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读书的时光是美妙的。在闲暇的午后,寻一处僻静所在,展开书卷,放松情怀,让心灵游走于文字之间,进入物我两忘的境界,忽然之间,在书中遇见一个新的自己。在我看来,明月清风,良辰佳景,莫过于此。宋人尤袤有云,书"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而读之以当朋友,幽忧而读之以当金石琴瑟也"。我虽然达不到饥时当肉、  相似文献   

2.
刘建国 《中国教师》2010,(12):40-40
<正>读书是一种享受。茶余饭后,坐在窗前,或晚上睡觉前,伏在灯下,读上几页书……读书能陶冶人的性情,净化人的心灵,指导人们享受生活的同时感受心灵的洗  相似文献   

3.
朋友     
朋友是书,荡涤心灵;朋友是琴,陶冶心灵;朋友是花,装点心灵;朋友是鸟,放飞心灵。“书”友读书者以书为友。因为书总是鼓励人,安慰人,帮助人。当你历尽艰辛,要放弃什么时,书便是挚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让你重树自信;当你尝尽了成功的甜头,要沾沾自喜时,书便是挚友,《傲慢与偏见》将教会你像智者般谦和;当你的善良被人一次次否决,你要改变时,《简·爱》的伟大人格会让你明白爱的意义。你的挚友——书,会让你真切地体会到,心灵,应该像清泉般纯洁,胸怀,应该像海洋般博大,信仰,应该像玉石般坚贞……书——你的挚友,会伴你跨过一片片荆棘之地,会…  相似文献   

4.
古今智者无数,读书经验颇丰。今集以“四”类之说者,与朋友们共赏共勉。 四当 宋代诗人尤袤对书味的揣摩最丰,他说:“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而读之,以当朋友;幽忧而读之,以当金石琴瑟。”  相似文献   

5.
古今智者无数,读书经验颇丰。今集以"四"类之说者,与朋友们共赏共勉。四当宋代诗人尤袤对书味的揣摩最丰,他说:"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而读之,以当朋友;幽忧而读之,以当金石琴瑟。"  相似文献   

6.
读书本来就是学生们天经地义的事。当人类的文明不再以口口相传而是以书籍为主要形式进行传承以后,尤其是当人类有了学校教育以后,一个人的成长史几乎就是他的读书史。读书,是一个人成长的要务。今天的孩子们,除了在学校上课读书学习,在课外还要读各种各样的书。“读书苦,读书累,读书真是活受罪。”有童谣这样流传。常常有家长埋怨孩子不爱读书,只喜欢看电视,打游戏。如何培养孩子爱读书的习惯?许多家长面临这个难题。让孩子们从小享受阅读的乐趣吧,让美丽的文字美丽孩子们的心灵吧——但愿我们这个专题能给家长朋友们一点启示和帮助。  相似文献   

7.
与书为伍     
王涛 《青年教师》2006,(10):50-50
多年来,自己形成了一种难以更改的习惯——与书为伍。即使在休闲时问,也总是喜欢到书中遨游,坐着读、躺着读,从来没有疲累的感觉,反而觉得是一种娱乐、是一种高级享受。妻子见我成天手不离书,就问:“你不累得慌吗?成天钻进书里?”我总是笑着反问:“与书为友,是一种交谈、一种切磋、一种净化、一种欢娱,何累之有?”  相似文献   

8.
一、广泛合适的读物选择是前提——让孩子在心灵放飞中享受 什么样的书籍是合适的呢?笔者认为,最重要一点是要符合孩子的年龄特征,要考虑孩子已有的知识水平。当学生读到自己读得懂的书,喜欢读的书时,他会读得津津有味,完全沉浸在书中的世界里,和书里的人物同喜同悲;  相似文献   

9.
名人与书     
一、名人论书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一本新书就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  相似文献   

10.
唐金秀 《山东教育科研》2014,(16):I0001-I0001
古语有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古人对于阅读可谓十分钟情并且怀有一种天然的敬畏之感,如读前的焚香净手,读时的正襟危坐。阅读是一种心灵的需要,它充实着我们的生活,净化着我们的灵魂,让我们的思想得以沉淀,心灵得以驰骋。而对于女子尤其是古代女子来说,静心阅读更显得弥足珍贵。  相似文献   

