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去年9月8日,某校初三年级有3名女生和4名男生离校出走,出走的学生分别属于五个不同的班级.出走后,家庭、学校、公安部门组织了大量人力寻找,在离校不远的一个学生家里找到了他们.  相似文献   

2.
某名牌大学的学生谭某离校出走,至今两个多月没有与学校和家人联系。学校保留了其学籍,希望他能够尽快返校完成自己的学业,父母心急如焚。谭某为何离校出走?高中时的班主任分析说:“他  相似文献   

3.
贾颖 《小学语文》2012,(9):55-57
小时候,我们多多少少都有过“出走”的念头:想逃离爸爸妈妈的约束,想去周游世界,想要看看大人们常说的那个复杂的神秘的世界。《再见了,我们的幼儿园》就是一部讲述“出走”的电影。影片中出走的主角是五个幼儿园的孩子:康娜、俊君、美琴、优衣、拓实。这是一场有“目的地”的出走,孩子们是要去医院探望身患绝症、躺在病床上的小伙伴——洋武。他们一起从幼儿同出走,一路上遇到了各种意外,甚至相继失散,他们之间有帮助、有争吵、有冒险,更有闯关后的欢喜。影片的最后,当作为观众的我们与孩子一起完成了这场“出走”,我们会发现,自己收获的是关于成长的回忆与感动。  相似文献   

4.
从陶丽群的小说中可以发现一个常见的叙事结构,即“出走一迷茫一回归”。在“出走”和“迷茫”两个环节中反映了“出走”的这个群体在外在物质条件驱使下的无奈和焦虑,而“回归”这个环节则代表了这个群体为解决焦虑而做的努力,但这个“努力”是无用的,只有精神上的“回望”才能解决这个焦虑。  相似文献   

5.
"出走"在20世纪的中国是十分流行的现象,见于各现代文学小说和戏剧中。"出走"的说法是一个舶来品,源于易卜生的《玩偶之家》。然而在中国传统的戏剧中也存在着"出走"现象,这种出走现象通常被称为"私奔"。私奔与出走,一个是古代,一个是现代,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呈现不同的话语与结局。  相似文献   

6.
汪精卫在抗战之际出走重庆是当时重大的政治事件。出走之因很复杂,不少人都作过猜测和探讨。本文尽可能引用第一手资料避免以讹传讹,考辨汪氏出走之因。在充分论证汪氏的反共倾向和对日本妥协求存的幻想才是他跨上求和投降之途的两个真实之因的同时,作者也对当时人所认定的“汪蒋双簧说”和“个人英雄主义说”作了相应的辩驳。  相似文献   

7.
青少年离家出走现象是一个让家长、学校和社会严重困扰的永久性话题。迄今为止,没有专门针对护理专业学生出走现象的研究。这些学生是指由初中考入学校的五年制护理专业的大专生。因为其中女生比例占99%以上,所以出走原因有其特殊性。通过几个典型案例,深入分析她们的出走原因,并总结了从教师引导角度应对这一问题的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8.
据报道:上海火车站仅在一九九五年一至三月,就截下了来自全国十四个省市的九至十七岁的学生八百一十六名,最多的一次就扣留住了来自东北某校的学生二十四名,有关中学生出走的情况各大新闻媒体一时间曾连续报道过。不断发生的中小学生出走现象,在学校、家庭、社会产生了巨大的震波,引起了各方面的强烈关注。分析出走案例,首先应当肯定  相似文献   

9.
青春叛逃,出走围城 每一个人都有出走的愿望,那遥远、未知的美景始终诱惑着我们。为了做一个勇敢的骑士,扶困济危,塞万提斯笔下的堂吉诃德出走了;不愿意被丈夫作为金丝鸟养在笼子里,为了追求精神的解放,易卜生笔下的娜拉出走了……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但也很无奈,羽翼未丰的雏鸟飞出温暖的巢穴,将会遭遇怎样的困境和凶险。本期,我们关注青春出走的故事。  相似文献   

