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保证电梯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和故障的精确定位,以现场采集数据信号为基础,采用两层集散式结构框架,构建基于故障树分析的电梯故障诊断专家系统,实现对电梯系统故障的实时诊断和精确定位,保证电梯系统的长期、安全稳定的运行,提高电梯系统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2.
《科技风》2017,(16)
本文通过对电梯钢丝绳实时监测系统的研究,从技术、市场需求及费用三方面对电梯钢丝绳检测实时监测系统的可行性进行分析,为进一步实现电梯本质安全运行提供依据。分析结果表明:从技术上来说电梯钢丝绳实时监测系统是可以实现的,从需求上来说对电梯钢丝进行实时监测对电梯使用者、电梯维保人员及电梯安全监管部门都是需要的,从费用上来说系统价格相对低廉,能够进行普及。  相似文献   

3.
根据建筑物约束和电梯系统交通数据等参数,将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应用于电梯中,提出了一种可视化交互性虚拟电梯设计方法,通过计算机实现虚拟电梯的动态模拟仿真,实时显示出电梯系统运行情况,电梯的载客率和乘客的运行状况等。虚拟电梯为电梯群控策略提供了经济有效的测试平台及为实践教学提供功能齐全、造价低廉的实验环境。  相似文献   

4.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电梯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本文采用PLC加变频器的控制方式来控制电梯运行,并对算法进行优化,能够做到电梯在运行的过程中,实现平滑加速、匀速和平滑减速这三步骤,大大提高了乘客在乘坐电梯时的舒适性。除此之外,还采用了旋转编码器,能够使电梯在平层时更加的精准,提高系统运行的安全性。整个控制系统中,使用组态王监控软件,对电梯的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控,保证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发现故障,降低安全事故。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基于ZigBee技术与虚拟仪器技术相结合的电梯安全监控系统的设计。该系统可分为数据采集系统和监测中心两部分。数据采集系统是系统的前端系统,利用ZigBee CC2530微控器搭建无线传感器网络,通过集合多种传感器对电梯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采集;监测中心以Lab VIEW作为开发环境,是电梯安全监控系统的后端系统,主要完成数据显示、数据存储以及数据分析等功能。实验证明该系统具有较高的性价比、操作简单、容易扩展,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的不断扩大,商务写字间、住宅、酒店等高层建筑不断增加,电梯作为高层建筑中的重要垂直交通工具,繁忙的运行在高层建筑中,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我国拥有大约191万台电梯,成为全球电梯使用大国.近期不少媒体报道关于某些电梯出现安全事故,导致乘客对电梯安全的呼声越来越高.电梯安全的保障一方面可以通过改进电梯设计、增加安全保护措施、规范电梯的安装实现.而另一方面需要对电梯的运行进行实时监控、运行状况进行记录、建立完善的电梯维保计划等方面保障.所以广大的电梯业内人士研究电梯远程监控技术,电梯远程监控系统在此环境下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对写字楼、住宅等相关工程的电梯设备监控系统运行缺乏重视。事实上,电梯监控系统的设计与运行对电梯设备和人员的安全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就电梯监控系统设计与运行的整体方案做出了分析,并提出了电梯监控系统软件与硬件设计措施,对电梯监控系统的实际运行进行测试,从而加强对电梯监控设计与运行的质量把控,促进电梯设备的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8.
电梯是现代建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有效的减少人们出行的压力,便利人们的生活,为人们营造一个舒适、便利的生活环境。而电梯控制柜是实现电梯运行控制的关键部分,对电梯的运行安全和运行质量具有直接的影响。因此,需要强化对电梯控制柜的检测和评价系统。以下本文就电梯控制柜检测与评价系统展开探讨,结合电梯的实际情况,科学的选择检测和评价方法,构建综合评价体系,旨在为相关技术人员提供参考,促使电梯控制柜可以得到有效的检测和评价,进而为电梯控制柜的运行质量提升提供参考,推动电梯的安全运行,为人们的生活安全和便利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9.
《科技风》2017,(8)
城市快速的发展带来了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而电梯的作用也日渐凸显。目前,单靠电梯专职维修人员对电梯运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处理,甚至在第一时间解救电梯中被困人员都存在很大难度。因此,利用电子科技下的无线传感器网络(WSN)来应对不断涌现出的电梯应用难题已成为一种新的趋势。本文利用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中高可靠性、可动态组网等特点,来探讨WSN对电梯运行实现实时监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高层建筑数量的不断增加,为了满足人们对高层建筑使用的需求,需要在各个楼层设置电梯设备。电梯是建筑物的"室内交通工具",给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以及工作带来极大的便利性,尤其是在近些年的发展中,为了保证电梯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电梯运行状态监测系统以及电梯故障远程报警系统相继投入到使用中,该系统是集成了先进的网络技术、通讯技术、传感器技术等为一起的系统,是未来发展中保障电梯安全运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简单介绍了电梯系统由机械因素所引起的振动对电梯运行舒适感的影响,具体分析了引起电梯系统振动的机械因素。  相似文献   

