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乌申斯基曾说:“在教育中,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因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只有人格才能形成性格。”沟通是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经常使用的教育手段,教师要想使批评达到预期的目的,就应讲究批评的语言艺术,让教师的语言尽可能地体现出“爱”“度”“宜”“妙”。  相似文献   

2.
批评,是教师通过语言教育学生,影响学生行为的一种重要手段。是每位教师应当具备的一项基本功。因此,在教育工作中,如何巧妙地应用批评手段,以达到“通”情、“达”理、事半功倍的效果,是我们要深入研究的问题。一、批评教育的“四要”1.批评要“明确”批评针对性要强,批评对象要明确,批评内容要具体,批评目的要直露。避免那种老师愤愤然,学生昏昏然,漫无边际泛泛而谈的批评。结果,老师一阵“苦口婆心”,而学生左耳进、右耳出,没起到作用。2.批评要“及时”批评要及时,不可拖拖拉拉。对违纪行为要及时制止,防止“小洞不补,大洞难补”的情况…  相似文献   

3.
教师批评语言艺术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批评语,是教师通过语言对学生的缺点、错误进行否定评价,使学生省悟悔过、提高认识的一种言语形式。它同表扬语一样,是学校思想教育中常用的一种辅助手段。很多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往往由于批评的态度粗暴蛮横,或批评的方式不得体,或批评的语言过于刺激,而影响教育效果。究其原因,关键在于教师没有掌握批评学生的语言艺术。在此介绍几种批评语,与同行们共勉。l机智的诱导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绝不能租声大气,也不能信口开河。用机智的诱导语言批评,则能缓和气氛,便于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达到心理交融。这种批评既能显…  相似文献   

4.
时下,由于教师的批评不当,引发师生之间的矛盾、冲突,甚至对抗的事例比比皆是;它不仅严重影响着教育教学的效果。而且恶化了师生关系。因此人们对传统的以“严”字当头的管理模式产生了怀疑,在教育中对学生的批评也越来越不被认可,许多教师感觉这个尺度很难把握,甚至提出了“我们能不能批评学生?”。“该怎样批评学生?”的疑问。其实批评作为教师运用语言手段教育学生、影响学生行为的一种方法。只要得当,学生会乐于接受,并能取得很好的教育效果。下面结合自己的实践,简单谈谈对批评的认识。[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黄忠明 《教书育人》2000,(13):41-42
教师批评犯了错误的学生,既可使用和风细雨的“温和式”批评,也可使用声色俱厉的“发怒式”批评。马卡连柯曾说过:“(教师)如果在需要生气的时候,生气就甚至于会比和颜悦色还更有效力”。在某种境况下“发怒式”批评更能奏效,更能达到育人的目的,更能体现教师对学生的赤爱。 “发怒式”批评也是一种教育艺术。如何正确使用,才能使其充分发挥育人的实效?笔者浅以为,使用“发怒式”批语应讲究下面“五要”: 一要倾爱心 教师在批评犯了错误的学生时,使用和风细雨的批评语言,固然可以达到教育人的目的。但这并非是唯一的方法和途…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理念中,学生是学习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难免要对学生的过错或失误进行“批评”。“批评”虽然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种手段,但也要注意批评的方式,批评也要讲究“艺术性”。艺术性的“批评”,往往直接决定“批评”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批评是班主任教育学生常用的教育方法。教师批评学生要讲究艺术。教师在批评学生前要多思,在批评学生时要讲策略,批评后还要做好善后工作。让学生在“和风细雨”中接受教育。  相似文献   

8.
批评是教师教育和管理学生最常用的手段之一。而教师批评的语言对批评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批评学生时,教师一定要讲究语言艺术,让批评的语言既充满教育智慧,又体现人文关怀。一、教师的语言要言之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批评的语言一定要言之有情、言之有爱,像春雨渗透到学生的心田,让学生听后能从中体会到教师的真挚情感,  相似文献   

9.
批评是教师教育和管理学生最常用的手段之一。而教师批评的语言对批评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批评学生时,教师一定要讲究语言艺术,让批评的语言既充满教育智慧,又体现人文关怀。一、教师的语言要言之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批评的语言一定要言之有情、言之有爱,像春雨渗透到学生的心田,让学生听后能从中体...  相似文献   

10.
批评,是教师通过语言教育学生、影响学生行为的一种重要方法。学生有了缺点错误,教师必须进行批评劝告。那么,怎样才能使批评学生的忠言由“逆耳”变为“顺耳”,从而让学生乐于接受并将缺点错误加以改正呢?近读《孙子兵法》,发现其中的许多谋略很适用于教师对学生实施批评。《孙子兵法》作为一部伟大的军事作,虽然所讲的是对敌作战的用兵之道,但是也可以将它活用为对学生的批评之术,巧妙地“制服”学生,从而收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1.
虽然教育赏识值得提倡,但是批评教育在教学管理中也不可缺少。批评的语言影响批评的效果.教师要使批评达到预期的效果,就应十分注意批评的语言艺术。尤其是初中生正处在心理成熟的初期,心理承受能力较差,情感脆弱,作为教师批评犯了错误的同学.语言上要尽可能体现出“度”、“爱”、“宜”、“思”。  相似文献   

