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勃海,即渤海,作为郡国之名多见于古代典籍之中,所不同的是其郡治与统辖的范围在历史上有很大的变化,对其郡治范围的讨论古已有之,但不尽一致。通过实地考察及对史料和各家之说的梳理,对秦汉时期——勃海郡创建时期的郡治及范围变迁予以了阐释。  相似文献   

2.
秦汉时期是广东开发的初期阶段,在广东古代开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这一时期不仅是广东地区进入封建社会的开始,而且是民族融合的重要时期以及经济初步开发的时期.秦汉时期的初步开发,为广东后来的发展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崇重旧望是3—9世纪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念,它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原因有多种,但旧望世代拥有文化和人物上的优势及旧望名士在宗族乡党中所起的精神领袖作用才是最根本的因素。唐代崇重旧望的价值观更为发展,表现在其对社会风俗的影响更为深广,如标榜郡望之风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仅限于士族阶层,至唐代则蔓延到全社会。郡望的内涵和功用有一个长期的演变过程:由战国秦汉时期指“原籍的郡名”演变为魏晋南北朝时期指称“郡中显贵的士族”;由明确祖籍所出之基本功用发展为具有了区分士庶尊卑贵贱、维护门阀社会等级制度的礼的功用;至唐代,则蜕变为一种象征士族传统社会地位的文化符号,失去了礼的功用。  相似文献   

4.
秦汉蜀晋南朝的治边方略与云南通道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至南朝的800余年,是云南早期历史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云南地区的主要通道先后开通,并经历了兴衰变化的过程。秦汉蜀晋南朝诸朝的治边方略,对云南通道的开发产生重要影响。本文收集相关的零散资料,阐述秦汉蜀晋南朝时期云南通道开发的情形,并分析秦汉蜀晋南朝的治边方略与云南通道开发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当今流行的几种权威性中国历史地图集对秦汉时期岭南区划的画法有错误.秦代建立的岭南三郡的疆界与今天的广东、广西、越南的疆界并不重合;桂林郡郡治不在今百色;象郡位置南端应在北纬13度线的今越南中南部,北境在今贵州东南部.西汉的象郡即秦象郡的北部,南境在今中越边境线稍南,郡治临尘在今崇左市.  相似文献   

6.
秦汉时期的朱提地区是今天云南境内最早划入中央集权统治之下的区域.本文将说明朱提政治区划的设立,不仅是秦汉统治集团开发"西南夷"地区的前哨阵地,也为进一步经营整个"西南夷"地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九原郡(后改为五原郡)从战国时设立至整个秦汉时期始终处在北边军事重镇的战略中心地位。九原郡见证了汉、匈两族互相征伐以及汉王朝和匈奴、鲜卑的兴盛以及秦、汉朝代的更替、嬗变。随着汉与少数民族交往的加深,其功能也由防御向和平、和亲、边贸等多极化转变。  相似文献   

8.
秦汉时期,大一统与中央集权国家体制处于建设时期,边疆地区的开发活动也十分活跃。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民众普遍向往功名与富贵。不同阶段、不同人群或通过军功、拓边,或通过读书、经商,达到获取功名富贵的目标。这种价值观体现了浓厚的功利主义色彩,也反映了秦汉时期底层民众希望通过建功立业来提高社会地位、改善生存条件的愿望。  相似文献   

9.
秦汉时期关中地区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农业开发奠定了自然基础。农业开发促进了关中地区经济发展,保障了民众生活,对生态环境也造成一定破坏。当代西部开发过程中必须在可持续发展理论指导下发展生态农业,合理进行农业开发,造福于民。  相似文献   

10.
“关西出将,关东出相”是汉代史籍对秦汉时期国家人才区域分布的简单概括,反映了秦汉时期重要的人文地理特点。秦汉时期的武将多出于关西地区,而文臣多出于关东即中原地区,既与关西、关东地区的自然地理形势有关,也是先秦时期政治发展和文化积淀的产物,同时也是秦汉时期,尤其是两汉时期政治变革和学术发展的产物。  相似文献   

