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只有……才……」与「只要……就……」的区别从逻辑学的角度来说,“只要……就……”与“只有……才……”一般都是用来表示条件关系的,它们分别是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联项。在小学语文“基础训练”中,往往列出关联词语“只要……就……”、“只有……才…...  相似文献   

2.
文言中有两种外形相似而其实很不相同的常用反问句式,就是“何以……为”与“何……之为”。“何以……为”的句式有时可以略有变化,成为“何……为”、“何故……为”、“何以为”、“奚以……为”、“曷……为”等。  相似文献   

3.
“……之所以……,是因为……”句式是单句,不是复句。“……之所以……”是名词性偏正短语,在这一句式中是主语部分;“是因为……”是判断动词“是”作谓语,介宾短语“因为……”作宾语,在这一句式中是谓语部分;“……之所以……,是因为……”是古代汉语中“……之所以……,以……也”这一单句形式的直接传承,具备完全句的全部特征,是典型的判断句。  相似文献   

4.
《语文学习》八四年十一月期上载方武同志《“如果……”和“也……”不能搭配吗》一文,列举了五个例句,用对比分析法说明“如果……也……”绝不能被“如果……就……”或“即使……也……”代替,并分析了“如果……也……”与“即使……也……”的区别,从而说明“如果……也……”“有独立存在的价值”,“把‘如果……也……’作为一组关联词语搭配是没有什么不妥的,算不得什么语病;传统的语法书把它划到规范的语法圈子之外,试图‘即使……也……’来代替它,是不够妥当的”.此种看法值得商榷.我认为:语言现象中貌似的“如果……也……”,其本身就不是“如果……”跟“也……”在发生关系.换言之,根本就不存在什么“如果……也……”.试从本文最后一个例句谈起——如果王书记来,我们开会;如果李书记来,我们也开会。在这个例句中,“如果”和“也”似乎并存于一个假设复句(全句第二个大分句)里,但这仅仅是  相似文献   

5.
在古汉语中,“何……为”与“何……之为”都是习见的固定结构,如果不深入分析它们的语法特点与作用,很容易使二者混淆起来。“何……为”(“何以……为”、“何故……为”、“何必……为”、“何乃……为”、“何足以……为”)这个格式一般用来表示询问或反问。“何”是疑问代词作状语,“为”是语气词,可译为“为什么……呢”、“怎么……呢”。如“上知朔多端,召问朔:‘何恐朱儒为?”’(《汉书·  相似文献   

6.
1.我们先观察下列两组例句:■上面两组例句的第1句是原句,第2句是改变后的句子,所表达的语义与原句相同,句子仍然成立。这说明“非……不可”与“不……不行”是同义结构。“非……不可”是人们公认的双重否定的固定格式;“不……不行”还很少有人把它列为双重否定的固定格式。我们把“非……不可”与“不……不行”看成是语义基本相同的双重否定的固定格式,但它们在语义、语法、语  相似文献   

7.
王泉 《考试周刊》2009,(23):211-212
“通过……使……”句式构成的句子是否是病句,一直以来都有争论。在确定“使”为介词的基础上,通过对“致使范畴”的研究,可以得出结论:“通过……使……”句是缺少主语的病句。  相似文献   

8.
英语中有许多表达“一……就……”、“刚……便……”的词或短语,现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9.
有些小学教师在教学和进修中,对“只有……才……”的用法提出一些问题: 1.小学高年级教材要求学生会用“只有……才……”造句,有的学生造出“只有勤奋学习,才能取得好成绩”这样的句子,这个复句前后分句都没出现主语,能否算作完整正确的句子? 2.“只有……才……”是否只限于连接复句?对“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这种句型应如何分析? 下面谈谈我的看法。 “只有……才……”是一组表示条件关  相似文献   

10.
《现代汉语词典》中说:“半……半……”这种格式“分别用在意义相反的两个词或词素前面,表示相对的两种性质或状态同时存在”。但实际上,“半……半……”所表示的意义却不止这一种,而是可以细分为下面四种:  相似文献   

11.
北京出版社1983年版《古代汉语》326页:“古代汉语还常出现‘所……者’格式,它的作用和‘所……’相同,仍是指代行为的对象。‘所食者’等于‘所食’,指‘吃的[东西],而不等于‘食者’。”这种说法不一定符合古代汉语的实际情况,下面仅从中学语文课本文言文篇目中举几个“所……者”≠“所……”的例子:  相似文献   