12.
在教育管理过程中,发生学生与教师“顶牛”的现象,也是屡见不鲜的。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被教育者)的逆反心理在作崇。逆反心理不仅会抵消批评的教育效果,导致批评者与被批评者之间人际关系的不相容,有时甚至会造成批评者与被批评者之间激烈的矛盾冲突。因此,作为教育者,要注重教育语言的艺术性,用“巧言”、“妙  相似文献   

13.
赵金燕 《成才之路》2009,(34):71-71
批评是教育学生的一种手段,恰到好处的批评,能够有效地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和缺点。老师批评学生的语言。是唤起学生对自己不良行为的警觉,终止错误行为,向着正确方向前进的心理刺激因素,是教育学生的“常规方法”。恰当使用批评,能指点迷津,启迪心智;但如果掌握不好尺度,则会使学生失去自尊,自暴自弃。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只有像对待自己的孩子那样。怀有真诚、理解、尊重、信任和爱护,才能使学生亲近、信任教师,心悦诚服地接受教师的批评和指点。  相似文献   

14.
在中学思想教育中,除了对学生进行正面的鼓励与表扬外,必要的批评也是教师们最常用的一种手段。平时,我们经常可以听到有些教师抱怨学生不听批评、其实,原因并非全在学生身上,很多情况下与教师的批评方式缺乏艺术性有很大的关系。 批评语言,听起来毕竟不如表扬语言顺耳和谐,但批评不应该是对学生的斥责、讥讽乃至人格的轻侮。而现实中往往有许多情况与此相反,教师不是通过批评这种手段去帮助、引导学生解剖自己,认识是非,却是以此作为树立权威、施行高压的“法宝”,其结果只能适得其反,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和对抗行为。那么,教…  相似文献   

15.
课改后的教育教学活动,教师注重评价的激励性功能和发展性功能,充分体现了课标的新理念。但遗憾的是,在这些教育教学活动中,面对学生暴露出来的缺点和问题,没有一位教师对学生提出过批评,总是用“表扬”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批评”作为教育教学评价中的一元,被教师“遗忘”了。通过与教师的交流,他们之所以害怕使用或者干脆不再使用“批评”这一评价方式,其根本原因是对“批评”这一评价方式存有偏见:一是怕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二是怕打击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三是怕影响学生的个性发展。笔者以为,这样做违背了新课标中提倡教育教学…  相似文献   

16.
要提高教育质量,必须在课堂教学上下功夫,提高四十分钟的效果,使一节课“满载”。要达到这个目的,教师的语言必须精练。从信息原理来讲,教学过程,是一种信息传输过程。语言精炼,就是要以最经济的语言手段输送出最大的信息量。如果讲话一大串,对学生有用的东西却不多,就叫信息量小。那些无用的话都是无效信息。在教师讲课中,无效信息大概有这么几种:一是过多的组织教学,无休止的批评。有些教师,明知学生注意力集中,还要进行组织教学,好象不说几句,就缺了组织教学这一环似的。还有教师发现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就批评,学生  相似文献   

17.
批评是教育中常用的一种教育手段。但有的老师批评学生时。总是怒发冲冠、暴风骤雨般的一番训斥。结果自己伤肝损气,劳而无功;学生伤心赌气,毫无悔改之意,批评效果可想而知。俗话说:浇树浇根。育人育心。教师要想达到预期的目的,批评学生时一定要讲究方式方法,特别是要注意批评的语言艺术。教师的语言一定要能触动学生的心灵,促使学生听后去思索,去回味、自省,达到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和谐共处,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那么,什么样的批评语言学生才能容易接受呢?  相似文献   

18.
朱清聪 《考试周刊》2014,(24):150-150
<正>现实中,教师往往注重对学生的表扬教育,这无疑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方式,因为通过激励性的语言,可以让学生充满信心和愉快,学生的积极性会得到提高。但如果教师只是和颜悦色地加以表扬和肯定,未必就是最好的教育方式。有时候,在交谈中加一些中肯的批评建议,反而会促使学生更直接地感受到教师的善意和诚恳,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犯错是难免的,此时,教师的批评教育就显得很必要和重要。批评之可贵,就在于它像一面镜子,能  相似文献   

19.
刘海 《贵州教育》2010,(22):22-23
批评学生是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必要手段,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之一。当前,受社会上诸多因素的影响,教育上不少新问题在不断出现,学生中许多新情况在逐渐发生,素质教育在一些地方仍受到部分教师曲解,不少教师慨叹:现在的学生越来越不好管了!于是,部分教师不敢批评学生了(尤其是“学困生”)。面对当前的教育,教师要不要批评学生?怎样批评学生?  相似文献   

20.
教育部近日印发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专门在第十六条明确了班主任批评学生的权利:“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这显然是针对一些地方和学校出现的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教师不敢管学生、不敢批评教育学生、放任学生的现象,特别作出的规定。作为一名教师,我不禁疑惑,不是班主任,就无权批评学生吗?怎样才算是批评学生的“适当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