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陈灿华 《编辑学报》2009,21(2):76-77
针对多数科技学术期刊存在办刊经费少、经济效益低等问题,以中南大学理工版学报办刊实践为例,论证开源的前提是注重学术质量,办出特色,创立期刊品牌;介绍开源的具体措施,如争取主办单位政策和经费上的支持,举办专题学术会议,出版会议论文专辑,采取多种形式办刊,收取版面费,刊登广告等.  相似文献   

2.
克服办刊经费困难的体会《环境科学》编辑部李世涛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科技体制改革的深人,对期刊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而得到的办刊经费却越来越少,期刊普遍面临经费不足的困难。《环境科学》编辑部面对这种压力,为了求生存和发展,不断摸索,寻求开源和...  相似文献   

3.
基于开源软件的数字图书馆建设模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开源软件的发展需要良好的商业模式,利用开源软件建设数字图书馆同样需要合适的建设模式。影响开源商业模式构建的因素很多,在这些因素影响下出现了几种主要开源商业模式。数字图书馆在建设过程中经费短缺、技术欠缺、缺乏特色,需要寻求基于开源软件建设数字图书馆的可行模式。因此,要克服目前影响数字图书馆建设开源模式的几种不利因素,总结国际上出现的商业模式,结合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实际情况,为我国数字图书馆开源模式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4.
王素琴 《云南图书馆》1995,(1):15-16,19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解决图书馆事业发展经费?这是图书馆界普遍关注又众说纷纭的问题。本文提出了“计划与市场并行,开源与节流并重,多途径、多渠道综合解决图书馆经费”的基本,设想,并对“开源”与“节流”的具体内涵进行了初步的阐述,进而证明了“计划与市场并行,开源与节流并重”不仅有利于缓解图书馆经费不足的当务之急,也是从根本上改善图书馆状况的长久之计。  相似文献   

5.
图书馆学期刊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图书馆学期刊面临的精品化、特色化、办刊意识、来稿质量、办刊经费问题予以阐述。  相似文献   

6.
一 高校图书馆进行开源创收势在必行目前许多高校图书馆无不感到经费拮据,原因一是上级拨款有限;二是图书馆要建设发展,为了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订购书刊的种类和数量都要大幅度增加,新的技术设备需要添置;三是书刊涨价了30——40%;四是图书馆经费不固定。为了缓解面临的矛盾,理想的答案应该是走开源创收之路。  相似文献   

7.
随着数字图书的建设与发展,因网络开放而出现的网络安全问题也日显突出,但由于经费的原因,很多图书馆都只购买一部分的网络安全软件进行网络防护。文章通过对数字图书网络安全的隐患问题、保护技术及开源软件的安全性进行分析,提出利用免费的开源软件构建数字图书馆网络安全多层防护体系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8.
陈建录 《今传媒》2003,(4):68-69
众所周知,绝大多数行业期刊由于行业门类和读者对象的局限,影响面较之于社会、综合性刊物要小得多,扩大行业外读者群困难较大。发行量小,广告业务也相对较少,加之办刊经费来源不一,相当一部分行业期刊经费困难,造成刊物发展缓慢,有的甚至连正常的出刊运行都难以为继。笔者试结合自己办刊中的一些体会,谈谈行业期刊走向市场的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9.
提高科技期刊两个效益的一些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丽  孙以中  许秀成 《编辑学报》2001,13(Z1):92-94
总结<磷肥与复肥>的办刊经验,提出增加科技期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一些方法,分析两个效益的相互关系,阐明社会效益是科技期刊取得良好经济效益的前提,广告收入是科技期刊办刊经费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10.
论高校学报应向开放型目标模式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迅树 《编辑学报》1995,7(1):49-51
1 封闭型办刊现状与分析 据全国高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统计,目前我国高校自然科学学报(下简称学报)总数近700种。大多数情况是一种学报属于一所学校,形成一种封闭型的办刊方式。表现在:高校学报把“反映本校的教学科研成果”作为该校办刊的宗旨,只收内稿不收外稿,形成封闭型的稿件来源;办刊经费主要从学校的教育(科研)事业费切块支付,是为封闭型的块状经费;在编辑部的人员编制方面,也受封闭型人事制度的制约,编辑力量普遍紧缺,人心不定。这些问题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报的质量,阻碍学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Biology is entering a new era in which data are being generated that cannot be published in the traditional literature. Databases are taking the role of scientific literature in distributing this information to the community. The success of some major biological undertakings, such as the Human Genome Project, will depend upon the development of a system for electronic data publishing. Many biological databases began as secondary literature—reviews in which certain kinds of data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primary literature. Now these databases are becoming a new kind of primary literature with findings being submitted directly to the database and never being published in print form. Some databases are offering publishing on demand services, where users can identify subsets of the data that are of interest, then subscribe to periodic distributions of the requested data. New systems, such as fordable while offering a powerful search tool to the scientific community. Although many questions remain regarding the ultimate interactions between electronic and traditional data publishing and about their respective roles in the scientific process, electronic data publishing is here now, changing the way biology is done. The technical problems associated with mounting cost-effective electronic data publishing are either solved, or solutions seem in reach. What is needed now, to take us all the way into electronic data publishing as a new, formal literature, is the development of more high-quality, professionally operated EDP sites. The key to transforming these into a new scientific literature is the establishment of appropriate editorial and review policies for electronic data publishing sites. Editors have the opportunity and the responsibility to work in the vanguard of a revolution in scientific publishing.  相似文献   

