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东 《文教资料》2013,(6):35-36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按一种传统的模式,以命题作文为基本训练方式,从内容到形式都统得过死,教师注重结果而忽视了过程的教学,从根本上背离了写作内在的自由创造的规律。由于作文规矩限制太多,学生遇到自己无相应生活经验、感受的题目,写起作文便束手无策,为了应付只能编造故事,或无病呻吟,生搬硬套。因此,缺乏童真童趣的成人化的作文比比皆是,造成学生"苦写"现象。教师应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亲身体验生活,挖掘学生写作潜能,通过学法迁移,帮助学生转化言语,达到会写的教学目的。最后经过合理评价机制,激发学生"乐写",进而实现优化习作教学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3.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根植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和社会生活,强调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实践探究的课程。它的设置与实施,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养成对自然、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但目前这门课程在一些农村中小学却很薄弱,课程整体功能难以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4.
《苦斋记》处处紧扣一个“苦”字落笔,分别从“苦地”、“苦物”、“苦人”三方面说明苦斋命名的依据。一段叙苦地。开门见山点明苦斋主人,“苦斋者,章溢先生隐居之室也。”既点明苦斋所属,又突出苦斋并非寻常之室,是隐居之室,从而显示主人也并非寻常之人,为下文谈苦乐观埋下伏线。继而写苦斋的规模大小、地理位置和环境特点,以及“苦”的由来。句末“而物性之苦者亦乐生焉”,不仅过渡自然,也是下文议论的伏线。二段叙苦物。首先用排比句式从木、草、菜、实、笋五方面苦物照应首段末句,显得结构紧凑,“族布而罗生焉”形象地说明这些苦物分布之广、品种之多。再写蜜味初食苦,久则甘,暗示苦中有乐,乐在苦中。  相似文献   

5.
从事教学工作的同志大多有这样的感受:教学工作太苦太累.尤其是语文教师感受更深.而在语文教学工作中又特别是课堂教学真是苦不堪言.我们教师在一起谈论课堂教学时,往往会发出这样的感慨:一节课下来教师讲得声嘶力竭,口干舌燥,而多数同学目瞪口呆,反应迟钝.本人也深有同感.可是近来,在一个偶然机会里得到这样的启发:设法把课堂上的紧张和劳累式教学转化成轻松、愉快式教学,这样不但教师可以化苦为乐,而且学生也会受益非浅.  相似文献   

6.
小学生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厌学心理,比如对学习产生厌倦、畏惧等,如何培养他们的健康的学习情绪呢?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营造学习氛围良好的班风、学风将对学生的学习产生潜移默化的影  相似文献   

7.
小学数学是一门较为抽象、枯燥的学科,但笔者认为只要让“学习兴趣”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必定能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从被迫地学习到自觉、主动地学习数学.因此,教师要激发学生兴趣,为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指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充分发挥主动作用,积极学习,在学习中将苦学变为乐学,变被动为主动,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8.
很多家长和老师会经常听到学生一些这样的话:学习太累了。唉.老师怎么布置这么多作业啊!明天能放假多好啊!怎么还不到星期天?什么时候放暑假啊!某某老师烦死了,老是布置这么多作业!今天真高兴,好课(音乐、美术、体育、信息等课)很多!诸如此类的话不绝于耳,我们看到的是孩子疲惫不堪的神情、佝偻前行(背着书包上学放学)的身影、牢骚满腹的语言,而不是开心快乐的学习,无忧无虑的童年。是什么原因导致我们的学生如此无奈?有什么事情让我们的孩子充满忧郁?为什么我们的学生感受不到学习的快乐?我以为,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学生的学习确实成了苦事:听不完的讲解,做不完的练习,体育课上无精打采,自习堂上昏昏欲睡;毕业班的学生,晚自习由教师“指导”,星期天由教师“辅导”.有一位教育行家风趣地说:教师四面进攻,把学生逼得团团转.学生呢,难题一大堆,越积越多;背熟的课文,过后即忘;报刊没时间看,爱好被“遗忘”.学生叫苦不迭.  相似文献   

10.
汪燕芬 《中国教师》2011,(10):49-52
<正>综观目前的数学课堂,学生"苦"学现象还普遍存在。原本富有情趣的教学变得过于理性,课堂上充斥着知识的讲解、机械的训练。如此种种,破坏了学生的学习情绪,磨灭了学生丰富的情感,使部分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厌烦和惧  相似文献   

