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浴池里的水温,最佳温度是40-42℃左右。但实际上在夏天42℃的水温就会让人热得受不了。可见,合适的水温也会因气温的不同令人感觉发生变化。 那么,同样都是30℃,浴池里的水就令人感到冷,而气温却会令人感到热。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这与人的皮肤表面的温度有关。由于水的导热性很强,能把人的体温一点一点地夺走。所以,当人进入30℃的水中,皮肤的温度也会下降到近30℃。可是,空气的导热性较差,夺走体温的速度比较慢,皮肤的温度能持续保持在36℃左右。 人的冷、热感觉,并不取决于外部的温度而是取决于皮肤的温度,所以即…  相似文献   

2.
《父母必读》2012,(7):44
为什么湿度大的桑拿天,气温虽然不高,却让人感觉很难受?因为桑拿天最典型的特征是湿度大,而令我们感觉不舒服的,正是这湿度。据统计,当相对湿度在30%左右时,气温达到40℃人才容易中暑;湿度为50%时,38℃的气温人就容易中暑;当湿度达到80%时,即使气温只有31℃,也会引起中暑。可见,桑拿天即使温度不太高,人也会觉得闷热难当。因为人体的正常体温一般恒定在37℃左右,在室内常温下,人体散热主要靠辐射,其次是蒸发和对流。当周围环境温度超  相似文献   

3.
温度小常识     
生活中的理想温度人类生活在地球上,每时每刻都离不开温度。一年四季温度有高有低,经过科学家长期研究和观察对比,认为生活中的理想温度应该是:居室温度:20℃-25℃饭菜温度:46℃-58℃饮水温度:44℃-59℃泡茶温度:70℃-80℃洗澡水温度34℃-39℃洗脚水温度50℃-60℃冷水浴温度19℃-21℃阳光浴温度15℃-30℃穿衣保持最佳舒适感时,皮肤的平均温度为33℃。人体舒适度人体舒适度是通过气温、相对湿度、风速等气象要素计算出来的。一般在相对湿度50%、风速2米/秒、气温24℃左右时,人会感受比较舒适;大于这个湿度,人就会感受热;气温高于34℃时,人们…  相似文献   

4.
当气温为多少度时,人体感觉最舒适?事实上,外界温度在22℃~24℃时人们感觉最舒服。科学家发现,人的体温37℃与0.618的乘积为22.9℃,这一温度中肌体的新陈代谢、生理节奏和生理功能都处于最佳状态。养生保健研究表明,当动与静是一个0.618的比例关系时,即大致四分动六分静,才是最好的养生之道。饭吃六七成饱的大都与胃病无缘。  相似文献   

5.
林维超 《科学课》2009,(7):58-59
我们都有这样的生活经验:当人处在阳光下时很快就会感觉热,而处在阳光照射不到的地方时会感觉比较凉爽,由此,许多人认为阳光下气温较高,阳光照射不到的地方气温较低,这就是人们由生活经验积累所形成的“前概念”,测量气温的教学活动常受到这个“前概念”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在中学物理教和学中,到处可见“下雪不冷,化雪冷”的试题或说法,这种说法是有一定道理的。在这里是说:下雪的时气温还不是很低,感觉不很冷。但在雪熔化时会向周围吸收大量的熔解热,比下雪时的气温低,感觉很冷。但在这一问题的解释中,却存在一些疑惑不解之处:雪的形成是高空水蒸气遇到0℃以下的气流凝华而形成的,雪本身的温度应该小于或等于0℃,在下落到地面时,若周围温度大于0℃,则雪要熔化;若周围温度小于或等于0℃,则雪是不会熔化的,反而会积累起来,这时的气温会不高于0℃。在积雪熔化时,如果气温小于或等于0℃,则雪是不会熔化的;只有当气…  相似文献   

7.
六月养生     
《师道》2014,(6):60-60
六月是夏季真正的开始,进入“夏至”以后,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较高,白天气温一般都在30℃以上,最高气温有时达35℃,部分地区气温甚至到38℃。在这个季节里,人们偏于“懒散”。原因是夏季气温升高,空气中湿度增加,体内汗液无法通畅地发散出来,即热蒸湿动,湿热弥漫空气中,人们就会感到胸闷、心悸,精神不振,全身乏力。  相似文献   

8.
有一年的12月份,我从北京飞回杭州,起飞时北京的地面温度为-10℃,飞机临近杭州时告之杭州地面温度为10℃,我们这批在北京呆了半个月的南方人觉得不用再受冷空气的影响了。但一出飞机,几乎每个人感觉比北京还要冷。明明杭州的温度比北京高出20℃,但为什么人体感觉反而冷呢?其实人体冷热感觉属于触觉问题。许多人习惯只以气温的高低作为推断人体冷热感觉(感觉温度)的唯一标准,其实,人体的感觉温度和实际气温有时相差甚远。  相似文献   

9.
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保证健康的“最佳点”最佳温度寝室温度:一般寝室内涵度在20—23℃时最为适宜.20℃以下时就会有冷的感觉,相反,如超过23℃则出现掀开被子,翻身变多的现象.被窝温度:最适宜入睡的被窝温度是32—34℃.虽然被窝可以用体温捂热,但捂的过程中体表...  相似文献   

10.
人是恒温动物,人体内的细胞只有在恒温(36.8℃左右)的条件下才可以生存。在外界温度不断变化的过程中,人体通过大脑调温中枢来调节身体的产热及散热,以维持体温恒定。在冬季,当气温下降到10℃以下时,人体暴露在外的皮肤的血管就会收缩,如果动脉长时间收缩,静脉贮血多,就  相似文献   