12.
在现代都市中,电梯成了都市人重要的生活,工作交通工具.为了尽可能地提高电梯运行的可靠性、安全性和舒适性,利用PLC技术和数字PlD算法,对传统的电梯控制系统进行了智能化的改造,研制智能电梯成为必然.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叮对电梯运行实施测控任务,实现电梯的智能化控制,从而提高了电梯的工作效率和可靠性,可广泛应用于高层楼宇和商场.  相似文献   

13.
“电梯运行记录仪技术研究及应用”是由广州市特种机电设备检测研究院承担、广州市银光电子工业有限公司参与的科技项目,项目成果“电梯运行记录仪”的基本功能有数据存储、数据可视化、统计、查询、系统提醒、用户管理,此外还有维修状态检测功能、电梯困人检测功能和电梯停电检测功能。  相似文献   

14.
为保障电梯在高频使用中能够安全、高效的运行,介绍了电梯远程监控管理和短信故障报警系统并投入于安徽广电新中心电梯使用。该系统集成了先进的网络技术、通讯技术、传感器技术,实现电梯故障报警、困人救援、无线远程短信报警、日常管理、质量评估、隐患防范等功能,是未来发展电梯安全运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为降低电梯安全事故发生率,提高垂直电梯运行安全等级,集合了电梯控制技术和物联网技术的电梯智能监控平台系统正在大踏步地走进人们的视线。对该平台而言,软件系统的设计至关重要,它涉及到电梯远程监测的工作模式、电梯故障时的反馈机制、对电梯维保人员的考核考查以及政府部门的监管等方面。本文将就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电梯智能监控平台软件系统涉及应用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6.
随着市场经济和城市规划的发展,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因此电梯被广泛的应用在电梯行业中,作为高层建筑的基础设施,电梯的质量和维护关系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电梯的安全问题也成为了人们关注的重点。电梯系统中的制动器电气控制影响着电梯的安全运行,因此一定要重视电梯制动器的控制和检验,本文对电梯制动器电气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介绍了电梯制动器电气控制系统的检验防范,希望能够保障电梯的安全、平稳运行。  相似文献   

17.
电梯是集机电一体的复杂系统,不仅涉及机械传动、电气控制和土建等工程领域,还要考虑可靠性、舒适感和美学等问题。在设计电梯的时候,对机械零部件和电器元件都采取了很大的安全系数和保险系数。然而。只有电梯的制造、安装调试、售后服务和维修保养都达到高质量,才能全面保证电梯的最终高质量。目前,由可编程序控制器(PLC)和微机组成的电梯运行逻辑控制系统,正以很快的速度发展着。采用PLC控制的电梯可靠性高、维护方便、开发周期短,这种电梯运行更加可靠,并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可以完成更为复杂的控制任务,已成为电梯控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电梯不管是满载还是半载,电机都是按照额定的转速输出额定的功率;导致半载时部分功率被闲置。可变速电梯系统(VSE系统)正是利用了电梯非空载或满载时,在额定的输出功率不变的前提下,利用原传统电梯部分闲置的功率,将电梯的速度提高,缩短了候梯和乘梯的时间,使电梯更节能环保。本文以三菱可变速电梯系统为例主要对可变速电梯运行原理、速度分析,以及可变速系统的构成进行介绍,有助于大家对可变速电梯系统更深刻了解。  相似文献   

19.
电梯在国民经济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为了适应电梯的迅速发展,我院电子系PLC实验室开发了一套模拟电梯系统。由于可编程序控制器(PLC)具有编程软件采自易学易懂的梯形图语言、控制灵活方便、抗干扰能力强、运行稳定可靠等特点,现在的电梯控制多采用可编程控制器来实现。实际上电梯是根据外部呼叫信号以及自身控制规律等运行的,而呼叫是随机的,电梯实际上是一个人机交互式的控制系统,单纯用顺序控制或逻辑控制是不能满足控制要求的,因此,系统采用随机逻辑方式控制。分析、讨论了用实验室FX1N型PLC控制电梯模型的程序设计的整个过程,并主要阐述了三个方面控制要求的提出、系统配置、软件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20.
以四层电梯为例着重研究利用松下PLC实现对电梯的运行控制,并采用力控组态软件实现电梯监控系统的设计。电梯的控制系统采用松下可编程控制器实现电梯的楼层位置指示、轿内指令、厅外召唤指令、自动手动开关门等控制。利用组态软件模拟了电梯PLC控制系统的运行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