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欧美生态文学》是我国第一部欧美生态文学研究专著。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生态文学在国内外的发展,然后再现了该书的框架结构,接着列出其亮点,最后分析了它在读者群中可能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数字复制技术时代的中国网络文学,具有大众文学、类型文学的特点,也有其与传统文学不同的发展模式与文学、文化内涵,它满足了读者关于宣泄情绪、消除焦虑、满足白日梦等需求,也表现出类型作品传递给读者的独特情感体验。大量文学作品的产生过程中也产生了从内容到情节上的复制,但只有那些能在原有类型文学模式上进行创新的作品才能经受得起时间与读者的检验。  相似文献   

3.
文学精神是影响文学存在与发展的一种十分重要的内在根据。文学史的演变表明,文学精神大致包括理想精神、拯救精神与批判精神三种基本的价值向度,它是文学具有人文价值意向的显著标志。同文化的演变一样,文学精神也始终处在重构与发展的历史过程之中。分析20世纪中、西方文学精神的变化,以及可资借鉴与利用的文化价值资源,应强调文学要发展,必须努力维护和重铸一种新型的文学精神。  相似文献   

4.
唐代政治意义上的文学意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学与政治的关系是中国古代文学观念中一个十分敏感的话题,从汉代到唐代,历代统治者都用明确的人才标准来规范文学之士。在历代的"求贤令"、"求贤诏"等政治文献中,这种标准历历可见。相对于唐代以前诸朝而言,唐代政治意义上的文学是一种综合了儒学、文辞、智略、品德诸因素的文化实体,它既肯定并要求文学的独特性,又强调并鼓励文学的政治性;它既没有回复到汉代的文章与学术合一的文学概念上,也没有走向片面地追求词采和声律的境地,是比较健康的。  相似文献   

5.
《文学台湾》从“文学叙事”和“理论想象”两方面详细描述了台湾文学基本概貌、发展轨迹,填补大陆对台湾文学研究的某些空白,还通过塑造“文学台湾”"的形象对台湾进行文学审视.为此,作者谱写了一部由还原的记忆、感性的理解和理论的想象交织而成以“文学台湾”形象为主题的“奏鸣曲”.它们从知觉形象、感性形象和“抽象形式”上演奏出“文学台湾”形象的丰富内涵,同时,也使得该书对台湾问题的文学审视具有文艺学、社会学的意义和思想史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文学的社会作用有三个方面,即认识作用、教育作用和审美作用,这三方面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不可分割的。任何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都是这三者的有机统一体。《复活》是列夫.托尔斯泰晚年的代表作,也是一部19世纪俄国生活的百科全书,它的社会作用更是这三方面的有机统一体。  相似文献   

7.
文学教育是指培育、养成文学现象与文学主体的教育思想理念、教育实践活动。它对于文学主体的成长、文学现象的形成、文学风格潮流的发展有重要推动作用。柳宗元是中唐著名的文学家、文学教育家。作为一名文学教育的受教者,中唐时期良好的文学教育机制及其环境促进着他文学素养的养成与文学创作的成熟。作为一名施教者,柳宗元的文学教育思想与实践培育着中唐文学创作者的成长,推动了中唐诗文创作的发展,对于中唐若干文学现象的形成演变有积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文学作品正成为全世界、全社会共享的一种文化资源。海外华文文学和中国文学一样共同推进中国文化的进程 ,而且它正蕴育着新的扛鼎之作 ,与中国文学相映成趣 ,共同构筑着“大中华文学”的格局。华文文学要走向世界要找到自己创新的坐标才有益于这个格局的重组。  相似文献   

9.
文学经典的价值维度中,文学精神始终是最重要的一环,而悲剧精神及其衍生的批判精神构成了五四后中国文学精神的某种核心。悲剧精神的深化,表明了中国现代文学经典达到的高度。如将战后海峡两岸文学纳入五六十年代中国文学的整体研究视野之中,可清楚看出:正是文学的悲剧精神、批判精神在解决文学与政治、传统与现代的紧张性对峙矛盾中,延续了“五四”后中国文学典律构建的命脉,而它的失落也造成了经典性的萎缩。  相似文献   

