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聚焦汽车产业科技协同创新平台,首先从组织架构、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三方面剖析了中国原有科技创新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对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汽车产业科技创新体系进行了对比研究;最后针对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现状,借鉴发达国家成功经验,从优化组织架构、设计创新链条、建立协同机制等方面提出中国汽车产业科技协同创新平台顶层设计和机制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2.
刘佳敏 《科技通报》2014,(5):213-217
协同创新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意志层面。本文采用调研和访谈等手段,从政府职能、人才和科技评价机制、人员激励措施、产学研结合程度和团队文化等方面分析影响团队创新能力发展的因素,并以深化产学研紧密合作为导向,提出提升科技创新团队协同创新能力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4.
协同创新以开放、信任、共享为前提,促进创新资源的整合、流动与共享,实现1+1+13的协同效应。高校、研究机构和企业等不同主体以及各主体的内部功能单元均可成为网络组织的活性结点,形成多层次的网络组织。基于网络组织这一组织形式,对研发协同创新机制进行研究,提出从战略、契约、资源、利益分享、持续改进等5个方面构建研发协同创新机制。  相似文献   

5.
何文祥  陈宣文 《科技广场》2012,(12):110-113
协同创新是以知识增值为核心,企业、政府、知识生产机构(大学、研究机构)、中介机构和用户等为了实现重大科技创新而开展的大跨度整合的创新组织模式.在全国科技体制改革与创新体系建设中,重点是创新体系的建设,通过一系列体制改革,结合当前国内外形势,探索一条适合我国提高第一生产力的发展模式.本文结合科技工作职能,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为契机,以全面贯彻落实科技协同创新为目的,建设创新型地区,实现创新驱动发展.  相似文献   

6.
为优化粤港澳大湾区(以下简称"大湾区")科技协同创新发展路径,从要素协同的视角剖析大湾区科技协同创新的整体区域特征及现存问题,总结归纳大湾区科技协同创新的经验模式。研究发现,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协同创新发展明显不均衡,尽管已在组织与制度设计、跨境科技创新协同、要素流动与共享、创新合作平台体系搭建等方面形成了特色经验与模式,但仍然存在体制机制有待完善、产业科技创新协同程度不高、要素流动渠道不畅、主体动力不足且协同性不强等问题。基于此,提出完善科技协同创新协调机制、推进形成创新资源共享和开放机制、打造创新主体协同机制及建立协同创新资金保障机制等建议,为促进粤港澳大湾区打破"三个地区、两种制度、三种语系"的创新要素流动障碍,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通过调查发现,科技资源共享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市场、政策、系统、意识与环境等方面。根据系统动力学理论,构建科技资源共享模型,演示要素之间变化规律和运行机制,提出加快建立科技资源共享的政策建议,有助于为政府优化科技创新环境、为企业提升创新绩效,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发展脚步的不断加快,高校科技协同创新也被教育部门给予了高度重视。其不仅能够提高高校的办学水平,而且还能够进一步促进高校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首先对高校科技协同创新的必要性进行分析,并在基础上探讨高校科技协同创新的有效路径,以此来为今后高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推进创新型国家,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协同创新"作为重大战略思想被提出,并被切实应用于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光谷的建设之中。基于对硅谷协同创新机制模式的比较及借鉴,充分发挥协同创新对光谷的重要意义,构建光谷科技协同创新机制模型,深入探究光谷科技协同创新机制模型的发展路径,打造世界级科技园区。  相似文献   

