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们读《过秦论》时,都为秦的很快灭亡而感到可惜,究其原因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现在我们换一种眼光来看待这里的人物,感觉到这里的人物都具有一种首创精神,这种精神是当今社会改革中必不可少的精神。秦孝公——一位救秦国于灭亡之境的救世主。  相似文献   

2.
一这里的榜样教育是一种特指,即动员式榜样教育。动员式榜样教育的典型程式是:首先发掘榜样人物,然后阐释并大力宣传榜样人物的精神,再高调号召和动员人们学习和仿效榜样,最后表彰和奖励学习榜样的典型人物。它最为显著的特点是以自  相似文献   

3.
在写人的记叙文中,人物描写至关重要。那么,怎样让人物,形象鲜明,品质更突出呢?这里介绍五种描写人物的方法。 一、细致描写法。 俗话说:“看人要看行动。”描写人物要抓住人物外貌、神态、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等方面进行细  相似文献   

4.
简快导写 1.开头点题定位 这次习作是通过一件事来表现熟悉的人的某一方面的特点,题目和内容一旦确定,就可以马上确定文章的开头。写人物的文章,开头的定位一般有两种方法:一是“个性定位”(这里的“个性”指的是人物的与众不同之点),就是在开头的时候,首先将人物的与众不同之点告诉读者,[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写作指引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写作指导内容是"写出人物的精神",这里的"人物精神"实际上是指人的思想、气质、品性等,再说得通俗一点儿,就是指人的风采神韵,指人物独特的个性.写人,不仅要使其活灵活现,还要写出人物的精神,比如奉献、敬业、善良、孝敬、爱国、诚信等.行文时,我们常借助于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来尽显人物之形,又以形写神.  相似文献   

6.
少年剑客     
我们的身边有侠客。那些传说中的人物。其实他们还在这里,换了一套衣服和一种姿态,看着你翻找着武侠小说。笑得微微妙。  相似文献   

7.
群像类人物文章是指不以写某一个人物为主,而是写一群人,很难说文中的哪一个人物是主要人物的文章。这类文章往往通过群像人物的不断叠加、重合,表达某类人物精神层面的共同特质。  相似文献   

8.
读书是与智者的对话。既然是对话,讲究的就是要参与。这里的参与,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体验可以是抓住那些能够激发、显示作者或人物内心情感的场景、时间、细节,去感受它们具有的充实,丰富的内容和意义,  相似文献   

9.
亲爱的同学们,我在这里想从写作创新的角度给大家介绍几种特殊的人物形象。 一是变态人物。变态人物指心理被扭曲、已经变得不正常的人物。在现实生活中,可以说每一个正常的人都多多少少有一些变态的心理活动,或说,每一个正常的人都会出现一些变态的心理现象,至少可以说,每一个正常的人的心理活动中都可能出现一些变态的瞬间。[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张欣的小说读得多了,便产生一种二元对峙的审美感受。它强有力地冲击着读者的心灵,然而你同时又会觉得它是单薄的。作品显然是倾向写实的,但又充满着戏的冲突与诗的性情。各式身份的人物展示着时尚的都市风情和都市人的各样情绪,但没有一个人物是有血肉生气的丰满的人物,作品也没有揭示出都市新生活中的市民精神  相似文献   

11.
《儒林外史》是一部以人物的日常生活为描写主体的小说。与之前的此类描写相比,关注并表现人物的精神状况,使内在世界转化为可见的外部世界,就成为该小说生活描写的显特点。这一特点是通过精神的物质生活化、精神的被占据状态、精神的戏剧性、自我显现等多种表现形式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2.
教育最重要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和科学素养、这里讲的科学素养其中有一点就是具有不盲从的质疑精神.质疑精神即是洞察力,是发现问题、抓住问题的能力,它实际上是一种创造力.  相似文献   

13.
爱情始终是小说《江山》不可或缺的叙述内容,她作为一种精神文化现象伴随着小说故事情节的展开与深入,成为人物矛盾冲突的生命力与价值意义所在,为小说的革命叙事服务。小说从头至终结,爱情蕴育了文本强大的生命精神和道德力量。  相似文献   

14.
鲁迅在《呐喊》《彷徨》中自觉地塑造了一个悲剧人物系列,人物悲剧的核心是精神悲剧,其主要特征是人物精神的痛苦与戕害,灵魂的苦难与毁灭,使有价值的东西被“消磨”,这种精神悲剧的冲突根源是国民劣根性。  相似文献   

15.
李富国 《陕西教育》2010,(7):108-108
“一个世界一流强国,不可能没有世界一流的大学。一所世界一流的大学.应该是全世界优秀青年学者们的聚集地:凡是在这里学习的人.都会把这里当做他一辈子的精神家园。”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近日在接受采访时指出我国大学存在的两点差距:一是在大学精神上的,包括教授、学生的精神素养;二是我们的高等教育体制.说到底还是办学自主权不够。他认为,现在大学精神有点迷失.出现了一种相对来说比较广泛的精神虚脱。当精神虚脱后,大学就开始过分地赶时髦,成为服务站。大学应率先回归到大学本身的高尚上去,尤其是在精神层面上。  相似文献   

16.
唐代学中出现了一批值得注意的漂泊形象,其人物原型是举子、选人、小官吏等活跃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他们到处旅寓,以天下为家,形成了一种客寓意识,具有游子品格和漂泊精神。在唐代学中,他们已经作为一种带有独特时代特征的学形象而存在,被赋予了独立的审美价值,也具有深刻的社会认识价值.同时也体现了唐代学贴近现实的写实倾向。  相似文献   

17.
这里所谓的人物专稿,是对人物通讯、人物专访和人物特写的统称。与人物消息相比.人物专稿可以用更多的笔墨,更详尽、更生动地描绘新闻人物,可以用叙述、笔录、描写、议论与抒情多种方法并举的方式写人、记事.这是人物专稿的总的特性。  相似文献   

18.
在《水浒传》中,作者塑造了108位梁山好汉,他们受恩必报,有仇必复,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劫富济贫,扶困救危,使性逞气,好勇斗强,追求类似手足兄弟之间的平等和公正,体现了一种“侠义”精神。而这种“侠义”精神通过不同人物的塑造,又体现出不同的层次和境界。这里我们例举一些“义士”和群体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日本的精神体育馆日本人工作紧张,生活节奏快是世界闻名的。有鉴于此,日本的有识之士、有商业头脑的人就创设了一种新颖奇特的“精神体育馆”,以便让一些人的紧张而疲劳不堪的脑袋可在这里松驰一下。这种“精神体育馆”是借助于能产生幻觉的现代照明技术,配合特别编制...  相似文献   

20.
李镇西 《天津教育》2005,(12):16-17
民主教育是重视法治的教育。民主教育不是治国,因此,在这里说“法治”似乎有点儿牵强附会,甚至可能有人会觉得风马牛不相及。然而,尽管“法治”是一种治理国家的方式,但其精神实质无非是依靠体现公共意志的规则(法律)来实施管理,而且所有人都必须遵守统一的规则。正是在这一精神实质上,民主教育与法治精神得以沟通——民主精神同时也就是法治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