10.
宋元海洋文学的时代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次创新与发展,宋元海洋文学表现出三个鲜明的时代特征1、它以丰富多彩的海洋题材和文学体裁,突出了自先秦以来海洋文学的创新和发展.2、它以时代独特的对外开放的社会背景,突出了海洋文学所具有的超迈开放的海洋意识.3、它以宽视野、多角度的审美追求,突出了海洋经略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1.
英美文学的教育价值及教学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英美文学是我国高校英语专业高年级的一门重要必修课,是学生学习和研究英语语言文化的必要途径.同时它又是一门比较特殊的课程:既不是单纯的历史课,也非纯粹的文学欣赏课,它需要授课教师个人的智慧和学生的积极参与.本文以英美文学的教育价值分析为基础,结合目前美芙文学教学中的问题,对英美文学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了建设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旅游文学是反映旅游生活的文学,它主要通过对自然、人文景观的描绘,抒写旅游者及旅游工作者的思想、情感和审美情趣,是文学和旅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以旅游文学的概念作为研究的基础,紧扣旅游文学反映旅游生活这一核心要义,对旅游文学的主要特征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阐释,深化了对旅游文学主要特征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海滩》(The Beach,1996)是英国当代知名作家亚历克斯·加兰德(Alex Garland,1970-)的成名作、代表作,算是一部半自传体小说。作品讲述了一群背包客的故事,被誉为是继《蝇王》之后的又一部英国荒岛文学力作。作品情节奇幻,寄寓深刻,是一部多主题变奏曲,显示了丰厚的艺术意蕴。  相似文献   

14.
《喧嚣与骚动》是威廉·福克纳第一部成熟的作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填补了20世纪意识流小说创作中的某些空白,标志着美国意识流小说的正式崛起,进一步发展了乔伊斯和伍尔夫的艺术风格,对英美现代主义文学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它在艺术手法方面主要采取了小说的叙述、意识流、“神话模式”等手法。  相似文献   

15.
生态文学是在全球性生态危机愈演愈烈的时代背景下孕育并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文学形态。作为后现代语境下的反思型文学,生态文学建构了自己独特的审美价值。这些审美价值主要体现在抒写伤感警世的文明哀歌、激发回归自然的生态情怀、歌颂厚德载物的人格精神、呼唤利乐众生的生命意识和展现诗意栖居的美好愿景五个方面。生态文学的审美价值,使它超...  相似文献   

16.
具有生态文学内蕴的文学作品早在18世纪中期件随着工业化进程而诞生。以华兹华斯为代表的英国“浪漫派文学”达到了生态文学的创作高度。19世纪美国“自然文学”作家梭罗的《瓦尔登湖》成为生态文学的经典作品。20世纪前苏联“自然哲理小说”对生态文学做出了更深的开拓。生态文学在长达两个世纪的时间里,处于被遮蔽的状态。20世纪90年代中国生态文学批评运动兴起。直到此时,它才有了真正属于自己的名字:生态文学。  相似文献   

17.
各民族之间文化、文学的交流对话,主要指的是一种深层的精神上、心灵上的对话,它是各民族文化、文学之间的互相选择、互相参照、互相激活、互相阐发、互相启示、互相理解、互相批判,最终达到各民族文化、文学的自我调整、整合、创造、重构。因此,走向中和才是文化、文学交流的理想境界。中和是传统中庸观的核心,它的经典表述应该是和而不同。不同是尊重差异,尊重个性,和是指和谐相处,互渗互补。从这一角度观照中国文学,可以发现走向中和是文学发展的必然趋势,那种认为中国文学不如人或中国文学是一种外发型文学的说法是对一种误解;中国当代文学在一个时期偏离了中和之路,新世纪以来出现的文学上的返魅趋势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18.
中国早期翻译文学的发展分为两个阶段 :近代晚清时期和现代五四以后到建国前。它对中国文学在思想、语言、艺术形式上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19.
英国文学批评家伊格尔顿指出,文学是一种意识形态。文学既具有意识形态性,也具有意识形态批判性,它一方面有维护一般意识形态的因素,另一方面又通过展示各种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客观上起到了批判意识形态的作用,从而产生一种新的书写历史和进行文学批评的方式。  相似文献   

20.
现代主义文学产生的根源有:社会历史;思想理论;文学自身的发展.它的基本特征是:中心内容表现社会危机和人的异化;创作精神主张表现主观现实和内心世界,是表现论而非反映论.它最主要的流派是象征主义文学和未来主义文学.现代主义文学有一定的认识价值;在艺术表现上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同时也存在局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