10.
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协同度模型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科技金融内涵的界定和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相互作用分析,揭示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协同发展机理,构建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子系统有序度模型与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并基于2000-2010年我国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发展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该模型具有一定普适性,可为国家及地方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协同发展提供科学方法与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1.
基于技术创新链的行业技术创新平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屠建飞  冯志敏 《科技与管理》2010,12(1):37-39,44
行业技术创新平台是行业技术创新发展的基础。通过对行业技术创新平台建设现状的分析,要发挥行业技术创新平台作用,需加强平台与产业之间的紧密联系;探讨了技术创新链的结构,提出了基于技术创新链的行业技术创新平台,并给出了行业技术创新平台建设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德国和美国是电动汽车产业发展最快且成熟度最高的2个国家,其产业创新政策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从电动汽车未来发展需要提高性能和降低价格的2个方向出发,围绕创新链构建政策分析框架,按照供给型、需求型和环境型的分类对中国、德国和美国电动汽车产业创新政策进行比较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我国汽车产业创新系统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我国汽车产业创新系统为研究对象,以提升我国汽车产业创新能力,提高我国汽车产业竞争力为目的,在研究产业创新系统理论、产业创新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我国汽车产业创新系统发展的现状,并对我国汽车产业创新系统的构建、运行机制等进行了探讨,其中将我国汽车产业创新系统分为3个子系统,包括技术开发系统、创新环境保障系统以及创新绩效监测和反馈系统。旨在为我国汽车产业创新政策的制定以及创新系统的构建提供依据,提升我国汽车产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城市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筛选方法研究   总被引:52,自引:2,他引:52  
本研究根据城市技术创新系统运行的结构模式 ,初步构造了城市技术创新能力的理论评价模型 ,并运用专家筛选法、相关分析法和评价指标的辨别力分析对该理论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和检验 ,在此基础上设计和开发了城市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5.
从新制度理论的视角研究国家高新区内企业的创新行为,阐述企业内部、外部制度环境及其耦合机制对企业创新绩效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国家高新区外部制度环境和内部制度环境下,企业追求"合法性"的行为对企业的创新绩效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但是内外部制度环境的耦合机制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并不明显。我们进一步针对如何完善和改进国家高新区内外部两种制度环境之间的耦合机制,促进企业的创新绩效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李薇  黄霞 《科研管理》2022,43(2):65-71
   逆向创新,为后发企业开展全球创新并开拓发达国家市场提供了新的战略思想。采用质化研究方法,对创新链理论和基于领先企业的逆向创新理论进行了理论思辨,厘清了后发企业逆向创新的构成要素,提出了后发企业逆向创新链概念,归纳了创新链类型及其对应的后发企业逆向创新实施路径。主要研究结论为:第一,后发企业逆向创新链的构成要素应包括创意获取、研发和市场进入次序,与西方领先企业相比,上述逆向创新三要素的具体内容与选择机制均存在明显区别;第二,基于创新要素组合,后发企业的逆向创新链可以划分为本土市场推动型、海外市场拉动型以及推拉复合型三种类型;第三,以逆向创新链类型为基础,可以归纳出六条后发企业逆向创新实施路径,企业可根据自身资源能力的匹配程度选择适当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7.
产品创新平台的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PNGV案例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论述了建立产品创新平台的意义,对产品创新平台的内涵、主体、层次、内容、机制及其功能特点进行了研究;结合日本及美国产品创新的特点,具体探讨了美国“PNGV”创新平台的结构,并提出了建立产品创新平台对我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创新价值链视角下的我国区域创新效率提升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创新价值链视角,将创新过程按阶段分为知识创新、研发创新和产品创新,利用三阶段DEA模型考察了各阶段创新效率。本文研究表明,知识创新整体创新效率为0.582,研发创新整体效率为0.284,产品创新整体效率为0.529,东部地区各阶段创新效率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尤其在研发效率上表现的更加明显。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本文利用二维矩阵的方式将各地区各阶段创新效率划分为四种类型,进而不同的地区可以根据自身优势和劣势选择适宜的创新效率提升路径。  相似文献   

19.
产业链升级是中国企业摆脱跨国公司低端锁定的重要途径。以企业成长与企业创新理论为基础,讨论了企业在不同成长阶段入嵌产业链的程度。研究发现青春期企业创新投入越强入嵌程度越低,吸收能力越强入嵌程度越高。新创期入嵌产业链程度较低,而青春期较高。创新投入与入嵌程度之间关系受到新创期负向调节。同时,吸收能力与入嵌程度之间关系受到新创期的负向调节、青春期的正向调节。研究结论对中国企业产业链升级具有理论贡献与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