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汉字的产生,是一个“观物取象”的结构化过程。这一过程,可以从汉藏语系中其他图画文字的形态看出清晰的轮廓。例如在远古时期,我国西北河湟地带居住的羌人向南迁徙至岷江上游,又向西迁至金沙江上游东南地带,在那里形成了纳西民族。纳西民族书写他们的经书所用的文字——东巴文字,也是一种表意文字。董作宾在《么些(纳西)象形文字字典序》中认为,纳西东  相似文献   

2.
纳西族是中华五十六个民族中一个源远流长而又至今保留了自己古老传统文化的民族。今天的纳西族,分布在云南、四川等地,人口为23.6万,集中居住地是云南省丽江县。纳西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 根据我国著名历史学家方国瑜教授的考证,纳西族源于我国西北河湟地带,属古羌一系。羌是我国西北部的一个古老民族,“羌”最早的文献记载是《诗·商颂》:“昔有成汤,自彼氐羌,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这说明在殷商时代,羌与商王朝之间就有密切关系。近世考古发现,越来越多的材料证明了这一问题。先周时代,姬部落与姜部落(姜即羌,依顾颉刚说)已互通婚姻,文化因素相互融合更为密切。邹衡先生认为,  相似文献   

3.
纳西族是我国众多少数民族的一个。作为一个民族,它有其特有的文化和特征,由此而产生许多纳西族特色词。在翻译纳西族相关资料文献时遇到较多纳西族特色词语,笔者尝试运用和合翻译学说、归化和异化等翻译策略来解决翻译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相似文献   

4.
“改土归流”对纳西族尚武精神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清朝雍正元年以前涉及纳西族的文字中,都把纳西民族记载成尚武好勇的民族精神,但是雍正元年改土归流之后的一些史料中记载纳西人"性柔弱"、"生性懦弱"等。本文通过"改土归流"对纳西族社会的影响,来探析"改土归流"对纳西族尚武精神的影响,认为"改土归流"使纳西族民族的尚武精神从感性阶段发展到了理性阶段。  相似文献   

5.
纳西族历史悠远,人文荟萃。在长期的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丰富多彩且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纳西族的非物质是其生生不息的有形物质载体和无形的精神财富,是纳西族人民繁衍发展的根脉。她是纳西族人民社会生活的精神需求;是民族精神的发生器,纳西族文明的起点;她滋养了纳西族多元的传统文化,是纳西文明不竭的源泉。不仅为人们提供了美的享受,而且是纳西族社会和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资源。  相似文献   

6.
<正>纳西族居住在祖国西南金沙江上游两岸的地区,人口约三十万。纳西族的名称,旧籍作“麽些”,是他称,名从其主,以自称“纳西”为正。新中国成立后正式定名为纳西族。  相似文献   

7.
一、优先发展民族教育是怒江州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怒江州地处云南省北部横断山脉纵谷地带,总面积1.4703万平方公里,“少、边、穷”和高山峡谷是怒江州显著的州情特点。全州除主体民族傈僳族外,还聚居着白、怒、普米、独龙、彝、纳西、景颇、藏、傣等12个少数民...  相似文献   

8.
遭遇饿狼     
众所周知 ,狼的本性是凶残的。而我所经历的一件事 ,却使我改变了对狼的看法。那是 1994年 10月中旬的一天早晨 ,我们离开了纳西族聚集的秀美小城丽江 ,向我们此行的最后一站进发。出发前 ,一位纳西族老乡搭我们的车一道去维西。过石鼓镇以后 ,我们沿着金沙江上游向西北方向前进。十点多钟 ,我们在小镇巨甸稍事休息 ,再上路时发现路上的积雪越来越厚了  相似文献   

9.
纳西族村民对足球运动有着一份特殊的情感。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纳西族村民对足球运动的情感进行分析。结论:对待比赛胜负观与纳西民族尚武精神转变具有统一性;喜爱足球运动因素中体现了纳西民族具有较强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认同感。建议:建设与纳西族村落文化和谐发展有特色的足球文化;对村民进行正确引导和教育认识足球运动的价值等。  相似文献   

10.
生活在西藏昌都地区芒康县盐井纳西民族乡的纳西族世代以盐业为生。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盐井纳西族文化几乎完全融入了当地的藏族文化中。但是纳西族内心中对自身东巴教信仰的坚持,使得下盐井村虽然在天主教和藏传佛教的包围中仍然保持着社区的认同。盐井纳西族宗教信仰的变迁成了本民族在建构社区认同中的一种鲜明的符号。  相似文献   

