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第 4期《新闻知识》刊登了关于渭南日报新闻官司的报道。作为这样一场官司的参与者,我们亲身体会了其中的酸甜苦辣。在经历了漫长的五六年官司折腾之后,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在市场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新闻舆论监督迫切呼唤《新闻法》出台。由此引出了以下思考。   思考之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新闻舆论监督为经济、社会发展鸣锣开道,但新闻舆论监督必须得到法律的保护。这就要求《新闻法》尽快出台。   1995年 3月 27日,渭南日报刊登了一篇由澄城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起草提供、审核盖章的稿件,反映澄城县人民法院接受人大监…  相似文献   

2.
祝明 《新闻知识》2001,(4):18-19
2000年底,陕西省高院的二审判决再次宣告渭南日报的败诉。渭南日报仅仅因为刊登了澄城县人大在评议法院工作时形成的工作稿件,而被诉侵犯名誉权。此案经渭南中院、陕西高院两审,渭南日报一败再败。于是,渭南日报陷入了几多困惑之中。依据县人大在评议法院工作时形成的工作稿件所作的报道,会侵权吗?让我们先来看看相关的法律规定。1998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六条规定:“新闻单位根据国家机关依职权制作的公开的文书和实施的公开的职权行为所作的报道,其报道客观准确的,不应当认定为侵害他人名誉权…  相似文献   

3.
父子两地书     
三年前,在武警陕两总队渭南地区支队却流传着“父与子两地书互帮互勉亲情更深”的佳话。“大军,你写的稿件为父看过后很高兴。今寄小稿一篇,也许能给你一点启发。”大军,就是我,当时在武警渭南地区支队澄城县中队服役。每当我手捧父亲发表的作品时,握笔勤耕的欲望就更加强烈。我的父亲罗书廷是一名中学教师。2○多年的教学生涯使他打下丁坚实的文学基础,工作之余,常在报刊上发表作品。在父亲的熏陶下,入伍一年多的我也爱上了新闻写作。起步仅一年多时间,就在《人民武警报》、《陕西日报》等报刊上稿3○篇。每见报一篇稿,我就要剪贴下来寄给父亲。父亲也把自己发表了的作品寄给我借  相似文献   

4.
一则只有272字的消息《行使庄严的一票 同弓乡五百打工者回乡参加选举》,刊于1995年11月8日 《衢州日报》一版。在人大系统好新闻评选中,此稿分别获1995年度衢州市、浙江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宣传人大制度好新闻”一等奖。 此稿的作者,是中共常山县委报道组的两位工作人员。 此稿抓住了乡人大换届选举中的新鲜事——五位外出打工者回乡参加选举这一新闻事实,引出了同弓乡重视选举,并采取切实措施搞好选举的经验:专门建立选举工作领导班子,各村都有领导小组;发挥党团员、妇女、民兵组织的作用;充分利用广播、黑  相似文献   

5.
1993年,我采写的稿件有150篇被地区级以上新闻单位采用,其中有两篇刊登在《工人日报》要位,《陕西日报》、《陕四人报》、《渭南日报》均采用多达20余篇,《中国电力报》采用了8篇,许多通讯员问我上稿多的原因,我的经验是:精心制作标题,紧紧扣住编辑。 我们通讯员采写的稿件,第一位读者首先是编辑,而编辑先看到的是标题。一则好的标题。常常会使采写的稿件,增辉添彩,使读者看后回味无穷,能把编辑像磁力一样的吸引住。这就是“第一印象”的重要  相似文献   

6.
为了严肃新闻宣传纪律,维护新闻的真实性、时效性原则,今年初以来,濮阳日报社作出规定:群工部和总编室对通讯员来稿必须当日处理,来稿由群工部登记后送总编室签发。对其中时效性差、重稿、事实不清、广告新闻等8个类别的稿件“不登不签”。对确系违背新闻真实性、时效性原则的稿件除扣发外,停发该作者半年稿件。濮阳日报力戒失实报道@高殿文  相似文献   

7.
河北日报编辑部开始对稿件实行等级评审和考核办法,各版统一分数,稿件得分按基本分加等级分计算,每篇稿件基本分为5分,被评为重点稿件的,再按A、B、C、D四个等级加分;A稿加25分,B稿加15分,C稿加10分,D稿加5分。同时,重点稿件与日评好稿结合,评上A、B稿的原则上为日评一、二等好稿。一等好稿另加30分,二等好稿加20分。这样,一篇稿件的最高得分可以达到60分,最低仅为5分,上下相差12倍。稿件得分同考核和奖励挂钩,大大拉开了分配档次,激发了全体采编人员采写好稿的热情,稿件质量明显提高。(据《办报…  相似文献   

8.
在陕西省在渭南市,有一位从通讯员成长起来的省优秀党报记者。他,就是《渭南日报》社要闻部副主任张国政。 他于1972年走出校门步入军旅。此后复员回村,不久又进了工厂。期间发表稿件百余篇,是报上有名,广播里有声的通讯员。1984年,他经考试受聘于渭南报社,此后8年一直是个“泥腿子”记者。家在农村,7亩责任田,几多辛苦。上班往返40里,无论风霜雨雪。那一天也是提前15分之多进办公室,中午仍在“爬格子”钻研获奖新闻作品。累了,水泥地板上竹帘一铺稍事歇息。他工作起来奔马一般不顾一切,一直是个很活跃的记者,常有重大报道见诸报端。1991年被省、地破格录用为新闻干部。适逢渭南日报出刊,他即担任了要闻部  相似文献   

9.
华西都市报采用“连坐法”制止“有偿新闻”华西都市报是四川日报主办的一张晚报型市民日报。为了杜绝“有偿新闻”,该报制定了“连坐法”,规定:对于任何一篇软广告稿件,每一关都有“枪毙”的权力。一旦在版面上出现,写稿的和编稿的记者、编辑、部主任及签发的总编辑...  相似文献   

