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人的好客,在酒席上发挥得淋漓尽致。人与人的感情交流往往在敬酒时得到升华。中国人敬酒时,往往都希望对方多喝点酒,以表示自己尽到了主人之谊,客人喝得越多,主人就越高兴,说明客人看得起自己,如果客人不喝酒,主人就会觉得有失面子。有人总结出国人的劝酒方式有如下几种: 文敬是传统酒德的一种体现,即有礼有节地劝客人饮酒。酒席开始,主人往往在讲上几句话后,便开始了第一次敬酒。这  相似文献   

2.
《金秋科苑》2013,(23):68-69
这几天到亲戚家吃喜酒,几个“酒麻木”互相敬酒时谈饮酒的体会。其中,有人说“以前我只知道酗酒可能对肝脏有影响,比如易患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损害食管和胃黏膜什么的……,没有想到那天去医院看病,经过检查发现,患了“酒精性心肌病。”,医生建议像我这样的人应该戒酒,我是不能像以前那样了喝酒了……,”  相似文献   

3.
广闻博见     
一项研究说,头一天晚上只要喝点酒,就会影响你下一天的记忆。加拿大特伦特大学的研究人员对喝酒与不喝酒的学生,在考试前进行了测试。结果发现喝酒的学生忘记了一些他们为考试而准备的内容。甚至少许酒也能减少人们所记得的新知识。原因是如果你REM睡眠不够,那么你刚学会的一些东西就会忘掉。而酒精则缩短了REM睡眠。  相似文献   

4.
<正>喝酒的效果不仅仅在于喝多少,还在于喝什么酒;此外,跟我们什么时候喝,和什么样的人一起喝,以及为什么而喝,都大有干系。逢年过节免不了喝酒。常喝酒的人都知道,喝酒大有学问。酒的效果不仅在于我们喝多少,还在于我们喝什么酒。譬如,即使从酒中摄入同样多的酒精,喝度数高的白酒跟喝度数低的啤酒,效果显然就不一样。一般来说,喝白酒更"伤身",喝了之后更好斗,更容易冲动。其实,哪怕喝的酒度数相当,不同的酒效果也两样。比方说,波旁酒和伏特加,两者度数基本相  相似文献   

5.
你也逃不了     
有个小伙叫林青,他在一家配送公司上班,他在社会上交了一些不务正业的朋友。这天下班后,林青又被三个混混约去喝酒。喝着喝着,几个人就发起了牢骚:看那些富翁多潇洒,用钱像流水,我们能在哪里捞点大钱?这时候林青已喝了不少酒,酒  相似文献   

6.
《金秋科苑》2013,(17):106-107
现在的社会,喝酒几乎成了社交的一种主要手段,无论是谈生意还是朋友聚会,似乎少了酒就少了一种意境,甚至还有人常用喝酒的多少来评定交情的深浅,于是你一杯我一杯,非得拼个“无醉不归”才肯罢休。  相似文献   

7.
逢年过节,酒是重头戏。早年,人们只是逢年过节才喝上一两顿,平时是喝不上酒的。如今,随着生活的提高,饮酒已成为人们普遍的生活内容。在今天,社会亟需提倡良好的饮酒风气,须知,酒风不正有碍老年人健康。以京郊居民为例:早已过上了丰衣足食的生活,办红白喜事、修房、盖屋等等,要上酒;逢年过节走亲访友时,最常带的也是酒;一家老小团聚,不喝酒就热闹不起来;平时请帮工、给老人改善伙食、托人办事搭情送礼,这一切都要有酒;一个家  相似文献   

8.
轮流执政     
3月1日。下班途中,难得去喝了点儿酒。醉得厉害,路上跌了一跤,头碰得很疼,不过似乎不大要紧。回到自己的单人房间后便睡了。3月2日。下班回来途中,难得去喝了点儿酒。咦,昨天的日记也是这样写的,奇怪。今天喝酒确实是难得的嘛。3月3日。在公司里受到了上司的警告。今后可要注意,别出这样的差错。  相似文献   

9.
酒歌     
笔者业余收集了一些时下的劝酒歌,还挺丰富,写来以飨读者。比如初敬酒,说:“感情深,一口闷;感情铁,喝吐血:感情浅,舔一舔;没有感情赏个脸。”喝了一阵后,有的人有了醉意,又云:“喝酒不喝醉,不如打瞌睡,何况  相似文献   

10.
《科学生活》2010,(10):75-75
亲朋好友聚会时经常要喝点酒,推杯换盏之间,总有些人酒刚一下肚脸就红了。有人认为这是不胜酒力,得悠着点喝;还有人说脸红的人"酒量大"、"代谢好",多喝几杯也没事。那么,喝酒"上脸"到底好不好呢?  相似文献   

11.
过年了,少不了要饮酒。"桌上有酒,越喝越有",即便平时不喝酒的人家,过年时也会拿出酒来,多少喝上一点。过年时喝的酒又叫"分岁酒",喝什么酒,怎么个喝法,在过去还是有一定讲究的。在汉代,人们过年时喝的是椒柏酒。据东汉人崔寔的《四民月令》,这是一种"保健酒",即用椒花和柏叶浸泡的  相似文献   

12.
正酒精看上去好像能让人变暖,许多人喝酒之后,面色绯红,甚至还会出汗。在众多影视或者文学作品中,人们也在宣传酒精所谓的暖身作用。《东邪西毒》中的盲武士就有句直白的台词,"酒越饮越暖,水越喝越寒"。喝酒取暖似乎已经得到了人们的认可。然而,科学家却指出,这其实是一种认识  相似文献   

