦诚真挚。童叟无欺。诚信不仅意味着人们在人际关系中应当诚实不欺、讲究信用,也是一个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历史已经反复证明,在一个诚信丧失的社会,整个社会都将面临倾覆和崩塌的危险。  相似文献   

4.
"诚"与"信"在儒家经典中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诚"侧重于内心的真诚不欺,"信"侧重于外在的践行承诺。儒家提倡"诚"与"信"的统一,即"内诚外信",但更重视的是"诚",因此在二者发生矛盾时为了"诚"甚至可以牺牲"信"。这种观念迄今对国人的诚信观仍是有影响的,因此在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中,既要重视道德诚信,也不能忽视契约诚信。  相似文献   

5.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是由“诚”和“信”两个概念组成的。诚,指真诚、诚实;信,指信任、信用和守信。“诚”与“信”合起来作为一个科学的道德范畴,是现代社会的产物。从道德范畴来讲,诚信即待人处事真诚、老实、讲信誉,言必行、行必果。此之谓诚信,其本义就是要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诚信"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哲学观,注重以"诚"为主的内在人格修养的自我完善;西方"诚信"注重运用契约与法制进行维护,建立了契约诚信,更注重的是"信"。诚与信紧密相关,诚是信的基础,信是诚的外化。诚信的心理结构包括诚信认知、诚信动机、诚信行为三个要素。学校诚信教育应采取切实措施,端正儿童、青少年的诚信认知,激发其诚信动机,塑造其诚信行为。  相似文献   

7.
播种诚信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美德,儒家强调做人的道德,仁、义、礼、智、信中,就有一个信字。诚实、不欺,谓之信;诚信美德的核心是诚。诚则信,不会出尔反尔、撒谎骗人;诚则实,不会弄虚作假、吹牛奉承;诚则顺,为人真诚而办事则顺利。  相似文献   

8.
【引子】: 现在,我们全社会都在讲诚信。诚信中的“诚”字指一种真实的内心度和内在的品质,“信”涉及到自己外在的言行,涉及到与他人的关系。单纯的“诚”重心在我,是关心自己的道德水准,关心自己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单纯的“信”字则重心在人,是关心自己言行对他人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诚信与教育     
诚信是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基石,诚信是天地之道、为人之本。汉语中的“信”字,从人、从言,本义指“言语真实,诚实不欺”,其含义有两个方面:一是与个体自身的待人有关的“诚信”,二是与个体对待他人有关的“信任”。儒家文化的基本理念是相信人的潜在美德和道德的力量,并以此来形塑人际交往中的相互信任,即自己诚信才能取得对方的信任,对方才能以诚相报,自己对对方的信任也会产生。个体间相互信任的增便形成普遍的社会信任,社会信任是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大量事实表明,今日社会正在经历着相当严重的信任危…  相似文献   

10.
“诚”即诚实诚恳,主要指主体真诚的内在道德品质;“信”即信用信任,主要指主体“内诚”的外化.千百年来,诚信被中华民族视为自身的行为规范和道德修养.  相似文献   

11.
《说文解字》中讲到,“诚,信也,从言成声”,“信,诚也,从人从言”。诚信,指个人或社会集团忠诚老实、诚恳待人、真诚不欺、遵守诺言,以信用取信于人,对他人给予信任,从而获得社会的普遍信任。  相似文献   

12.
诚信是中国传统道德中的一条重要德目。它的本来涵义就是诚实不欺,真实无妄。作为一种道德活动,诚信之德在原始社会中就已经存在了。作为一种道德概念,它是在殷周之际出现的。“诚”、“信”二者相互依存,它们既可以互释,又各有侧重。  相似文献   

13.
诚者,开心见诚,无所隐伏也;信者,诚实不欺,信而有征也.孔子曰:"人无信不立".诚信即诚实信用,是言行和内心思想一致,不虚假,讲信誉.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也是市场经济的道德前提.  相似文献   

14.
诚信,即待人处事真诚、老实、讲信誉.言必行、行必果,一言九鼎。一诺千金,它是公民的第二个“身份证”。是日常行为的诚实和正式交流的信用的合称。宋代理学家朱熹认为:“诚者。真实无妄之谓”。“诚”是一种美德。《说文解字》认为“人言为信”,程颐认为:“以实之谓信”。可见。“信”不仅要求人们说话诚实可靠,切忌大话、空话、假话,而且要求做事也要诚实可靠。  相似文献   

15.
呼唤诚信     
中国素以文明古国、诚信之邦著称于世。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为人类文明发展做出了非凡的贡献。诚信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之一,是社会公德的重要内容。诚信是人们的内心状态。“诚”主要讲的是诚恳、诚实、不弄虚作假,“信”是讲信用、信任、不欺诈,不哄骗,在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做到诚恳待人,以信取人。  相似文献   

16.
对于诚信,有学者这样解释:“心中想的和嘴上说的一致是诚,嘴上说的和行动一致是信。”简言之,“诚信”即“诚实”和“信用”。史有名鉴,古有名训,诚信乃立身之本,立国之本,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一个具有普遍性的道德规范,“诚信”是各行各业的需要,而教育作为培养人的事业就更要讲诚信了。教育诚信是指教育行业的诚实守信,它虽然同经济领域诚信或其它行业诚信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但实质是一致的,即“以信立业”,要求在教育管理、教学实践过程中做到以信立教,以信育人。教育诚信,是公民道德建设的基石,也是整个社会诚信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17.
王维 《教育探索》2006,(10):108-109
一、我国大学生诚信缺失严重的问题已经发展到触目惊心的程度,政府、学校和社会都应予以足够的重视诚信,不只属于道德范畴,它发生法律关系,带来法律后果;诚信,也需要法律手段来调整。诚,即真诚,诚实;信即守承诺,讲信用。诚信的基本含义是守诺、践约和无欺。每个人(包括自然人与法人)都有明显的社会属性,都要参与社会生活,在社会生活中要与他人和社会发生各种关系。处理社会关系必须共同遵守的规则就是诚信,否则人就失  相似文献   

18.
诚信在我国是一个十分古老而且重要的话题,它的本意是诚实不欺或真实无妄。起初,诚与信是分开使用的,两者都有诚实、真诚之意。“诚”在词源中释意为:真诚、真实。汉代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把“诚”释意为:信也。“信”一词,原指祭祀时对上天和先祖所说的诚实不欺之语  相似文献   

19.
曾子作为孔子思想的主要传承者,对于孔子学说的继承和发展表现在很多方面。学术界对于曾子的"孝"、"礼"思想讨论颇多,然而对于曾子的"诚信"思想却鲜有论述。中国古代"诚信"思想有着由"信"到"诚"至"诚信"的发展过程。曾子的诚信思想上承孔子之"信"、下启子思之"诚"和孟子之"诚信",对儒家诚信思想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四书"中记载有很多曾子诚信言行,兼及其他文献资料,可对曾子诚信思想进行阐发。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文化中充盈着“诚”与“信”的闪光思想,这些传统诚信思想对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启示在于:诚信立人教育是大学生成人教育的核心目标和内容;内诚而外信是开展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当然路径选择;诚信践行是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