12.
学术运营是数字出版平台实现科技期刊的知识价值和学术价值的基础。基于中华医学会杂志社英文数字出版平台Mednexus的运营实践,笔者提出中国英文科技期刊数字出版平台的学术运营的内涵,并阐明数字出版平台可通过网站/数字出版平台服务、文献推送服务、对接知识发现系统、搜索引擎优化技术、对接其他数据库或文献交互平台、对接学术社交媒体等不同的方式开展学术运营活动。进而,笔者分析了中国英文科技期刊数字出版平台的学术运营的现状,并从平台运营、数字出版产业链构建、平台可持续发展的视角分别阐述学术运营过程中的难点,为科技期刊平台的建设和发展提出值得系统性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李静  亢小玉 《编辑学报》2020,32(6):615-618
增强出版是一种新兴的融合出版模式,通过丰富科学数据的内容呈现形式和传播途径,提高论文的学术影响力。根据出版媒介的不同,重点分析归纳了3种增强出版模式:纸刊增强、数字出版平台增强和全媒体增强。从参与主体、出版环节、规范性等方面提出了增强出版的推进策略,以期为科技期刊增强出版的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随着国内科技期刊的蓬勃发展,数字出版平台在提升科技期刊影响力和传播力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建设优质出版平台的需求愈发迫切.本文选取中外10余家知名科技期刊出版平台,详细对比分析了出版平台在内容资源、论文碎片化功能、搜索等方面具有特点的功能与服务,并分析了中国激光杂志社中英文出版平台的特征及优化升级措施,以供中国科...  相似文献   

15.
[目的/意义]数据的价值和科学数据开放存取出版的重要性已成为共识,欧美科学数据开放存取出版平台的建设经验具有借鉴意义。[方法/过程]选取欧美地区14个典型的科学数据开放存取出版平台为样本,根据科学数据出版"采集-分发-重用"的生命周期,从科学数据出版政策或愿景,科学数据整合、标识与交互,科学数据出版与分发,科学数据引用,数据生命周期管理与出版质量控制5个方面展开调研,归纳其服务建设特点与经验。[结果/结论]提炼得出对我国科学数据开放存取出版平台服务建设的有益启示:制定覆盖科学数据出版全生命周期的政策,重视科学数据出版服务建设的数据整合、数据标识、数据引用、数据评审等关键性问题。  相似文献   

16.
出版工作是党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途径。科技期刊作为促进科学知识传播、展示科学研究成果、提高学术话语权的重要媒介,有必要加强党对科技期刊出版工作的直接领导,促进科技期刊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的深度融合发展。本文分析了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融合存在的问题,并以笔者工作的农业科技期刊为例,提出强化意识引领、创新工作形式、织密组织机制及盘活人才资源等农业科技期刊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发展策略,以期促进我国农业科技期刊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7.
语义出版:数字时代科学交流系统新模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语义出版是基于传统互联网技术和语义网技术,结合自然语言处理、本体和信息可视化技术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出版形态,代表着数字出版的前沿.本文梳理语义出版的多种表现形式,分析其功能特征,进而提出语义出版的DBIU层次模型.最后,本文就语义出版在科学研究范式变革、科学出版商角色转变、科研工作方式、用户“战略阅读”和“宏知识”获取方面的影响和意义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8.
对当前科学技术期刊工作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近半个多世纪,特别是近20年以来,科学技术的生产、传播和应用活动有序地发生了巨大的变革,说明这三者是一个有机的、互动共长的整体。科技期刊工作不论是宏观还是微观,都应当从这个整体出发考虑问题,这三者结合得越紧密越协调,科技期刊工作就越有成效。科技编辑人员在科学技术活动中扮演着选家、守门人、传播者的角色,一些促进科技活动的功能性社会机制也要编辑人员在编辑活动的过程中启动实施,因此,在新形势下应当高度重视编辑人才资源的开发,强化编辑队伍建设。现在我国科技期刊的运营规模狭小、分散,资金和技术力量薄弱,实现产业化、集团化已是大势所趋,不论哪种运营模式都应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的最高准则。  相似文献   

19.
探讨全球科技出版领域呈现的数据密集型出版、语义出版、可视化出版与互动出版等趋势.指出数据密集型出版从宏观层面构建海量数据的框架蓝图,为科学范式的转变提供基础环境;语义出版通过对各种文献进行标引关联,从微观层面铺设结构化数据的基础设施,解决数据和信息的机器理解问题;可视化出版作为重要的直观表达工具,从文献组成部分、文献架构、文献网络三个层面最大限度地提升科研人员获取信息的效率和效果;互动出版目前以学术维基出版物和全新的同行评议为主要特色,既是“无形学院”在网络 环境下的延伸,也渗透于正式科学交流中,从读者和用户层面打破科学信息开放、共享、交流的主要障碍.  相似文献   

20.
海量科学文献和数据为科学研究和交流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而传统出版物存在机器可读性差、缺乏知识关联性、不利于新的科学结论发现与传播等不足。本文以概念网络联盟(Concept Web Alliance)提出的纳米出版物模式(Nanopublication)为例,介绍面向大数据处理的新的知识资源语义表示、组织和出版模式,介绍其含义、核心模型、表示形式、构建方法,并从出版、知识组织、知识服务等多角度探讨其应用价值,以期为研究者了解知识资源的语义表达、组织和出版提供参考和帮助。图3。表1。参考文献1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