13.
文摘     
正"灯红酒绿"是怎么来的?我们常常会遇到"灯红酒绿"这个词,"灯红"可以理解,而酒为什么会是绿的呢?翻开古人的作品,到处都是"酒绿"或"绿酒"的诗词。古代的酒颜色与现在完全相同,做法也基本一致。不同的是,古代的酒酿得较为粗糙,甚至酒糟也没有滤出。所以,古人既说喝酒,也说吃酒,就是喝酒时连同酒糟一起吃下。"一壶浊酒喜相逢",人们把古代的酒称为"浊酒",也是这个道理。因为酒糟没有滤出,所以酒面上浮有一层淡绿色的糟沫,让美酒有了"绿酒"之称。曹植在《七启》中说:"盛以翠樽,酌以雕觞。浮蚁鼎沸,酷烈馨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人员最新研究发现,那些每天喝上一两杯的人要比那些滴酒不沾或者酗酒者思维更加敏锐。那些适度饮酒的人在语言技巧、记忆力以及思维能力方面要比那些在喝酒方面做法极端的人要强很多。适度饮酒对于男性来说每周饮酒14到28杯,对于女性来说7到14杯。滴酒不沾也伤身体英国伦敦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人员最新研究发现,那些每天喝上一两杯的人要比那些滴酒不沾或者酗酒者思维更加敏锐。那些适度饮酒的人在语言技巧、记忆力以及思维能力方面要比那些在喝酒方面做法极端的人要强很多。适度饮酒对于男性来说每周饮酒14到28杯,对于女性来说7到14杯。滴酒不沾也伤身体英国伦敦大学通过一项健康调查得出一个惊人而有趣的结论:不喝酒者和酗酒者有一样高的死亡率,而经常适量饮酒者却能延年益寿,并能降低心脏病的发病风险。克而不研究人员对饮酒的频率和饮酒量同时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对于心脏病来说,完全不喝酒的人发病风险比那些少量饮酒的人…  相似文献   

16.
大象大象是喜欢喝酒的动物。在印度西孟加拉邦的米德纳布尔郊区,一群野象酒后肆虐,仅在1994年11月7日、8日两天里就踩死了4人,踩伤50多人。警方说,这些庞然大物在酿酒作坊里喝了酒后就横冲直撞,攻击村民,撞倒民房,踩烂水稻等庄稼。但也有特殊的情况,一次,12头饥饿的印度象在一个村庄里发现了成桶的啤酒,喝光后纷纷睡去,第二天才离开,弄得人们哭笑不得。水牛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地区的水牛,耕地前要喝酒。如果主人不给酒喝,水牛就怠工不干,或发怒狂奔。如果它喝个痛快后,不仅力大无穷,而且劳动情绪也很好。鹦鹉澳大利亚布洛克山下的施华顿酒店,有一只白鹦鹉,可以说是只长醉的鹦鹉,它经常在酒吧中  相似文献   

17.
许世友与酒     
衡学明 《知识窗》2007,(10):30-31
在人民解放军的高级将领中,许世友可称得上一位饮中豪杰.他平时吃饭少不了三样东西:辣椒、烈酒和野味.他曾多次向人夸耀:"我8岁就开始喝酒了!"一直到逝世,嗜酒之癖也未改变.可以说酒伴随了将军的一生.  相似文献   

18.
有些人到了冬天寒冷的夜晚,都喜欢喝點酒,認为酒到了肚子裏,好像爐子裏燃著了火,会使人有一阵熱的感觉。因此,“饮酒禦寒”,就成为廣大群众所公認的事实了。其实,根据科学的原理来分析,飲酒是不能禦寒的。大家知道,我們平常喝的酒内都含有酒精,酒精是一种兴奋剂,進入人体以後,体内的血管和胃壁由於受兴奋的剌激而擴大,使血流加快,它们周圍的神經末梢也由於刺激而發生作用,所以喝酒後人就有一种温暖的感觉。但  相似文献   

19.
羽毛 《知识窗》2008,(10):14-14
大学时认识了另一位女孩,少言寡语,成绩极好。她说自己的理想是做学者,行事却颇有江湖气:和男生喝酒,一律用大碗,偶尔直接用瓶。男生哧溜倒在了酒桌下,她还不醉,拿起筷子敲打桌子,唱:“清风笑,人多寂寥……”很多男生暗恋她,她挑了一个,毕业后就嫁了。  相似文献   

20.
翻读唐诗宋词,以酒为意象的名篇佳作比比皆是.诗人为何钟情于酒呢?酒是来自水果或米梁的精华,少饮之不但无害,反而有益.喝酒喝到微醺程度,可以使人获得精神上的解脱,从而撤离心理上的防范,想己所想,说己所说,实为快哉!在封建社会.由于人们自幼就在“礼”的前提下被教以规行矩步,一切应对进退皆要中节,思想言行都有一定的规范,不得逾越.这样一来,人在接受教养的同时也就约束和压抑了感情.就在这种情况下,酒就成了诗人宣泄情感的最佳意象. 唐诗宋词里的酒,主要是表达诗人助兴、消愁、忘忧、送别、感怀等等真情实意的.下面我们以一些诗词为例,来洞悉古代诗人们的可贵真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