10.
杨骅骁 《新闻记者》2005,(10):54-55
近些年来,媒体侵权案多有发生,其中由媒体转述他人提供的信息而引起的侵权案件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几年前,陕西省某报曾刊登过一篇关于澄城县法院接受人大监督、纠正一件错案的稿件,来稿上盖有县人大办公室审定情况属实的公章。但澄城县法院一位法官认为有关内容失实,起诉该报侵害其名誉权。  相似文献   

11.
1987年8月,陕西澄城县修建大市场,引起诸多新闻单位的关注,不少记者纷纷前往采访。但从笔者所读两篇报道看,均欠真实。《渭南报》9月25日头版头条发了消息,说“澄城大市场已建成”。不久后《陕西农民报》也登了“澄城建了个大市场”一文。然而,事实是该市场主要工程之一的“天坛式主楼”至今仍未竣工。  相似文献   

12.
在1995年度全省好新闻评选中,评委们惊奇地发现杭州市推荐的3O余篇稿件中,竟有3篇署着同一个名字:杭州日报记者卢荫街。其中《满城包子费思量》一文荣获了当年的省好新闻一等奖。 从1990年到1995年,卢荫街已连获两个省好新闻一等奖,七个省有关部门和杭州市好新闻奖。1996年11月,杭州日报专门召开了“卢荫衔新闻作品研讨会”,邀请了有关的专家学者和本报同仁对他近年来发表  相似文献   

13.
6月28日,我到莱芜市钢城区艾山街道下基层采写的最后一篇稿件见报.总计9篇下基层稿件中,有6篇被评为A级稿,3篇上了头条."新闻是跑出来的,脚底板下出新闻",这句话在"记者下基层"活动中再次得到了验证. 近年来,我积极参加<(莱芜日报>组织的"记者下基层"活动,收获了一些好稿件,更重要的是对新闻的内涵、对记者这个职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体会.  相似文献   

14.
2005年4月,新疆经济报系建立了新闻资源共享网络(资源共享平台),由此,《新疆经济报》、《都市消费晨报》和联办的《巴音郭楞日报》、《阿克苏报》四家报社实现了互联互通,每日对各类重要新闻稿件和新闻线索进行收集、分类并向"新疆经济报系稿库平台"发送。同时四家报社均可以从"新疆经济报系稿库平台"下载各自需要的各类重要新闻稿件,使报系新闻信息互通有无,以降低报系采编成本。  相似文献   

15.
朱斌 《青年记者》2007,(13):64-64
2007年6月15日的《淮北日报·淮北晨刊》6版发表了这么一条新闻——《提防货票不符 超市购物看清小票》,文中说“张阿姨”在某家超市买了6盒酸奶,回家后却发现电脑打出的购物小票上却是8盒酸奶,无疑这位“张阿姨”多付了两盒酸奶的钱。可以肯定地说,记者在采写这篇稿件时是用心了的,因为这条新闻反映的事情虽小,却和老百姓生活悉悉相关,有一定的新闻价值。[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李宝群 《新闻知识》2004,(11):62-63
渭南日报是中共渭南市委的机关报。她创刊于1949年冬,开始时出版《渭南通讯》,1951年2月正式出版《渭南报》,1952年11月报社撤销,报纸停刊。1962年元月,《渭南报》第一次复刊。1963年3月,省委决定撤销关中三个地区性报纸,《渭南报》再次停刊。1984年10月,经中省主管部门批准,渭南日报正式复刊。从复刊到现在,渭南日报走过了二十个春秋。  相似文献   

17.
真令人难以置信,一位无职称、无文凭、从未受过专业培训的农民,羊年竟有6篇稿件在全国、全省好新闻评选中获奖,10篇稿件获得省、市新闻单位好稿奖。他,就是长安县委中心通讯组组长、《长安报》聘用记者张宝贵。张宝贵参过军,当过生产队会计。1982年,改革的春风使农村巨变,张宝贵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写了篇  相似文献   

18.
1991年,元月中旬。西北陇原,滴水成冰。甘肃日报群工部,继中共甘肃省委1990年授于全省新闻先进集体称号之后,又荣获全国先进新闻集体桂冠。意想不到的是,佳音从北京传来,诉状也由法院送达,两位记者和甘肃日报社第一次被拖入“新闻官司”之中,群工部喜忧参半。一篇获奖的好稿成了被诉的根由下面这篇批评报道,由读者来信和记者调查附记组成,发表于1990年11月27日甘肃日报读者来信专版头题位置。此稿因其批评的尖锐性和事件的独特性而获甘肃日报好稿奖,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然而,恰恰是这篇获奖的好稿,却成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新闻官司”的“祸根”——  相似文献   

19.
记者,不只是写稿王绍据1995年3月28日,闽东日报一版头条刊登我来写的新闻特写《50万元贷款落户记》,此稿获1995年度福建新闻奖一等奖,1996年第六届中国新闻奖三等奖,是第六届中国新闻奖中福建报刊类唯一获奖的一篇作品。许多同仁要我就此稿的采写过...  相似文献   

20.
《恩施日报》2004年8月份开展的"新闻扶贫乡镇行"采访活动,是一次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有益实践。 恩施自治州地处老少边穷地区,交通不便,信息不灵。在开展"新闻扶贫乡镇行"活动之前,报社对全州乡(镇)用稿情况的统计表明,在近三年中全州有近一半的乡镇在《恩施日报》上稿数量较少,有的乡(镇)甚至一年中未在《恩施日报》发表一篇稿件,造成一些基层单位新闻宣传贫乏现象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