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军事后勤是国防事业的血脉,两汉的后勤保障体制在古代军事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由于社会形势的变迁,两汉的军事后勤存在明显差别。东汉在军费筹措、军工生产、物资储备及后勤运筹等方面都出现了严重的滑坡。这是东汉对外战争胜少负多的重要原因。东汉军事后勤的衰落与当时的政治形势、军制改革、治国理念,乃至商品经济的畸形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汉武帝元朔四年汉匈河南地战役后扼黄河渡口置西河郡以强化北部边疆纵深防御,将其经营为集结军队的军事基地和重要产粮区。东汉时西河郡为北疆防御北匈奴的前沿和监护归附南匈奴的军事机构,北匈奴势力消失后,东汉因国力衰退西北疆土内缩而内迁西河郡。西河郡的设置变迁与两汉王朝军事实力变化及奉行的边疆政策相关  相似文献   

3.
后勤保障力是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障力生成模式的转变对军事后勤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着眼信息化条件下后勤保障力生成模式转变的特点和规律,提出了确立军事后勤人才培养新理念、拓宽军事后勤人才培养新途径、健全军事后勤人才培养机制等观点。  相似文献   

4.
东汉政权对军事后勤高度重视,为提供军队自身建设和作战需要的物质保障,采取过不少政策和措施。其中对边防兵的粮草补给已有初步规定。军用物资的转输亦动用过多种力量。当时保障后勤供给的物质基础,主要是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和来自赋、调的科派。  相似文献   

5.
两汉之际的社会动乱造成了极大的社会动荡,而各地的地方豪族则表现得异常活跃。河西地区的豪强以窦融等人为主,结合成了一个地域军事集团。该集团具有准政权性、自保性和河西豪强与东方士人的联合等特点,他们割据自立意识不强,统一倾向明显,其实际行动在东汉政权的统一进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两汉博士兼具学术性与政治性,并在两汉有不同的表现。西汉时博士征任是学术向政治靠拢,东汉时则是政治向学术靠拢。对于经学博士们来说,其看重的也是博士的政治性。东汉经学大师往往远离政治,在学术上,经学博士不再具权威性。此外,两汉博士的为官情况表明,即使单就政治性来说,经学博士的政治影响力也并不高,始终受皇权的支配。  相似文献   

7.
两汉时期疾疫的时空分布与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两汉时期的疾疫明显比先秦时期增多,在对史料检索整理的基础上,结合当代学者的研究成果,笔者从历史地理学的角度对两汉时期疾疫的时空分布及其特征进行论述.研究表明这一时期疾疫发生的频度较前增强;主要集中在春冬两季;疾疫的频率东汉高于西汉、东汉后期高于东汉前期.疾疫的多发区主要在西南地区,江南地区和京师地区.  相似文献   

8.
军事后勤课程实验教学是军队院校适应新时期后勤建设三大任务人才培养要求的重要举措,是加强军校学员实战化后勤组织指挥能力的关键手段。本文针对军事后勤课程基础体系对实验教学内容进行选定,对实验教学系统的功能结构进行设计,对系统实现需解决的关键技术进行介绍,最后提出了实验系统在教学改革中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9.
卢芳是两汉之际安定郡三水县人(今宁夏同心县东),东汉初期,依附匈奴,割据西北,给中央政府造成了较大的威胁。本文拟分几个阶段考察其人,同时探讨他在东汉初年长期割据称雄的条件。一、卢芳在两汉之际经历的几个阶段及其历史作用卢芳在两汉之际的几十年中的经历可分为三个阶段,他在各阶段中的历史作用不尽相同。第一阶段,卢芳在王莽末年依附刘玄,属于农民起义军的一部分。王莽末年,卢芳与三  相似文献   

10.
浅谈战勤参谋培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冠举 《继续教育》2003,17(3):43-43
战勤参谋作为部队后勤机关的军事工作人员,直接从事辅助后勤首长领导平战时后勤工作的任务,对于后勤首长的正确决策,保证军事工作在后勤系统的正常开展,后勤机关、分队军事行动的顺利实施,以及本级的后勤建设和平战时后勤保障任务的圆满完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军用保障是军队后勤保障的重要内容,本文分四个方面对宋代军队的服装供给和保障问题作了初步探讨,指出宋廷在其军队提供各类服装保障,从布帛的筹措,军服的缝制及其发放等方面确实做了一些工作,但,由于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宋代在军队军服保障方面存在的问题仍然不少,因军服供给不足发放不及时而“致使人兵赤露,军容不振”的现象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12.
论汉末吕布     
纷乱复杂的汉末世局,使得边地武人出身的吕布能够参与高层政治,凭借诛杀董卓的功绩与自己的勇武,在大姓、名士为主流的时代异军突起,跻身为汉末群雄之一。虽然最后以失败告终,但是他以其独特的一生,折射出了汉末社会的种种现象,例如边地州郡的特殊风俗、名士与大姓之间的不协调和武人割据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3.
军正为军中司法官员,出现于春秋末期。至汉代,军正执法之制得到全面正式确立。当时在南、北军及将军幕府均设有军正。其执法权限很大,地位特殊,一般由皇帝亲自任命,人选也通常为皇帝亲信。故军正除于军中职掌军法外,常被委以重任。汉代军正执法制度的成功实施,对后世的军队建设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4.
厢军是在赵宋政权建立过程中产生的。尽管对宋代的繁荣昌盛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但厢兵在宋代军队中地位低下、劳役繁重、生活凄惨,这也成为厢军制度消亡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该文首先对宋朝范晔所撰的《后汉书》进行了概述,然后结合书中内容,从政治、军事、外交、人事、经学及道德等七个方面,对后汉历史进行了综合评论。  相似文献   

16.
形成于西汉中叶的督邮监县制,当上承秦及汉初的"都吏循行"。督邮按部刺举,上至王侯、令长,下至乡亭有秩、豪强,无所不纠,而以监县长吏为要。此举标志着西汉已形成了郡县二级地方监察体制。初,督邮对郡守负责,与刺史无涉。但刺史在地方官化的过程中,逐渐左右了督邮。至东汉,郡县两级纵向垂直监察系统得以打通。两汉政治经济之大环境,督邮与郡守之关系,督邮自身之素质,是影响督邮监察效果的三个基本因素。  相似文献   

17.
西汉初期,分封的异姓诸侯王及其后来分封的同姓诸侯王,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确实拥有一定的特权,随着其实力的不断增强,逐渐形成对西汉中央政府的严重威胁。但要说诸侯王与皇帝共治天下,汉朝的法律只在汉朝直辖区适用,却令人难以信服。  相似文献   

18.
汉代军事财政的渊源及其发展阶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代军事财政的渊源可溯及到周朝,至秦已比较完善。汉承秦制,汉代军事财政的发展经历了汉初的草创时期、汉武帝的高速发展时期、昭宣时的平缓收缩时期、王莽时的急剧膨胀时期与东汉时的螺旋式发展时期几个阶段。从总体上说,军事财政在整个封建社会也呈螺旋式发展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太尉是否为秦官一直存在争论,而邦尉一职也不见于文献记载,然而新公布的太尉与邦尉封泥却说明这两个职官在秦时的存在。太尉与邦尉的职掌应该都与军事密切相关,但没有确切的证据能够证明它们是国家的最高军事长官。太尉与邦尉在秦灭六国前都已经存在,因此二者应该是两种不同的职务.而不是一种职务的不同名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