11.
非智力因素是智力行为的必要组成部分,对人的智力活动有着强烈的影响。非智力因素中的兴趣是最直接最活跃的动力。教学实践证明,学习兴趣高的学生成绩往往优于兴趣低的学生。学生有了兴趣,学习就可以不成为负担,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苦”学为“乐”学。那么怎样才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呢?1、寓教学于操作之中动手操作是儿童非常感兴趣的活动。针对这一特点,利用直观教具,在示范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运用学具进行实际操作。如教学“同样多”的概念时,让学生摆实物:第一行摆6个圆片,第二行摆6朵小花。…  相似文献   

12.
戴伟 《考试周刊》2013,(61):131
大量的教学实践证明,对一个学生成长发展起重要作用的不仅仅是知识与技能,还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在学生认知过程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会影响到他们的内在心理状态。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引入"情感"教学,有利于培养出时代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13.
“作文难,难于上青天”这是相当一部分学生的真实感受。作文在语文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也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难点。许多学生惧怕甚至厌倦写作文。问其原因,则说是无东西可写,更不知从何下笔,脑子中或空空如也,或纷乱如麻。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作文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设计一些科学、新颖和带有灵活性、启发性的教法,引导学生积极写作,真正让学生变“苦作”为“乐作”。  相似文献   

14.
采用光沉积-液相化学法调节电子流向,构建了直接Z型TiO2/Ag/Ag3PO(4 )(TAAPO)光催化材料.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仪(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仪以及光致发光(PL)光谱仪等手段对其进行表征,并对其在可见光照射下催化降解环丙沙星(CIP)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水体pH为3.0,催化剂分散浓度为0.3 g/L,CIP的初始浓度为15 mg/L时,光催化降解体系能够取得最佳的去除效果.在该组条件下,光照120 min CIP的降解率约为99%,并且在经历4个循环后仍然保持了良好的降解效果.在光催化降解CIP的过程中,主要反应活性物种为超氧自由基(·O2  相似文献   

15.
有些好心的老师为了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课堂上快节奏、满堂灌,课外加班加点,大搞题海战术,结果学生负担加重,打疲劳战,产生厌倦、畏难心理、于是老师训导学生说,把‘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作为座右铭吧。 笔者以为,如果把那两句古诗作为教育学生树立苦学不倦精神的良训,无可非议。但如若把它当作教学可以不讲科学、不讲艺术,不遵循教学规律的依据,那就大谬不然了。  相似文献   

16.
在数学的教学活动中,习题的策略教学一直是教育教学中研究的重点。小学高年级的数学出现了抽象化、复杂化的应用题,如何找到解题的最佳方法?其中"一题多解"的教学策略在提升数学的习题教学中,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最为常见的方法。"一题多解"的思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应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因而教师应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学生的学习应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行为。笔者在教学中,一直注重利用各种机会培养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对于可能有多个答案的问题,尽量让学生开动脑筋,合作交流,找到更多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我们总习惯地认为,学习是一件辛苦事。因此,老师总是对学生说:要刻苦、苦读、下苦功、苦思冥思。这话自然是不错的,学习是一种艰苦的脑力劳动,不肯耕耘,哪能有收获呢?可是,一味单纯地强调“苦”的这一面,确也有问题,它会使教学中的“题海战术满堂灌,机械重复连轴转,大考小考不断线,死记硬背加班干”等,统统成为“名正言顺”的事,它会使学生由辛苦而愁苦甚至痛苦。同时,单调而又乏味的满堂灌也会使学生昏昏欲睡。怎样使学生的学习化苦为乐,如何由教师满堂灌,变为学生主动,自觉地学呢,这是摆在我们每个教师面前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9.
叶圣陶先生早在《作文论》中指出:"我们作文,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而我们的教师尽管已经对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进行了大胆改革,加强了习作过程与方法的研究与指导,可是,我们小学生的习作说空话假话、表虚情假意的顽疾,仍然根深蒂固。学生作文千篇一律,届届雷同的现象仍然存在。究其原因,是学生的脑海中可供写作的材料内容不足。  相似文献   

20.
叶宾 《师道》2011,(7):23-23
这些年来,看描述教师之苦的文章比较多了。今天,也来谈谈我作为教师的苦乐。首先,未能免俗,先谈谈教师之苦。所有的苦,可以用一个字来形容:“累”。实在是太累了。连续两个周末参加继续教育,星期一一上班,忙着收集各班各项评分表,整理德育简报,用掉一个上午,下午有三节课,还有月考试卷要批改。正忙着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