10.
王烨 《河南电大》2009,(4):55-56
在著名文学家乔治·艾略特的长篇小说《织工马南传》中,“出走”是其中的重要命题。马南通过出走,重新找回了人生的意义和信仰,最终获得拯救,在叙事策略上,小说通过圆形叙事结构以及与“出走”相关的两种意象:织机和宗教迷狂,来寻找这一主题的人文内涵。  相似文献   

11.
《倾城之恋》中白流苏从上海的白公馆毅然出走,从小说内她在白公馆的两段对话中也可以得见原因。试用会话分析和语用学相关理论对这两段参差的对话进行分析,揭示其在家庭中的尴尬地位和出走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去年上半年香港有1624名青少年离家出走。这些未满16岁的孩子或流浪街头,或受不良分子的诱骗而误入歧途。青少年出走问题已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之一。从香港警方公布的数字看,这一社会现象近年来有上升趋势。一份有关的调查报告则指出,每5个出走青少年的家庭中,大约只有1个家庭向警方报案,由此计算,估计每年离开学校和家庭的孩子有近2万人。  相似文献   

13.
在著名文学家乔治·爱略特的长篇小说《织工马南传》中,“出走”是其重要的主题。主人公马南通过出走,重新找回了人生的意义和信仰,最终获得拯救。在叙事策略上,小说通过圆形叙事结构以及与“出走”相关的两种意象,即织机和宗教迷狂,来寻找这一主题的人文内涵。  相似文献   

14.
开学不到两周时间,广州市某中学却接连发生学生出走的事情,每个出走的学生都有各自不同的家庭背景,老师和家长们认为对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越来越让人头痛……广州某中学初三年级关系要好的男女学生小刘和小潘,连续9天中多次离家出走,其中,欲哭无泪的父母按学生指引曾屡次将他们找回,但因无法接受父母的管教方式,两人又同时失踪。2002年2月  相似文献   

15.
在著名文学家乔治·艾略特的长篇小说《织工马南传》中,“出走”是其中的重要命题。马南通过出走,重新找回了人生的意义和信仰,最终获得拯救,在叙事策略上,小说通过圆形叙事结构以及与“出走”相关的两种意象:织机和宗教迷狂,来寻找这一主题的人文内涵。  相似文献   

16.
本文所要谈的,就是"穷途末路"的龚自珍邂逅灵箫后的精神出走在百年经典爱情的演变历程中的比较。为了更好的展示龚自珍出走的几个层面,文章将以现代文学中几个典型为参照,围绕其三十多首艳情诗展开叙述,虽有以论带史之嫌,只当思想随笔为观。故而分为三个层面:一、孤独的出走;二、蹰蹰的面对;三、想象的接受。  相似文献   

17.
针对学生出走这一社会现象,本文从社会、家庭、学校、学生本人四方面阐述了学生出走的原因,并站在社会、家庭和学校的角度提出了预防学生出走的各类建议和措施,号召社会、家庭、学校要形成一种教育合力,确保从根本上预防学生出走。  相似文献   

18.
正内容概要:思特里克兰德是个证券经纪人,有一个富裕美满的家庭:妻子漂亮,两个孩子健康快乐。按理说,他应该满足于这种世俗的快乐,尽管生活未免庸俗和平静。但是,就在婚后的第17个年头,他突然离家去了巴黎,抛弃了在外人看来很好的事业和家庭。在别人以为他的出走是因为有了外遇的时候,人们发现的事实却是:  相似文献   

19.
许新 《现代企业教育》2009,(24):123-124
通过对大学生出走现象的原因、特点分析,提出了处置学生出走事件的处理办法,探讨了防止学生出走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中学生离家出走的问题不时地困扰着家庭和学校。父母呼儿女返家、教师唤学生归校的启事,在报纸、电台、电视中时有所闻。学生出走虽属个别,但影响极大,一旦发生,不仅家庭慌乱、学校紧张,社会也要为之不安。有远见卓识者一再呼吁:采取措施,积极防范,多从正面教育,杜绝出走事件。然而,措施尽管制订了不少,学生出走的事件却并未杜绝,甚至竟有东北某中学6名少女集体出走的事件发生。面对学生离家出走的现象,家长感到迷惘,教师亦觉困惑,纷纷提出疑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