11.
读书三味     
读书,是一种美的享受。每当闲暇,我总是关闭电脑和电视,摘下累人的面具,卸下应试的镣铐,坐拥仅容膝的书斋,沏一盏清茶,捧几卷书,拂去心头的尘埃,用心和书去交流。在浓浓的书香中,独享着一份难得的寂寞和充实,守候着一湾宁静的心灵之港。等清茶和美文一起下肚,心就醉了。在读书时,你没有经历过,你可以放飞想像,你无法评议,你可以保持超然,你还可以痛苦享受,享受欢乐。读史可以明智。读史,更是在读人,在读指挥。当所有的刀光剑影都化作了尘埃,被风吹散之后,当所有的恩恩怨怨与喧嚣都归于寂静之后,只剩下了治乱兴衰的规律和洞穿千年的指挥,还在…  相似文献   

12.
语文阅读应当指涉及人的心灵,应当具有情感关怀的使命,应该具备价值引导的功能,是享受情趣的一种本能方式。英国作家毛姆断言:"阅读应该是一种享受。只要你们能真正享受这些书,它们将使你生活更加丰富,更加充实而圆满,使你感觉到更加快乐。"本文对如何引导学生走进课外阅读的缤纷世界享受阅读,如何教学生爱读书,会读书,读好书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品读     
<正>经典作品是那些你经常听人家说"我正在重读……"而不是"我正在读……"的书。——经典作品是这样一些书,它们对读过并喜爱它们的人构成一种宝贵的经验;但是对那些保留这个机会,等到享受它们的最佳状态来临时才阅读它们的人,也仍然是一种丰富的经验。以上是意大利作家伊塔洛·卡尔维诺在其著作《为什么读经典》中对经典的定义。  相似文献   

14.
正南宋著名诗人、藏书家尤袤曾对好友杨万里说:"吾所抄书若干卷,将汇而目之。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而读之,以当友;幽忧而读之,以当金石琴瑟。可见书对每个人来说是多么的重要!特别是对一个人生观、世界观尚未形成的孩子来说更显其重要!荀子说: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这说明环境的重要。为了培养学生们读书兴趣,我让班级内  相似文献   

15.
夜读的况味     
对于识字的人来说,最大的幸福莫过于读书。宋人尤袤有云: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而读之,以当友朋;幽忧而读之,以当金石琴瑟也。可谓得读书之真意。对于读书人来说,最好的读书时光莫过于夜读。“青灯有味是儿时”是南宋大读人陆放翁追念儿时对灯读书的况味,千载读之仍然觉得亲切温馨。记得自己在少年时常常喜欢趴在被窝里看书,那时最喜欢的一本书是《西游记》,其瑰丽的神话故事让我浮想联翩,梦中常常与书中的人物相遇。上学时读到冰心女士的《寄小读者》,其中一文中说过:“夜渐长了,正是读书的好时候。愿隔着地球,和你们一同勉励着在…  相似文献   

16.
有一种生活叫读书。读书的生活原本就是一种享受,或者说读书本身就是享受生活。书是森林,可以栖息疲惫的心灵;书是甘露,可以滋润龟裂的心田;书是良药,可以医治心头的伤痛;书是屏风,可以遮蔽尘世的喧嚣;书是砖瓦,可以构筑知识与人格的大厦。  相似文献   

17.
一、广泛合适的读物选择是前提——让孩子在心灵放飞中享受什么样的书籍是合适的呢?笔者认为,最重要一点是要符合孩子的年龄特征,要考虑孩子已有的知识水平。当学生读到自己读得懂的书,喜欢读的书时,他会读得津津有味,完全沉浸在书中的世界里,和书  相似文献   

18.
世上万物,皆属身外,唯有一样东西能够点入肌肤,融入生命,让我们耳聪目明,志存高远——那便是书。我们是新一代读书人,应该只争朝夕。博览群书,才能使我们的知识渊博。读书是一种乐趣、一种享受。在书中可以读李白的潇洒,读苏轼的豪放,读鲁迅的冷峻深邃,读冰心的意切情长……  相似文献   

19.
巴述丽 《家长》2010,(5):12-13
我喜欢在安静闲逸的清晨捧书而读,给休憩的心灵以慰藉;也喜欢在稍有睡意的午间展卷而读,让慵懒的心情陡然振奋;还喜欢在星斗满天的夜晚摊书而读,让宁静的心活跃起来。  相似文献   

20.
书籍,以文本方式呈现着世界,呈现着人类生活,也呈现着人类的心灵;阅读,让阅读者透过书籍的窗口,观看着世界,感受着人类生活,并与人类进行着心灵对话。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等于和一位高尚的人对话。"与书为伴随时捧读已成为现代人须臾不能缺少的生活内容与生活方式。教师,作为一个知识群体,承负教书育人的特殊使命,读书不仅要成为教师休闲娱乐之需进入日常生活,更要成为专业成长之需进入教师的职业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