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家都知道,用字要规范。但实际上,人们用字时常有不规范之处。例如,上海书画出版社1994年出版的小学写字教材《写字》(二年级上),全书只有千把字,采用了一些手写字,其中不规范的,竟达三四十个。笔者就此写过《(写字)字要规范》一文,发表在《语文学习》1989年第1期上。为什么人们用字想规范却往往不规范呢?关键是人们对规范汉字和不规范汉字分辨不清。  相似文献   

2.
李宝贵 《教育科学》2004,20(6):37-40
本文从语言规范化的角度,探讨对外汉字教学问题。介绍了与对外汉字教学相关的汉字规范标准。强调对外汉字教学必须教授规范汉字,在正式教学中,不向外国人教授不规范汉字。例举了对外汉字教学中存在的常见的字音和字形不规范现象,分析了原因,提出了解决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语言文字的第一功用是满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沟通情感、交流信息的需要。汉字中因语速快慢而导致同字异读的现象随处可见,多数情况已有了公认的标准发音。推广普通话规范异体字发音,确实到了该大刀阔斧的时候了,否则与时俱进在这个领域就成了一句空话。  相似文献   

4.
目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在享受物质文明的同时,开始关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开展情况。文字作为社会上一种通用的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体系,其各种变化在很大程度上,会受记录语言这个本质特征制约。在小学语文中,以汉字演变发展规律分析汉字教学规范,进而学习汉字,必须实现汉字的规范化发展。本文将简要分析,以汉字演变发展规律分析汉字教学规范方面的相关内容,旨在进一步促进汉字教学更加规范化发展。  相似文献   

5.
刘元白 《学语文》2015,(2):92-93
汉字是传承中国文化的载体,而现如今,在各中小学中,学生的汉字书写不规范、倒下笔画的现象普遍存在,人们对汉字笔顺的重视程度普遍降低,笔顺混乱状况令人担忧。因此,研究汉字笔顺问题,提高人们对笔顺的重视程度,纠正学生在书写过程中存在的笔顺错误,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6.
7.
本文着重论述两个问题:一个是阐述汉字夹用汉语拼音的好处:可以弥补汉字在表音功能上的缺陷;能够对精简汉字起一定的捉进作用,统一译名,统一读音,有利于推广普通话,有利于汉语规范化;有利于普及与巩固汉语拼音方案的知识。另一个是提出汉字夹用汉语拼音的试验范围:感叹词、拟声词、助词、音译外来词、生僻字以及口语中有音无字的词。作者认为汉字夹用汉语拼音这种试验是值得提倡的,它既是完善现代汉语记录系统的一项措施,又是《汉语拼音方案》扩大实际应用的一项具体工作。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我国越来越重视对小学生规范汉字书写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小学阶段,各教师便需要将自己的教学精力投入在汉字书写教学中,使学生能够在小学阶段便养成正确的书写习惯和书写方法。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的创新、改善自身的教学方案和教学环节,使学生能够通过教师的引导,正确的看待汉字书写过程,让学生也能够逐渐认识到汉字书写练习的重要意义,使学生能够通过语文课堂的汉字书写练习而逐渐形成正确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思维,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思想素质。本文将针对如何培养学生形成规范汉字书写能力这一问题,提出几点相关的建议和策略。  相似文献   

9.
当今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在享受着科技带来的便捷的同时,汉字的书写却在一点点忽略。这种传统的文化急需召唤。  相似文献   

10.
论规范汉字与书法艺术的统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书法离不开文字,中国古代书法都是结合文字改革而创新的。因此。规范文字与书法艺术的统一也是完全可能的,并且是非常必要的。我们必须采取一系列的有效措施。使二者有机地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11.
师范院校汉语语音教学出现古汉语语音与现代普通话语音断层的现象,师生对汉语语音史缺乏系统的历时性观念,对于地区方言与普通话差异的根源把握不住,不利于普通话学习。我们应用历史的观点将汉语语音的演变轮廓给予勾勒,以利于汉语语音教学;并把握汉语语音特点在湖南各地方言中的表现,使学生进一步学好普通话。  相似文献   

12.
"学而优则仕"思想是孔子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思想把是否有才能作为选拔人才的重要标准,"学而优则仕"深刻影响着中国传统社会知识分子的价值取向,对知识分子通过勤奋学习试图改变自己的身份地位有着鼓励作用。同时,"学而优则仕"在一定程度上堪称是科举制度公平性的重要基石,促进了科举制度选拔人才的公平性。  相似文献   

13.
汉字体系的文字符号分成三种,即表意字符、借音字符、借义字符。随着这三种字符的发展和成熟,能记录汉语书面语的汉字体系终于形成。  相似文献   

14.
汉字与汉字书写技能教育是我国语文基础教育的最重要内容之一。本世纪初,教育部颁布的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此提出了新的要求和目标。但新课标实施以来,这些新的理念并没有顺利实现,与该项教育相关的语文基础教育和高校汉语言文学教育均存在较大的问题。因而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有两条:一是加强对汉字认识的教育,二是加强对汉字书写技能的教育。  相似文献   

15.
以隐喻理论为基础探讨了大陆人在简体汉字的知识背景下认知繁体汉字的认知过程.我们对于繁体汉字的认知由三个步骤组成,由形达义,由音达义和由义达义.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运用已存在于大脑中的心理字典,根据繁体字的形、音、义,寻找与之具有相似性的简体字.最终通过简体字空间与繁体字空间的互动与投射完成对繁体字的认知.为此,提出了一个...  相似文献   

16.
从聋生情感的角度出发,考虑到聋生的审美情趣的不同,提出了用情感牵引意境、用想象完善意境等意境创造手法,运用多媒体帮助教师在教学中快速进入教学中的意境,突出介绍运用解说词和音乐来补偿课堂教学缺陷,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17.
析字谜法及其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字不仅是汉民族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而且也是汉民族游戏娱乐、益智的工具。析字谜法是猜射字谜的重要方法之一。析字谜法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汉字形体结构的特征。本文重点探讨析字谜法的六种类型。  相似文献   

18.
对外汉字教学现状与应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对外汉字教学的重要性出发,结合汉字的特殊性及其特殊的大脑处理机制等,就对外汉字教学现状进行深入思考,并针对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提高汉字教学的效果,适应当前对外汉语教学事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汉字文化学以汉字作为研究对象,汉字既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文化所涉及的内涵很广,因此汉字文化学框架内的汉字阐释必然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所以充分认识汉字符号系统的特性、确定汉字阐释的立足点显得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20.
《College Teaching》2013,61(4):170-175
Writing to learn is a pedagogical approach grounded in the belief that the reasoning required to write about a topic or concept will help students gain understanding. However, research indicates that the impact writing has on student learning depends on context. Using a mixed-method, quasi-experimental, repeated measures design, we examined how embedding writing-to-learn pedagogy in a required college course impacted students’ learning as well as their perceptions of writing to learn. Our quantitative analysis revealed that writing to learn did not have a differential effect on student achievement of course goals. However, qualitative analysis revealed evidence indicating students valued writing to learn as a way to make sense of course content by reasoning through their ideas and responses to class experiences. From the instructor's perspective, writing to learn also helped build rapport with students. Our results indicated that in our context, writing to learn pedagogy had benefits and limitations. We offer practical implications and pedagogical suggestions based on our experiences and finding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