11.
秦汉时期的社会保障是一个学界研究还比较薄弱的课题.王文涛先生的专著<秦汉社会保障研究--以灾害救助为中心的考察>(中华书局2007年6月版,以下简称<保障>),则以较长的篇幅、全面系统的分析、诸多的创见而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全书共35万字,除结语外,共分为八章,即绪论、秦汉自然灾害与社会救助、两汉民间互助保障、秦汉时期的特殊福利、秦汉时期的身份性福利、秦汉时期的军人优抚、秦汉社会保障的程序及实效、秦汉时期的社会保障思想,全书对许多问题都作出了精到论述.  相似文献   

12.
据杜书瀛先生考证,中国古代“诗文评”在魏晋时期迎来历史首个发展高峰,与之相应,秦汉时期则为“诗文评”的孕育时期.这种孕育期出现于秦汉时期,存在必然因素.中国古代文学在秦汉时期经历了先抑后扬的发展轨迹,至汉代时文体相对固定,而汉武帝“独尊儒术”又为品评文学作品提供了统一的标准尺度,这两点成为“诗文评”孕育于秦汉时期的根本因素.  相似文献   

13.
六朝时期是台州地域真正开始发展的第一个历史时期,该时期临海郡辖县个数有过5次变化,郡域面积由早期的3.94万平方公里变为晚期的1.24万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14.
秦汉时期是汉文化的塑造、定型期 ,它最终建立了一个为后世皇权所尊崇的话语。半个多世纪以来秦汉考古工作取得重大进展 ,多层面、全方位地冲击着我们对秦汉时期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秦汉时期对鄂尔多斯地区的大规模经济开发,始于秦始皇,盛于汉武帝。这一时期的经济开发,不仅使鄂尔多斯地区的社会经济出现了空前的繁荣,而且对这一地区以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16.
秦汉时期位于蜀郡的湔氐道是一个记载较少的秦汉政区,其地望问题在近代以来引起了争议,迄今为止共存在"茂州说""松潘说""灌县说"三种主要观点。本文认为,秦汉时期湔氐道所在的核心区域应该始终位于湔山、湔水等诸湔地附近,而在今都江堰市一带的可能性最大,其具体辖域在先秦时期应该较为广阔,尤其北境或可抵达今汶川、茂县、理县等地,至两汉时期则大幅缩小。湔氐道是秦汉道制中的一个典型案例,它的发展演变过程也折射出了秦汉道制的兴衰。而《汉书·地理志》关于湔氐道的记载,则还涉及秦汉时期的华夷分界与江源地理知识问题。  相似文献   

17.
秦汉时期是我国社会从蛮荒走向文明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汉乐府民歌在我国文学史上享有独特的地位。现存的汉乐府民歌虽然不多,但在一定数量的婚恋诗歌中仍展现了秦汉妇女在不同程度的束缚下的生活、情感、人格及思想变化。它内容的多样和丰富为后人研究秦汉时期的婚恋提供了依据和材料。本文就以此为依据,对秦汉时期妇女对婚姻、爱情的态度、心理的变化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在最近召开的庆祝广州建城2210年:中国秦汉史研究会第七届年会暨国际学术讨论会上,与会学者除了在传统秦汉史诸方面进行了讨论外,还对秦汉时期南越国历史及岭南文化展开了较为集中的研究,现谨据我们所见,简述如下:一、秦汉时期对岭南的开发长期以来,学术界对此问题的认识较为重视,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开始大规模平定百越的战略行动,其对岭南的开发影响至深.南越被平定以后,通过推行郡县制、开新道、凿灵渠、兴筑城郭等手段,加强了中央政权与南越的政治、经济联系.与会者在此认识基础上,更为关注秦戍五岭、平南越,乃至汉武帝灭南越国以后,伴随着军事、政治的冲击波,秦汉  相似文献   

19.
秦汉时期,孙子的事迹得到丰富,军事才能受到推崇;《孙子兵法》的文本几经整理,为后世《孙子兵法》的传本提供依据;《孙子兵法》的言论被广泛征引,成为秦汉学者阐释军事思想、评价军事人物和提出军事策略的依据;《孙子兵法》的思想在战争中有着明显的体现;这些方面体现出秦汉时期孙子学的发展,秦汉时期是中国孙子学的发轫时期。  相似文献   

20.
秦汉时期作为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初始阶段,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都对以后各时期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其中秦汉时期首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更具开创先河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