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 名词解释 1) 宪法解释 是指对宪法规范的含义和作用,依据立法精神和意图做确切的说明。 2) 成文宪法 是指由单一法律文件或几种法律文件构成的宪法。 3) 不成文宪法 是指没有文字表达、不成为法律文件的宪法,它是由宪法性文件和宪法性习惯、判断等组成的宪法。  相似文献   

2.
1 名词解释1)宪法解释是指对宪法规范的含义和作用,依据立法精神和意图作确切的说明。2)成文宪法是指由单一法律文件或几种法律文件构成的宪法。3)不成文宪法是指没有文字表达、不成为法律文件的宪法,它是由宪法性文件和宪法性习惯、判断等组成的宪法。4)钦定宪法又称君定宪法,即由君主制定的宪法。5)民定宪法又称民约宪法,即由制宪会议制定或经公民投  相似文献   

3.
1 名词解释 1)宪法解释 是指对宪法规范的含义和作用,依据立法精神和意图作确切的说明。 2)成文宪法 是指由单一法律文件或几种法律文件构成的宪法。 3)不成文宪法 是指没有文字表达、不成为法律文件的宪法,它是由宪法性文件和宪法性习惯、判断等组成的宪法。 4)钦定宪法 又称君定宪法,即由君主制定的宪法。 5)民定宪法 又称民约宪法,即由制宪会议制定或经公民投票表决的宪法。 6)刚性宪法 是指宪法的效力高于普通法律,修改程序也非常严格。如我国现行宪法。  相似文献   

4.
1 名词解释 1)宪法解释 是指对宪法规范的含义和作用,依据立法精神和意图作确切的说明。 2)成文宪法 是指由单一法律文件或几种法律文件构成的宪法。 3)不成文宪法 是指没有文字表达、不成为法律文件的宪法,它是由宪法性文件和宪法性习惯、判断等组成的宪法。 4)钦定宪法 又称君定宪法,即由君主制定的宪法。 5)民定宪法 又称民约宪法,即由制宪会议制定或经公民投票表决的宪法。 6)刚性宪法 是指宪法的效力高于普通法律,修改程序也非常严格。如我国现行宪法。  相似文献   

5.
1名词解释 l)宪法解释是指对宪法规范的含义和作用,依据立法精神和意图作确切的说明。 2)成文宪法是指由单一法律文件或几种法律文件构成的宪法。 3)不成文宪法是指没有文字表达、不成为法律文件的宪法,它是由宪法性文件和宪法性习惯、判断等组成的宪法。 4)钦定宪法又称君定宪法,即由君主制定的宪法。 5)民定宪法又称民约宪法,即由制宪会议制定或经公民投票表决的宪法。 6)刚性宪法是指宪法的效力高于普通法律,修改程序也非常严格。如我国现行宪法。 7)柔性宪法是指宪法的效力与普通法律相等,修改程序也与普通法律相同。 8)宪法保障是指维…  相似文献   

6.
1名词解释 l)宪法解释是指对宪法规范的含义和作用,依据立法精神和意图做确切的说明。 2)成文宪法是指由单一法律文件或几种法律文件构成的宪法。 3)不成文宪法是指没有文字表达、不成为法律文件的宪法,它是由宪法性文件和宪法性习惯、判断等组成的宪法。 4)钦定宪法又称君定宪法,即由君主制定的宪法。 5)民定宪法又称民约宪法,即由制宪会议制定或经公民投票表决的宪法。 6)刚性宪法是指宪法的效力高于普通法律,修改程序也非常严格。如我国现行宪法。 7)柔性宪法是指宪法的效力与普通法律相等,修改程序也与普通法律相同。 8)宪法保障是指维…  相似文献   

7.
1787年美国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它把十七、八世纪英法启蒙思想家的政治主张用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这部宪法虽然制定于美国独立战争胜利后,但它并非《独立宣言》的继续和发展,从其制定与批准的过程来看,广大劳动群众一直被排除在外,他们的作用十分微弱,许多重大问题争论只限于白人上层。由富人集团制定与批准的宪法,理所当然只能维护有产者的利益,只能是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相似文献   

8.
宪法惯例是宪法学研究当中一个无法避开的问题。对于如何看待英国的宪法惯例的性质,英国以外的其他国家是否存在宪法惯例,如何在我国的政治与法律的语境下正确地认识宪法惯例等诸多问题,仍然存在着广泛的讨论空间。宪法惯例本身不同于公意或政治道德,具有同成文宪法规范相同的法律权威,但其效力并非通过司法,而是通过“授权报复”的机制得以实现。而判断一条宪法惯例成立与否,则须依据心理标准和行为标准共同进行判断。  相似文献   

9.
一、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法具有与普通法不同的法律特征:1.宪法在内容上规定的是一个国家最重要最根本的问题,涉及国家生活的各个方面。(内容略)而普通法的内容只是规定国家生活中某一方面的问题,某一方面的社会关系。2.宪法是国家的最高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它是制定普通法的依据,如果普通法的内容与之相抵触,则必须修改或废除。它是一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全体公民的根本的行为准则。  相似文献   