11.
在环境温度为21,24,26,29℃的条件下测量了22个受试者的局部皮肤温度,并基于10个皮肤温度测试点对受试者的平均皮肤温度进行了计算.然后,对受试者的热舒适程度和热感觉进行了问卷调查.采用马氏距离判别法建立了基于平均皮肤温度的个体热舒适评价模型.实验结果表明,受试者在热舒适与热不舒适时的平均皮肤温度有显著差异.根据评价模型可知:人体感到热舒适时的平均皮肤温度范围为32.6~33.7℃;该模型对72%的受试者的热舒适程度进行了正确判断;考虑性别差异对平均皮肤温度和热舒适程度的影响有助于提高模型的精确度.因此,平均皮肤温度可作为一个有效评价稳态热环境下个体热舒适的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下雪不冷化雪冷"原因的3种常见观点,提出了环境温度变化说.化雪时,人类生活工作区域各处温度相差很明显,当人们从暖和区域进入到寒冷区域时,就会感觉到温度比实际寒冷区域的温度更低,因而形成了"化雪冷"的感觉.  相似文献   

13.
在中学物理教材中,把不高于36V的电压称为安全电压,有的同学就认为:只要是36V及以下的电压就一定是安全的。其实未必,对人体是否触电主要看流过人体的电流大小,研究表明,流过人体的电流的大小对肌体的危害程度是不同的。(1)当人体流过交流1mA或直流5mA电流时,人体就会有麻、刺、痛的感觉。(2)当人体流过交流20~50mA或直流80mA电流时,人就会产生麻痹、痉挛、刺痛、血压升高、呼吸困难,自己不能摆脱电源,就有生命危险。(3)当人体流过100mA以上电流时,人就会呼吸困难,心脏停跳。一般来说,10mA以下交流电流和50mA以下直流电流流过人体时,人能摆脱电源,故危险性不太大。  相似文献   

14.
在自行设计的流化床实验台上进行废纸热解实验研究.当热解温度从400℃升高到700℃时,固体残渣产率从36%降低到18%,而热解油、热解气产率分别从19%增加到30%和9%增加到42%.实验的质量平衡达到80%~95%.各温度下,液体产物特性相似,热值都为10 MJ/kg左右,说明在此温度范围内,热解反应机理相似.当反应温度从500℃提高到600℃以上时,热解气产量几乎提高一倍,其中CO2与CO产量分别从大约70L/kg提高到230L/kg和50L/kg提高到l06L/kg;而温度从600℃提高到700℃时,热解气产量仅提高5%.研究表明,热解油的二次裂解会影响热解气产量.  相似文献   

15.
学了《物体的热胀冷缩》一课后,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液体、固体、气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在冬天,温度若是达到0℃以下,水就会结冰。大多数的物体都是热胀冷缩的。水在4℃以上的时候,也是热胀冷缩,但是当它在4℃以下的时候就变成了热缩冷胀了。严寒的冬天,跟冷空气直接接触的水,总是水面散热较快。当水的温度在4℃以上时,由于热胀冷缩  相似文献   

16.
<正> 炎热的夏季,不少老少爷们喜欢打着赤膊在家中、门前下棋、打牌、聊天、纳凉或散步。他们认为衣服穿得越少越凉快。其实,在某些情况下穿着少反而更热。研究表明,在气温小于28℃的环境中,约70%的人体体热散发是通过皮肤辐射、对流和传导完成的。当气温升高到28℃~30℃时,皮肤水分蒸发增加,并随着气温的升高而增多。当气温或环境温度与人体的皮肤温度相近时,人体热量的散发几乎全部靠出汗  相似文献   

17.
舒适的奥秘     
舒适是指人对外界环境的一种轻松愉快的感觉。一般说来,影响人体舒适感的气象因素主要有气温、风、温度和阳光等。科学家们发现,像其他动物一样,人类对环境也具有一定的适应和调节能力,但这种自我调节的能力很微弱,离开了合适的温度,人类的生存就会受到威胁。风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现象。夏季,在闷热的环境中生活和学习是件十分烦恼的事。如果有风儿阵阵吹来,你便会觉得既凉爽又舒适。风之所以让人感觉凉爽,并不是因为风降低了温度,而是由于空气的流动加快了身体热量的散发。空气中湿度的大小同样影响人体的舒适感。夏季高温季节,如果空气湿…  相似文献   

18.
在云南有一种神奇的跳舞草,它为蝶形花科直立小灌木。当气温达到摄氏20℃以上且无风无雨时,它的一对对小叶便自行交叉转动,每叶转动到180°后便又弹回原处,周而复始;当温度达到28℃~34℃  相似文献   

19.
高三的日子,如同过往的风景,稍纵即逝。当告别了那一段执笔奋战的岁月,回忆起当时的点点滴滴时,才蓦然发现我们曾经在那一段岁月里挥洒过片刻青春。大多数人会想着,如果当初如何,那么将会如何,要是……可如今,岁月已过,生活留下的仅是几片零散的记忆。高三给我最初的印象是忙碌。天气由热到冷,由冷到热。我们就  相似文献   

20.
通过在春夏过渡季节开展人工气候室实验,研究了季节及地域气候条件与室内人体热感觉的关系,以探讨气候特征对人体热适应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春夏过渡季节人们对室内环境的冷热耐受性不同,室外温度越高,人们的冷耐受性越弱,热耐受性越强.此外,人体热感觉还受其长期居住地区的气候特征所影响.由于人们对各自居住地区的气候特征和室内环境具有适应性,在相同的室内热环境下,来自不同地区的受试者在热感觉上有一定差异,表现为南方人较北方人有更强的冷耐受性和热耐受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