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彭秀华 《成才之路》2012,(19):90-91
在中等职业教育中,要采用适当的教学策略,使课堂中实时存在的每一个情境都能创生德育价值。充分挖掘和利用课堂情境作为重要的德育资源的价值,让德育走进学生的心灵,提高德育课对学生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2.
高中思想政治课对于洗涤学生心灵、减轻学生精神压力,帮助学生用正确的心态看待问题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让高中思想政治课走进学生的心灵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为此,从思想政治课相关含义解析入手,深入分析高中思想政治课对学生心灵成长的意义,并在此基础上探究策略,必可更好地促进高中思想政治课走进学生的心灵。  相似文献   

3.
在众多讨论失败的教育和教育的失败的文字中。针对学校德育的篇章无疑是最多的,也是最为激烈的。很显然,对于德育,对于社会发展日益多元背景下的德育,学校、教师、家长、全社会都是不满意的。也许,我们可以这么说,在当前的教育工作中,德育是投入产出比最为失衡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4.
我们常用的德育方式很简单,一般有命令教育、知道教育、说服教育、规范教育……这些教育都无法真正走进学生心灵。有效的德育应是触及学生心灵和灵魂的教育,快乐德育就是其中的一种。一、德育新思想——快乐德育 快乐德育是一种符合人本原理,遵循人的心理认知规律,能让学生感到可信、亲切、有用、愉快的德育模式。快乐的德育,既是德育的本质特点,也是发挥学生德育主体内在积极性的必要形式,更是提高德育实效性的有效措施和途径。反观学校德育现状,我们开展了不少的德育活动,如那些告诉式、命令式和说教式,对于新时期的学生来说已经起不了作用了,有的学生虽然参与了其中,但往往忽略了学生在自身道德成长中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学生是被动的,压抑的,最终的效果是低效或无效的;而那些游戏活动式的,融入竞争机制的、需要主动参与体验的活动,走进孩子心灵的快乐德育,能激活孩子的意识与思维,学生们更喜欢,其德育实效性更强,生命力更强。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上海市黄浦区曹光彪小学坚守"办学生喜欢的学校""让学生在成长中体验快乐"的办学目标,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的需求出发,不断创新机制,构建和完善学校的管理机制,智慧地提高教师的育德能力,让教师把育人理念化为具体的行为,  相似文献   

6.
历史教学要注重运用形象思维、渗透情感教育和民族精神教育,实现青少年和历史老人的对话,让历史走进学生心灵。  相似文献   

7.
爱是教育的桥梁,爱是教育的钥匙,爱是教育成功的种子。班主任要将自己的爱恰到好处地自然流露出来,使自己的言行与学生及其生活的班集体组成一个心理感应场,这样才能去塑造一颗颗充满爱的心灵。本文就如何以爱去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古人云:“亲其师则信其道。”“亲师”指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接受教师教育的前提。教育是一门艺术。对待师生关系.教师和学生都应该采取积极的态度。多年的教育教学,我渐渐悟到这样一个道理:如果你走进学生的心灵,学生同样也会走近你,而且还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德育是学校教育中的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同时德育又是学校教育中的一个与时俱进的永恒课题,尤其是在今天大德育观形成的时代教育背景之下。反思我们今天的德育,我们在育人方面虽然也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与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实践相比较还相差甚远。原因有很多,其中之一就是我们所做的很多工作是没有被学生所认同的,也就是没有内化为学生积极情感的无效甚至是弱效的工作,所做的工作在学生的内心深处没有起到我们所期待的那种心理感应,没有使学生产生心灵的触动和思想的共鸣,因而也就在一定程度上不能内化为学生的行为,可见做触动学生心灵的德育工作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0.
马继红 《快乐阅读》2013,(11):101-101
从教十多年来,我深深的体会到了解学生的心理,走进学生的心灵,实现师生之间心灵的沟通是上好每一节课的法宝。那么怎样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让他们吐真言,说真情,提高我们的教育教学效益呢?  相似文献   

11.
我校作为山西省德育示范学校,始终把德育工作摆在学校工作的重要位置,认真实施“一把手”工程,形成了校长负责,副校长分管,教导主任组织实施,党、政、工、团、队齐抓共管,全体教职工参与的工作格局。全校合力,不断改进德育工作方式,增强了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使学校德育工作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局面。一、让德育走进学生生活1.从学生生活入手,开展形式多样的爱国主义教育。第一,从学生的出生地、居住地着手。人的童年时代直接接触和感受到的是生养自己的土地,是家乡的山水和物产,儿童自然对家乡有一种依赖和眷恋之情。因此,我们对小学生…  相似文献   

12.
教育家陶行知“四颗糖果”的故事,值得每位教师去思考和借鉴。陶老在担任校长时,看到男生李刚用泥块砸班上的同学,当即制止了他,并命令他放学后到校长窒去。放学后,李刚已早早地等在校长室门口了。陶老没批评他,反而送给他一块糖果,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我却迟到了。”接着,陶老再掏出一块糖果给李刚,说:“这块糖也是奖给你的,因为当我让你不要打人时,你立即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我应该奖你。”  相似文献   

13.
朱桂梅 《师道》2013,(7):73-74
班主任是一个特殊的教师群体,是学校中进行道德教育的主要承担者,因此班主任要学会尊重和关爱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主体地位,走进学生的心灵,倾听他们的欢乐、苦闷、欲望和困惑。新课程改革的真谛在于呼唤教育向“以人为本”的复归。那么,如何才能体现这种美丽的教育理念.形成和谐、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呢?  相似文献   

14.
中小学德育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和核心,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一直以来,湖南黔阳一中坚持以人为本、以德立校的指导思想,积极应对学校德育工作的复杂形势,努力破解学校德育工作难题,在德育工作方面做出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相似文献   

15.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人类特有的社会情感。它如温柔的春雨,滋润着萌生的新芽;它如和煦的春风,慰藉着企盼的心灵。那么,教师的爱通过怎样的传导途径,才能走进学生心灵,使学生受到“爱”的“感应”,产生爱的动力呢?  相似文献   

16.
在05年第5期《中小学音乐教育》杂志上,看到了一篇题为《如何指导高中生欣赏流行歌曲》的文章,于是决定做一个有关流行歌曲分类的课件。  相似文献   

17.
梁东娜 《课外阅读》2010,(11):205-205
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学生幼小的心灵好比是荷叶上的露珠,晶莹透亮而又特别需要小心翼翼地呵护,若稍不小心这露珠就会滚落、破碎”。“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可见,  相似文献   

18.
初中时期是人生的重要转折期。刚迈入青春期的门槛,生理和心理发展的不平衡,使学生心理上处于动荡不安之中。思想品德学科是学校教育对初中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学科,是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心理健康水平的主要途径,担负着为学生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树立正确的指向牌的重任,所以作为思想品德教师要让思想品德教育走进学生心灵,让青少年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相似文献   

19.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只有能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学校德育亦然,只有当它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激发学生道德践行的热情,才能实现其道德成长。为此,广州市白云区螺涌小学通过开展环境系列教育、策划主题实践活动、创建书香校园、引领教师开展课堂教学行动研究等途径,展开研究与探索,有效破解德育低效问题,让德育滋养学生...  相似文献   

20.
人们都说德育难做,难就难在德育是针对心灵的教育。什么样的德育既符合党和国家的要求、符合教育规律,又能真正在心灵里发酵?最近,首都中小学教师们总结和展示了他们的探索和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