10.
韩文景 《课外阅读》2011,(11):256-256
从17世纪中期到18世纪末叶,英美出现资产阶级宪法。17世纪的英国“权利法案”等法律确定了英国立宪君主制的重要内容,成为英国宪法的重要组成部分。1787年美国制定宪法,这是历史上第一部成文宪法。它确立了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三权分立原则。早期的资产阶级宪法在历史上起过一定的进步作用。先后推动英美两国完成两次工业革命,使得两国先后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工业大国。19世纪70年代后,垄断资本主义出现,此后资产阶级宪法开始走向反动。资产阶级宪法最终被社会主义宪法所取代。  相似文献   

11.
法治社会是和谐社会的首要特征和核心内容,是和谐社会的前提基础和制度保障,因此,和谐社会实质上就是一种法治社会。法治建设是和谐社会的必备要素,法治建设的基本价值要素——秩序、人权、正义、效益,是和谐社会形成的必要条件。在现代文明建设中,法治建设所追求的价值准则和目标取向就是社会和谐。因此,法治社会的终极目标就是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2.
在现实生活中,农民的生存权具有弱者身份性与脆弱性。因此农民社会保障权的实现更能彰显出法的公平、安全、效率等价值指归。在立法中,农民社会保障权的实现应遵循平等原则、普遍原则、协调原则和共担原则。然而在现实中,农民社会保障权具有非平等性、非普遍性、非协调性和非共担性。在法治社会里,农民社会保障权有效实现的最佳途径是社会保障权的法治化。为此必须从健全法律体系、提升立法层次和强化实施机制等方面,来实现对农民社会保障权的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13.
试论历史学在社会转型期的价值所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中国社会正处于社会转型阶段,从物质文化到精神文化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我们只有从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历程的角度,才能真正认识当代社会的性质与未来发展方向.历史学对现实社会的指导作用,大大超越了以往简单的经验教训的总结,而是在认识和把握历史规律的基础上,以历史的必然性和规律性为依据,科学地认识当代社会的性质与未来发展方向.同时,社会转型阶段也面临着一个人文精神的传承和重建的艰巨任务,而历史著作中的价值判断和历史主体意义阐释,既是时代精神的反映,又是人文传承和教育的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的宪政史表明了这样一个客观事实:当思想解放,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时期,法学也能得到繁荣发展;而法学得到繁荣发展的时期,也就是中国社会经济建设繁荣发展的时期,人民能安居乐业的时期,综合国力不断强盛的时期。中共中央提出的要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对推动我国的宪政建设朝着更加民主完善的方向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5.
社会保障权是公民按照宪法规定享有的可以要求国家积极保障其过上享有人类尊严的基本生活的权利。作为社会权的属性决定了社会保障权应主要依靠通过立法机关积极的立法来达成,但这并不意味着完全排斥该权利的司法可救济性。承认社会保障权是一项权利,国家就有义务满足权利人的合法要求,保障权利人社会保障权的实现。社会保障权的可诉性具有学理上、国际法上的依据,并为一些法治国家司法实践所采纳。  相似文献   

16.
语言是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新时期大陆与香港两地经贸往来、文化交流日益密切,投射到语言现象中,语音、语词、语法各个层面都有所体现,尤以语词为甚。两地语词呈现出互动融合的发展态势。究其根源,社会生活的变化而引起的语言语汇和社会结构间的矛盾,以及人们语用心理选择是两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科学融合西方文化,是后发国家现代化发展的一般规律。中国要实现向公民社会和法治国家顺利转型,应继承和弘扬中国优良传统文化,提升国民的自律能力和人生智慧,汲取西方先进文化要素,培养社会民主法治秩序和公平正义信仰,建构融合中西文化的共享价值观体系,促进人与社会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8.
社会权以保障人的尊严与价值为本质,以保障弱势群体的平等权为出发点与落脚点。国家负有"最核心义务",以保障公民最低生活水平,但社会权的实现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而我国市民社会逐渐形成,社会力量不断壮大,加大社会法立法、加强社会权的非国家行为者义务有助于解决社会权权利事实不清与国家资金短缺问题。我国社会权司法救济必须解决宪法重实体轻程序、从宪法高度构建公民诉讼权、扩大诉讼法受案范围、改革司法制度、保证司法公正等问题。在我国,社会权最根本的救济途径就是建立可操作的宪法诉讼与违宪审查制度,但在我国宪法诉讼与违宪审查制度尚未建立的情况下,建立公益诉讼制度是社会权司法保护的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19.
美国最高法院的发展折射出美国的宪政历史进程,反映出法制社会建成的持续和艰辛及美国社会的价值取向,也反映出司法权对一国宪政进程的重要影响。在这一过程中,司法的能动性得以充分体现,法官在进行宪法解释时,倾向于弱化遵循先例原则和政治决策者,更多地依赖独立判断,倾向于做出范围宽泛的判决意见,主张一种广泛的司法救济权,由此推进宪政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20.
建立宪法诉讼制度,对宪法中所规定的内容在实际生活中被遵守的程度进行法律调整,以真正实现有法可依,建设社会主义的法治国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