12.
从使用频率和使用条件限制两方面对“或者”与“还是”“在”“无论……都……”中的差别进行分析得出,二者不仅在使用频率上有很大差异,而且使用条件也有很多不同的限制。这主要是由“无论……都……”或者”与“还是”的结构、语义等差异造成的。  相似文献   

13.
“以……为……”做为一种凝固结构,在古汉语中使用频率较高,它常常和“以”“为”二词临时组合的形式相混淆。而“以……为……”本身,也有使动用和意动用的差别,因之也不能不加区分,笼统地做出翻译。何况“以……为……”还常以紧缩形式“以为”出现,这又同双音词“以为”不易分清。另外,“以”又有介词、动、词连词之分,在它偶而和动词“为”连用时,不慎也会造成理解上的错误。本文拟就上述一些问题谈以下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4.
近日读报,见某大报副刊版所载一文,对某作家一作品中“非要……”的句式提出了质疑。文章认为,无论在“京片子”中还是在规范的中国语式中,正确的用法应是“非要……不可”,若结尾没有“不可”,则语义恰恰与所要表达的意思相反。援引了“我非要去广州不可”和“我非要去广州”两个句子为例作了对照说明,认为它们的语义正好相反。对此笔者颇有异议,故于此不揣浅陋谈点管见,以请教于方家。愚认为,“非要……不可”与“非要…”这两种句式所表达的意思是完全相同的。就以某大报副刊版所载一文列举的两个句子来说,其表  相似文献   

15.
“只要……就……”与“只有……才……”是常见的表示条件关系的两组关联词语,每组关联词语所表示的前、后分句之间都存在着条件与结果关系,学生容易混淆。如何区别呢? 先看两个例子。①只要妥善保护草皮和灌木,沙丘就被固定下来。②只有年满十八周岁,才有选举权。例①这组关联词语,表示前  相似文献   

16.
多多有一块鸡蛋酥,这是他最爱吃的点心,他先闻了一闻,真香。再舔了一舔,真甜。多多想咬一小口尝尝,隔壁小毛毛走进来,他只有两岁,走起来象小鸭子一样。他用小手指指多多手里的鸡蛋酥,叫着:“哥……要……”多多看见小毛毛来了,连忙把鸡蛋酥藏到背后去,小毛毛慢慢地走到他的背后,拉拉他的手说:“哥……要……”多多想了想,说:“好吧,就给你吃一点。”  相似文献   

17.
文言文中,经常出现“以……为……”结构,许多人把它理解为动词“认为”,从它的用法来看,这种解释是不正确的。在这里,我们从“以”动词性出发,来分析“以……为……”这一结构。 首先,“以”作为动词时,“以……为……”当“认为……是……”或“把……当作(看作)……”讲,宾语部分是主谓词组或句子形式。如: (1)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人以食为天。(《史记·郦生列传》) (当王的认为老百姓是不可缺少的.而老百姓认为粮食是不可缺少的。) (2)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史记·秀宴列传》) (鲍叔牙不认为我是贪财…  相似文献   

18.
“如果说……那么……”这种复句并不表示假设关系。尽管它与假设关系的“如果……那么……”似有相同之处,但就其特点和作用来说,则有根本的区别,它在逻辑上不表达充分条件假言判断,从事理上说,前后两个分句也没有因果推论关系。可是。由于“如果……那么……”和”如果说……那么……”在语言形式和实际运用的环境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因此极易被混清。下面就“如果说……那么……”这种复句的特点和作用作几点分析。(为方便说明,我们且将“如果说……”记作“分句①”,“那么……”记作“分句②”。)  相似文献   

19.
不少语法书把“不是……而是……”当作关联词语,北京出版社最近出版的《现代汉语语法知识》也沿用了这一说法(见第92页)。我以为这是可以商榷的。关联词语必须是定型化的,不能随便拆开来。是词,固然不必说;即使是语(词组),也应该是固定的。如“不是……就是……”中的“不是”和“就是”,“之以以……是因为……”中的“之所以”和“是因为”,中间都不能插进别的词。更重要的,关联词语在句子(尤其是复句)中必须起关联作用。“不是……就是……”表示选择关系,“之所以……是因为……”表示因  相似文献   

20.
“一……就……”在所有的现代汉语教材中都是被讲术成紧缩复句的固定格式之一的,但翻阅众多的资料却难以找到“一……就……”这种格式在语言中的作用是什么的答案.经笔者反复揣摩、体会,认为“一……就……”在语言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一般用在动词性短语之中.“一”往往用在动词之前,“就”往往用在动词同宾语,动词同补语、动词同它的连谓成分之间,构成紧缩短语或紧缩复句.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