11.
纳西族是生活在我国云南省丽江地区的少数民族,也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民族,他们不仅善于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而且还创造了自身独特的民族文化,这些文化中包含有民族心理素质的很多内涵,本文主要介绍了蕴藉于纳西族人文字中的生死观和数字观,以期从中可以反映纳西族民族心理的内涵,揭示其在民族文化心理和哲学意识等方面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中国有56个民族,各个民族在其发展的历史过程中,与周围环境发生着密切的联系纳西族作为中国56个民族中的一个民族,在解决人与环境这对矛盾的过程中,有与其他民族相同的经历,也有其独特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民俗文化是旅游发展的重要资源,甘孜因其独特的地域造就了这里丰富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甘孜州是康巴藏区的核心地带,这里世居着藏、汉、回、彝、羌、纳西等22个民族,其中藏族占82%。藏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必将成为甘孜州旅游经济的重要增长点。  相似文献   

14.
纳西族黑白色彩崇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纳西族的色彩崇拜主要包括黑色崇拜、白色崇拜。其中黑色崇拜在特定历史条件的制约下 ,在早期处于纳西文化的主体地位 ,是纳西文化胚胎———祭天影响的产物 ,纳西族的自称也源于此。白色崇拜是唐宋后期才出现的 ,是受到白族、藏族白色崇拜影响的产物。纳西族的色彩崇拜既是自身民族文化发展、传承的结果 ,也是与周边民族文化融合的特殊产物。  相似文献   

15.
丽江纳西族洞经音乐是一种古老的民间音乐,在历史上几经沉浮,在近年重新获得了大众及学界的关注.作为一种洞经音乐自传入丽江就具有道教音乐本身虚静玄和的美感,但其并非是只具有单一美感的音乐,在内涵上丽江纳西族洞经音乐又注入了儒家礼乐思想,有雅正的音乐追求.在纳西族传承的过程中更加入了纳西民族自身的审美趣味,多用慢波音旋律,用...  相似文献   

16.
自汉代起就作为中土门户和丝绸之路要塞的敦煌,在公元4世纪至14世纪千年之间,迎纳西来的佛教文化,通连汉民族文化与多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7.
纳西族是聚居在我国滇川藏三省交界处的一个少数民族,以之繁荣的民族文化被学界关注。本文主要利用纳西族的东巴经来讨论唐宋时期丽江纳西族聚落的形态特点及其影响因素,追溯丽江地区纳西族聚落发展的源头。以求证于方家。  相似文献   

18.
丽江古城纳西语和汉语的语言和谐是各民族和谐关系的一部分。本文从历史的角度,通过梳理有关丽江古城纳西语和汉语关系的各种文献记载,结合语言接触下产生的纳西语汉借词进行分析,发现从丽江古城建城以来就一直存在着纳西语和汉语两种交际语言,在很长一段时期中,纳西语和汉语分别在不同的语言集团和场合使用,互相补充,各就各位、协调有序,共同发展,形成了良好的语言和谐,语言和谐也反映出了民族之间长久的和谐共处。本文通过对相关丽江古城纳西语和汉语关系的各种文献记载进行梳理,同时,结合语言接触下产生的纳西语汉借词进行分析,探讨在历时条件下,汉语和纳西语的语言和谐以及语言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9.
再接再厉奋勇向前丽江地区教委主任和克政丽江地区地处金沙江上游的滇西北高原,辖丽江、宁蒗、永胜、华坪四个县,山区占国土面积的92.3%,纳西、彝、傈僳、普米等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56.4%。新中国成立前,全区各民族分别处于母系氏族制、奴隶制、封建半封建等...  相似文献   

20.
《文山学院学报》2014,(2):47-55
方国瑜先生是纳西历史文化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人。自1933年冬开始实地调查,到1979年《纳西族的渊源、迁徙与分布》的发表,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方先生在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历史地理问题、纳西历史文化框架体系、民族史研究的理论、民族文献的运用、民族与文化之间的关系等方面都作出开创性贡献,为纳西历史文化的研究奠定基础。同时,方先生的上述贡献对研究中国民族史具有普遍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